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血液病整合診斷
小編在徵得盧興國老師的同意,轉載他的文章以及發於他的微信平臺:血液病整合診斷 的文章,血液專業的指南!值得我們認真學習收藏!感謝原作者的辛苦付出!
「想談13——美籍華裔孫捷博士專輯整合診斷案例交流」自3月12日微信公眾號發布來,因孫捷博士精選的髓系腫瘤和急性白血病病例以及系統全面、步步深入環環緊扣與精闢的整合性剖析,同仁們的好評聲起伏不斷!他的更精彩的和對(細胞)形態學工作者更有挑戰性的成熟B、T細胞腫瘤,我們將在6~7月份與大家再次分享與交流!
這期感想談14,介紹《貝塞斯達臨床血液學手冊》第二版中的一些精華,臨床方面的一些信息,不光是臨床,也是(細胞)形態學工作者所要必須掌握的。除了我們在感想談8中詳細介紹了我們在實踐中結合臨床知識的重要性。這次讓我們體味歐美血液學專家在臨床方面的一些解釋。可以說,沒有足夠的臨床知識為基礎,(細胞)形態學是難以作出滿意或比較滿意診斷的;也不太可能對實驗室異常為臨床釋疑解惑。
《貝塞斯達臨床血液學手冊》第二版是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等機構的臨床醫生和科學家,為了便於床邊快速查閱而撰寫的一本簡明而新穎的血液學手冊。
該手冊涵蓋了所有血液系統疾病,在臨床診治中還加強了對實驗結果的評估,尤其是標準血液學試驗以及流式細胞分析技術、分子生物學診斷和功能基因組學新技術的詮釋,並將實驗室洞察到的新信息應用到治療實踐中。該手冊為住院醫師、研究生、進修生和實習醫生提供了血液病診療中必需了解的最新最全的專科知識,也為血液科、內科和全科醫師以及大專院校師生提供了一本難得的參考專著。
我們將擇其重要部分,與大家分享與交流。
《貝塞斯達臨床血液學手冊》原著前言
生命短暫,藝術長存。
——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57)
從歷史上看,血液和骨髓的易得性使血液學成為內科學中基礎研究的引擎。因為與研究實驗室關係密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血液學非常興旺。來自貝塞斯達各機構的研究者,通過對有時是罕見疾病的個別患者的研究,以及對已經建立的或新的嚴格的評估診斷標準與治療方案的修訂,為血液學做出了貢獻。我們的血液學研修項目已經孕育了一套科學的方法,不僅涉及實驗結果的評估,而且提升了我們對血液病實驗基礎的理解,並將實驗室洞察到的新信息應用到治療實踐中。
手冊指的是隨手可得,可放在手頭隨時翻閱。我們的手冊設計為可在學生、住院醫生、血液或腫瘤部門研修生白大掛口袋中,以及內科醫生、住院醫師、家庭醫生、兒科醫生的公文包中攜帶,他們在實踐中會遇到血液病患者。我們特意邀請的作者都是每日治療血液病病人的資深研修的各自領域內公認的專家,他們通過表格、算法、圖形、項目符號和文本結構等促進思考的方式表達出各自的精髓。該手冊是根據疾病種類以及臨床上遇到的血液學問題組織的,提供給讀者熟悉的和新的實驗方法學,這些都是現代臨床診斷和治療的基礎。
第二版手冊的出版是我們對讀者的感謝,他們用善意的評論和具體的購買此書來支持我們的努力,尤其在這個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醫療資訊時代中。本手冊仍然致力於為各級水平訓練的執業者提供實用、權威和現行的血液病診斷與治療指南,以及血液學會診方面的問題。我們對第一版的所有章節進行了修訂和更新,再次期待著您對我們的努力作出反應。
GriffinP. Rodgers MD, MACP
Neal S. Young MD, MA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