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永遠只有一個!」那個帶著方框大眼鏡、穿著藍色西裝、戴著紅色領結的小學生江戶川柯南說出這句經典臺詞,是多少人童年的高光時刻——只要他說出了這句臺詞,那麼再複雜的案件也能很快水落石出。
日本漫畫家青山剛昌筆下的「江戶川柯南」的姓名,分別取自日本推理小說巨匠江戶川亂步與英國偵探小說家阿瑟·柯南·道爾(Arthur Conan Doyle),前者是日本推理小說的開山宗師,而後者是西方偵探小說第一個黃金時代的代表作《福爾摩斯探案集》的創作者。
160年前的1859年5月22日,這個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世界偵探推理小說的文學大師在蘇格蘭首府愛丁堡出生。
柯南·道爾是如何走上偵探小說之路的
阿瑟·柯南·道爾是查爾斯家中的長子,他的父親查爾斯·道爾( Charles Doyle)是政府建工部的公務員,祖父是著名的政治諷刺漫畫家約翰·道爾(John Doyle),道爾家族曾經是愛爾蘭頗具聲望的天主教地主家族。
柯南·道爾的母親瑪麗同樣來自於一個愛爾蘭天主教家庭,因此,自9歲起柯南·道爾就送到英國知名的天主教寄宿學校——斯通尼赫斯特(Stonyhurst College)就讀。
柯南·道爾對天主教學校古板的校規和枯燥的課程心感厭惡,在那段時間他最大的興趣便是塗鴉寫詩,閱讀各種各樣的詩歌和小說。
他所閱讀的小說中既有深受當時青少年歡迎的託馬斯·梅恩·裡德(Thomas Mayne Reid)所撰寫的冒險小說,也有沃爾特·司各特(Walter Scott)的歷史小說——這對他後來同樣創作歷史小說,並且希望在這個領域名留青史有直接影響。
在校的最後一年,柯南·道爾成了校刊的主編。
除了文學,柯南·道爾在斯通尼赫斯特還熱衷於運動,尤其是板球運動。後來,他成為一流的板球選手。
此外,柯南·道爾還在1882年至1884年擔任過樸茨茅斯協會組足球俱樂部的業務門將和後衛。1911年,他還作為摩託車手參加了亨利王子巡迴賽。
柯南·道爾在進入大學前還曾在奧地利的福爾德克希教會公學(Stella Matutina)就讀了一年,在此期間他第一次接觸到了推理小說先驅——美國小說家埃德加·愛倫·坡(Edgar Allan Poe)的作品,其中包括《莫格街兇殺案》、《金甲蟲》等。
由於家中捉襟見肘的經濟狀況,在家庭成員的建議下,柯南·道爾進入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學習醫學專業。在這期間他系統學習了植物學、化學、解剖學、生理學等科目——這對他後來撰寫福爾摩斯故事的知識儲備尤為重要。
在學習之餘,柯南·道爾開始創作短篇小說,目的是為了賺取一些額外的稿費。很快,他在創作上的才能得到了專業上的認可。1879年,他第一篇寄出的短篇小說《賽沙沙山谷之謎》刊登在了《錢伯斯雜誌》(Chambers's Edinburgh Journal)上。
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在醫學院就讀的第三年他便應徵去當助理醫生。1880年,柯南·道爾登上開往北極圈的捕鯨船「希望號」出任船醫。這段實踐經歷進一步開闊了柯南·道爾的眼界和觀察能力。
1881年,柯南·道爾從愛丁堡大學畢業,獲得了醫學學士和外科碩士學位。1885年,他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並且在英國的樸茨茅斯開設了自己的診所。
在行醫的其餘時間,他持續地投稿給雜誌和出版社,但此時他還沒有涉足偵探小說這一類型。
有一次他在讀完法國小說家埃米爾·加博裡奧(mile Gaboriau)的偵探小說《勒考克案件》後,在自己的筆記中寫下了這樣一些零碎的句子:
大衣的袖子、褲腿的膝蓋部分、拇指與食指的皮膚硬化、靴子——其中任何一項都能給予我們線索,如果所有這些加起來,不可能不描繪出真實而又完整的畫面
此時,柯南·道爾已經開始構思偵探小說了。他著手創作的第一篇長篇偵探小說——《一團亂麻》,兩個主人公名叫歇裡丹·霍普和奧蒙德·夏克,這篇文章便是第一篇福爾摩斯故事《血字的研究》的雛形。
其中除了著名的演繹法之外,偵探學、犯罪學、心理學、地質解剖學,甚至對菸草和菸灰的研究都出現在了作品中。
