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一朵雲,
天空就是我的家。
我會在天空自由地翱翔。
有時,
我會穿上美麗的白紗裙,
在天空中歡快地跳著舞,
把天空妝扮得更加潔白。
有時,
我會換上黑色的披風,
調皮地遮住太陽的光芒,
讓天空變得黑暗暗...
記得的小時候,
天空總是蔚藍色的,
雲朵時常從容的飄過,
時而緩慢,時而匆匆,
每當這時候,
我總會駐足仰望,
迷戀著美輪美奐的景色!
地震雲、核爆雲、飛碟雲……
也許你聽過這些驚悚又神奇的名字,
但你知道它們的真實身份嗎?
來,來,來,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
這些常被人誤會過的雲。
地震雲
傳說,它是地震的前兆?
事實上,無論在氣象學還是地質學中,都普遍認為地震與雲沒有聯繫。你所見到的「地震雲」,其實都有自己更靠譜的名字。
波狀層積雲和透光高層云:常為地震「背黑鍋」。
2016年江西上空的波狀層積雲。(來源:中國江西網)
波狀層積雲是高度較低,呈波浪狀排列的粗大雲條,通常在強冷空氣過境前出現,預示著天氣將有大變化。比起「地震雲」這個毫無根據的名字,科科更愛「排骨雲」這個暱稱。
透光高積雲。(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而透光高積雲的雲層較高,雲塊較薄,輪廓分明,呈白色,有扁圓形狀、瓦塊狀、魚鱗片狀或水波紋的密集雲狀,成群、成行、成波狀排列,雲塊間有明顯縫隙。民間又稱「魚鱗雲」,民諺有「天上魚鱗雲,地上雨淋淋」的說法。
核爆雲
核爆後的一大團蘑菇雲總是給人帶來末日的恐慌。自然界中,也有一些雲天生長得比較兇惡,卻和核爆沒有半毛錢關係。
西伯利亞的砧狀積雨雲。(圖片來源:每日郵報)
西伯利亞工業城市Kemerovo上空曾經突現一朵巨大的「蘑菇雲」,形狀宛如核爆,令當地居民受驚不小。其實,這只是一朵形狀奇特的砧狀積雨雲,通常是因為雷暴將雲層推向大氣層高處而形成的。
美國德克薩斯州的超級單體風暴雲。(圖片來源:光明網)
而這朵巨大的蘑菇雲拍攝於美國德克薩斯州,它的來源也不是核彈爆炸,而是超級單體風暴。它的形狀是一個環形,中間是大風攜裹著塵土和雨,一圈圈粗糙不平的雲環繞周圍。它出現在大型風暴系統的中心地帶,旋轉運動的雲被集中,形成環形,在中間形成疾風暴雨。
儘管威力遠不如核爆,但超級單體風暴可以帶來大量冰雹、破壞性大風、致命的龍捲風、洪水、閃電、暴雨等,也是十分危險的。
飛碟雲
日本富士山的莢狀雲。(圖片來源:環球網)
這是外星人的UFO(不明飛行物),還是山戴上了白帽子?都不是。這是莢狀雲(主要是莢狀高積雲)的變形,是當莢狀雲位於高山山頂正上方才有可能形成的奇特雲種。
棉花糖雲
人們對雲也有美麗的誤會。看這片雲,像棉花糖,又像快要滴落的牛奶,讓人忍不住張口就咬。
乳狀雲。(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這是在積雨雲下方形成的乳狀雲,因下降氣流中溫度較冷的空氣與上升氣流中溫度較暖的空氣相遇形成。不過,它只是看上去很美,其實預示著未來可能有風暴或其他惡劣天氣。
天空的微笑
另一個很美的誤會就是天空的微笑了。2017年3月3日,上海的天空出現了如倒掛彩虹般的七色圓弧,人們紛紛讚嘆天空露出了神秘的微笑。
環天頂弧。(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其實,此現象學名環天頂弧,是由陽光以一定的角度照射在雲層中的細小冰晶上折射後形成的,且冰晶表面必須呈彎曲狀且顆粒比鹽粒還細小。
七彩祥雲
《大話西遊》中,紫霞仙子說: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踩著七色的雲彩來娶我。
新加坡拍攝到的虹彩雲。(來源:環球網)
最近,當新加坡上空出現罕見的「七彩祥雲」時,引起網友驚呼一片。
其實,這只是虹彩雲,是光線透過雲(一般是透光高積雲)中的冰晶衍射形成的。虹彩雲的形成不但依賴透光高層雲中液滴的大小,還有雲的「胖瘦」。只有遇到「清瘦」的薄雲,且雲中液滴細小而均勻,當此雲恰好飄到合適的角度時,才會出現豔麗的虹彩。
怎麼樣,現在知道你對雲的誤會有多深了吧?
