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你也許永遠也猜不到,首發機會帶來什麼樣的「驚喜」。
引
5月13日的凌晨,我被一陣聒噪的手機提示音吵醒,一邊惱怒自己又忘記開啟「免打擾」模式,一邊也在好奇到底是哪些鐵憨憨,修仙之餘還不忘擾人清夢。點進微信,發現所在的主機群,「再次」爆發了爭吵。
不過,這次似乎有點不太一樣。兩方此時正為「要不要首發PS5」的問題,鬧得不可開交——事態已從最初的理性分析,逐步走上了問候對方家人的局面。我倒真沒心思勸架,因為大概率會被兩邊一起罵,只是他們討論的議題,勾起了些許過往回憶。
Tony老師頓時睡意全無,匆匆打開電腦,敲下了你所看到的文字。
先說結論:對於我們普通玩家來說,儘量不要首發新主機。關於理由,我們不妨接下來慢慢聊。
價格原因
首發主機會貴「億」點,應該是玩家間的共識。例如,2013年11月15日,PS4於北美正式開賣,售價399美元,依照彼時的匯率,1美元=6.14人民幣,即:僅需2449元就能帶次時代主機回家。
然而,在現實世界裡,這無異於白日做夢。當時,淘寶JS給出的「訂貨價」就高達4000人民幣,最終的入手價格約為4200元,產品溢價率高達71.5%,無異於花兩份錢買一樣東西。
讓我們把時間拉近,來看看人見人愛的Nintendo Switch(以下簡稱NS)。2017年3月,任天堂社長君島達己表示,NS將在今年的3月3日正式首發,售價為29980日元和299.99美元。我們換算下可得,遊戲機售價為2070元。
可惜,你依舊無法原價購入。在首發的50天裡,國內黃牛能給出的最低價格,也從未少於3000元。
誠然,目前PS5的定價仍是未知數,但能夠肯定的是,想要第一時間拿到新主機,大量的金錢消費無可避免,這似乎都已成為,某種約定俗成的規矩。
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伴隨索尼與微軟入華等多方原因(私人感謝下五仁叔),國內主機玩家的數量,正在逐年增長。市場擴大,自然意味著供求關係的改變,與商品需求的增加。與此同時,PS早已不止是一臺遊戲機,它更是一個文化符號,其對於潮流追逐者,同樣具備吸引力,尤其是在首發時。我不願說的太明,但相信你懂我的意思。
綜上所述,倘若PS5在初期的入手價格,是它官方售價的兩倍,乃至三倍,我都絕不會意外,完全在「合理」的範圍內。
特別插一句,千萬別簡單認為,「抬價」僅發生在大陸市場。於NS發售初期,日本亞馬遜上,主機的拍賣成交均價為35000日元(高出官方報價5020日元),甚至還出現了7萬日元(約4500人民幣)的天價。
質量問題
你也許永遠也猜不到,首發機會帶來什麼樣的「驚喜」。機身出現裂紋、螺絲沒有擰緊、顯示畫面花屏、手柄無法被識別,不過都是些司空見慣的小缺陷。
在國外遊戲論壇NeoGaf上,有位玩家聲稱:他首發的PS4連光碟出艙鍵都沒有,導致遊戲盤有進無退。
Tony老師永遠忘不掉一件趣事。曾有位網友,在QQ上通過拍照的形式,直播了他的PS4開箱。之前的表現一切順利,進入到開機流程後,我們卻遲遲等不來新照片的上傳,大約20分鐘後,他在QQ群裡,打下了這麼幾個字,「PS4一直自動開關機怎麼辦,反覆循環好久了?」
作為熱心網友,大家在一番激烈討論後,給出一個極為統一且靠譜的意見:
你用力敲一敲。
不久後,他退出了群聊,從此消失於人海。
更為可怕的是,很多故障雖然在出廠時便已埋下,可你卻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發現,它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長久存在於你的主機中。臭名昭著的XBOX 360 三紅問題,便是其中「翹楚」。由於初版設計的不合理,機箱內的熱量無法完全排出,導致GPU等核心部件過熱並損壞,最終使遊戲機淪為廢鐵。
