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市場半年觀察:影院觀影期待度新高

2020-12-23 文娛商業觀察

文|浮萍

北京已經連續7天沒有新增病例。

這一寶貴的數字不僅彰顯著國內在疫情方面控制的成績,更提振了全社會復工復產的信心,加上前幾日張文宏醫生在《2020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開幕式上稱事實上中國的疫情已經結束,意味著人們即將進入「後疫情時代」。

電影是「後疫情時代」仍未復工的少數行業之一。在過去的半年線下院線被按下暫停鍵、電影行業線上化提速;創造了單片付費、雲觀影等一批可貴的探索,也重塑了行業的發展格局。

近日貓眼娛樂、愛奇藝電影、微博電影聯合推出《2020上半年度電影市場數據洞察》(以下簡稱《報告》),從院線電影現狀、線上觀眾行為及視頻網站布局等多個維度,對電影行業進行全方位觀察,試圖勾勒出半年來電影行業變化的軌跡,開啟下半年復工復產的期待。

國內疫情基本結束

影院市場期待度爆棚

電影行業復甦的號角最先是在資本市場吹起來的,在過去的一周中,趁著大盤高歌猛進之際,影視股股價集體上揚,其中金逸影視一周之內的漲幅達到35.6%、橫店影視漲幅達到26.8%,萬達電影、光線傳媒和華誼兄弟等龍頭股都出現了漲停情況。

影視股的大漲,背後是聰敏的錢提前潛入影視股,押注電影行業復工節奏,更是反映出普通大眾對於復工的期待度,在疫情初見得到控制之際,希望有機會再次走進電影院,享受光與影帶來的樂趣。

高漲的期待情緒不僅在資本層面反映,也有客觀調研數據的支撐。

《報告》顯示,觀眾期待指數從2月份的54%迅速拉升至5月的88%,近乎九成。調研結果顯示,表示「近期不會」與「今年不會」去電影院的佔比持續下降,6月超過半數公眾表示「太想念」影院。

《報告》還顯示截至7月1日,因疫情被迫撤檔的《唐人街探案3》貓眼想看量上半年新增126.5萬,《姜子牙》新增54.8萬,《緊急救援》《奪冠》想看量新增均超20萬。可以看出,觀眾對「缺席」檔期的大片期待不減。

公眾對重回影院的期待值一路飆漲還與國外電影行業逐步復工有著巨大的關係。截止到目前美國、歐洲和亞洲的部分國家影院已經小規模復工;同時威尼斯電影節、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和香港國際電影節等重要的電影節都已經官宣將線下舉辦。

國外影院陸續復工、國內外各大線下電影節恢復籌備,對於影院來說無疑是利好的,也進一步助推了觀眾期待電影復工情緒。

線上觀影需求倒逼行業新基礎設施升級:數據透明、技術革新、線上融合

雖然觀眾的期待值達歷史新高,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疫情影響之下,影視行業受到了巨大的影響:部分中小影院陸續關閉、電影人偶有失業、影視公司巨額虧損等,可以說影視公司在2020年上半年經歷了「至暗時刻」。

事情並非絕對悲觀。線下的短暫停擺反而利好影視行業線上化的進程。《報告》顯示,疫情期間的2020年1月-3月用戶線上觀影需求短時間迎來爆發性增長,2月份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三家平臺月活平均增幅達8.3%,這說明觀眾的內容需求仍然存在,只不過是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同時,快速增長的線上觀影需求,也在多個方面推動了線上電影放映的發展。

一是各大視頻網站增加院線影片的供給量,擴充影院片庫。資料顯示在此期間,愛奇藝片庫影片上新數量同比增長200%以上;B站上線了《指環王》《霍比特人》全系列影片;西瓜視頻免費上線《瘋狂的外星人》等影片;騰訊視頻新上線了「6000部電影免費看」專題。

二是院線電影轉網絡播出,探索單片付費商業模式。不完全統計截止到7月,《囧媽》《大贏家》《肥龍過江》等多部院線電影選擇網絡播出,他們或是免費或是收費,客觀上極大的滿足了人們的宅家娛樂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肥龍過江》《我們永不言棄》《春潮》等單片付費影片的嘗試,逐漸培養起了觀眾線上付費的觀影習慣。《報告》顯示部分觀眾選擇線上觀影,其中超過六成觀眾能夠接受付費觀影模式,證明「雲觀影」大有可為,這打開了中國電影又一塊增量市場。

