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不僅僅只是信仰 敗家之眼頂級主機來了
對於目前的電腦遊戲玩家來說,搭建一套高性能主機平臺再配合144Hz的電競顯示器能夠獲得極致的遊戲體驗。如果你是一位土豪玩家,沒有過多的時間與精力浪費在DIY上面,想要一步到位購買一臺擁有頂級性能頂級品質與信仰的主機,那麼就非ROG光刃GL12CX莫屬。
RTX 2080 Ti+i9-9900K+32GB RAM這就是ROG光刃GL12CX強大的所在!象徵著電競的RGB元素自然也不會缺少。與其他為了追求燈光而燈光的整機不同,GL12CX的柔和的燈光與主機做到了非常和諧的融合,你可能感受不到燈光的存在,但看上去它依然能給主機增添優雅的色彩。
除了強大的配置之外,ROG光刃GL12CX還融入了華碩諸多創新科技:比如ROG 專有的 DIMM.2 模塊、可支持雙 SSD 固態硬碟組建 RAID 配置;免工具的擴展插槽和電競必備的熱插拔 SSD 託架,可以讓玩家更為方便的升級和更換存儲設備;而完善的風道設計方案則能CPU與GPU的熱量完全排出到機箱外,保持機箱內部一直冰涼,讓硬體用後穩定的使用壽命。
ROG光刃GL12CX詳細配置如下:
二、外觀:完善風道設計
ROG光刃GL12CX 的靈感來自城市忍者及賽博朋克元素,利落有型的邊緣及划過前面板的深層裂口,猶如身經百戰的戰士身上的疤痕。正面斜切如一把利刃,與進風口或排風口紋理交相呼應,強勢而神秘的外觀下暗藏著洶湧的殺機。
頂部前置的I/O接口從左到右分別是2xUSB3.1、2xUSB2.0、1x二合一SD讀卡器、1x耳麥合一音頻接口。
將機箱正面的磁吸擋板取下來之後,可以看到一個DVD-RW刻錄機,下面還有一個支持熱插拔的2.5寸SSD 託架。
敗家之眼。
機身左側,默認裝的是金屬側蓋板。
另外還送了一個透明的亞克力蓋板。
機身右側左上角有一個銘牌,標註了主機的主要配件。
開機按鈕在這裡。
由於主機已經搭載了一張頂級的 RTX 2080 Ti獨立顯卡,GL12CX主機主板的背部I/O接口取消了視頻輸出接口,轉而搭載更多的USB接口(一共有8個)。從上到下依次是2xUSB2.0、2xUSB3.1 Gen 2、4xUSB3.1 Gen 1。另外還有一個RJ45網線接口、一個光纖輸出接口以及5個3.5mm音頻接口。
下面的RTX 2080 Ti則有1個HDMI2.0、2個DP1.4和一個Type-C接口。
下面的RTX 2080 Ti則有1個HDMI2.0、2個DP1.4和一個Type-C接口。
另外我們可以看到,這塊顯卡採用的是渦輪散熱器,熱風直接從I/O擋板處排出。
內部的120水冷散熱器上置冷排,配合鏤空設計機箱,方便冷排熱量快速排出。
背部走線可能比不上專業理線那邊整潔,但並不凌亂。左邊有很多SATA數據線並已經接在主板的SATA插口上,用戶想要添加存儲設備時可以直接使用這些數據線。
700W的80Plus金牌電源,轉換效率超過90%。
打開左側蓋可以看到主機內部構造,頂部左邊是120水冷散熱器,右邊有一個超薄的DVD-RW,下邊則是可熱插拔的SSD託架。
主板使用的是定製的ROG GL12CX Z390主板,採用6相供電電路設計。
最下面左邊是電源倉,裡面有安裝有額定700W電源,右邊是硬碟倉,可以安裝2個3.5寸硬碟,出廠時標配了一塊東芝2TB機械硬碟。
i9-9900K雖然只有95W TDP,實際使用過程中,功耗能輕易超過150W。GCL12CX主機使用了一個玩家國度定製的120水冷散熱器,用來壓制不超頻的9900K沒什麼問題。
GCL12CX設計了2條DDR4插槽。出廠時預裝了2條三星DDR4 2667MHz 16GB內存,總容量32GB。
GCL12CX的主板上並沒有M.2插座,但在內存旁邊有一條DIMM插槽,插上了專為ROG主機設計的DIMM.2模塊,能支持2個M.2 SSD。
從這角度可以看到RTX 2080 Ti顯卡被支架固定在機箱上面,即便顯卡沒有金屬背板,也不用擔心PCB板被拉彎。事實上,這種設計的固定效果要遠遠強於單純的金屬背板。
主板提供了8個SATA3.0插口,出廠時所有的SATA接口都插滿了數據線並在背部做好走線,用戶若要添加存儲設備可以不用再額外買SATA數據線。
主板底部有一個mini PCI-E插槽,上面是Intel AC9560無線網卡,2T2R雙通道雙天線設計。頻率為160MHz,最高速率1.73Gbps。無線網卡還內置了藍牙5.0模塊。
