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姐姐》經過第一賽段的淘汰之後,還剩下24位姐姐可以繼續迎接後面的挑戰。
這次組團隊的規則跟上一次有所不同,先是自薦當隊長,然後隊員們自願申請加入,最後隊長再反選。
這次藍盈瑩自薦當了隊長,在第一輪的選擇當中,她選擇了黃齡,因為在第一賽段的時候她們就是一個組的,而且黃齡也很優秀,選她無可厚非。
第二次的選擇當中,藍盈瑩比較糾結,她把選擇權交給了黃齡,在站起來的三個人(吳昕、白冰、張萌)當中,黃齡選擇了吳昕。
白冰在採訪中說,她很有自信會進入藍盈瑩組,因為她覺得在第一賽段她們是一組的,她覺得姐妹感情特好,很團結,所以她堅信藍盈瑩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她。
在看到自己落選之後,她特別失望。她說,她的思路不太對,她把這個節目當成了一個情感的節目,但是後面才發現這個比賽就是一個比賽。
藍盈瑩是一個類似「拼命三娘」的人,為了做好一件事,她可以不惜對自己「下狠手」,是一個很努力,很上進,自律且好勝心很強的姑娘,一般這樣的人都比較偏向於理性。
所以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她會在選擇的時候那麼糾結,而不是果斷的選擇白冰,因為她要衡量哪一個更適合當她的隊友。
在這件事情,她和白冰的思維就不是同一個方向的,白冰把感情看得很重,而她腦子裡只有比賽。在第一輪選擇的時候,白冰看到黃齡站起來了,她就不選擇站起來了,因為她不想跟自己姐妹爭,也不想讓藍盈瑩為難,所以她才在第二輪才站起來。
而在藍盈瑩的理解裡,她把白冰第一次不站起來的行為裡理解成了:棄權。但是無論藍盈瑩無論選擇誰,她都沒有錯,因為她想贏得比賽,想要追求成功,這也很正常。
職場中,藍盈瑩會是老闆喜歡的員工,也會是業績第一的那種類型的人,但是朋友中,我想更多人會傾向於選擇白冰。
很多人會欣賞藍盈瑩這種每天像打了雞血一樣的奮鬥的上進人士,但是這種執著過度了,就會顯得讓人特別反感。
在《得不到的愛情》歌曲排練當中她要求隊員戴沙袋練習,鄭希怡因為身體原因,戴了之後特別吃力。當時連老師都感覺鄭希怡戴了沙袋狀態很不好,建議她摘掉。
後面鄭希怡也有跟藍盈瑩抱怨,但是她說:「你哪怕再吐槽我都沒有用,我告訴你,該戴沙袋還是要戴沙袋。」
這是好好說話的語氣嗎?你自己嚴於律己,追求極致沒有錯,但是強迫別人就有錯,而且鄭希怡之前受過重傷,她也要為她的身體考慮啊。做事情也要有點人情味,換位替別人思考一下,不要只顧自己。
還讓吳昕在短時間彈貝斯,黃齡這種專業的歌手都說她現在沒法談彈,更不用說吳昕了。她考慮問題的時候估計就沒想到吳昕,也許有些事情在她看來很容易,但是別人不是專業的肯定需要長時間的學習才能達到一定的高度。
吳昕本來就是不喜歡去和別人「爭搶」的人,藍盈瑩這樣一說,她壓力就很大,心理負擔比較重,覺得拖累了整個團隊。
藍盈瑩永爭第一的精神沒有錯,但是在團隊裡作為一個隊長,隊員裡有的人各有長處和短處,不能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要求隊員,有些事情要從別人的角度去考慮。一個好的隊長,應該是既能帶領團隊往前衝,但是又不會給隊員太多的心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