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憂雜貨店》不失水準的電影翻拍,浪矢雜貨店牌的解憂雞湯

2020-08-22 白色駱駝

我們從何處而來,最終又往何處而去,都不重要了

電影《解憂雜貨店》的中國版與日本版,前後腳登陸內地,很難不勾起人們的興趣去比較一番,其實兩部電影都各有所長,日本版更接近原著的細膩,而國產翻拍的加入了本土特色,能夠更好的讓中國觀眾感動。兩個版本都很好,雖然是改編的一本書,但是沒有可比性,都表達了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



《解憂雜貨店》這本原著小說,無論在日本還是中國,都是響噹噹的暢銷書,它出自東野圭吾的手筆,卻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推理小說,而是鑲嵌著奇幻元素的溫情小說,這本作品放在東野圭吾的作品序列中,別致又迷人,能讓人在奇幻背景中,去體會日常的溫情與浪漫。

奇幻元素讓人著迷



《解憂雜貨店》是一部非傳統意義的推理小說,這部小說中沒有命案、沒有被害人、沒有兇手、沒有偵探,卻依然是一部懸念迭出的推理小說,充滿著奇幻色彩,卻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小說通過五個彼此相關的短篇故事,跨越時空、層層鋪設、巧妙架構,講述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羈絆,以及人在面對困境時的選擇。

電影版《解憂雜貨店》再現的就是原著的傳遞善意、關愛他人的主題。


日版


中國版對小說原著進行了改編,提取了三個最有代表性的故事,並將故事背景從20世紀70年代的日本轉換為90年代的中國,讓電影具有鮮明的中國特徵和時代特點,也讓觀眾更加入戲。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其中最奇妙的就是時間和空間上的設定。


中國版


小說時間跨度三十年,有兩條時間線:以過去的雜貨店以及廢棄的雜貨店為空間敘述,圍繞著「信件」這個重要元素,將經營雜貨店的浪矢雄治(中國版是成龍飾演的解憂爺爺)和向他尋求答案的求助人與闖入廢棄雜貨店的幾位年輕人的人生交織在了一起。

孤獨的老人經營一間雜貨店的同時,也會為陌生人解答生活中的難題,只要將問題寫進信件內,塞進雜貨店捲簾門的投遞口中,第二天就會在店後的牛奶箱裡得到回信。不過隨著老人身體狀態的惡化,雜貨店最終關閉,人們的求助再也得不到老人的回覆了。


日版


時間來到1979年9月13日晚上,最後一次來到店內的老人,收到了一封來自未來的信。

這一切都是因為2012年9月13日夜裡,廢棄已久的雜貨店來了三位不速之客——三個躡手躡腳的年輕人闖入店裡,因為他們收到了來自過去的求助信,所以出於好奇等心理,一封一封的回覆了信件。


中國版


就這樣過去和未來開始有了交流,故事也漸漸展開了。

由小說到電影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日版


其實《解憂雜貨店》這部小說是很難改編成影視作品的,故事中的兩條時間線與多重敘事結構在最後都奇妙地形成了一條相對完整的閉環,人物與事件之間彼此有所關聯,作為小說,這種事件架構與敘事方式自然十分精彩,但是將這樣的敘事改編成電影是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的,因此無論是中國版還是日本版都對小說文本進行了簡化。


日版


「刪頭緒,立主腦」是文學走向表演藝術的改編原則之一,其中的立主腦,就是對原著的主題,要充分尊重,一定要沿襲並使其準確地樹立在觀眾面前,無論再創作時,改編者擁有怎樣的發揮空間,原著的主題思想,原作者的創作本意,都是要充分考慮的。

電影根據小說,算是開創了穿越題材的新形式,一般穿越小說都是主人公從現代穿到古代,或者是從古代穿到現代,但是電影中沒有任何任務穿越,他們都是通過書信和雜貨店這個空間將不同的時間連接起來,雜貨店在特定的時間一夜復活,店內是現在時間,店外是20世紀80年代。


日版


在原著中,東野圭吾表現了小偷三人組在2012年對於諮詢信的惡劣態度,而電影因為時長的限制,只能主要表現個別案例,比如對魚店音樂人的打擊式回應。在回信中,他們劈頭蓋臉地指責音樂人擁有可以繼承的魚店卻身在福中不知福,只顧著去實現所謂的音樂夢想,最後肯定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中國版


