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一點別的遊戲。
左手繃直橫握彈弓,右手拉皮筋至顴骨稍下位置,平心靜氣,鬆開右手捏住的皮兜,小鋼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飛出。
十數米開外,已經縮成一個像素點的打火機應聲而炸, 火焰隨著「砰」的一聲猛然竄起,剎那的火光後,一點火苗順著階梯跳下。
這正是現代彈弓的威力。
1
油管播主戶外騎士(以下簡稱「騎士」)錄製上面這個片段時是2017年的年底,打爆打火機後,他還表演了更高難度的「50米外擊碎酒瓶」。如今,打酒瓶的視頻在油管已經有了快70萬播放量,我也是因為這個視頻認識的他。
總體來講,騎士是個戶外播主,視頻主題大致可以分為野外生存和產品評測(包括彈弓、複合弓、工兵鏟等等)兩大類。不過,觀眾最愛看的視頻,基本都是彈弓類的。
至於觀眾們為何如此偏愛彈弓,原因其實不難解釋——大部分人都玩過彈弓,但可能也都不知道,現代彈弓還能玩得這麼厲害。自以為熟悉的東西突然變得陌生,好奇心隨之升起。
一根Y型樹杈,兩端系上皮筋,再用小塊皮兜將兩根皮筋相連。大眾印象裡,「彈弓」二字幾乎與這樣的形象綁定,不過時至今日,彈弓早已衍變出無數形態。
現代彈弓光是手把就有很多材質的選擇,木質的手感溫潤,不鏽鋼彈弓沉手抗彎曲,更貴的鈦合金則輕盈且耐腐蝕。
用來彈射的皮筋也有不同的設計,圓皮筋受風力影響小、使用壽命長,扁皮筋射擊精度高、發射威力大。
就連彈丸,也有彈道更穩定的鋼彈與更環保更安全的泥彈之分。
如果研究得再深入一些,不同材質的彈弓還可以根據人體工程學做成不同的樣式;圓皮筋和扁皮筋的厚度、股數會直接影響彈弓的威力;鋼彈、泥彈的尺寸更是有大有小……
毫不誇張地說,在主流視野之外,現代彈弓已經發展出一個頗為龐雜的體系,已經成為一項貨真價實的「射擊運動」。
而作為一項射擊運動,這個體系中最關鍵、最重要、最值得研究的一點,自然就是「怎樣才能射的準?」
2
騎士玩了十年的彈弓,對彈弓的兩種打法——瞄打和估打,都有一定的了解。在他看來,只要經過系統的訓練,彈弓其實是門易成的功夫。
所謂瞄打,其實就是藉助瞄具進行瞄準的精確打法。
相比與傳統彈弓,現代彈弓的一大特徵就在於對瞄具的應用。這些五花八門的瞄具不僅顯著地提升了彈弓的有效射程,還大大降低了初學者的入門門檻。
舉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淘寶上的雷射彈弓,號稱(10米內)指哪打哪,雖然高手看不上,但確確實實算是零門檻,銷量稱得上火爆。
其他的一些瞄具,雖然不至於像雷射瞄準那樣簡單直觀,但只要固定好射擊姿勢,了解其使用機制,同樣只需幾天的練習就能達到一個不錯的水準。
至於估打,則是和瞄打相差極大的一種打法。
瞄打注重姿勢,每次射擊時腦袋、左手和右手都要保持在相應的位置,而估打不看重這些,它尋求的是一種熟能生巧的直覺。
由於不要求姿勢,練習估打的人在射擊近距離目標時出手速度會更快,但在距離拉長到30米甚至更遠之後,估打的命中率就會大幅下降。
用騎士的話來說,瞄打就像玩槍,只要練好三點一線,不論遠近都是類似的打法。而估打就像玩鞭子,估摸著看準目標,狠狠抽出去就行——當然,射程自然就不如瞄打了。
「易上手」的特點讓不少人入了彈弓的坑,與之相對的是,「難精通」讓更多人再也出不了這個「坑」。
由於構造過於簡單,彈弓其實很難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精準」。風力、氣溫、皮筋的老化程度……任何一點微小的改變都可能影響彈丸的落點,這也意味著,一個「會玩彈弓」的初學者,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成本,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彈弓高手」。
而大部分人,騎士告訴我,就像他一樣,雖然已經玩了十年,但比起八年前的水平,提升其實並不明顯。
難攀登的頂峰也為彈弓增添了一份幻想的色彩。例如超脫於瞄打和估打的「意打」,據說就是用「意念」而不是用眼睛進行瞄準,一旦練成,即使眼花手抖也能精準擊中目標。
當然,由於已經涉及到玄學,這裡就不妄加評論了。
3
之所以要辛辛苦苦提升自己的彈弓水平,除了自娛自樂之外,也有不少人是抱著競技的心態去訓練的。