千姿百態的雲彩總是令人浮想聯翩,而在特定條件下形成的難得一見的奇美雲彩有時更是令人訝異於大自然的神奇。
夜光雲是傍晚或黎明前出現於地球高緯度地區高空的一種發光而透明的波狀雲,常呈淡藍色或銀灰色。它們通常很暗淡,難以看見,只有當陽光從地平線下滲入,而大氣層的低層已經在地球陰影中時才能看見。科學界對夜光雲的成因還有爭議,但目前最主流的理論認為它主要是由極細的冰晶構成。
夜光雲。圖片來自Cool things
夜光雲。攝於青藏高原上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戈達德太空研究所拍攝
雨幡洞雲又叫穿洞雲。當雲層中的部分水滴凍結形成冰晶體,從雲層中降落下來,便形成雨幡洞雲。某些特定高度的高空雲層中包含了冰晶體和低於0℃卻仍處於液態的過冷水滴。飛機穿過雲層時會使過冷水滴迅速冷卻下落變成雪花,在雲層中形成一個圓洞。
雨幡洞雲。攝於奧地利林茲。圖片來自Flickr
捲積雲約在5500米的高空,雲塊很小,白色無影,是由呈白色細波﹑鱗片或球狀細小雲塊組成的雲片或雲層,常排列成行或成群,很象輕風吹過水麵所引起的小波紋。白色無暗影,有柔絲般光澤。捲積雲雲體很薄,能透過日、月光,呈白色無暗形,在黑夜則呈灰黑色,幾乎全由冰晶組成。
捲積雲。攝於英國。圖片來自Flickr
阿斯帕拉圖斯雲,又名「波形阿斯帕拉圖斯雲」,是業餘氣象觀測者發現的一種新型雲層結構,它具有動蕩漩流和迂迴狀雲峰。2012年,英國雲層鑑別學會(CAS)正在遊說世界氣象組織對這種雲層正式命名,併入載《國際雲圖集》。
在天空中有時會出現一些奇特的雲層,它們有時形狀如倒著的海洋波浪、有時如神秘夢幻般的仙境,然而儘管這種雲層形狀怪異,出現較頻繁,官方未對這種雲層進行分類。它看上去很像暴風雨即將來臨,但這些雲層形成後會逐漸驅散,並不會實際形成暴風雨。氣象學家將這種奇特的雲層命名為阿斯帕拉圖斯雲,這一名稱源自拉丁文單詞「粗糙」。阿斯帕拉圖斯雲是紐西蘭眾多奇觀之一。
阿斯帕拉圖斯雲。紐西蘭的坎特伯雷地區。圖片來自Flickr
捲軸雲,是一種罕見的長雲,有時會出現在冷鋒前緣。來自往前推進的暴風前緣的下沉氣流,會推升前方的溼暖空氣,讓它的溫度低於露點並形成雲,如果這種現象在大範圍冷鋒前緣同時發生時,就會出現這種捲軸雲。
捲軸雲。攝於澳大利亞昆士蘭州。Mark Watson攝影
捲軸雲。烏拉圭埃斯特角。Jeff McNeill攝影
灘雲是弧狀雲的一個亞型,經常出現在暴風雨到來之前。這是一種在海灘上由於特殊局部環境因素形成的雲層,一般都比較壯觀。通常因天氣較冷而出現,常是雷雨降臨的前兆,帶來的一般都是強暴風雨。其外觀是一些長長的雲團,非常罕見。
灘雲。圖片來自Cool things
灘雲。攝於美國北達科他州。Michael Carlson攝影
灘雲。攝於美國佛羅裡達州邁阿密。圖片來自Flickr
珠母雲,又名貝狀高層雲。多出現在高緯地區離地20-30千米的高空,厚約2—3千米。雲體具有珍珠般光澤,透光如捲雲;它又伴有較淡的紫、藍、紅、黃等近乎同心排列的光弧,猶如陽光下貝殼閃耀的色帶。珠母雲常見於極地區域,形成於距地面近兩萬多米、極度寒冷的平流層底部,由硝酸水合物以及冰晶構成。