電影中有一幕是音樂人在店外的80年代,隔著捲簾門演奏自己創作的曲子給店內的2012年小偷三人組聽,這是多麼美好而浪漫的想像啊。

其實這樣對比鮮明的風格,也體現了電影的主旨:在人生的岔路口上,真正決定要往哪裡去的終究還是你自己,而無論走上哪一條路,選擇什麼樣的人生,都會是精彩而無悔的。


日版


「放棄不難,但堅持一定很酷。」雜貨店老闆會為來信求助的人寫回信,答疑解惑,一堅持便是10年,直到生命的盡頭。東野圭吾在採訪中說,日文裡「浪矢」(ナミヤ)和「煩惱」(ナヤミ)的片假名寫法十分相似,所以他才為雜貨店的店主取名為「浪矢」。

其實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最後都以雜貨店老闆的回信作為結束,而這封回信是給三人組中的其中一人的,因為在三人組中,只有他不相信所謂的時空穿越,因為他是三人中唯一一個敢用惡作劇方式去試探雜貨店主人的,他在信箱中投放了一張白紙,對著那張白紙的回覆是雜貨店主人一生中最後一次回信。


中國版


在信中,雜貨店老闆表示,寫信的人有可能自己正面臨迷茫,但他的人生也如同這一張白紙,可以自由地書寫,老闆相信,寫信的人將來一定會寫出自己滿意的人生。

兩個時空,相隔三十餘年,人們的意識、情感再次匯聚,主題得到重申,電影也圓滿結束。

穿越給年輕人的信



信件已經成為現代社會懷舊的一種道具,在現代生活中,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視頻通話等都讓傳統的紙質信件銷聲匿跡,人們看到的不再是個性化的手寫筆記,而是整齊劃一的電腦字體,雖然在視覺上簡單明了,但總是覺得少了點什麼。

而交流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需求方式,通過交流,人類社會才得到進步、發展。

但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非常神奇的,因為沒有人可以完全理解另一個人的思維,誤解是常有的事情,有時還會產生非常有趣的結果,就像是《解憂雜貨店》中的三個回信的年輕人,他們的回信的確影響了收信人的人生,但是這種影響造成的結果,早已超出了三個年輕人想像的範疇,也超出了觀眾和讀者的預期。



很多時候相比於孩子,成年人是不願意向他人尋求幫助的,最初在雜貨店中尋求幫助的都是孩子,他們仿佛是在玩一個有趣簡單的遊戲,提出一些天真可愛的問題,而老先生也很耐心的回答,久而久之,消息傳開,才會有成年人抱著「試試看」的心裡去嘗試提出真正意義上的嚴肅問題,尋求他人的指導和幫助。

其實大多數人在尋求幫助的時候,內心早就偏向一個選擇,只是無法下定決心,就像是雜貨店老闆說的那樣,每一個寫信求助的人,其實心中早就有了自己的答案。



看完這部作品,相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每個人心中都會有自己的雜貨店,裡面有自己無法解決的難題,有時候不妨寫下來,問問自己,問問別人,說不定就能找到更好答案。

結語

文學與電影,有著各自的風格,然而又能互惠互融。合上書本,看完電影,我們都會不自覺地審視自己,審視身邊的人,審視這個社會,然後在內心深處告訴自己,有一點事非做不可。

故事也許是虛構的,但力量卻能直擊人心!

