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劇情五度驚天反轉的懸疑推理大片,一部關於刑事追訴期限的普法片,一部虎頭蛇尾的半部好片。評日本電影《22年後的自白》。本文無劇透,可放心閱讀。
日本的影視作品總是能打破慣例超出常理,其懸疑中往往充滿細思極恐的情節和嚴密的邏輯推理,這些都讓日式懸疑片在世界偵探電影中牢牢地佔據著一席之地,如東野圭吾的系列。《22年後的自白》,也是這樣的一部類型片。
本片翻拍自韓國原版的《犯罪告白》
本片是韓國同類影片《犯罪告白》(又名《我是殺人犯》)的翻拍,背景緣起設定在1995年。這一年日本有兩件大事,一是阪神大地震,二是東京都發生的連環殺人案,兇手連續用繩索勒頸的手法絞殺了五人。兇手原本計劃殺死的第五人,是追緝他的東京都刑警牧野航(伊藤英明飾演),不料卻錯殺了他的搭檔。由於這次「失誤」,兇手就此停止了作案。因此,該連環案的最後作案時間,就停在了針對牧野航的謀殺這一天:1995年4月27日(就日本法律史而言,這一天非常重要)。
因為根據日本舊有的法律,在1995年4月27日24時之前發生的所有案件,刑事追訴期只有15年。但是新修訂的法律規定,有可能判處罪犯死刑的案件,在1995年4月28日零時後發生的,刑事追訴期是無限的,即永遠有效。
換句話說,在1995年4月27日發生的東京都連環殺人案最後一案,意味著到2010年4月28日零時,自動進入15年最後追訴失效期,再也不追究罪犯的法律責任。
2010年4月28日這一天終於來到了,刑警牧野航,因此案遭受了三重打擊:搭檔(是他的師傅和前輩)被殺,連環案後妹妹失蹤(實際上是該連環殺人案的第六名受害者),妹妹牧村裡香(石橋杏奈飾演)的戀人、牧野航的準妹夫小野寺拓巳(野村周平飾演)也因此跳樓自殺殉情。
本連環殺人案的最大受害者、刑警牧野航,又將如何面對這一殘酷的現實?
本片反覆出現了3個時間點:
15年:刑事案件的最後有效追訴期。
22年:2017年,距離1995年的東京連環殺人案後22年後,一位男子公開聲稱自己是東京連環殺人案的兇手,並出版了一本《我是殺人犯》的告白書,嘲笑警方無能。
7年:從2010年該案過了有效追訴期直到2017年罪犯公開露面,這7年時間,有人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2017年,一名叫做曾根崎雅人的男子(藤原龍也飾演)突然向世界昭告,他就是連環絞殺案的兇手。而且,他還出了一本自白書,裡面詳盡了他的作案手法和經過。為了宣傳這本新書,他還舉辦了一場大型發布會,請到了大批媒體來報導曝光。
一個罪大惡極的殺人犯喪心病狂地犯下重罪,種種惡行罄竹難書,但在逃過案件追訴期後,他卻高調出書,搖身一變成為炙手可熱的輿論焦點。當法律的訴訟時效期過後,罪犯卻以「網紅作家」的身份出現在公眾視野。殺人回憶錄的出版不僅是對死者的輕瀆,更是對受害者家屬的二次傷害,然而這樣一位罪大惡極的兇手卻在媒體的聚光燈下享受著「偶像」般的禮遇。電影極具戲劇性地拷問了每一位觀眾的理智與情感。
殺人犯成了「網紅作家」
全媒體時代難分人性善惡,本片所隱含的社會議題發人深省。一本關於殺人回憶的自白書,這種販賣死者剩餘價值的行為驚世駭俗,高顏值、高智商犯罪引發的狂熱追捧更是讓人匪夷所思,貓鼠遊戲般的追逐中儘是人性的角力和對社會公理的拷問。
當法律不能審判罪惡時,我們該怎麼辦?知名電視節目《新聞眼》的主持人、資深記者仙堂俊雄(仲村亨飾演)為了收視率,將罪犯曾根崎雅人和爆裂刑警牧野航一同請來上節目,全程直播一場輿論的大審判!
