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豚糞便蛋白質含量高,連美洲豹也愛吃?美洲豹:別如此侮辱我!

2020-12-25 八兩科學

水豚,被譽為動物界的「交際花」,其朋友遍布鳥綱、哺乳綱、爬行綱。大家也在網上看到很多關於水豚所謂「動物緣好」的圖片,會發現其身邊圍著各種各樣的動物,有烏龜、猴子、鳥類等等。而在『某乎』推送的一篇關於水豚的文章裡,將水豚和其他動物和諧相處的原因歸咎於「很多動物包括美洲虎都愛吃水豚的便便,因水豚糞便蛋白質很高,粗蛋白有百分之15左右。比牛肉略微低一些。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同學會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歌神的那個表情包。

本著探討真相的態度,本人去扒了一些水豚的資料,結果發現和某乎上面說的不一樣。

世界上最大的齧齒動物,水豚的一些基本事實:

水豚(學名:Hydrochoerus hydrochaeris—源自希臘語,水豬的意思),英文名:Capybara(來源西班牙語,意思是『吃小草的動物』),為齧齒目豚鼠科水豚屬一種半水棲食草動物,是世界現存最大的齧齒動物,原產地是在南美洲的河流、紅樹林和沼澤地帶(西部和南部沿海除外)。

成年水豚的體長約1.2米左右(最大1.34米),體重40-60千克。由於趾間有蹼,所以它們是天生的遊泳健將,每次潛水可達5分鐘之久。同時在陸地上的速度也不錯,可達每小時35公裡。

另外它們的門牙是終身生長。如果太長就會影響進食,所以它們需要磨牙磨短到合適長度,因此「齧齒動物」的名字油然而生。

水豚是一種社會性非常強的動物,通常10-20隻組成一個群體,並且經常與其他動物混在一起。其幼崽在出生後一周就可以食草,但在前16周都會受到群體內的所有雌性水豚無差別的哺乳。

與其他動物和諧相處的一個原因:共生關係!

當水豚在陸地上覓食時,會有很多不同的鳥類把水豚當成一個棲木,並且在水豚的身上捕食。因為水豚身上有很多寄生蟲,如跳蚤和蝨子等。有時候水豚會躺下,將腹部位置露給鳥類,讓鳥類幫忙清理。甚至有攝影師拍到,有鳥類幫忙清理水豚鼻孔內寄生蟲的畫面。

其實像這樣互惠的共生關係在鳥類和哺乳動物之間並不稀奇,但是無論是在野外或者圈養環境中,很多動物都願意和水豚親近。比如蜘蛛猴騎在水豚背上替其梳理毛髮,而它們生活在不同的棲息地環境。再如貓、烏龜、鴨子都喜歡靠近水豚等等,是什麼原因造成此現象,科學家還沒有找到確切的答案。

水豚的便便中蛋白質含量略低於牛肉?完全是胡說八道!

先說對「很多動物都喜歡吃水豚的便便」的反駁。根據研究資料顯示,這是一個相對正常的現象,在許多不同物種中都存在著類似現象,比如兔類動物(兔子、野兔和鼠兔),嚙齒類動物(倉鼠、裸鼴鼠、毛絲鼠和豚鼠、水豚)就會吃掉自己的便便。ps:下面所說的食草動物是指這兩類。

因為動物的食物獲得與動物的生存環境和取食行為是相關的,而獲取食物後的處理過程就要看動物消化系統的效率有多高,即腸道的消化吸收能力。

食肉、食草動物體內主要區別是在腸道:食肉動物的腸道短,食草動物的腸道長。因為食肉動物的食物營養成分(蛋白質、脂肪)較高,同時進食後食物在腸道保存時間相對較長。而食草動物所吃的植物營養成份(高纖維素)較低,為了充分獲取營養,它們演化出特有的小腸及盲腸並加長腸道,延長食物在腸道停留的時間。儘管加長了腸道,但由於纖維素本身的刺激作用,食物還是會很快排出去。因此食草動物要天天不停地吃,而食肉動物飽吃一頓後可維持幾天。

由於食物在腸道的消化時間還是太短,為了營養獲取最大化,於是它們把自己的便便再吃進去再消化一輪。而且便便裡面含有第一次消化產生的微生物(益生菌群),可幫助分解胃中的植物纖維。所以水豚也會吃自己的便便。按照成年水豚每天可以吃6到8磅(2.7到3.6公斤)的植物,要想充分利用食物中的所有營養,基本上會上吃兩次。