文原創,圖網絡

相關焦點

  • 浪矢解憂雜貨店
    那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了,也不知道後來為啥就再沒看過他其他的書了。在那之前,我是沒有看過這種風格的小說的,我指的風格並不是那種「穿越」類型,而是書中幾乎所有出現過的人物都與浪矢雜貨店和丸光園孤兒院有關聯,這樣的人物關係設計不僅讓我感嘆,也讓我久久不有忘卻。幾年前,在得知大陸要翻拍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心裡就一涼,心想這麼好的一個故事就要被毀了。
  • 《解憂雜貨店》裡的故事,耐人尋味!
    《解憂雜貨店》真的能解憂嗎?這部出自日本著名作家東野圭吾的長篇小說,杵在我家的書架上,整整半年之多,煩惱的時候不去理它,覺得沒用,大不了又是一碗油膩的心靈雞湯,早已乏味。高興的時候,想不起來看它,覺得不需要調味,平淡的生活也挺好。
  • [2018][浪矢解憂雜貨店]
    成海璃子 / 門脅麥 / 林遣都 / 鈴木梨央 / 山下莉緒 / 手塚通 / 中村治雄 / 萩原聖人 / 小林薰 / 吉行和子 / 尾野真千子 / 西田敏行類型: 劇情官方網站: namiya-movie.jp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語言: 日語上映日期: 2018-02-02(中國大陸) / 2017-09-23(日本)片長: 129分鐘又名: 解憂雜貨店
  • 浪矢解憂鋪 ——《解憂雜貨店》讀後感
    《解憂雜貨店》應和:「有時傷害,有時相助,人們總是在不經意的時候與他人的人生緊密相連。」《解憂雜貨店》,文字鮮雕,敘述簡練,情節跌宕詭異,異於其他作品常規的思路,由敘述、倒敘、插敘等手法展開,「浪矢解憂雜貨店」、「丸光園」浪矢雄志、皆月曉子為主要地點和人物串聯,浪矢雜貨店接受煩惱諮詢展開鋪述!《解憂雜貨店》五個故事互相獨立,但都跟丸光園有關,「丸光園」——孤兒院。
  • 悅讀 | 《解憂雜貨店》:何以解憂,唯暖與愛
    《解憂雜貨店》堪稱「非東野」,沒有罪案,沒有偵探,而是以人與人之間的羈絆為主題。它是偏暖的,樂觀的,張揚善的。是那種可信的,常人的善。東野圭吾寫過很多揭露人性醜惡的推理小說,但是同時也彰顯人性的善意。《解憂雜貨店》中,浪矢爺爺幾乎就是東野的化身。
  • 問:何以解憂?答: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
    話劇《解憂雜貨店》的發布會,就在這樣低調的流露著它小資的格調。 話劇《解憂雜貨店》改編自日本著名推理作家東野圭吾的同名小說。到場的媒體和嘉賓先睹為快,觀看了劇目的精彩片段演繹,三個進入現場的「小偷」,開燈關燈的小巧思,都令我們對於完整劇情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
  • 浪矢解憂雜貨店 (2017)
    類型: 劇情 / 奇幻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語言: 日語上映日期: 2018-02-02(中國大陸) / 2017-09-23(日本)片長: 129分鐘又名: 解憂雜貨店 / Miracles of the Namiya General Store豆瓣評分7.2浪矢解憂雜貨店的劇情簡介   2012年的一個夜晚
  • 東野圭吾最催淚"浪矢解憂雜貨店"內地定檔
    根據日本作家東野圭吾推理小說《解憂雜貨店》改編的日本電影《浪矢解憂雜貨店》,定檔今年2月2日中國內地上映,定檔海報是由新海誠御用團隊助力打造
  • 東野圭吾奇幻溫情巨作·話劇《解憂雜貨店》
    其中,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連續4年上榜,又一次成為2017年亞馬遜最暢銷圖書。小說以三個小偷誤闖棄屋「浪矢雜貨店」為起點,開啟一段的奇幻推理的故事。一個小小的雜貨店,連接著相隔三十三年的時光,在九月十三這一天,悄然綻放了一朵人性的至善之花。
  • 何以解憂?歡迎光臨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這裡有一切
