忙碌
演員韓棟一直很高產。入行15、6年,幾乎每年都能有3至4部影視劇作品與觀眾見面。翻看他的微博,經常一部戲已經殺青留念,沒過多久,他又會發出另一張劇組合影,上面寫著「感恩相遇」。
韓棟部分代表作(圖源自網絡)
因此,專訪韓棟,總有種記者稿件追不上演員作品的緊迫感。
最初確認韓棟將接受1號採訪時,由他參演的抗美援朝戰爭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剛殺青不久;去年12月底一個晚上撥通韓棟的電話時,他剛剛驅車從橫店返回上海,前一天順利完成了一部以聊齋新編為主題的網絡電影,用了不到20天的時間;等到稿件準備發布時,《跨過鴨綠江》已經首播收官。
韓棟《跨過鴨綠江》殺青照
近幾年,除了寫進合同裡、雷打不動地要在除夕至大年初二的三天時間裡回家陪父母過年外,韓棟最長在家休息的時間不超過半個月。
在他眼中,演員不像大眾想像的那樣,有著各種各樣的渲染和濾鏡,談到這個詞,韓棟最多提到的詞就是職業和工作。
他毫不諱言當下的影視環境並不盡如人意,因此「有工作來,為什麼要拒絕」。「這個行業很多時候是有些人『有的選』,有些人『沒得選』,而我現在還屬於『有的選』的階段。那麼當有這樣一份工作,我又正好有檔期,我就會去認真考慮。」
他享受拍戲期間的規律性。每天開工進入角色,收工回賓館休息,長此以往,他在片場建立起了一種近乎模式化的身心平衡。「有時候回到生活中,很多雜七雜八的事情,反而會讓我不適。」他說,「我覺得很多演員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和感觸,那些長期工作在一線的人,一旦讓他休息,相信我他一定會『生病』。」
微博截圖
去年冬天因為疫情突然按下的暫停鍵,讓韓棟一度有些不知所措。
回憶起居家不外出的一個月,「單調」是他唯一給出的總結。每天除了健身,似乎沒有其他的事情在他的腦海中留下印象。反倒是橫店宣布將陸續復工後,在橫店賓館隔離等待覆拍的半個月,讓他覺得「最好玩」,「每天起床後,寫寫毛筆字,拿著平板看兩部片子,很快一天就過去了。」想到即將開始的工作,能夠帶給他極強的安全感。
一旦開工,韓棟就會暫時把毛氈和宣紙暫時放回到箱子裡去。他有時候會覺得,靜下心來寫字會耽誤挺多事,「一旦拍上戲,我們的時間很緊張」。
韓棟粗略算了一筆帳:一般在劇組,演員的工作時長是12個小時,有時候會遇到一些不可預計的突發情況,考慮到劇組各環節工作人員的辛苦,工作時長就會相對延長,再減去洗漱休息前後的10個小時,休閒時間至多僅剩2個小時,他還希望用這一天中僅有的放鬆時間健健身,看看片。「我在拍戲時一般不會去看小說,因為一旦看進去,我停不下來。」
韓棟近期橫店工作照
頻繁在劇組之間穿梭,韓棟通常需要在很快的時間內完成不同角色間的切換。作為演員,站在聚光燈下,被人討論得多了,外界的審視也多,他努力保持職業狀態的方式,就是認清行業環境,在平時加強自己的知識儲備,逼迫自己練就出一身「隨時進入、隨時走出」的本領。「當有角色降臨到你身上的時候,你得扛得住。」
合作夥伴的認可逐漸建立起韓棟對演戲的自信,幾乎每次嘗試新的角色類型,殺青後都會有新的同類型劇本來找他出演,這也讓韓棟在他擅長的古裝和民國等題材領域積累起了大量的作品。「不僅要完成導演和編劇所想要的效果,你還要告訴自己,你得想辦法超越自己,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就會打心底裡愉快和開心。」
天賦
韓棟是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決定去學表演的。很多報導都描述了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的他,因為看到報紙上的一則活動廣告,然後辭去了穩定的國企工作,跟隨著名導演尤小剛從杭州蕭山去到北京開啟另一番人生的經歷。