這裡的便便通常指盲腸排出的軟便,一般是軟綿綿、呈現濃稠狀。與之相對應的是硬便,指的是難以消化的食物。

而在野外,自己的便便基本上是被自己吃掉或者被自己的孩子吃掉的,不是所有靠近水豚的動物都會變成屎殼郎。比如考拉的寶寶就是吃其母親盲腸拉出軟便,因為軟便中含有幼崽腸道必需的益生菌群。當其有能力維持腸道菌群後,就不需吃這個東西了。

此外由於食草動物的食物含有大量纖維素,食草動物除了汲取其中的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外,大部分食物都只是在腸道裡溜了一圈變成殘渣排出來,其本身所需的蛋白是由體內微生物所產生的。

再說「許多食肉動物也愛吃水豚的便便」?這裡要說到營養級理論。食物鏈和食物網關係錯綜複雜,為了便於研究,科學家提出營養級概念。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是單向的,所以通過各個營養級的能量是逐級減少的。減少的原因是各級消費者不能100%利用,總會有一部分變成排洩物被分解生物利用。由於能量在通過各個營養級是劇減的,所以一個生態的食物鏈就不能太長。因此,科學家以捕食鏈的構成分成4-5個營養級(從低到高,很少有超過6級):初級生產者營養級、植食動物營養級和一二三級肉食動物營養級(三級就是頂級肉食動物)。

也就是說頂級肉食動物通常獲取食物的營養能量屬於最大級,然後逐級減少。所以水豚的便便所含營養不可能高於剛吃進去的食物,也就更無法和牛肉相提並論。至於「有的美洲豹,不吃水豚,就吃水豚的便便。」這樣的說法,呵呵……美洲豹:這是對我最大的侮辱!

還有「粗蛋白有百分之15左右」,這個沒有扒到相關資料。不過有資料顯示:粗蛋白=真蛋白質+非蛋白質含氮物(游離胺基酸、硝酸鹽、氨……等)。而雞糞和豬糞的粗蛋白含量都可達到24%左右。