    何以解憂?歡迎你光臨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這裡有......《解憂雜貨店》不是一本關於心靈雞湯的口水文,它是一本推理小說。出版的當年即獲中央公論文藝獎,這部作品越過推理小說的範圍,卻比推理小說更加扣人心弦。
  • 東野圭吾治癒系電影《浪矢解憂雜貨店》暖心來襲!
    畫面主體是故事發生地浪矢雜貨店,痕跡斑駁的店招和外牆充滿著時間的痕跡。如此精緻又富有想像空間的海報,令人看過之後不由對浪矢雜貨店在中國銀幕的「復活」心生期待。作為2018年開年暖心治癒之作,《浪矢解憂雜貨店》受到了廣大書迷及影迷們的熱切期盼。
  • 久違的日系治癒風,原版《浪矢解憂雜貨店》來了!
    前不久電影院剛播完一輪王俊凱迪麗熱巴主演的《解憂雜貨店》,這次又來個《浪矢解憂雜貨店 》,區別在哪裡呢?
  • 今日推薦-《解憂雜貨店》
    《解憂雜貨店》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寫作的長篇小說,該書獲得第七屆中央公論文藝獎,是亞馬遜最暢銷的圖書。了解過東野圭吾的人都知道,他的書大多都是懸疑推理類,而《解憂雜貨店》一改往日風格,它是一本帶有哲學感悟的小說,但是又極具東野圭吾風格的心靈雞湯。它是暖心的,樂觀的,張揚的,是那種可信的,常人的善。 《解憂雜貨店》的故事從倒敘開始,三個小偷拉開了浪矢雜貨店的大門,同時也拉開了那個年代故事的大幕。在一開始,便已展示高潮部分。三個小偷誤撞進一家名叫浪矢的雜貨店。
  • 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真的可以解憂嗎?
    解憂雜貨店,乍一聽到這書名,我以為這是一本現代雞湯讀物,不由得會想到摸摸頭啊乖啊一類的暢銷書,低欲望時代裡,這種雞湯讀物大行其道,靠的是麻痺讀者思維的能力,在感情沉溺中,獲得一時解脫而已,說白了就是放縱讀者逃避現實的衝動。
  • 從《解憂雜貨店》中獲得直面夢想和煩惱的力量
    東野圭吾 著《解憂雜貨店》據了解,《解憂雜貨店》不僅分別在日本和中國曾被改編拍攝成電影,還曾多次被改編成舞臺劇。中國電影版《解憂雜貨店》海報對於我來說,不僅曾分別看過中、日兩國根據《解憂雜貨店》翻拍的電影,也在很多年前就已經看過這部原著。
  • 佳片有約 | 「解憂雜貨店」的故事
    這家名為浪矢雜貨店的鋪子此前由風趣和善的老人浪矢雄治經營,數十年前他出於玩笑幫小朋友們解答各種困擾,後來名氣越來越大,以至於有人專程向他諮詢人生中的難題。本來從1980年就該沉寂的店鋪,卻在三人闖進來後收到了煩惱諮詢信。隨後敦也等人發現,這些信件竟然來自遙遠的過去。
  • 看完中國版《解憂雜貨店》,誰能幫我解憂?
    當初讀《解憂雜貨店》那本書的時候,我從來沒想到會有翻拍《解憂雜貨店》的電影上映。
  • 東野圭吾治癒系電影日版《浪矢解憂雜貨店》暖心來襲!
    畫面主體是故事發生地浪矢雜貨店,痕跡斑駁的店招和外牆充滿著時間的痕跡。如此精緻又富有想像空間的海報,令人看過之後不由對浪矢雜貨店在中國銀幕的「復活」心生期待。作為2018年開年暖心治癒之作,《浪矢解憂雜貨店》受到了廣大書迷及影迷們的熱切期盼。
  • 9.9搶票 || 《浪矢解憂雜貨店》原版正式上映
    本片剛剛入圍了素有「日本奧斯卡」稱謂的日本電影學院優秀作品獎,為了區別於此前上映的國產版《解憂雜貨店》,日版在內地上映特別更名為《浪矢解憂雜貨店》。畫面主體是故事發生地浪矢雜貨店,痕跡斑駁的店招和外牆充滿著時間的痕跡。
  • 《浪矢解憂雜貨店》:人的心聲是絕對不能忽視的
    如果把來找我諮詢的人比喻成迷途的羔羊,通常他們手上都有地圖,卻沒有去看,或是不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解憂雜貨鋪》▪ 第五章電影《浪矢解憂雜貨店》改編自日本小說家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一書。眾所周知,《解憂雜貨店》是一部非常暢銷的小說,而在暢銷的同時它收穫的讀者口碑也非常的好,豆瓣圖書的評分也高達8.6分。是一部銷量與口碑雙收的電影。(本篇影評有輕微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