三是網絡電影的爆發式增長,而且是提質減量式的高質量增長,這是今年疫情期間電影市場最令人關注的現象之一。以愛奇藝網絡電影為例,上半年上新數量為176部,雖然同比2019年上半年下降33.1%,但是不論是單片分帳金額還是整體分帳水平都有了一個質的提升。

《2020上半年度網絡電影分帳票房榜單》顯示,愛奇藝分帳票房突破2000萬的影片已經達到6部,數量是去年同期的6倍,分帳票房超過1000萬的影片數量已經達到23部。

以上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電影行業線上化「新基礎設施」的持續完善,比如版權保護技術、電影視覺效果和聲音效果技術等提升,極大地完善了觀影的場景體驗,將會為未來行業發展注入長久動力。

另外,6月份貓眼接入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的網絡電影分帳票房數據,並搭建網絡電影信息資料庫,成為行業內首家集合三大視頻平臺網絡電影數據的「院網全票房平臺」,解決了網絡電影行業6年來數據透明化的頑疾,也為網絡電影行業再上一個臺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線上&線下雙線發展將成新常態

好內容依然是核心

線上觀影的熱烈依然難以抑制線下觀影的需求。因為電影院特殊的場景下,視聽效果、社交氛圍、沉浸感更強,更具有儀式感,是線上觀影難以替代的,所以未來更多可能會形成線上&線下雙線發展新常態。

這在2019年以來就已經初現端倪,各大影視公司紛紛布局網絡電影,探索網絡電影+院線電影兩條腿走路。比如北京文化、華誼兄弟和慈文傳媒等早就拿出了《唐山大地震》《九指神丐》等,根據各大影視公司2020年的最新片單,華誼、光線、華策、慈文傳媒等都紛紛加碼了對於網絡電影的開發,題材涉及動畫、古裝武俠等多種類型。

2020年,自由酷鯨影業、磨鐵娛樂等八家公司組建「一群人」聯盟,發布網絡電影重裝上陣計劃,萬達影業也宣布拍攝知名IP《鬥破蒼穹》的網絡電影,頭部電影公司、創作團隊的入局,將會進一步助推網絡電影生態的發展,也會推動網絡電影+院線電影好的行業雙主線趨勢。

有一點不可否認,無論是網絡電影還是院線電影播出渠道的變化並不是重點,核心的競爭力還是內容,只有優質內容才能留住觀眾,建立電影行業真正堅不可摧的護城河。

《報告》對線上電影用戶調研中,「故事劇情」「演員演技」「敘事節奏」等內容本體特徵仍然是高居用戶觀影動力的TOP3,說明觀眾也與行業達成了共識,認可優秀內容的價值。

電影行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新常態中,貓眼全文娛戰略的價值將會重新評估。其中貓眼全文娛數據平臺和全文娛營銷平臺可以提升行業的宣發、營銷效率,多樣化精準觸達用戶;而全文娛票務平臺和全文娛產品平臺則可以幫助行業打磨精品內容、重構線上線下連接點。

