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奇玄幻的網文題材來說,讀者最喜歡看到的莫過於是各種打架場景,最好是主角從一個一無所有的少年,步步打野升級、闖關拿法寶、然後有著自帶主角光環打不死的遭遇,最終提升到滿級狀態,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不同的小說,同樣的套路,仍舊讓廣大網友追捧不已,可以讓頂著生活壓力奔波的人們從小說故事情節的各種反敗為勝的快意中得到幻想中的滿足。
《劍來》能夠深受好評的原因,一方面在於資質平平的陳平安靠著算計在各路大神的拳腳下艱難地存活下來,並且境界和人脈逐步上升,讓人有閱讀時的快感。另一方面則在於烽火戲諸侯在套路中寫出了深刻的人心。
這一點,在最新的主線劇情的鋪排上更加明顯。
我們知道烽火戲諸侯是很擅長描寫大場面的,在《雪中悍刀行》的多處戰場與打鬥的情景中,可以看到金戈鐵馬,刀光劍影,戰場上血肉模糊,熱血激揚,能夠在讀者的腦海中呈現一幕幕清晰的畫面,猶如身處書中,腺上激素迅速爆棚。
然而,在《劍來》中,人妖大戰明明鋪墊了那麼多的篇幅和伏筆,卻在崔巉強行合道晉升十四境與周密正面對決時,對於戰事的描寫竟然戛然而止。緊接下文的是陳十一幾場大夢初醒回歸到浩然天下,那時已是戰後的收尾階段。
作者給我們展現的不是期待中的精彩戰鬥高潮迭起,而是各種勢力在戰後撿漏的人心叵測。我個人認為:對於這種戰後瓜分的描寫很有社會歷史意義,貼近現實,借古諷今,對於人性的剖析更是入木三分,讓讀者非但沒有失望,反而更加入迷。
這才是烽火戲諸侯的小說思想內涵所在。
面對外族的侵略,人族團結一致。儘管有的勢力如桐葉洲的道德崩塌或如正陽山的投機取巧,好歹目標一樣,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但是,剛剛度過最艱難的時刻,便有的人來竊取勝利的果實,明謀暗謀不斷,環環相扣,陰險至極。
太平山一脈在戰爭中幾乎全軍覆沒,只剩下黃庭留在第五座天下。作為一個有著莫大功勳和榮譽的門派,得到的結局卻是形形色色的人物來搶地盤、爭利益,無所不用其極。
標榜正義、倡導禮義廉恥的文廟書院竟然也只是口頭上勸阻而已,派了一個小嘍嘍駐地觀察。這只是走一個形式,主要還是擔心怕利益不均,導致另起紛爭,讓文人口誅筆伐。如此作為,全然無視其赫赫戰功,甚至還有君子賢人在幕後之人的編排下,潑髒水,滅威望。
還有一洲文膽的醇儒陳淳安,身死道消後,得到的卻是聲名狼藉。過往的名望一字一句都如同千刀萬剮,恨不得將陳淳安踩進糞裡。不知內情之人天天吆喝其膽小怕事、無所作為,不足以承繼稱號;知情人無可奈何,閉口不言,不願再引火上身。
此等波譎雲詭,只是戰後分割利益的冰山一角。人心糜爛,昭然若揭。這讓回歸的陳平安很是生氣,相當生氣,所以一改往日扮豬吃老虎的風格,一出手都是往死裡打。
在《劍來》的歷史進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人性依舊經不起推敲。
當年陳清都、龍君等劍修如何意氣風發,千年修行,劍指天庭,一朝推翻頭頂的神靈。然而世事不公,淪為刑徒,千年的畫地為牢,怨氣增生。
三教天下版圖之大,信徒眾多。用各自的信仰來對世人文明教化,結果卻是山上人依舊動不動欺負山下人;山上人更是內鬥不止,或為名或為利,劍來刀往,紛爭不休。
不怪乎,老劍條對人性死心,眾生萬物唯利是圖,只要有人的地方,矛盾糾紛永遠不斷;也不怪乎,白澤兩不相幫,悠哉行走人間,戰也好,不戰也罷,世道人心的結局都一樣;更不怪乎,老瞎子當初戳瞎自己,再也不看這人世間一眼,覺得反感噁心。
大戰結束了,打贏了又怎樣了?這世道人心依舊如此不堪,蠅營狗苟、利己損人。正如周米粒感慨道:「真是人心難測,江湖險惡哩。」
於是,崔巉將陳平安的回歸第一站就設置在太平山,正是這位大師兄給予小師弟的更加殘酷的問心局。太平山,修真我,一洲陸沉,二十四副美好畫卷代表著細微的人性光輝,就看你陳平安如何與這個紛亂的世界相處。
幸好陳平安沒有讓人失望,境界再高,依舊是那個講道理再出拳的小平安,依舊貫徹自己的本心,分順序理脈絡,親疏有別,善惡有判,心中的那條準繩深刻、牢固。
陳平安的執刀站崗、拔劍祭靈,讓姜尚真如釋重負。只要還有這樣的人存在,這個世界就還有希望。這也是齊靜春曾給陳平安最好的一句教導「不要對這個世界失望。」
裴錢的人格成長,從惡到善,歸功於陳平安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這正是陳平安的教化之功。未來的落魄山必然是這個黑暗社會的光輝點,將引領一個自由、和諧而又互相尊重的新風尚新文明。
縱觀人類戰爭的歷史,何曾不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呢。每一次都是因為利益不夠就侵略,打贏之後再分配,分配不均再打一場。人心鬼蜮,趨利避害。在這裡,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立意高遠、底蘊深厚,看得遠、寫得深。
如果說東野圭吾是用犯罪推理小說來拆解人性的劣根性,那麼陳總管就將想說的道理披上玄幻小說的外衣,不憚以最大惡意去揣摩人心,這也是主角陳平安每次對敵必須深思熟慮的那個「萬一」。
#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