而在野外真實情況是:水豚在南美洲的天敵可不少,美洲虎、凱門鱷、綠水蚺、角雕等食肉動物都以水豚或其幼崽為食。

以上就這麼多,不足之處,歡迎留言討論。

—END—

相關焦點

  • 美洲豹捕殺水豚,水豚卻沒有逃走,接下來一刻後悔了
    美洲豹捕殺水豚,水豚卻沒有逃走,接下來一刻後悔了一群水豚在河中休息,看上去非常的悠閒,但是,寧靜的時光總是短暫的,遠處的美洲豹突然趕來,水豚只是象徵性的遊到其它的地方,而美洲豹對它們緊追不捨。水豚本以為不會攻擊自己,依然在水中遊玩,但是下一秒,美洲豹就讓水豚見識了真正的實力,美洲豹突然襲擊水豚,此時的水豚根本沒有逃跑的機會,直接被美洲豹拖入草叢中食用。水豚的夥伴們看到之後,也是被震驚了,連忙逃跑,其實,水豚之所以不逃跑,是有原因的,在動物界中,水豚與其它的動物們都能夠和平相處,性情非常的溫順,它可以堂而皇之的在鱷魚面前走動。
  • 科學界首次拍到美洲豹捕殺虎貓,或因環境變化導致
    ;最後,美洲豹叼著虎貓離開了。 圖:美洲豹偷襲虎貓 在這之前,科學家還沒有拍到過美洲豹捕殺虎貓的任何圖像,雖然他們知道虎貓在美洲豹的食譜之中,但這個結論也僅僅是通過分析美洲豹的糞便推測的
  • 美洲豹能否輕易幹掉斑鬣狗?
    那麼相同美洲豹也不能咬死鬣狗!只能是追著跑!只有正當年雄獅才能咬死鬣狗而且是落單的鬣狗!一隻雄獅不能夠咬死群體作戰的鬣狗的!除非有母獅的配合!總體來說亞馬遜流域幾個大亞種美洲豹對最大的南非鬣狗都佔據絕對優勢。而墨西哥等中美洲美洲豹不比南非花豹大,對於平均體型大於花豹10公斤的南非鬣狗我個人感覺五五開。
  • 美洲豹又稱美洲虎,它是豹還是虎?為什麼是斑塊而不是條紋?
    首先說明:美洲豹既不是豹也不是虎,而是一種特殊的貓科動物。美洲豹,又稱美洲虎。因為它身上布滿斑點,和花豹很像,生活在美洲大陸,所以被稱為美洲豹。又因為身體壯碩,腦袋較圓,故稱為美洲虎。稱它為美洲豹和美洲虎都可以,沒有嚴格規定。
  • 美洲豹不是豹,美洲獅不是獅,這種貓不是貓,卻能幫人加工飲料
    美洲豹不是豹,美洲獅不是獅,這種貓不是貓,卻能幫人加工飲料在動物界,很多動物的名字具有迷惑性,看到它們名字中的某個關鍵字,我們會以為它們屬於某一類動物,可事實並不是經常如此,例如鯨魚、鱷魚、鮑魚、娃娃魚、章魚、甲魚,它們雖然名字中都有「魚」字,但都不屬於魚。
  • 獵豹、美洲豹都不是豹,嚴格意義上的豹只有一類
    事實上美洲豹並不是豹種,而是單獨一種:美洲豹種。根據各個地方對它們叫法的不同,美洲豹也可以稱之為美洲虎,它是現存第三大的貓科動物,體型僅次於獅虎。從歷史分布來看,美洲豹的分布範圍曾最北曾到達了加利福尼亞的北部,但如今美國已經沒有美洲豹了,目前它的分布範圍僅限於中美洲及南美洲。
  • 南亞發現美洲豹的遠古祖先
    美洲豹現在分布在中南美洲,但分子系統發育學的研究表明美洲豹屬於非洲大貓,和豹(Panthera pardus)和獅(Panthera leo)組成一個支系,並且是這個支系最早分異的現生成員。這顯示美洲豹應該起源於非洲,經過遷徙擴散到達北美、南美。
  • 小美洲豹怎麼畫 - 卡通美洲豹簡筆畫教程
    美洲豹,又叫美洲虎,是一種大型的貓科動物,主要見於中美洲和南美洲的茂密森林中。美洲豹頭的比例較大,臉較寬,前胸較粗,身體肥厚,四肢粗短,身上的花紋和豹長得很像,但體型更像虎,尾巴較短。美洲豹的頭上和四肢上的花斑為黑色或深棕色斑點,毛色同豹差不多,全身呈金黃色至橘黃色,也有極少數的黑色或白色變種。這個教程將向大家展示如何畫美洲豹簡筆畫。在開始作畫之前讓我們看看下面這張完整的美洲豹簡筆畫。
  • 水豚是大自然的交際花?連鱷魚也不忍下手,原來是有件秘密武器
    答案就是水豚,雖然和海豚的名字有些相似,但外形可不一樣,水豚是一種半水棲的食草類動物,身上長著粗而稀疏的毛髮,體背呈黃棕色等多種顏色,腹部黃褐色,頭大頸短,耳小圓潤,整體看上去有點像豚鼠的超大版。平時喜歡攝食植物,性格比較溫順,動作遲緩,但一旦遇到危險能夠快速逃入水中,其天敵為美洲豹和鱷魚。
  • 巨型水蟒死死纏住美洲豹,四名成年男子費力將美洲豹扯出來
    據阿根廷《號角報》2020年2月29日報導,2月29日,阿根廷薩爾塔省拉吉塔市,四名農場短工在上工途中偶然看到一隻被巨型水蟒死死纏住的美洲豹,他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那只可憐的美洲豹救了出來。
  • 闢謠:美洲豹捕獵的獵物比老虎的獵物大?錯,只是捕獵方式不同
