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20年結束,只剩最後60小時。
今年,充斥著困難、焦慮,
但我們也在困難中行走著、選擇著。
今年,你為自己做了多少選擇?
對2020發生的一些大事件,
是否有自己的思考?
你選擇了多少個「YES or NO」?
上周六,我們發起了徵集,
問出了10個「2020年度YES or NO」。
現在,我們來看看大家的答案。
2020年輿論場關於性別議題的討論尤為熱烈,女性主義從各方面得到了展示和討論,引起一定程度的思考。
今年,關於女性角度的綜藝、影視劇、脫口秀等頻頻出現,將對女性的討論推向熱點。
6月,《乘風破浪的姐姐》上線。成為今年最火爆的綜藝節目之一,展示女性新態度;
9月,楊笠在綜藝節目《脫口秀大會3》上發出對男人的吐槽:那麼普通、那麼自信,得到女性共鳴;
12月,楊笠一段調侃兩性的脫口秀在微博上引起熱議,但隨後被人以「性別歧視」理由舉報。
#離婚冷靜期#、#散裝衛生巾#、#papi醬孩子隨父姓惹爭議#、電視劇《三十而已》引發的關於全職太太的討論、譚維維的新歌……
有人說,今年是「女性主義元年」。是真的嗎?
選擇「YES」的人:
選擇「NO」的人:
趙薇導演的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裡傳達出年齡30+被定義為大齡女性的焦慮;
疫情帶來的就業壓力衍生出職場中的「35歲焦慮」。
隨之而來的是#你有年齡焦慮感嗎#、#20歲的焦慮vs30歲的焦慮#……我們在焦慮中成長,卻又在成長中接受新的焦慮。
來自20歲的焦慮:
@亦陽君:作為即將前往廣州工作的小鎮青年,不能夠確定自己在最有幹勁的幾年裡能不能在廣州立足。因而感覺到焦慮。@1313:25歲之後時常想不起來自己具體是幾歲了,最近突然發現,自己馬上就要29歲了,原來三十歲離自己那麼近了。看著身邊的朋友陸續結婚生子,講真的,多少還是有點慌了。
來自30歲的焦慮:
@lazyfish:現在36,決定徹底離開原來的工作,想轉行,卻發現年齡壁壘。剛生娃,才切身體會職場媽媽的不自由。真希望回到大學剛畢業的時候,一切重來。
來自即將40歲的焦慮:
@豆包:今年39,職場女性,想要新的選擇很難,遭遇很多拒絕,心力交瘁。
在開始大規模居家辦公前,這一直是很多人為之嚮往的工作方式,但理想與現實的落差,讓很多人看清了居家辦公的真相。可今年陸續發生的職場負面新聞(職場PUA、職場酒局)讓很多剛剛對格子間產生一絲感情的人又感到窒息。
小學作文裡幻想的夢想生活:看網課、躺著工作……真的實現的時候,體驗真的那麼好嗎?
對居家辦公說「NO」
@琳:今年2-3月經歷過居家辦公,發現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雖然在家,但是得隨叫隨到,感覺像是工作入侵了生活的領域。我想,我們需要的並不是長時間在家辦公,而是靈活辦公,需要在家就在家,需要在辦公室就在辦公室,需要的是選擇的自由,而不是被迫的安排。@悠哉哉小妖精:疫情期間居家辦公讓我覺得自己很想找個居家辦公的工作。因為日常通勤來回將近2個小時,居家辦公我可以中午睡醒了下午晚上再做,時間比較自由,在家也沒有拘束,雖然會效率會低一些。平時在公司經常被老闆因為大大小小的事cue,有時候甚至和我沒什麼關係,居家辦公的話也就只有不得已才會給我打電話或者發微信,清靜許多。@HUYAMUJI:居家防疫的日子對我們傳媒人來說並不漫長,因為今年春節都是加班加點地在一線崗位上播報疫情相關情況和做疫情特備音樂節目,印象非常深刻!
這更像是一個人人和網際網路談戀愛的時代。吃喝玩樂,地圖遊戲,資訊百變,新鮮美麗,它提供的快樂遠遠大於一個愛人所能給我們的。
既然萬物皆可在線解決,人與人之間微小而美妙的化學反應還吸引嗎?