「當時是懵懵懂懂的,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表演,只是單純出於年輕人的無知和好奇,願意去嘗試和接受新鮮事物。」回想起當時廣告標語上寫著「你想成為周潤發嗎」、「你想成為趙雅芝嗎」,韓棟笑著說,直到現在他都還沒有見過周潤發和趙雅芝。
韓棟從小在鐵道部大橋工程局大院長大,家裡沒有人從事和文藝相關的工作。媽媽第一次聽到他要去北京讀影視學校時,下意識覺得廣告肯定是騙人的。即使放在當下,上萬元的的學費,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也是個不小的數字,何況那是在15年前。
後來,全家人坐在一起,鄭重開了一次家庭會議,討論了那個看起來與當時名聲在外的香港TVB藝員培訓班相類似的「培訓機構」。再之後沒過多久,韓棟就坐上了北上的火車。
初到北京,韓棟生活得並不容易。交完學費後,生活費所剩無幾,也不好意思和家裡要錢,生活一度陷入窘境。但至今回憶起來,他都很感念那一年的學習經歷。「很多中戲北電的教授和來自香港的大演員都過來給我們授課。」他形容當時自己就像一塊海綿,在快速地吸取各種之前從未接觸過的專業知識。
直到韓棟真正成為了一名職業演員後,他才慢慢意識到,家庭給予他的,除了足夠溫暖和有力的信任和支持之外,還有隨著橋梁工程,跟著父母各個城市輾轉所建立起來的環境適應力。「光小學我就讀了4個地方」,「所以從小出遠門就不害怕」。
儘管最初面對鏡頭,一度因為緊張產生過「眩暈」的感覺,但韓棟始終認為,除了長相出眾外,自己是有演戲天賦的那一類人。在2005年出演了尤小剛執導的《非常24小時》後,韓棟開啟了他的演員之路,並且開始不斷得到新的試戲機會。
「我們這個行業,天賦佔很大的一個部分,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把生活中的體驗外化表達出來。很多人一次兩次機會還是不能摸到表演的門路。但慢慢地,我發現自己具備這樣的能力,也開始愛上了表演。」
鬆弛
真正從「體驗派」走向「技術派」,韓棟用了接近10年的時間。去年他正好滿40周歲,是一個用來階段性小結的絕佳時間點。說起來,在他不長的演藝生涯裡,一共經歷過三次較大的改變。
談到至今仍被奉為古偶經典IP的《步步驚心》,「這當然算一部具有階段性意義的作品。」韓棟說。《步步驚心》中的九阿哥一角,讓他從籍籍無名走進大眾視野。「雖然現在看起來當時的表演真是幼稚,但這部劇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建立起了我對於表演的認知。」
韓棟《步步驚心》時期片場工作照
時間退回到十年前,還是個古裝熱潮的年代。秉承著「有活兒就接」的韓棟,真的能做到如報導所說,一年365天超過360天待在橫店。他形容橫店是自己的「發祥地」和「第二故鄉」。
微博截圖
《步步驚心》火了之後,韓棟接連出演了《美人無淚》、2013年版《天龍八部》等多部古裝劇。後來他在一次採訪中說,自己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永遠不會留頭髮」的經歷。韓棟被外界津津樂道的「橫店一哥」的名號,也是他在那個階段逐漸建立起來的。
韓棟在2013年版《天龍八部》中飾演虛竹
「在那邊認識了很多能夠談心交流的朋友,我也那裡待著也會覺得很自然,很舒服。」包括接拍《步步驚心》,也是發生在橫店,朋友的一個飯局上。韓棟記得很清楚,「那頓飯還是我請的」。不過有一點和傳聞不同,韓棟說,他沒有在橫店買房,「我總覺得還是要把工作和生活分開」。
之後,韓棟主演了古裝愛情劇《錯點鴛鴦戲點鴛鴦》,與趙麗穎合作對手戲,飾演北宋中期一位圓滑機敏又用情至深的二當家石無痕。
韓棟在《錯點鴛鴦戲點鴛鴦》飾演石無忌
在石無忌的角色裡,韓棟真正找到了鬆弛的表演狀態。面對嘈雜的創作環境,他依舊能夠構築起自己的表演城堡。「因為鬆弛,才有可能真摯地去表演。」沉迷在戲中,全面調動全身所有感官忘我地表演很費體力。「有時候,你的工作經驗告訴你這麼做可能太低效,是在浪費時間,但這實際是你學會了偷懶的方法。回過頭來,還是一步一步走最讓人踏實。萬變不離其宗,各行各業都是一樣的。」
