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蒲松齡 點擊閱讀原文在線觀看

2021-02-06 關注備用號 vip886top

提到春節檔的合家歡電影,成龍的功夫喜劇自然是很多影迷不願錯過的。自1995年《紅番區》以來,基本上每年春節檔都會有成龍的影片上映,而今年成龍的新片《神探蒲松齡》作為成龍第一部古裝奇幻類喜劇,早在上映之前便因為其獨特的題材而被很多觀眾所期待。

 


《神探蒲松齡》將中國傳統神怪故事重新編排,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對其展示,採用雙線並行的方式,以蒲松齡探案的視角講述了眾所周知的倩女幽魂的故事。這部看似並不是傳統成龍電影的新片,從各個角度都呈現出不同於以往的嶄新特徵。



在成龍長達58年的電影生涯之中,參演了一百多部電影作品,全球票房超過200億人民幣。成龍作為影壇中著名的功夫巨星,在大多數觀眾的心目中都是以「打」出名的,身上大大小小几十處傷都是這些過往的見證。然而成龍自己也曾經在採訪中表示自己不想做一個動作演員,他想做一個「會動作的演員」。觀眾們會發現,自2017年成龍爆發式地拍攝了四部真人電影,配音兩部好萊塢動畫之後,2018年的成龍似乎從大熒幕上隱退了,其實整整一年成龍並沒有休息,而是全身心投入到《神探蒲松齡》的製作中。

 


在《神探蒲松齡》的故事中,成龍一反此前鐵血硬漢的形象,飾演了蒲松齡這樣一個文人形象,成龍坦言在自己拿到《神探蒲松齡》的角色劇本時甚至在心中打起了退堂鼓。畢竟在大多數觀眾的既定印象中,蒲松齡是一個因家道中落,參加科舉失敗而開始收集妖怪故事的窮酸文人,但在成龍的演繹下,蒲松齡則變成了一個帶有小孩子心氣的頑童,將文人的浪漫融合進入武術之中,讓我們看到一個不僅可以執筆揮毫,甚至還可以破案捉妖的功夫神探。

 


《神探蒲松齡》中,成龍飾演的蒲松齡和他之前的形象呈現出了很大的差異,成龍在影片中不再是之前正義警察式的孤膽英雄,這次他不僅有了助手,甚至還擁有一群千奇百怪的妖精幫助他盡顯神通。


而屬于成龍的喜劇元素在《神探蒲松齡》中也依然鮮明,講鬼怪故事嚇唬小朋友的蒲松齡,轉頭就以商人的姿態推薦自己新寫的書,結果被家長找上門質問,讓人感到經典成龍動作喜劇元素仍然「笑果」不減。




中國傳統的志怪小說很大的一個亮點在於對奇幻場景的刻畫,國產影視劇此前已有《捉妖記》對此有所呈現。而在《神探蒲松齡》上映前片方發布的場景概念圖中,便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製片方在對奇幻妖怪世界刻畫上的努力。


在影片中碧玉雕砌的蘭若仙鏡、嫵媚妖嬈的紅衣美女,皆透露出玄妙獨特的東方奇幻氣息,人物和場景融合得渾然一體,建構出專屬於東方志怪的宏大宇宙世界觀。

 


影片中段主管記憶的妖小妹施法引出寧採臣丟失的記憶的場景稱得上是整部影片最具中國風的橋段,影片以一段傳統水墨畫的方式,精煉地講述寧採臣和聶小倩前世的故事,在補完故事線索的同時,也充分地展示出傳統中國文化審美的精髓。

 

早在電影上映的12天之前,《神探蒲松齡》放出一個成龍攜一群小妖怪的插曲宣傳片,其中形形色色的妖怪就足以吸引一大批觀眾,甚至很多觀眾僅僅在看完預告片就期待這部影片會不會是一部中國版《神奇動物在哪裡》。影片中蒲松齡帶領的豬獅虎、屁屁、千手、忘憂等一眾可愛的妖怪前往探案,用精妙的CG動畫將這些具有中國傳奇色彩的妖怪展現在大熒幕上,在完備的技術下對中國傳統奇幻元素的呈現,不得不說《神探蒲松齡》在特效的呈現上也亮點十足。

 