認同「愛無能」:
@amrixu:今年換了四個男朋友,現在單身。越來越崇尚單身主義,覺得愛情不可能在自己身上長長久久地存在。
但「愛」總會來:
@萬泉:當我相親一整年,確定這輩子要將就著過時,碰到了自己喜歡的人,確定自己不是愛無能啦hh
有人發掘新角度:
#結婚有必要買房嗎#在12月末衝上熱搜。來源於韓國統計廳近日發布的一項統計資料:韓國無住房新婚家庭佔比近6成。
今年長租公寓暴雷讓許多人對「租房「產生不安定感,一些人愈發認為組建家庭,買房是必選項。
但什麼時候,和婚姻扯上關係最多的並不是「愛」,而是「房子(財產)」?
在#結婚有必要買房嗎#熱搜下,熱評點讚第一竟然是「買房之前先考慮一下,有必要結婚嗎?」
選擇「YES」的人:
@no :原來我覺得自己這麼灑脫,應該不是,反正有夫妻單獨的住所就行。剛剛認真想了一下,還是需要有,給自己一點儀式感。
選擇「NO」的人:
@Tt:房子不是擇偶的標準,我老公是個沒車沒房的同齡人,但是婚後的生活,我是願意和他一起拼搏買房,一起做房東。@crystal:沒談戀愛之前,總覺得房子車子不是必需品,當即將步入婚姻,其實想法依舊不變。但是很多時候身不由已,爸媽的想法,朋友的勸,他也希望給我一個具象的家,不得不讓房子成為結婚的必須項。
落到個體本身,你是否會害怕粉圈的力量?當粉圈對你熱愛的事情發起攻擊,你是否會站出來捍衛領土?
圈外人表示慘不忍睹:
圈內人有話要說:
所以,盲盒真的這麼受歡迎嗎?
@紅衫魚:嘴上說著我是個酷妹,拒絕可愛玩意,但自從見到lulu豬的盲盒,一秒垂直入坑,從今往後我就是個養豬媽。
@bulubulu:本來對盲盒不感冒,在距離2020年即將結束之際被拉著拆開5個盲盒,感覺到「拆到想要的仿佛被幸運附身。
今年9月,一篇《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刷屏朋友圈。疲於奔命,導致他們違反交通、與死神賽跑,成為高危職業。但對這些「外賣員」來說,「當然是有這個平臺會更好。」
大多數人都願意選擇「YES」
但是:
@tian:有些驚訝編輯會選擇這個問題,其實很少點外賣,但是在做這個題時還是猶豫了幾分鐘。我現在冷靜地當然可以選擇多等五分鐘,但是當我餓著肚子,已經等了30分鐘時,就不確定還是否能如此耐心。
對賽博朋克說「NO":
對賽博朋克說「YES」:
@周樂:起床的第一件事是找手機。衣食住行相關的問題都能夠通過智能設備上得到了解決。手機這一類智能設備如今現在是不是過於功能強大了。今年看到一個令我害怕的新聞,馬斯克的公司已經在進行植入入腦的晶片,雖然他的初衷是治療抑鬱症,但我總聯想到《攻殼機動隊》內的情節——人們逐漸植入電子腦。@飛飛飛:今年最大的感覺是人被算法和數據困住。或者說,數據獲取信息,算法預測我們的生活、興趣等等諸多事情。像短視頻推薦算法,大家覺得可怕嗎?它總能推薦到挑逗你情緒的內容。在《西部世界》影視作品裡,人類的一生早就被「電腦」計算出來,連死亡時間都被推算出來。我悲觀地感覺,這個已經不遠了。經歷了充滿困難又不停鬥爭的2020,不少網友表示「不想重啟2020」。
所以,我們期待2021嗎?
作為「最多人回答的問題」,
大家的答案各不相同。
但都隱含著對2021年的暢想:
@一葉未必知秋:不用說,對2020春暖花開的期待早已經變成了2021的別來無恙。@楊:我們總是說,相信明天會更好,如果你用心記錄一下的話,會發現,生活總是起起落落,像玫瑰一樣帶刺,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讓人印象深刻,且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