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8日電 不久前的2019年央視元宵晚會上,中央音樂學院的青年歌唱家王傳越的一首新春頌歌《目光》深情大氣,飽含希望,備受矚目。
作為中國聲樂界近年來湧現出的最優秀的男高音歌唱家之一,王傳越幾乎囊括了國內所有重要的聲樂藝術獎項,被稱為「賽霸」:第五屆中國國際聲樂比賽第一名、第十屆全國聲樂比賽文華獎第一名、第九屆中國音樂金鐘獎聲樂(美聲組)比賽金獎、第六屆北京國際音樂比賽歌劇比賽男聲組第一名、第十五屆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美聲組金獎以及第二屆中國歌劇節優秀表演獎。此外,他還獲得2012年韓國首爾國際聲樂大賽第一名,義大利第七屆馬爾蒂尼國際聲樂比賽第一名以及2015年第十五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銀獎。年紀輕輕就斬獲諸多榮譽,對王傳越來說既有偶然因素,更是後天努力的必然結果。
天生的好嗓子能使這條路走得很順,但是好馬也需要好鞍。「我當年在佳木斯第七中學讀特長班,當時學校裡舉辦了一個課本劇大賽,我飾演《白毛女》裡的黃世仁。佳木斯話劇團的指導老師對我說,『你的嗓音條件不錯,學唱歌吧』。他雖然就那麼一說,我還是放在心上了。讀高中的時候我到北京跟馬洪海老師學習,真正走上了歌唱藝術這條路。」
初來北京的王傳越,艱辛的生活中流露出一股樂觀向上的精神頭。「當時住在陰暗潮溼的地下室,條件非常差。練聲時我就對著洗手間的鏡子練,有回音,感覺還很好。」王傳越回憶道,「爸爸媽媽來看我,見到這麼艱苦的環境都哭了。但我還不覺得,對我來說,只要能把每堂課上好,老師覺得你進步了,各科都在進步,我就特別高興。」
學習美聲很不容易,一般都要十年左右方能有所成。作為一名「80後」男高音歌唱家,王傳越的演唱音色純淨明亮,技巧精準華麗,情感演繹準確到位而又極具張力。
近年來,他先後在國家大劇院、上海音樂廳、維也納勳伯格中心、紐約林肯中心等著名藝術殿堂,主演過《法爾斯塔夫》《女人心》《漂泊的荷蘭人》《奧泰羅》《茶花女》《趙氏孤兒》《永不消逝的電波》《飛彈司令》《雪原》等歌劇,參加新中國成立65周年音樂會和中央電視臺元旦跨年晚會等大型演出,獲得業內人士及觀眾好評。
相對於演出來說,比賽的要求更高。「比賽的每一首作品、每一個字、每一個詞要求都非常完整到位,必須唱得精準。」王傳越說,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相當於體育界的奧林匹克,當時參加比賽時,初賽完全不在狀態,後來才漸入佳境,決賽獲得銀獎,成為開賽55年來中國男高音的最好成績。
2017年,王傳越從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歌劇團退役到中央音樂學院當教師,從以舞臺為主轉變到以「講臺」為主,王傳越是否還得心應手?
「我感覺挺好的,因為我就是在中央音樂學院讀的本科和研究生,非常適應這裡的環境,老師也都很熟悉。學生以男高音為主,按照自己的聲部來教學,工作起來比較順利。」
學海無涯,仍攀高峰。雖然斬獲國內外眾多賽事大獎,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但王傳越仍然不懈努力,繼續向著歌唱藝術的巔峰砥礪前行。
談到接下來的工作,王傳越說,在緊張的教學之餘,將去義大利錄製一張詠嘆調的專輯,也是給自己這些年的奮鬥交上一份答卷。
「我打算在3月末錄、5月出版,預定的是義大利最大最專業的錄音棚,邀請了義大利一流樂團和非常著名的指揮。」王傳越說,錄完後要繼續準備後面的演出。4月初,將從義大利的博羅尼亞開始自己在國外的歌劇演出,演唱歌劇《茶花女》。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歌唱家出現在國際舞臺上,這是非常好的一個現象。(趙碧清)
原標題:青年歌唱家王傳越:「第一」後仍攀高峰
責任編輯:陳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