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殺手與蘿莉,我們總是會立馬想到《這個殺手不太冷》。
那個說著「我要愛,或是死。」的瑪蒂爾達,不知驚豔了多少人的時光。而這個小女孩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個39歲的女人,從年少成名到名校學霸,再到奧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的傳奇人生如電影般精彩。
她用自己的人生經歷,詮釋著當下正流行的「乘風破浪的姐姐」這個名詞,也不斷地刷新著我們對「優秀」的認知。
1981年,娜塔莉·波特曼出生於以色列的一個猶太家庭,父親是醫生,母親是畫家,3歲時,一家人移民至美國。
娜塔莉從4歲開始學習舞蹈,並在當地的舞團表演,正是曾經的這段經歷為多年後助她拿到奧斯卡影后的《黑天鵝》打下了基礎。
或許與父母教育有關,或許是天生性格使然,娜塔莉從小就是個與眾不同的女孩。11歲時,她拒絕了星探做模特的邀請,理由是比起當模特,更願意做演員。
但極其注重子女教育的父母卻對此感到震驚和擔心,他們知道很多進入好萊塢的童星後來都出現了吸毒、自殺等問題,雖然當時的娜塔莉年紀很小,卻對自己的夢想很堅定。
1994年,13歲的娜塔莉參加了《這個殺手不太冷》的選角。
由於年紀太小,第一輪就被刷下,不服輸的她特地又找到導演再表演了一次,當時負責試鏡的導演評價她:「她一坐下就進入了演戲的狀態,簡直可以直接開始拍電影了。」
娜塔莉回想起這段經歷時說:「第一次讀到劇本時我還只是個孩子,很情緒化,讀著讀著就想哭。父親說小孩子不適合演這種電影。我說這是我讀過的最好的東西,你不能毀了我的一生。」最終父親還是妥協了,她終於拿到了這個角色,從這個角色開啟了她的傳奇人生。
不因為一次失敗就放棄,為了想要的東西盡力爭取,這是成功不可缺少的態度。
因為瑪蒂爾達一夜成名的娜塔莉·波特曼被冠以「蘿莉」的稱號,她也因此遭到了一些猥瑣成人的騷擾,所以在1997年,她拒絕了《洛麗塔》和《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大片的邀請。
娜塔莉說她不想成為別人的性幻想對象,所以在瑪蒂爾達之後,她拒絕了所有帶「蘿莉」色彩的角色。因為「蘿莉」而成名,不以「蘿莉」而炒作,比起受人追捧來說,保持那份純真更重要。
1999年,18歲的娜塔莉以全A的成績收到了哈佛和耶魯的錄取通知,最終她選擇徹底息影並進入哈佛大學學習心理學。
不明所以的人會以為她是靠著名氣才得以進入這所世界聞名的高等學府,但事實並非如此,娜塔莉的好成績由來已久。從小學到高中,幾乎每一門功課她都能拿到A,中學時期在專業期刊上發表過兩篇論文,也入圍過英特爾科學獎並進入半決賽,而這是全美公認難度最高的高中科學競賽。
除此之外,她還會說希伯來語、阿拉伯語、日語、德語、法語。2004年,從哈佛大學畢業後的娜塔莉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耶路撒冷就讀希伯來大學,在那裡,她依然名列前茅。
她說:「我要回到學校讀書,我不在乎這麼做是否會毀了我的事業」,這對一個正處於事業高峰的女明星來說尤為可貴。
娜塔莉總是以認真的態度考慮自己的生活,她清楚地知道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自己最需要什麼,而對每一個選擇,她都盡力做到最好。
從學校回到電影圈的娜塔莉繼續綻放著光彩,即便起點很高,她依然為了每一個角色認真努力著。
為了拍攝電影《V字仇殺隊》,娜塔莉學習了所有與自由戰士相關的東西,知識豐富到能夠以客座講師的身份在哥倫比亞大學講授恐怖主義和反恐怖主義的課程,也為了電影剃掉自己的頭髮。
為了拍攝《黑天鵝》她更是提前一年開始舞蹈訓練,從每天五小時到每天八小時,嚴格控制飲食,減重二十多磅,即使是在肋骨錯位後,仍舊堅持訓練。
為了演好《第一夫人》中的傑奎琳,她看著紀錄片一遍遍地模仿,連口音都要完全改變。擁有這樣人生信條的人拿到影后也是情理之中。
她說:「我對自己十分苛刻,但那也是我愉悅的一部分,為我即將成為最好的自己而愉悅,因為這真的需要很多努力才能做到」,一蹴而就的成功並不存在,所有「看似輕鬆」的背後都有數不清的汗水。
除了這幾部大眾熟悉的電影之外,娜塔莉也拍了不少獨立電影。為了拍攝《戈雅之靈》而學習藝術史,連續四個月研讀戈雅和西班牙裁判所,為了拍攝《王子殿下》笑了整整三個月。2015年,她為致敬自己熱愛的國家以色列,自編、自導、自演電影《愛與黑暗的故事》。
她說,不應該讓商業和影評方面的成功限制自己,而應該去嘗試任何有興趣的事情。不被名利束縛,跟隨心走,人生最重要的莫過於做自己。
生活中的娜塔莉是一個完完全全的素食主義者,拒絕帶有動物皮毛的衣物,甚至親自設計環保鞋,並將收入的5%捐給慈善團體。她加入專為發展中國家低收入婦女提供小額信貸的組織,遠赴烏幹達、瓜地馬拉等偏遠地區工作,她在用自己的力量改變著這個世界。
評判一個人的標準並不是事業的成功或財富的累積,而是善良的品性,它是一切道德品質中最重要的,就這方面而言,娜塔莉依舊是值得尊重的。
如今的娜塔莉與丈夫一起孕育了兩個孩子,繼續著自己喜歡的工作,她配得上今天的成功。而她為自己的人生所做的努力是值得每個人學習的。
正如她在演講中所說:「這世界上總有人比你美、比你拼,而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努力,不知道他為了完美付出了多少。」這個不斷尋求突破,不斷豐富自我的女人用自身詮釋了態度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