如今,幾乎每個省都存在著大大小小的民辦彈弓賽事。正規一點的,賽方會專門租下一個體育場作為比賽場地,不正規一點的,隨便找塊沒人煙的荒地也能湊合。
2018年,首屆彈弓世界盃在義大利舉辦,代表中國參戰的十位選手包攬了冠軍、亞軍和殿軍,並取得了團體賽第二的好成績。到2022年,第二屆彈弓世界盃也確定將於中國舉辦。
去年,目前世界範圍內規模最大、質量最高的彈弓賽事CSCC(Chinese slingshot club champions league)彈弓俱樂部冠軍聯賽在上海嘉定舉辦,包括中國、美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多個國家共523名選手同臺競技。賽方還表示,接下來這幾年,中國要籌辦彈弓世界盃組委會,彈弓國家隊的組建也將提上日程。
中國選手在彈弓項目上的實力是統治級的,這一點不難看出。2010年,中國弓手許其成在《正大綜藝 吉尼斯中國之夜》中挑戰「10米易拉罐速射」的世界紀錄,最終以1分鐘10個的成績挑戰成功。這個紀錄一直保持到2013年,才被美國弓友以1分鐘13個的成績刷新紀錄。
然而才過兩年,來自上海的邱愛華就在1分鐘內用彈弓擊中了25個易拉罐,直接將紀錄翻了番。直到去年,該紀錄才被來自南昌的熊志江以1分鐘27個(平均2.2秒一個)的成績打破——還是中國人。
熊志江表示,常人在正常情況下用手將鋼珠放在彈弓上的時間都不止2.2秒。
這份傲視群雄的實力很大一部分來自中國獨特的土壤環境。在海外,彈弓屬於小眾文化中的小眾文化,他們可以選擇玩具槍、氣槍乃至真槍,玩彈弓的少之又少,但在中國,彈弓是目前國內唯一能夠合法持有的彈射彈丸類體育器材,或者說成人玩具,人們沒得選。
用戶基數大,潛在用戶多,這似乎是個再明顯不過的商機,就像騎士,早兩年就開起了自己的淘寶店,主賣彈弓。
這固然為他帶來了一定的收入,但騎士並沒有因此看好國內彈弓市場。不僅是因為國內彈弓市場混亂,市面上充斥著小作坊生產的三無產品,更是因為站在一個頗具影響力的自媒體的角度,他能看到很多普通彈弓愛好者目所不能及的地方。
比如說彈弓作為一種「玩物」背負的輿論壓力。
4
如今的彈弓通過皮筋的回彈發射彈丸,但在橡膠尚未登場的古代,中國的彈弓其實和弓箭用的弓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是在弓弦的中間加裝了一塊皮兜用以捏拿彈丸。
由於威力實在不夠看,彈弓一早就贏得了「雞肋」的社會形象,《後漢書》直接記載這種武器「外不足禦寇盜,內不足禁鼠雀」,概括起來就兩個字,沒用。再往後,玩彈弓的「挾彈王孫」更是直接成了「紈絝子弟」的同義詞。
這種對彈弓的刻板印象一直延續到今天。
騎士告訴我:「在國內,一旦被發現你玩彈弓,很容易就會給人留下暴力、幼稚的印象。」
他舉了個例子,在海外,三四十歲的人玩手辦模型,四五十歲的人打電子遊戲,並不是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事,但在國內,很多人就接受不了,彈弓也是一樣。
這幾年來,騎士做了很多彈弓相關的視頻,其中一部分只能在油管看到。不是他在搞什麼內容獨佔,主要是因為,這部分視頻在國內平臺過不了審。
「像今日頭條,我一傳彈弓內容就爆,一爆就二次審核,審完很多就掛了。」在這方面,騎士有些無可奈何。
但是,即便如此,他對平臺方也沒什麼恨意:「畢竟平臺也有自己的規則,必須規避那些看上去『不友好的,違背公序良俗的東西』。」
更何況,現實中的麻煩可能比這大得多。有一次,騎士在荒地錄製彈弓相關視頻的時候被巡警盯上,最終被迫在警察局喝了好幾個小時的茶。
按理說,玩彈弓並不違法,警局沒道理也沒必要把他留那麼久,但那一次,情況稍微有些不同。
「巡警搜查了我的摩託車,翻出了幾包泥彈,他懷疑是毒品,所以等到鑑定結果出來才放人……」
在國內,在當下,彈弓正尷尬地遊走於灰色地帶。
一方面,它可以娛樂大眾,同時也是一項成熟的競技運動;但在另一方面,它又屢屢為社會治安帶來諸多麻煩。
有關這一點,騎士的想法倒是相當直接:一定程度的管制是合理的,國內部分弓友確實需要提高自身素質。
騎士告訴我,「國內玩彈弓的人至少有一半是奔著「打鳥」去的。但用任何東西打鳥都是不對的,別說彈弓了,用石頭也不行。」
他們是為了打鳥而選擇彈弓,而不是為了彈弓選擇打鳥。如果不把這一點糾正過來,彈弓就永遠還只是一個「危險」的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