再後來,韓棟進入了一個開始不斷在角色中做試驗的新階段。到了2014年民國劇《南京愛情》裡的反派角色高金榜,韓棟總結說,自己開始「摳細節」。
有場戲,高金榜的一個比較暴力的情節之後,渾身抽筋地躺在地上,如變態一般地大口喘息,手指在地上來回搓。這些看似從情緒到狀態的呈現,都是他自己引以為傲的一些小設計。「雖然角色是劇本賦予給你的,但你會覺得很『夠』,演完之後你會有種莫名的興奮。」
韓棟《南京愛情》殺青照
「那時我覺得作為一個演員真得很爽,我能夠不斷地為創作而添彩,我所塑造的角色終於不再都是所謂現實的一些東西了。」
平和
有了更成熟的演技,身處光怪陸離的演藝圈,如今韓棟也能看淡很多事情。這幾年,越來越多的粉絲為他著急。戲好人不火,大家替他不值當;主角不如配角熱,大家也替他不值。
曾經有一位給他化妝的小姑娘,喜歡他在2017年版《射鵰英雄傳》裡飾演的王重陽。韓棟告訴她,在拍這個戲的時候,自己正處在兩個主角戲之間的空檔期,利用休息時間來幫忙客串一下。他偶爾也自嘲,辛苦拍了120天的男一號沒人去念叨,現場拍了幾個小時的戲反而被別人記住了,「你說你上哪兒說理去」。
韓棟在2017年版《射鵰英雄傳》中飾演王重陽
韓棟並非不懂名利圈的生存規則,早年常駐橫店的時候,他看多了一夜爆紅的例子。但他卻有意識地讓自己遠離片場之外的鏡頭。
和每年的高產作品相比,韓棟鮮少上綜藝。除了必要的路演宣傳,他甚至很少接受媒體的採訪,同我對話時,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自己雖然看上去陽光熱情,但其實是個慢熱的人;他告訴我自己習慣做有把握的事情,但上節目是他不擅長的事情,他也不能從其中找到樂趣。
別人怎麼想,韓棟知道自己改變不了。他能把握的,只有自己。四十而不惑,在圈子裡待久了,他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我當然希望自己火,火了就可以拿到更好的資源,接到更好的戲,和更好的團隊去合作,但如果硬要讓一個只會埋頭幹活的人去吆喝,這就有悖於我的初衷了。」
在韓棟看來,判斷他「火不火」這件事情,還沒到「蓋棺定論」的時刻,「保不齊我明天就火了」,他調侃自己說。
這份平和給了韓棟一份只為做好演員這份工作的純粹和自洽。雖然忙碌,他依舊希望自己保持在一個創作者的角色。他判斷角色只有兩個標準,一是製作團隊能夠帶他提升,二是角色本身有沒有足夠的「誘惑力」。
在《跨過鴨綠江》中,志願軍38軍112師335團偵察連排長鄭銳,是最近一次他認為有「誘惑力」的角色。在收官紀念的微博推文中,韓棟寫道,他相信這會是他目前演藝生涯裡「最深刻、難忘的一部作品」。
這是身為南方人的韓棟第一次去到東北地區拍戲。「零下幾十度的低溫,下的雪隨著寒風拍在臉上,手伸出來停個三五秒就麻木了。」
但他依舊覺得很亢奮,每天早上四五點起床,迷迷瞪瞪上了車,但一到片場後人就立馬清醒了。「穿著戲服,走在那樣的環境中,心是熱的。」
韓棟說,自己的英雄情結是深入到骨子裡的。從他小時候高過頭頂舉少先隊禮開始,就知道為人需常懷責任心。再加上鄭銳是一個虛構的角色,代表著千千萬萬衝在前線的志願軍戰士,反倒更多映照出韓棟的內心。他喜歡小人物,他願意為這樣一個普通的戰士義無反顧地投入。
韓棟在《跨過鴨綠江》中飾演鄭銳
他很珍惜自己如今「有的選」的階段。
韓棟曾一度覺得40歲是個「很大、很老」的年齡,但真等到自己到了40歲時,他反倒認為自己迎來了職業生涯的黃金年齡期。他每天健身,讓自己能夠最大限度地保持精力旺盛;他從不感覺到失落,覺得上至50歲、下至20歲的角色他都能接,「現在這個年齡真的是正好的時候。」
為數不多的遺憾是,他希望自己能演繹一部真正反映人性多面的文藝片。「我不是那種喜歡在固定模式下去工作的人,我不希望自己受限。」不過,至今為止,還沒有文藝片的劇本送上門來。「所以還是得做宣傳,真的是。」說到這裡,韓棟又笑了。
特別鳴謝:橫店影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