《神探蒲松齡》作為以蒲松齡為主角的影片在國產影視劇中並不常見,影片一反此前單純拍《聊齋志異》中人妖之戀故事,而是精準地抓住了蒲松齡創作《聊齋志異》的特徵:「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通過對蒲松齡角色的重新解構,將神探和文人相結合,深入去挖掘人物本身的特徵,塑造出了一個有趣且富有同情心的亂世怪俠。在真實的歷史之中,蒲松齡是個一生寫了490個鬼故事的文人,如果將他放在自己的故事之中,必然會產生除了作者身份之外的新內涵,這種內涵的創造和故事本身相結合,自然會呈現出和以往不一樣的新亮點。

 


成龍飾演蒲松齡和林柏宏飾演的捕快攜手追蹤金華鎮少女失蹤案這條故事線之外,阮經天飾演的燕赤霞和鍾楚曦飾演的聶小倩之間的故事也同樣很有看點。觀眾早已有了《倩女幽魂》中聶小倩和寧採臣之間關係的定式,在這部影片之中寧採臣變成了蛇妖,為了化作人形將妖丹給了小倩,卻不料小倩成妖之後走火入魔,寧採臣便化身為燕赤霞要奪回妖丹解救小倩。


不同於以往純粹講述倩女幽魂的故事,而是從故事講述者蒲松齡的角度去將熟悉的故事重新建構,然而故事的核心依然是人妖絕戀的悽美愛情故事,影片中在兩人雙雙因愛殉情時,響起張靚穎的《雙生焰》的歌詞:「別問我將去向哪裡,只要能永遠追隨著你」,這正是兩人輪迴轉世愛情的寫照。

 


總體來說,《神探蒲松齡》作為一部非典型的成龍電影,以新鮮的角度切入,將蒲松齡從書齋中拉到奇幻的空間之中,通過華麗的特效構建出傳統東方奇幻世界,加上成龍一貫在棍棒打鬥中製造笑點的方式,堪稱一部出色的合家歡影片,能夠滿足不同代際觀眾的觀影需求。在某種程度上,它繼承了曾大獲成功的奇幻喜劇《捉妖記》的衣缽,在闔家團圓的春節檔中,是一部尤其值得一家三代共同去影院欣賞的電影。


眾所周知,蒲松齡筆下的《聊齋志異》是四大名著外傳播最廣的古代名著,

因為其故事趣味性和社會現實性,傳播甚廣,

筆下塑造的諸鬼妖形象靈活多變,形形色色,而蒲松齡最擅長的就是用鬼怪來諷刺人心的深不可測。

《倩女幽魂》一篇是蒲松齡《聊齋志異》中影視化程度最高的一番,

其間塑造的柔弱女鬼聶小倩和文弱書生寧採臣,一對人鬼殊途的愛情故事,一直廣被傳誦。

聶小倩這一人物形象,最成功的塑造是徐克執導筒的《倩女幽魂》,

聶小倩、寧採臣、燕赤霞三個人物互相制衡,為中國古代奇幻靈異掀開了華麗篇章。


古代神話故事中的角色能如此成功的,也只有吳承恩筆下的《西遊記》中孫悟空這一角色,

憑藉離經叛道,玩世不恭的性格特色被觀眾喜愛,

而作者今何在又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孫悟空獨立的平行世界,以孫悟空為中心的一個借古諷今的神話世界。


往前追溯到90年代,

聶小倩和寧採臣的愛情象徵對壓迫的反抗和對自由的嚮往,同時也反映了底層民不聊生和強取豪奪的生存現狀,

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與更新,聶小倩的故事若沒有更新的立意,新瓶裝舊酒,就很難再打動觀眾。

再看看今年春節檔的《神探蒲松齡》吧,

在角色安排下,這不賀歲片做了大刀闊斧的改變:

