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了一段視頻,是久違了的陳百祥在訪談中的一些發言。
其中有一句話印象深刻:我是生在英殖時代,但我永遠是中國人。
當我們有事了,中國肯定會管我們,而不是英國,我們不讓中國管,難道讓英國管嗎?
陳百祥的一番言論,無疑是廣大網友對香港人的期待。
陳百祥這個名字,直到現在,仍有人將他和陳百強混淆,一個是香港喜劇演員兼主持,一個是已故的香港著名歌手,完全不同的兩個人,但因為名字只一字之差,總是被人們弄混。
01,請記住,他叫陳百祥,他來自於香港。
我不想寫他如何出道,如何成名,我想寫的是,在他身上或許更能體現香港精神。
什麼是香港精神?它是一種刻苦耐勞、勤奮拚搏、開拓進取、靈活應變、自強不息的精神。是香港長盛不衰的力量之源,也是香港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
他是香港明星足球隊的隊員,他不僅帶領香港明星足球隊弘揚體育精神,為香港足球事業儘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同時也能關注到在他們訓練和比賽期間一直守護著他們駐港部隊戰士,他會讓他們在業餘時間加入到足球隊當中,讓他們感受到輕鬆和快樂的生活。
陳百祥的高光時代早已過去,但現在的陳百祥對於我們來說,已經不是一位明星,他更象是紛雜混亂的香港思潮中的智者,發出了最清醒的聲音,喚醒那些迷途的人。
陳百祥當然是智者,其實我們從很多港星的發展中多少能看出一些端倪來,任何人,都無法阻擋時代的洪流。
九七回歸本就是眾心所向,只不過,我們貧瘠的母親無法迅速清洗被掠奪的恥辱,而那被搶走的孩子,還在嫌棄自己的母親。
但歷史的進程不會因為一群嫌貧愛富的人而停下腳步。
02,不能忘卻的民族情節
從八十年代香港影視的輝煌,到九十年代的光芒四射,再到2000年後的逐漸衰落,從文藝到經濟,都經歷了一場從繁華到孤寂的起落,其實這本來就是盛極必衰的必然過程,但香港的年輕人,卻將香港的衰敗歸結於九七回歸。
劉德華是最早來到大陸發展的藝人,至今,他成為香港明星裡的常青樹。
他能紅這麼久,除了勤奮、敬業、長得帥、人品好、業務能力強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他跟上了時代的腳步。
春晚一首《中國人》讓四海同心,在那個香港演員還十分有優越感的時代,他已經和內地緊密合作,在別人還停留在過去對大陸的印象時,他看清了趨勢,他最先看到了祖國的強大。
老一輩的明星都有認祖歸宗的民族情節,陳百祥也有民族情節和愛國情懷。
而我們一直對他的印象一直停留在那個全身塗滿墨汁,被周星馳當畫筆的喜劇演員時代,事實上,他不僅是明星足球隊成員,他還是一個出色的節目主持人,他還是一位歌手,他是以歌手出道的藝人,後來才成為喜劇明星。
陳百祥不像劉德華,有那麼帥的外形,他看起來樸實又憨厚,很沒有心機的樣子,但是陳百祥的妻子美得絕不亞於趙雅芝:
柳葉彎眉,杏眼朱唇,溫柔嫻靜的一個美女,忍不住多放了她的一張照片,
只不過,她和陳百祥於1979年結婚後淡出影視圈,不論丈夫拍戲還是開工廠,黃杏秀都在背後默默支持,陳百祥曾被別人騙去大幾千萬,黃杏秀一如既往地和丈夫渡過難關。
我們印象當中陳百祥只是個喜劇明星,但實際上他開過四間製衣廠,一度身家過千萬,但後來經營出現問題,生意一落千丈,陳百祥又回歸演藝圈。
他是經歷過人生大起大落的人,對社會有著自己的看法。
我對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唐伯虎點秋香》中的祝枝山,事實上他參演過的喜劇多到數不過來,經常看港片的人對他演過的角色都是耳熟能詳的,他是一位很優秀的喜劇演員,香港影視衰敗後,他並沒有選擇北上大陸發展,依然在香港做他喜歡做的事情,參加明星足球隊,演戲也同時做導演,他愛香港,也愛中國。
他不止一次地說過:我出生在香港,不管我出生在哪裡,我都是中國人。
陳百祥表面上嘻嘻哈哈的樣子,實際上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卻絕不含糊。
他的事業不再如往日般輝煌,但他的這番話,卻擊中了億萬中國人的心。
陳百祥,你是好樣的!這是億萬中國同胞對他的評價,這句評價高過他一生中得到的任何讚譽和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