珠母雲。攝於南極洲麥克默多科考站。Alan R. Light攝影
珠母雲。圖片來自Cool things
雲牆是由水汽凝結而成,一般是冷暖空氣峰面交匯所致。
雲牆(壁雲)。攝於美國堪薩斯州。圖片來自Flickr
開爾文-亥姆霍茲不穩定性(Kelvin-Helmholtz instability,名稱來自開爾文男爵和赫爾曼·馮·亥姆霍茲)是在有剪力速度的連續流體內部或有速度差的兩個不同流體的界面之間發生的不穩定現象。一個例子是風吹過水麵時,在水面上表面的波的不穩定,而這種不穩定狀況更常見於雲、海洋、土星的雲帶、木星的大紅斑、太陽的日冕中。
開爾文-亥姆霍茲不穩定性形成的雲。攝於美國西雅圖。Clint Tseng攝影。
開爾文-亥姆霍茲不穩定性形成的雲。圖片來自Cool things
弧狀雲是一種罕見的雲層。通常會形成於冷鋒之前緣,一旦寒冷的氣流擴展開來,會推升前方的暖空氣,氣流有時會沿著水平軸方向流動。
弧狀雲。攝於澳大利亞。圖片來自Flickr
薄幕卷層雲為均勻的雲幕,有時薄得幾乎看不見,只因有暈,才證明其存在;雲幕較厚時,也看不出什麼明顯的結構,只是日月輪廓仍清楚可見,有暈,地物有影。
薄幕卷層雲。攝於巴西聖卡塔琳娜州。圖片來自Flickr
雲砧就是強烈發展的雷暴雲的頂部,呈砧狀結構。是由於雷暴雲中強烈上升氣流到達對流層頂後,受到對流層頂(平流層下)強烈的水平氣流作用而不能繼續上升,從而向四周快速擴散,形成雲砧。由於對流層頂溫度很低,上升氣流中凝結的水汽以冰晶形式存在,冰晶隨風擴散,所以雲砧看上去是白色透光的。
雷暴雲砧。攝於美國新墨西哥州西南的一個小鎮。圖片來自Flickr
渦旋雲系是一條或多條不同雲量和雲類的螺旋雲帶朝著一個公共中心輻合形成的,與大尺度渦旋相聯繫。大尺度渦旋的水平範圍為600~1500公裡。有組織的螺旋線或積雲匯合線因與氣旋性相對渦度相聯繫,常稱作渦度中心。雲系中心渦度升高至最大值,氣壓最低。
渦旋雲。攝於美國維吉尼亞州瓦勒普斯島。圖片來自NASA Langley Research Center
堡狀高積雲的出現,一般表明大氣中能量的不穩定,而雷雨天氣正是大氣中不穩定能量在一定條件下急劇釋放的物理過程,故這一物理過程的前期特徵就是表現為中低空出現不穩定的堡狀雲,在中空出現的則為堡狀高積雲。
堡狀高積雲。圖片來自Cool things
層雲雲底離地面高度常在2000米以下,屬低雲族,雲體均勻成層,呈灰色或灰白色,像霧,但不接地,經常籠罩山體和高層建築。層雲主要由小水滴構成,為水雲。在一定條件下層雲幾乎能夠達到地面。層雲完全沒有結構,它由細小的水珠組成。層雲中往往會落下細雨或者細雪,但是不會下大雨。一般在風比較靜穩的氣象條件下會形成層雲。在氣溫非常低的狀況下甚至可能出現光暈。
層雲。攝於阿雷納火山。圖片來自Flickr
來源:中國氣象科普綜合中國天氣網 Matador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