邊上則是音頻電路,使用了瑞昱電子的ALC1150音效卡晶片,並且搭配13枚日本NICHICON音頻專用濾波電容。
GCL12主板定製的DIMM.2模塊,使用了和內存一樣的DIMM插槽,支持2個M.2 SSD,每個SSSD都配備有獨立的散熱片。
默認安裝了一塊PM981 1TB SSD。
2條三星16GB DDR4 2667MHz內存,時序為19-19-19-43 CR2。
華碩TURBO GeForce RTX 2080Ti顯卡,基礎頻率、加速頻率1545MHz。選擇這塊渦輪散熱顯卡主要是考慮到要降低機箱內部溫度。
顯卡背面。
三、常規性能測試:9900K常規操作
1、CPU性能測試
CPU-Z
在CPU-Z測試中,i9-9900K單線程分數為564,多線程成績為5756。
FritzChess Benchmark
在西洋棋的測試中,i9-9900K的成績為33445。
wPrime
在wPrime v2.10測試中,i9-9900K單線程跑32M用掉了31.4秒,開16線程跑1024M,用掉了94秒。
CineBench R15
在CineBench R15測試中,i9-9900K單線程分數為196cb,多線程分數為2039cb。
CineBench R20
在CineBench R15測試中,i9-9900K單線程分數為477cb,多線程分數為4606cb。
2、磁碟性能測試
ROG GL12CX主機使用了PM981 SSD+東芝1TB HDD的存儲配置,PM981是三星面向高端OEM市場推出的型號,最高讀取速度3200MB/s,寫入最高2400MB/s。
在AS SSD Benchmark中,這塊SM961 512GB的總分為4811,順序讀寫超過1990MB/s、2300MB/s,4K隨機讀取30MB/s,隨機寫入104MB/s。
在CrystalDiskMark測試中,順序讀寫速度分別達到了3338MB/s和2394MB/s,4K隨機讀寫速度分別為47MB/s和122MB/s,非常強悍。
3、內存緩存測試
ROG光刃GL12CX主機使用了2條三星DDR4 2667MHz 16GB內存條,總容量32GB,不過內存時序不太好看,僅為19-19-19-43 CR2。
在實際測試中,雙通道的三星DDR4 2667MHz 16GB讀取速度為38276MB/s、寫入39818MB/s、複製速度為36272MB/s。其中寫入與複製速度與C14的2667MHz內存相當,只是讀取速度要稍低一些。
四、遊戲性能測試:3A大作4K解析度流暢運行
GL12CX主機標配一張華碩TURBO RTX 2080 Ti 8G獨立顯卡,用了經典的單渦輪風扇設計,優勢在於可以直接將GPU的熱量從I/O擋板處排出,保持機箱內部溫度涼爽。
下面選擇了幾款遊戲來測試GL12CX主機的表現,測試解析度為1920*1080和3840*2160。
1、3DMark Time Spy
在2K解析度的3DMark Time Spy測試中,華碩TURBO RTX 2080 Ti顯卡的圖形分數為13316,最高運行頻率1875MHz,最高溫度67度,最高風扇轉速2904RPM,TDP最高253W。
在4K解析度的3DMark Time Spy Extreme測試中,華碩TURBO RTX 2080 Ti顯卡的圖形分數為6311,最高運行頻率1875MHz,最高溫度68度,最高風扇轉速2903RPM,TDP最高257W。
2、 APEX
《Apex英雄》沒有提供測試程序,為了減少測試時變量的幹擾,我們選取在訓練場進行幀數測試,測試時手動調整為最高畫質。我們在訓練場錄得的幀率與實戰時的幀率較為接近,因此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在1080P解析度下,GL12CX主機的可跑出202FPS的幀率,到了4K解析度,幀率降到了72FPS,但仍然有足夠的流暢度。
2、孤島驚魂5
在《孤島驚魂5》中,1080P解析度下,GL12CX主機的可跑出150FPS的幀率;到了4K解析度,幀率還有76FPS。
3、古墓麗影:暗影
在1080P解析度下,ROG GL12CX主機的幀率為135FPS,到了4K解析度時則為60FPS。
4、絕地求生
由於本遊戲沒有提供測試程序,我們選在訓練場中選擇了一塊無人場地,反覆進行多次幀率測試,確認每次得到的結果差距都在2%以內。
