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有人向我諮詢說:「 我晚上夢多,簡直沒有睡著」 或者「昨天晚上沒有休息好,做了一晚上的夢,要怎麼樣不做夢才好」。
很多次我們晚上或者為什麼事糾結的時候,睡著的時候就容易夢見相關的東西。可能是已經發生過的事,也可能夢到你對為發生的事一種設想。
無論是西方的弗洛伊德還是東方的周公都是認為有關的。可以說夢中的你,更接近真實的你。
夢是身體在意識上的一種狀態,只有在我們睡覺時,才會有的一種身體上的體驗,也是我們身體潛意識的一種反應而已。
你平時大腦和思維無法領略的一些感受和感覺,夢會用形象的象徵性的畫面和情景把它直觀的顯現出來,它是來自心靈的意象呈現。
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從生理的角度,人們發現做夢能幫助人放鬆精神緩解疲勞,如果一個人的夢境長時間的被打斷,那麼他會感到異常的不適,第二天白天會經歷全無,嚴重的甚至會有生理性的惡性反應。總之做夢對於個體來說是很關鍵的。
19世紀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首先提出了夢所扮演的角色。他認為夢是一個「出口」,表達了人的潛意識,尤其是清醒時被壓抑的欲望。夢的內容不會直接體現這些令人困擾的欲望,這些欲望在睡眠時可能仍然會被自身的過濾功能所遮掩,因此夢有時候會有奇怪難解的故事。
有證據顯示,構成夢境的一些基本元素的確是由腦幹提供的。這來自於對一種罕見病患者的觀察。罹患這種病症的人喪失了精神上的自我激活能力,即使清醒時腦中也不會自發產生任何想法。但科學家發現這些患者還是可以做夢,儘管夢非常短,並且很少有什麼劇情。也就是說,在腦幹激活器的作用下,患者腦內出現了一些畫面,但是僅此而已,因為人腦剩下的部分無法繼續「編織」夢境。
在正常的生理情況下,夢中天馬行空的故事就是腦為了解釋腦幹提供的內容而做出的混亂嘗試。美國神經學家霍華德·羅夫瓦爾格將這種觀點總結為「夢產生於腦幹,腦的其他部分將它裝扮起來」。
如何正確看待做夢?
研究發現很多夢境一點也不甜蜜,無論對男性還是女性來說,研究發現每10個夢中就有8個是以消極情緒為標誌的。所以有些人對於夢境中的負性情緒和夢境過於擔心解讀,對夢感過分關注焦慮,從而導致夢感的加倍增強,而夢感增強的結果,又反過來加重對自己健康的擔憂和對失眠的恐懼,以致形成了惡性循環,這其實沒有多大必要,做噩夢有時也許只是大腦在調節情緒和記憶的工作程序而已。
當然,不睡則罷,一睡就噩夢連篇,就應另當別論了。做夢也應像做其他事一樣,有一個度,過度則會適得其反,損害人的身心健康。
那麼怎樣才能減少噩夢呢?
要減少不良的刺激。平時應多看一些健康有益、輕鬆愉快的影視錄像或小說,少看或儘量不看易形成噩夢情景的影片或小說,避免不良的刺激在記憶中儲存。睡眠前最好不要過度用腦,以免大腦皮層過度興奮而引起夢境。
注意睡眠的身體姿勢。一般採取右臥睡眠較好,要糾正趴著睡覺的不良習慣''朋友,夢,是一種享受,可以讓你體驗許多你無法體驗的事情。希望能幫助到你,祝您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