電視主持人仙堂對該案真相進行直播和輿論審判
在聚光燈和全民注視下,牧野刑警在演播廳中大打出手,他堅毅的目光中似乎又暗含深意?他的新搭檔、刑警春日部信司(龍星涼飾演)則是一臉的憤懣與不可思議。面對撲面而來的媒體記者和肆無忌憚的殺人犯,他們雖然義憤填膺,卻無可奈何!
誰知,電視直播時,有人寄來一段3分鐘的視頻,使得該案再次撲朔迷離,劇情隨之進入了前後五次的大反轉!
在這個延續了22年的懸案相關的各色人等身上,電影賦予了對現實和人性的反思。電影成功地表現案件波及人士的人性撕裂,讓置身事外的觀眾們感觸至深。如果一個人的過去始終凝視著深淵,這個人的未來能否擺脫深淵的夢魘呢?
《22年後的自白》強大的卡司,可謂高顏值和高演技的珠聯璧合。雙主演藤原龍也、伊藤英明的表現尤其搶眼。
本片雙雄
藤原龍也出演過眾多備受中國觀眾熟知的大熱電影,像《死亡筆記》、《大逃殺》等。這次在《22年後的自白》中飾演曾根崎雅人,藤原龍也得到了很大的演技發揮空間,將反派的力度和可信度進行了淋漓地展示。影片前半段他不斷挑釁警方以及受害者家屬,嘲笑警方的無能。而謎底揭開階段的別墅對決,他的表演更有勁力。
作為雙雄的另一極,伊藤英明在片中飾演與殺人犯持續周旋的刑警。在伊藤英明的精深演繹之下,這一角色需要的責任與感情的矛盾交雜,並表現出巨大悲痛和強壓下的隱忍,均十分完美。
越長越歪的曾經美少女夏帆
但是,本片的女主令人失望。由夏帆飾演的頭號女主、受害者家屬之一的岸美晴,毫無特色,恍如路人。唉,2017年日本大熱青春片《海街日記》,堪稱美少女殺手,四大美少女之中的夏帆,如今好像越長越歪了。當然,好過已經變得慘不忍睹的長澤雅美。
真正優秀的推理偵探作品,應該是在故事演進中埋下草蛇灰線,而偵探憑著細密的思維和嚴密的邏輯,一步步推理出真兇。本片最大的缺點,就是邏輯不嚴密,推理功力不足。影片演到一半,真兇就被看出來了,缺乏懸疑片應有的燒腦。至於讓罪犯露出馬腳的破綻,也過於幼稚和說不過去,有草草收場的敷衍。至於最後的大團圓結局,不過是落入了大陸版《無間道》的彀中。
《22年後的自白》雖然荒誕,但影片的故事卻源自一個現實案例:日本食人魔佐川一政。佐川一政曾經在法國留學期間,槍殺了暗戀的荷蘭籍女同學。但他鑽了法律空子,裝瘋賣傻扮精神病。加之家裡有錢,花大錢請了無良律師,成功脫罪。出獄回國之後,他陸續出版了18本關於殺人的暢銷書,對他的殺人行徑毫不避諱。誰料,佐川一政居然收穫了一眾狂熱粉絲,電臺採訪從來不間斷,甚至他還接到了來自電影圈的邀請,拍了一部AV片。
《22年後的自白》的現實原型,就是佐川一政的詭異經歷。影片中的真兇,也是靠日本刑法第39條,以精神病為由得以外出就醫,還出版了殺人自傳。
本片最大的焦點,就是探討了「法律時效」問題。我們謀求公平與正義,公平背後往往是效率的考量,不但是單個人效率的考量,而是整體社會長遠發展的效率的考量。而為了實現公正,我們的手段是道德和法律的約束:道德是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衡量行為的合理性;而法律作為一種規則,一方面給出行為與道德相悖的懲罰,提高犯錯或犯罪的成本,維護道德;另一方面,在道德無法明晰的時候,給出判斷行為是否合理的準則,填補道德缺席時的秩序。
追訴時效制度的建立本質上講也是為了提高效率。長遠的時間會導致證據的湮滅,司法資源不合理分配可能導致案件積壓,追訴時效制度能確保大部分案件的及時解決。中國的刑法規定立案的和該立而未立的案件不受追訴時效的限制,也就是說追訴期是針對未被發現的犯罪。總言之,東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化身》中「沒有屍體就不能定罪」是可能發生的;而《22年後的自白》中「過了公訴期就不能定罪」,是不會發生在中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