另一個給柯南·道爾從事偵探小說創作帶來啟迪性影響的,是他在愛丁堡大學的醫學老師約瑟夫·貝爾(Joseph Bell)博士。這位老師的診病方式和邏輯推理能力,給柯南·道爾帶來了極大的衝擊。
在1892年8月號的《海濱雜誌》(The Strand Magazine)上刊登的《與柯南·道爾醫生一日談》中,柯南·道爾回憶說:
我在愛丁堡遇到了一位激發我構思福爾摩斯的人....他的直覺能力簡直不可思議。第一位患者出現,貝爾先生說:「我看你患的是酗酒病,竟然在外衣內兜裡藏著一瓶酒。」
另一個病人進來時,「皮匠,對不起。」然後他轉向學生,並向他們指出那個人的褲子膝蓋內側破了,這正是此人跪在墊子上的地方,這是只有在皮匠身上才會出現的特點。
福爾摩斯相關的書籍、電影
1887年,柯南·道爾在《1887年比頓聖誕年刊》(Beeton's Christmas Annual for 1887)上發表了自己的第一部偵探小說《血字的研究》(A Study in Scarlet)。
該部小說幾經退稿才發表,並且最初的稿費只有區區25英鎊;但是在這部小說中,柯南·道爾成功塑造了之後名聲大噪、世界上最被頻繁搬上熒幕的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
如今刊載這部小說的年刊成為了珍品,已知存世量僅30餘冊,一本品相良好的年刊評估價格高達15萬美元以上。
福爾摩斯這個形象到底有經典呢?就算你並沒有看過柯南·道爾的原著,甚至也沒有看過任何福爾摩斯影視化的作品,但說到福爾摩斯,你一定完全能想像出他的樣子:戴著獵鹿帽,拿著石楠菸斗,穿著長長的雙排扣大衣。
如果是福爾摩斯的粉絲或者是偵探小說迷,你一定知道福爾摩斯住在倫敦貝克街221B公寓,有個好朋友、好搭檔叫華生,他們二人經常一起出沒在各個案發現場,狂奔在貝克街、西敏寺、泰晤士河岸,仔細地觀察和推敲著每一個細節,解開一樁又一樁疑案。
在周杰倫2006年發行的歌曲《夜的第七章》中,詞作者黃俊郎就以懸疑的筆調勾勒出名偵探福爾摩斯的故事。
急促的打字機聲音拉開序幕,隨之各種推理小說的元素:手槍、手杖、蠟像、偽跡等等一一呈現,福爾摩斯的日記裡隱藏著兇殺案的線索,華麗流暢的旋律中起承轉合了一個完整的探案過程。
在周杰倫的音樂想像中,鳶尾花徽章的亮光後還浮現著對於人性與善惡的思考。
柯南·道爾一共撰寫了60個關於福爾摩斯的故事,分別連載、出版於大約1886~1927年間,最晚的一個故事是以1914年為背景,這60個故事後來匯集成了《福爾摩斯探案集》。這其中,只有2個故事是以福爾摩斯第一口吻寫成,還有2個以第三人稱寫成,其餘都是華生的敘述。
《福爾摩斯探案集》包括56個短篇小說和4個長篇小說,由《血字的研究》、《四籤名》、《巴斯克維爾的獵犬》、《恐怖谷》、《冒險史》、《回憶錄》、《歸來記》、《最後致意》、《新探案》等經典故事和系列組成。
《福爾摩斯探案集》在中國的眾多譯本中,群眾出版社的翻譯版本最受國內讀者的推崇,是國內讀者心目中不容置疑的經典。
群眾出版社最早於1957年開始翻譯福爾摩斯系列其中的幾部小說,在眾多讀者的擁躉下於1981年正式出版了全套的《福爾摩斯探案全集》中譯本。
《福爾摩斯探案集》是世界上被改編成電影次數最多的小說原著。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福爾摩斯的形象就已經出現在了熒幕上。
被公認最權威的福爾摩斯扮演者當屬傑瑞米·布雷特(Jeremy Brett)。在傑瑞米的40年演藝生涯中,他塑造了大量的福爾摩斯的形象,甚至被奉為「 唯一活著的福爾摩斯 」。
另外,經典的福爾摩斯影視化作品還有由小羅伯特·唐尼主演的《大偵探福爾摩斯》。
不過,更多地被現代人熟知的,還是由BBC出品、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出演的英劇《神探夏洛克》,大偵探福爾摩斯在21世紀重新活躍在懸疑推理的第一線。
不得不說,柯南·道爾是英國乃至全世界傑出的偵探小說家。從一篇文章25英鎊到每一千字100英鎊天價稿酬,從無人問津到世界暢銷作家,有人說:「柯南·道爾的發家致富史,就是福爾摩斯流行全世界的歷史。」
今日的推理小說粉絲或許應該感謝當年柯南·道爾放棄了醫生的職業,這才有了今天讓人津津樂道的「夏洛克·福爾摩斯」,我們才有機會領略到古典偵探小說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