疫情雖未完全絕跡,生活始終要向前,影視行業也同樣要陣痛中起航,在2020年下半年爭分奪秒,穿越巨大不確定性找回失去的160餘天。

END

相關焦點

  • 觀影市場沉寂半年,其他電影都在觀望,八佰為什麼官宣定檔?
    在特殊的2020年,《八佰》的上映,令很多觀眾甚是期待,該片主要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八百壯士」在日軍圍困下堅守四行倉庫的故事。疫情之下,你有多久沒去影院觀影了? 遲來了1年多的《八佰》上映,能否極大刺激沉寂半年的觀影市場呢?
  • 所以,要分成上下半場觀影?影院復工全觀察
    這些身負救市重任的電影加起來不超過10部。引進片陣營有《花木蘭》和《信條》。聽到中國市場大門重新打開,迪士尼和華納肯定都鬆了一口氣。這兩部「全村的希望」一撤再撤,現在美國疫情反彈,又傳出要推遲到9月的消息。但全球第二大的中國市場一開,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 日媒觀察:中國電影市場緩慢復甦 好萊塢欲借勢填虧空
    參考消息網8月21日報導日媒觀察到,在數月來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而實施限制措施之後,中國正在謹慎重開電影院,但從疫情中完全復甦很可能還需要幾個月,不管是在經濟上,還是在創作上,電影業受到的長期損害都可能會持續更長時間。據日本《日經亞洲評論》雜誌網站8月18日報導,中國內地的影院終於在7月底重新開放,儘管每場電影的上座率不得超過30%。
  • 影迷期待更多新片 影院期待扭虧為盈
    整個影院有1000多個座位,平均每天約有300人次觀影。周末及晚上的觀影人次相對會多一點。 記者從貓眼平臺看到,27日中影華納上映的電影一共有6部,一天大概有45個場次,其中《多力特的奇幻冒險》《喋血戰士》為新上映的影片,《風聲》《十二生肖》等為復映影片。新上映影片排片較多,也是觀眾的首選。
  • 電影明確復工:萬達電影半年虧15億元,市場急需更多新片激活
    這些要求都是疫情常態化下的必要之舉,雖然對影院的營收會有一點影響,但能夠走進電影院觀影、整個產業鏈被激活,對電影人來說是個值得振奮的時刻。在電影院復工的第一時間,已經有部分影片開始定檔,積極為提振電影市場做貢獻。其中就包括王麗娜的《第一次別離》如約在第一天,也就是7月20日上映;光線傳媒的動畫電影《妙先生》則選擇在7月31日上映。
  • 上周末近10萬重慶人走進影院觀影,從業者期待《八佰》《信條》8月再衝票房新高
    電影院復工後觀眾按照防疫要求觀影雖然對比去年暑期檔,當時市場的每日票房數字在2-3億元,而今年直到8月2日才突破5000萬,體量還是存在很大差距,但在7月25日,在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論壇上,阿里影業總裁李捷就表示,觀眾進場觀影的信心正在恢復,未來兩周票房有望能恢復到同期水平的三分之二。
  • 影院復工首周告捷 中國電影市場強勢回暖
    讓我們共同守護中國電影的記憶,守望中國電影的將來。7月20日,全國低風險地區影院陸續恢復營業,《誤殺》《夏洛特煩惱》等一批老片重映,《第一次的離別》等新片上映。停擺半年之後,1271家電影院向觀眾敞開大門,「良好開端產生的積極影響遠遠超過數字本身,它的精神效應對全行業來說,是幾十倍、幾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回報。」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周星表示。
  • 大片《八佰》成影院「救市」奇兵:復甦中的廈門電影市場逐步實現「加速跑」(三)
    3期待 國慶檔或迎來真正「高潮」 與一個多月前影院復工首日相比,剛剛過去的七夕情人節,全國影院票房暴漲了100多倍。小高峰來襲,打響了中國電影復甦「第一槍」,而即將到來的國慶黃金周,則是電影從業者和觀影者最為期待的時間節點。
  • 國產新片《八佰》首映引燃電影市場,觀眾觀影熱情強勢回歸
    同時,一批覆映影片和中外新片接連與觀眾見面或者宣布定檔日期,不斷滿足觀眾的觀影需求。顯而易見,在各地政府和全社會的關注和扶持下,影院復工速度總體超出預期,尤其是今日《八佰》的首映,更是讓當前的電影市場走向爆發。
  • 春節檔觀察三:排片減少日票房卻創影史新高背後,有多少驚喜和隱憂?
    在疫情這樣的大背景之下,電影市場能夠取得這樣的票房成績,實屬不易。今年的春節檔有7部電影爭霸,分別是《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煥英》《刺殺小說家》《侍神令》《人潮洶湧》《熊出沒·狂野大陸》《新神榜:哪吒重生》等;按照過往春節檔的票房走勢來看,今年的春節檔比任何一屆的電影品質都要強,所以,這也是檔期內票房維持和走高的前提。
