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餘滄海
客觀地講,馬蘇是一個演技可圈可點的好演員。
但自從被捲入李小璐「做頭髮」風波之後,她的事業開始大不如前,甚至,稱之為一落千丈也毫不為過。
《演員請就位2》第二階段的競演已告一段落,值得玩味的是,演員馬蘇終於拿到了屬於自己的一張S卡。
儘管這檔節目對S卡的定義始終模稜兩可,但對真正的演藝圈「老人」而言,通過自己的舞臺表現拿下導演手中的S卡,無疑是對自己演技的肯定,而這種肯定或許比起所謂的市場價值更讓人欣慰。不過,順利獲得導演青睞的馬蘇還是因為自己的發言惹出許多爭議。
在舞臺上,馬蘇隱晦提及直接導致她事業停擺的一些「陳年舊事」,稱當年因為攤上一些亂七八糟的事,自己的生活變得一團亂麻,由此引發網友熱議。
坦白說,直到現在,很多人都對當初馬蘇因力挺閨蜜而遭受大部分網友的「攻擊」一事感到不解。作為非當事人,馬蘇就因為自己在事發時的一句力挺,幾乎被演藝圈市場所拋棄,這種波及程度委實令人意外。
曾經一年五六部女主戲的馬蘇,走到現在已經「淪落」到連演配角別人都要考慮是否啟用她的地步。
其實除了馬蘇,這些年來因為自己的言行把路走窄、負面新聞纏身而遭遇觀眾抵制的演員並不少,還在節目中充當助演的張銘恩就是很好的一例。此前張銘恩因私生活問題備受詬病,不僅在《演員2》剛出現時遭到了網友的一致反感,也在一開始的市場評級中就喜提製作人的靈魂拷問:「用他不會有風險嗎?」
雖然張銘恩在第一階段的表現更多是給了觀眾一個「驚嚇」,但最近的這場表演其實可圈可點。
更何況,憑藉作品和角色嶄露頭角的張銘恩,也有著自己濃厚的表演風格。
單從演技這一塊來看,他的市場絕不會止步於「張副官」一角,而如今落到人人反感的局面,也是不爭的事實。
觀眾以及網友在特定情況下給了馬蘇「差評」,也正是這樣一個魔咒一般的「差評」令她多年以來停步不前,這種「差評」客觀與否暫且不論,所帶來的大範圍的負面影響是不爭的事實。
這樣看來也就很好理解,觀眾對演員的喜好度與評價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導演和投資方的決定。
畢竟花錢請一個口碑不算好的演員,很難不拖作品下水。
同時,網上也不乏因為負面消息惡意給藝人相關作品盲目打低分的不理智情況存在。
這樣的現象層出不窮,因此而遭遇演藝事業瓶頸的演員,也遠遠不止節目中的馬蘇和張銘恩兩人。
中國有句老話,叫「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時至今日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馬蘇淪落如此並非巧合或者偶然,她本人在當初的不當言論對現在的尷尬局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演員2》的出現對於她而言其實是一次很好的契機。
早在節目一開始, 馬蘇就提及了自己這些年所遭遇的冷眼,而網友則多抱以不買帳的態度。
一部分人認為馬蘇現在無戲可拍的狀態是自己作出來的,稱其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另一部分人則認為憑實力紅的馬蘇因負面新聞而落魄,致其事業和生活雙雙受打擊,只能怪時運不濟。
當然,與其說馬蘇的「鍋」來得冤,倒不如說是業內的市場通過當年的一場風波看到了馬蘇在觀眾眼中的弱勢。
再加上其年齡不再具備優勢,整個演藝圈對30+、35+的女演員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長相欠缺一些少女感的馬蘇會被市場遺忘,其實並不意外。
話說回來,雖然馬蘇在某些關鍵時刻總容易「掉鏈子」引發網友的集體反感,但馬蘇在表演上的獨到與成就有目共睹。
可以說,爾冬陞導演給與馬蘇的這張S卡,不僅圓了馬蘇本人在節目最初的夢,也給了屏幕前的我們一顆遲來的定心丸。
正如馬蘇所言:「別的事你們咋說我,我也能忍,我也能都行,但表演這事,我絕不含糊,也絕不將就。」
對於普通觀眾而言,說人話辦人事是根本,不管你咖位大小,不管你紅與不紅。
現實的是,一個演員光會演戲不會說話,或是負面新聞纏身都很難被肯定,而這種情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一些有鏡頭表現力的演員面臨無人選擇的局面。
爾冬陞導演也曾坦言,作為導演,他們也想毫無負擔地把所有好演員都請到自己的作品裡,但選角這件事,從來就不是導演或者演員們單方面的「一頭熱」。
選角是投資方、導演和市場等多方面博弈的結果,導演不僅需要對作品負責,也需對作品的投放效果做最優的評估,為參與到作品製作的全體人員負責。這時候,如果「頭鐵」選用負面消息累累的演員,無疑是一場豪賭。
其實網友的聚眾聲討有時並非絕對正確,而輿論在確切影響到演員們的正常生活、威脅到他們的演藝事業時,觀眾或許也該思考是否應將這部分演員的作品與口碑做區別對待,給那些有實力的演員更多一次的機會。
如果演員更多需要靠人氣和口碑說話,這也可能大概率推動那些沒什麼演技的流量藝人再度活躍於螢屏上。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類如馬蘇這樣的演員不僅很難在《演員2》這種節目的一開始就拿到S卡,也從側面反映了馬蘇事業巔峰的難以重返。
一定程度上,明星一旦沾上負面信息,在沒有十分強有力的有效公關情況下,很難洗白,如果進入到全網嘲諷吐槽的層面,想要翻身難上加難,此時的明星就像掉進萬丈深淵,就算你手眼通天,也在劫難逃。
說實話,不論哪個圈子,其實真正德藝雙馨的人說少不少,說多卻也不見得多。
觀眾們是否該對一些真正的好演員放寬自己的標準,更多地包容他們,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回看《演員請就位2》的各種「迷之操作」,雖然背離了很多觀眾觀看節目的初心,但同時也實實在在地反映了演藝圈殘酷市場的若干現狀,當然,也為馬蘇等人提供了一個可能翻紅的機會。
而對於馬蘇而言,翻紅固然容易,但是想要恢復以往的高光氛圍,已經幾乎不可能,毫不誇張地講,即便在節目中被認可拿到S卡,她未來的演藝道路依然曲折不平。
原因只有一個,她的過往實在讓人太難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