弱不禁風的寧採臣和孔武有力的燕赤霞合為一體,聶小倩成了執迷不悟的憂鬱女鬼,作者蒲松齡搖身一變成了捉妖大師。

燕赤霞這個角色是近年改動最大的一個,

以往對燕赤霞的描述都是一個執著於捉妖,而不去深入妖意的莽夫形象,

他和多愁善感心存善心的寧採臣一動一靜,互為硬幣的兩面,燕赤霞負責捉鬼,寧採臣負責拖後腿和感化,互為輔佐。

而自葉偉信的《倩女幽魂》上映後,燕赤霞這個角色徹底改頭換面,

成了一個和女鬼聶小倩生生世世糾纏的情種形象,

這個形象在《神探蒲松齡》裡得到了強化,

他和聶小倩的情感糾葛來源於他的一時失誤,在前生為寧採臣的他,此生為了拯救聶小倩化身為燕赤霞將其追隨。

可這種生生死死,永相隨的愛情卻無法讓現代追求獨立、自主、平等、自由的觀眾找到共鳴,

首先和古代的愛情觀就沒有雷同性,而燕赤霞的這種執拗也缺乏了強烈動機,

觀眾只是看到了一個死乞白賴,非要讓聶小倩還了妖丹,變成人的痴情跟蹤狂,

違背聶小倩本意的進行、感化實在是有些讓人不適。

同時,聶小倩、燕赤霞和蒲松齡捉鬼這兩條線,並沒有起到兩條匯總,促進敘事的功能,

蒲松齡捉鬼捉到了聶小倩,燕赤霞痴迷於取走妖丹,原本是可以有聯繫性的

但在影片中的敘事,兩條線角色只是生拉硬拽攏在一起打打鬧鬧,兩線之間沒有互為牽制也沒有情感深化。

聶小倩、燕赤霞這一對怨侶註定要悲劇,

沒有出現任何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行為變化,倒是老老實實都在觀眾預期之中,

蒲松齡的捉鬼更是功能性和機械化的,蒲松齡和幾個小妖淪為捉鬼機器,為何而捉,捉了幹嘛全無交代。

除去敘事,人物的臉譜化也是造成故事缺陷的另一原因,

在前半段原本作為找到聶小倩的引子和聶小倩與捉鬼團隊發生碰撞的最大動機:「鏡妖」

單薄到只是一個心狠手辣愛管閒事的採花大盜。

同樣的惡鬼角色,《畫皮》中蜥蜴精和小唯的形象就要深刻的多,

蜥蜴精因為對小唯的深情和不具備人類心智的執迷不悟,小唯明知不可為偏要為之的執拗都顯得更為深情。

而鏡妖和聶小倩的姐妹之情並沒有說服力,

鏡妖和聶小倩除了同為妖,自始至終都沒有相似性,且不要說如青蛇、白蛇共同修行千年的情分,甚至連行為上都充滿矛盾。

作為最重要的輔助線,燕赤霞和聶小倩情感線,

自始至終兩人,既沒有成長,也沒有情感波動,一個一味的要感化,一個如失憶般的不願重回過去,

就這樣糾纏到近結尾處,導致燕赤霞突然黑化後,而黑化後又莫名被感化。

原本作為情感寄託的愛情線也擰巴的如那一句:

你只是失去了一條腿,可我失去的卻是愛情,所以我做什麼都是情理之中的。

而作為最吃重的師徒線自然是要承擔喜劇部分,

成龍大哥以往的形象都是世俗的小人物,硬橋硬馬,抗摔能打,所以他的電影都具有很強的個人符號,

他通常是靠單打獨鬥的一己之力扭轉全局,動作的設計和笑料鋪排反而是因為他受挫吃癟這種形式進行展現的。

年過六旬的成龍大哥很難在走回原來的硬漢路線,

即便是《英倫對決》這種大場面動作戲密集的片子,成龍大哥也一反常態,所有武打動作都變得吃力和不再靈敏,

這也是無法逆轉的事實。


再此情況下,去嘗試白衣飄飄,不用太多打鬥,只要畫符就可以完成驚心動魄捉鬼的隱士形象自然是情理之中,

一旦轉入文戲角色,那麼角色的塑造就更為重要,他需要靠性格和語言來打動觀眾。

捉鬼大師蒲松齡和新晉徒弟嚴飛,

一個捧哏,一個逗哏,一個熟練老陳,一個初出茅廬,

這種設定是最常見的,但因為故事的推進僅僅圍繞和聶小倩的幾場毫無新意的打鬥,

這對角色的塑造也就失去著力點。

而蒲松齡身邊的四個卡通型小妖更是沒有任何記憶點,

小妖和人之間的互動無法凸它們的有趣,如此卡通人物如果無法傳遞歡樂,也只能是功能性的消除記憶、恢復記憶、串聯劇情等等。


而近年春季檔最受歡迎的「萌物胡巴」原本從形象上並不討喜,

而是因為它在旅途中和主角一行的互動,並促進了主角的性格成長,並且在最終戰中還成了強有力殺傷性武器,

和它憨態可掬的卡通形象形成鮮明對比,最終產生了反差笑料。


《神探蒲松齡》在春節檔中算是老少皆宜,最適合一家人去看的影片,

起碼,孩子不會哭哭啼啼、吵吵鬧鬧,影響大人的觀看體驗,

但是,如果作為一檔春節電影,《神探蒲松齡》的誠意相比《捉妖記》還是差了些!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