在1080P解析度下,GL12CX主機的可跑出214FPS的幀率,到了4K解析度,幀率依然有84FPS。
5、巫師3
遊戲內沒有提供測試程序,測試場景選在一處山坡,測試時騎馬直線奔馳,用Fraps記錄20秒幀數。測試時手動調整為最高畫質。
在1080P解析度下,ROG GL12CX主機的幀率為129FPS,到了4K解析度時則為70FPS。
6、中土世界:戰爭之影
在1080P解析度下,ROG GL12CX主機的幀率為157FPS,到了4K解析度時則為75FPS。
7、守望先鋒
在1080P解析度下,ROG GL12CX主機的幀率為299FPS,到了2K解析度下,幀率依然高達125FPS。
五、功耗與散熱測試:溫度控制優秀 烤機功耗略高
對於桌上型電腦而言,組建一個完善的風道並不容易,特別是i9-9900K+RTX 2080 Ti這樣的頂級平臺,滿載的發熱量逼近500W,正常來說,要將這麼多熱量排出機箱外不是那麼容易。為此設計了CPU水冷散熱+GPU渦輪散熱的方案。
上面是ROG GL12CX主機的風道效果圖,ROG GL12CX主機在背部還安裝了一個9cm的進風風扇,將機箱外的冷空氣直接送到冷排風扇;前面板有一個12cm風扇進風,可以照顧到GPU與水冷排的。
出風口則主要是GPU的I/O擋板與冷排上方這2處。
1、溫度測試
先使用AIDA64 FPU測試CPU烤機時的溫度。
在沒有超頻的情況下,i9-9900K的烤機功耗超過了200W,相當高,不過這也是正常現象,而受制於此,CPU的運行頻率也降到了4.4GHz,比默認的4.7GHz低了300MHz。同時,由於烤機功耗過高的原因,處理器的烤機溫度也達到了96W。
下面使用FurMark來測試GPU的烤機溫度:
Furmark的參數設定為1920*1080解析度、0AA。經過了8分鐘的烤機測試,烤機時GPU功耗為252W,GPU運行頻率為1755MHz,GPU的溫度穩定在68度,這個倒是有點出乎意料!
最後再使用FurMark將GPU與CPU同時滿載。
使用FurMark進行烤機測試時,CPU的功耗比AIDA64 FPU低了50W左右,運行頻率也能穩定在4.7GHz。
經過了20分鐘的烤機測試,i9-9900K的烤機溫度穩定在87度,RTX 2080 Ti的溫度則只有63度(此時的GPU功耗為213W)。
我們在雙烤時用溫槍測試了機箱側蓋的溫度,測得僅為28.4度。同時用手感受機箱各部位的溫度,都比手溫低不少,沒有出現過熱情況。
2、功耗測試:
分別測試待機、AIDA FPU烤機、Furmark烤機、遊戲以及CPU顯卡雙滿載時的整機功耗。
在待機時,ROG GL12CX主機的功耗為44W。
在進行AIDA64 FPU烤機測試時,將處理器滿載,整機的功耗則為270W。
在使用Furmark將GPU滿載時,整機功耗為330W。
在運行《巫師3》時(2560*1440最高畫質),整機功耗為346W。
在使用Furmark將CPU和顯卡同時滿載,整個平臺的功耗則達到了425W。
六、總結:細節入微 性能不凡
就性能來說,這款配備了i9-9900K+RTX 2080 Ti顯卡的ROG光刃 GL12CX主機達到了品牌整機中的頂級水準! 1080P解析度的遊戲測試中,在9900K的加持下所測試的遊戲幾乎都有超過百幀的表現;至於高解析度,則是考驗顯卡的性能。ROG光刃 GL12CX主機標配了一塊華碩TURBO RTX2080 Ti顯卡,在4K解析度下,所測試的遊戲都可以在開啟最高畫質的情況下達到60FPS以上的幀率。
ROG光刃 GL12CX主機在溫度控制方面也做得不錯。雖然RTX 2080 Ti與i9-9900K都是發熱大戶,但是CPU的熱量可以直接被水冷散熱器吹出機箱外,而GPU的也能被渦輪散熱器排出機箱外。因此即便將CPU與GPU同時滿載,機箱內部的溫度與能保持在室溫水準。
在配置和做工方面,諸如熱插拔 2.5寸SSD 託架、顯卡固定支架、可更換的側透&金屬機箱側蓋、ROG專屬的DIMM.2 SSD模塊、顯卡固定架、無線速率高達1733Mbps的Intel AC9560晶片和藍牙5.0的支持、1TB NVMe SSD+1TB HDD、另外還有高達32GB DDR4內存等等,都體現了這臺主機的不凡以及在細節入微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