  • 國慶檔多部大片上映 電影市場逐步「回暖」
    自今年7月影院復工以來,國慶檔成為了疫情後電影市場的首個黃金檔期,許多春節期間因為疫情積壓的好片也終於得以播放,為逐步復工的中國電影市場注入了勃勃生機。張藝謀監製的《我和我的家鄉》、國漫電影《姜子牙》、成龍主演的《急先鋒》、以及主打「女排精神」的《奪冠》等大片雲集,涵蓋了喜劇片、體育片、動作片等多種類型,滿足了影迷們壓抑半年多的觀影需求,在多部重磅影片加持下,今年國慶節預計票房將突破新高。
  • 七夕當日票房破5億,創影院復工後新高
    疫情期間,有一種說法是人們意識到看電影並不是「剛需」,這也成了院線的最大危機。而8月25日七夕節這一天,中國電影的票房達到了復工以來的最高潮。《八佰》已經在上周末帶熱了影院的觀影氣氛,七夕節則給了更多觀眾走進影院的充分理由。據燈塔專業版,七夕節的當天票房達到5.23億元,創下影院重啟以來的新高。
  • 影院「重啟」一個半月 電影市場持續回暖
    9月4日,萬眾期待的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科幻燒腦大作《信條》,以及木村拓哉主演、聚齊半個日本影視圈的犯罪懸疑片《假面飯店》將登陸院線,江蘇不少影院都開啟了久違的零點場。在影院「重啟」的這一個半月裡,不斷攀升的票房數據,直觀地陳述著復工以來市場復興的進程。
  • 影院迎來觀影高峰,闊別了半年的觀眾會有什麼話想說
    今天(7月20日),錢報記者兵分兩路來到了這兩家影院,想問問對於闊別了半年的電影院,觀眾們和影院的工作人員又有什麼想說呢?【18:38】25歲的張小姐習慣一個人觀影大概一個月一部,平時會選評分高的去看。這次選了《當幸福來敲門》,因為可選的不多,這部片子又比較經典。
  • 電影市場全面復甦「樂卡」「大地影院」雙會員觀影優惠空前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曹文麗)2020年國慶檔票房以近40億元收官,隨後一批影片緊跟觀影熱潮宣布了上映計劃,國內電影市場正在加速全面復甦。10月,樂信(NASDAQ:LX)旗下會員制消費服務APP樂卡與大地影院聯名推出「雙會員」活 動,覆蓋全國188個城市線下500多家門店,為觀影者提供超值優惠,推進了影院會員線上化進程,提升消費者開卡服務體驗,助力線下電影市場加速恢復。
  • 七夕節當日票房破5億,創影院復工後新高
    澎湃新聞記者 陳晨疫情期間,有一種說法是人們意識到看電影並不是「剛需」,這也成了院線的最大危機。而8月25日七夕節這一天,中國電影的票房達到了復工以來的最高潮。《八佰》已經在上周末帶熱了影院的觀影氣氛,七夕節則給了更多觀眾走進影院的充分理由。據燈塔專業版,七夕節的當天票房達到5.23億元,創下影院重啟以來的新高。
  • 影院復工滿月觀察:從「復映」到「上新」影市持續回暖
    影院復工滿月了!這一個月來,滿懷著對影院的思念和支持,觀眾紛紛買票觀影,用行動為復工的影院「喊」出一聲聲加油。據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截至8月20日0時,全國票房已超10.1億元,超3300萬人次觀影。院線從老片復映到新片定檔,觀眾從期盼覆工到安心觀影,影院從疫情中復甦,快樂回來了!
  • 《絕地戰警:疾速追擊》堪稱影院復工後觀眾觀影的首選電影
    電影由「史皇」威爾·史密斯、馬丁·勞倫斯領銜主演,好萊塢金牌製片人傑瑞·布魯克海默傾力加持。根據相關媒體調查表明,喜劇類電影是影院復工後觀眾觀影的首選,而《絕地戰警:疾速追擊》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電影已於1月17日北美上映,國內確認引進,上映時間敬請期待。
  • 只上了半年班 電影市場在等一個爆款跨年?
    然而今年,2020年已經進入倒計時,尚沒有一部片子能點燃市場的熱情。無論是張藝謀的《一秒鐘》,還是《捉妖記》原班人馬打造的《赤狐書生》,都未掀起觀影熱潮。多位院線經理預測,今年最後一波觀影高潮將出現在12月18日,《緊急救援》《神奇女俠1984》等新片將為2020全年電影票房添上最後一把柴。多家影院目前均推出了促銷措施乃至跨年影片的放映,意圖以一個漂亮的收官,迎接2021年的到來。
  • 又一部院線電影轉網播 七成觀眾期待去影院觀影
    在疫情的不可抗力影響以及《囧媽》《大贏家》影片轉網的帶動下,院線電影網絡首播真是一個好的選擇麼?在世界範圍內流媒體加速崛起的今天,院線電影轉網絡首播會否成為下一個風口?以《囧媽》為例,在受疫情影響全國影院停業的情況下,《囧媽》以極高的效率和字節跳動談成了網絡首播的合作,成了疫情之下首部轉網的院線大片。雖然此舉令影片獲得了大量的熱度,攫取了更多的利潤,迅速回血,但卻輸了口碑,還受到了院線終端的集體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