    美洲豹是現存體型第三大的貓科動物,僅此於獅虎,而且美洲豹在南美洲是食物鏈最頂端的食肉動物,它的獵物大都以大型的動物為主。許多人說:美洲豹的獵物體型比老虎捕獵獵物的體型都要大。那麼,這是真的嗎?原因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 繪本《美洲豹與我》,讓孩子收穫成長的力量
    希望我們不論遭遇怎樣的挫折都能心懷陽光,繪本《美洲豹與我》作者用親身經歷帶給孩子成長的力量,希望孩子勇敢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個小男孩,每當他開口說話時,嘴巴就像被凍住了一樣,是的,他口吃。老師也認為他是有缺陷的孩子,這讓他開始懷疑自己,他看了好多好多醫生,醫生告訴他,他可能永遠都會結巴。
  • 為什麼小動物們都喜歡和水豚做朋友?那是因為它的糞便很好吃
    原來,對於小動物們來說,水豚的糞便特別好吃。不光營養豐富,能讓小動物們獲取到足夠多的維生素和蛋白質,而且味道也不錯。像它的粗蛋白含量在15左右,牛奶也只有6.38。02水豚糞便的冷知識不光是小動物們喜歡水豚的糞便,飛禽走獸大小動物都愛吃。
  • 【科研速報】南亞發現美洲豹的遠古祖先
    美洲豹現在分布在中南美洲,但分子系統發育學的研究表明美洲豹屬於非洲大貓,和豹(Panthera pardus)和獅(Panthera leo)組成一個支系,並且是這個支系最早分異的現生成員。這顯示美洲豹應該起源於非洲,經過遷徙擴散到達北美,南美。
  • 以花豹的實力,一對一與美洲豹單挑能夠贏嗎?
    花豹算是豹子中比較厲害的存在,完虐一頭獵豹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同樣叫「豹」的還有美洲豹這個大個子,那麼一頭花豹與一頭美洲豹單挑,誰能贏呢?其實美洲豹又名美洲虎,和花豹同屬一科一屬,花紋上看相差不大,但還是有差別的,體型上卻有些差別,美洲豹體重80一160公斤,要大花豹近一倍,看上去頭與屁股像虎而不像花豹。有說與花豹是同種,我個人關點不贊同,美洲豹是介於虎、豹兩者之間的一種大型貓科豹屬動物。美洲豹是獨立進化的種屬,除美洲豹外所有種屬的花豹體型差異不大,只是個體大小的曲別。
  • 亞洲虎非洲獅,美洲豹歐洲狼,誰才是陸地之王?
    美洲豹的分布範圍主要為南美洲及中美洲,未涉及北美洲。在這些環境裡面,幾乎沒有什麼動物是美洲豹的對手,僅有少數體型較大的美洲獅、巨型森蚺才有能力與之一戰。由於美洲豹會的技能實在是太多了,所以樹上爬的、水裡遊的、地上跑的,幾乎都是它的捕食對象。
  • 老虎在湖邊喝水,遇到鱷魚襲擊,老虎:連我表弟美洲豹都打不過
    老虎在湖邊喝水,遇到鱷魚襲擊,老虎:連我表弟美洲豹都打不過獅子、老虎是陸地上戰鬥力非常強悍的肉食性動物,關於這兩者到底哪一個更厲害?老虎:連我表弟美洲豹都打不過,還想挑釁我,簡直不自量力!這天一隻鱷魚正在岸上曬太陽,不料被美洲豹盯上了,美洲豹悄悄的潛到水中,趁鱷魚不注意一口就咬死了鱷魚,隨後將鱷魚叼走了。一直靠埋伏在水下伏擊獵物的鱷魚,沒想到如今也被人在水下伏擊了,簡直是咎由自取,對於這件事情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 國際美洲豹日|守護「雨林之王」的意外收穫
    今天熊貓君要來介紹的美洲豹(或稱美洲虎)就面臨著這樣的危機…… 認識美洲豹 美洲豹(Panthera onca),擁有許多頭銜:牠是亞馬孫地區的主要捕食者之一,是美洲大陸上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也是世界上現存僅次於虎和獅子的第三大貓科動物。
  • 與被射殺美洲豹合影引熱議 玻利維亞官員回應:不是我殺的
    【南美僑報網編譯李糖糖報導】玻利維亞國家土地改革委員會(INRA)負責人拉米羅·奧爾蒂斯(Ramiro Ortiz)近日與一隻被射殺美洲豹的合影在社交網站上廣泛傳播,並引發民眾熱議。對此,奧爾蒂斯公開做出回應。
  • 美洲豹之下無對手,但卻被猛犬處處克制,這種貓科動物活得很鬱悶
    美洲大陸,並沒有太強大的貓科動物,雖然有美洲虎、美洲豹、美洲獅這樣的動物,但是仔細研究,就能發現,這些名字聽起來嚇人的傢伙,其實戰鬥力也就一般般,美洲虎和美洲豹是同一種動物,最有名的就是我們知道的高大上的汽車品牌——捷豹,就是以美洲虎「Jaguar」為名的。美洲虎屬於豹亞科的一種,是現存的第三大貓科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