由於「三紅」有一定的隱蔽性和概率性。首發版乃止整整一個批次的弊端,直至XBOX 360發售的近兩年後,也就是2017年的7月才大面積爆發。
幸運的是,大部分玩家可以通過售後服務,得到一臺新微軟遊戲機。不幸的是,國內玩家完全不在此例——因為那時我們只能買到水貨。更加不幸的是,筆者中招了。寫到此處,可能會有讀者提醒我「國行」的存在,我只能無奈的說,不妨看看最近的遊戲新聞,你可能會有新的感悟。
於本章結束前,我仍要強調一件事:御三家在首發質量這一點上,沒有一朵白蓮花。索尼PS3的「死亡黃燈」,任天堂NS的「搖杆漂移」,都是玩家的噩夢。
誰也別說誰,誰也別笑誰。
遊戲陣容
總有人對首發遊戲心存幻想,其實「御三家」何嘗不想給玩家好的體驗,只是現實真的不允許。一般情況下,廠商對於「開發套件」的使用,總要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謂熟能生巧,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希望製作組一踏入新的主機環境,就能製作出精良的遊戲,無異於痴心妄想。
假如碰上些架構奇葩的主機,那就更是災難。例如,號稱能「模擬地球」的PS3,直接讓第三方望而卻步——PS3尚未公布時,就已有多達8個遊戲,因開發難度而直接取消。最終結果是,當時任SCEI總裁的久多良木健,在日本舉起手中的PS3,給全世界媒體展示時,他的背後其實只站了5個遊戲。
對,只有5個。
另外,首發遊戲還要擔負一項很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展示新主機的硬體實力(畫面要棒)。當然,我們自然理解其中的苦衷,只是對於畫面的過分側重,很容易讓遊戲走入歧途。我曾有幸玩過一次PS3的首發作品《源氏:神威奏亂》,本作整體給人的感覺就是,畫面異常華麗,你隨處都能感受到科技的進步。
然而,它作為一款遊戲是完全不合格的。乏味劇本,混亂的視角,以及生硬的手感,都很快讓玩家對作品失去興趣。如今,Tony老師在查閱資料時才發現,製作組也是有苦難言:他們不僅要在畫面上下足功夫,以便突出PS3的優勢,還要在惡劣的開發環境下,拼命趕上首發工期。
這要是能做好一款遊戲,那才是活見鬼了。
錢和時間都拿去做畫面了,遊戲性?算了。
PS4似乎吸取了前輩們的經驗,他的首發遊戲達到了驚人的19款,可只要你細究其內容,不難發現海量的「水分」。陣容中不乏小遊戲「濫竽充數」,比如《E麻將plus》、《光電戰記》、《HOHOKUM》。甚至還有個《數獨》,陪伴日本版首發,不禁讓人大跌眼鏡。
被給予厚望的3A們,一樣談不上給力。當年,無論是索尼還是微軟,都將希望寄托在了《使命召喚:幽靈》身上,後者甚至不惜賠掉整整一個發布會,也要好好跟大家講講,在新一代COD裡面的。。。「狗」。。。到底有多麼不同。
皇天不負有心人。《使命召喚:幽靈》發售後,被玩家們譽為近年來「最差的COD」,真是可喜可賀。
NS的首發陣容也極具代表性。因篇幅所限就不再一一列舉。Tony老師只能說,如果沒有《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而僅憑任天堂首發的那一堆「冷飯」,首發之初的NS,真的是毫無購買價值。
結語
試問諸位,買遊戲機的目的是什麼?一定是為了玩遊戲吧。那玩遊戲又是為什麼呢?一定是為了讓自己快樂。可是,面對首發高昂的價格、低劣的質量、貧瘠的遊戲內容,我實在想不出來一個,能讓人愉悅的理由。
當然,以上只是我一家之言。於事實上,Tony老師也無法估算到,每個人的實際購買能力和對於新主機的「愛」。不過,如果你跟我一樣,只是一個平凡玩家,那麼狂熱的追求首發,遠不如理性的等待。
畢竟,我們只是一些普通人,世上的路最好一步一步走,步子邁的太大,容易扯著蛋。
另外,大家賺錢都不容易,且花且珍惜吧。
好了,我是Tony老師,十分感謝您的閱讀。
喜歡的話,別忘來個三連哦,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