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豚,被譽為動物界的「交際花」,其朋友遍布鳥綱、哺乳綱、爬行綱。大家也在網上看到很多關於水豚所謂「動物緣好」的圖片,會發現其身邊圍著各種各樣的動物,有烏龜、猴子、鳥類等等。而在『某乎』推送的一篇關於水豚的文章裡,將水豚和其他動物和諧相處的原因歸咎於「很多動物包括美洲虎都愛吃水豚的便便,因水豚糞便蛋白質很高,粗蛋白有百分之15左右。比牛肉略微低一些。」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同學會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歌神的那個表情包。
本著探討真相的態度,本人去扒了一些水豚的資料,結果發現和某乎上面說的不一樣。
世界上最大的齧齒動物,水豚的一些基本事實:
水豚(學名:Hydrochoerus hydrochaeris—源自希臘語,水豬的意思),英文名:Capybara(來源西班牙語,意思是『吃小草的動物』),為齧齒目豚鼠科水豚屬一種半水棲食草動物,是世界現存最大的齧齒動物,原產地是在南美洲的河流、紅樹林和沼澤地帶(西部和南部沿海除外)。
成年水豚的體長約1.2米左右(最大1.34米),體重40-60千克。由於趾間有蹼,所以它們是天生的遊泳健將,每次潛水可達5分鐘之久。同時在陸地上的速度也不錯,可達每小時35公裡。
另外它們的門牙是終身生長。如果太長就會影響進食,所以它們需要磨牙磨短到合適長度,因此「齧齒動物」的名字油然而生。
水豚是一種社會性非常強的動物,通常10-20隻組成一個群體,並且經常與其他動物混在一起。其幼崽在出生後一周就可以食草,但在前16周都會受到群體內的所有雌性水豚無差別的哺乳。
與其他動物和諧相處的一個原因:共生關係!
當水豚在陸地上覓食時,會有很多不同的鳥類把水豚當成一個棲木,並且在水豚的身上捕食。因為水豚身上有很多寄生蟲,如跳蚤和蝨子等。有時候水豚會躺下,將腹部位置露給鳥類,讓鳥類幫忙清理。甚至有攝影師拍到,有鳥類幫忙清理水豚鼻孔內寄生蟲的畫面。
其實像這樣互惠的共生關係在鳥類和哺乳動物之間並不稀奇,但是無論是在野外或者圈養環境中,很多動物都願意和水豚親近。比如蜘蛛猴騎在水豚背上替其梳理毛髮,而它們生活在不同的棲息地環境。再如貓、烏龜、鴨子都喜歡靠近水豚等等,是什麼原因造成此現象,科學家還沒有找到確切的答案。
水豚的便便中蛋白質含量略低於牛肉?完全是胡說八道!
先說對「很多動物都喜歡吃水豚的便便」的反駁。根據研究資料顯示,這是一個相對正常的現象,在許多不同物種中都存在著類似現象,比如兔類動物(兔子、野兔和鼠兔),嚙齒類動物(倉鼠、裸鼴鼠、毛絲鼠和豚鼠、水豚)就會吃掉自己的便便。ps:下面所說的食草動物是指這兩類。
因為動物的食物獲得與動物的生存環境和取食行為是相關的,而獲取食物後的處理過程就要看動物消化系統的效率有多高,即腸道的消化吸收能力。
食肉、食草動物體內主要區別是在腸道:食肉動物的腸道短,食草動物的腸道長。因為食肉動物的食物營養成分(蛋白質、脂肪)較高,同時進食後食物在腸道保存時間相對較長。而食草動物所吃的植物營養成份(高纖維素)較低,為了充分獲取營養,它們演化出特有的小腸及盲腸並加長腸道,延長食物在腸道停留的時間。儘管加長了腸道,但由於纖維素本身的刺激作用,食物還是會很快排出去。因此食草動物要天天不停地吃,而食肉動物飽吃一頓後可維持幾天。
由於食物在腸道的消化時間還是太短,為了營養獲取最大化,於是它們把自己的便便再吃進去再消化一輪。而且便便裡面含有第一次消化產生的微生物(益生菌群),可幫助分解胃中的植物纖維。所以水豚也會吃自己的便便。按照成年水豚每天可以吃6到8磅(2.7到3.6公斤)的植物,要想充分利用食物中的所有營養,基本上會上吃兩次。
這裡的便便通常指盲腸排出的軟便,一般是軟綿綿、呈現濃稠狀。與之相對應的是硬便,指的是難以消化的食物。
而在野外,自己的便便基本上是被自己吃掉或者被自己的孩子吃掉的,不是所有靠近水豚的動物都會變成屎殼郎。比如考拉的寶寶就是吃其母親盲腸拉出軟便,因為軟便中含有幼崽腸道必需的益生菌群。當其有能力維持腸道菌群後,就不需吃這個東西了。
此外由於食草動物的食物含有大量纖維素,食草動物除了汲取其中的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外,大部分食物都只是在腸道裡溜了一圈變成殘渣排出來,其本身所需的蛋白是由體內微生物所產生的。
再說「許多食肉動物也愛吃水豚的便便」?這裡要說到營養級理論。食物鏈和食物網關係錯綜複雜,為了便於研究,科學家提出營養級概念。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是單向的,所以通過各個營養級的能量是逐級減少的。減少的原因是各級消費者不能100%利用,總會有一部分變成排洩物被分解生物利用。由於能量在通過各個營養級是劇減的,所以一個生態的食物鏈就不能太長。因此,科學家以捕食鏈的構成分成4-5個營養級(從低到高,很少有超過6級):初級生產者營養級、植食動物營養級和一二三級肉食動物營養級(三級就是頂級肉食動物)。
也就是說頂級肉食動物通常獲取食物的營養能量屬於最大級,然後逐級減少。所以水豚的便便所含營養不可能高於剛吃進去的食物,也就更無法和牛肉相提並論。至於「有的美洲豹,不吃水豚,就吃水豚的便便。」這樣的說法,呵呵……美洲豹:這是對我最大的侮辱!
還有「粗蛋白有百分之15左右」,這個沒有扒到相關資料。不過有資料顯示:粗蛋白=真蛋白質+非蛋白質含氮物(游離胺基酸、硝酸鹽、氨……等)。而雞糞和豬糞的粗蛋白含量都可達到24%左右。
而在野外真實情況是:水豚在南美洲的天敵可不少,美洲虎、凱門鱷、綠水蚺、角雕等食肉動物都以水豚或其幼崽為食。
以上就這麼多,不足之處,歡迎留言討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