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公司這段時間可謂流年不利,既去年年底的《貓》大撲街,票房口碑雙輸後,被寄予厚望的開年第一炮——《多力特的奇幻冒險》也不幸折戟沉沙,徹底淪為啞彈。
1.75億美元投資,好萊塢身價最高的演員——小羅伯特.唐尼離開漫威後的第一部作品,經典文學名著改編,這些極具吸引力的標籤,讓影片看起來噱頭十足。可電影正式上映後,無論票房還是口碑,都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不僅北美票房慘敗,連全球觀眾都不買帳,影片正面臨著巨大的虧損。
分析電影失敗的原因,只要有以下幾點:
一、故事無聊寡淡
雖然是名著改編,但本片的劇情實在讓人提不起興趣。
敘事方面,電影有許多模仿和借鑑其它影片的痕跡。無論是尋找伊甸園果實的主線,還是中間經歷的各種新奇冒險,都非常像《加勒比海盜》換了一個馬甲。
實際上,兒童文學改編作品,不管走黑暗路線或者深沉路線都不現實,因為一不小心就會得罪最主要的目標觀影群體,所以,將風格定為低幼暖心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例如《奇幻森林》,情節也不複雜,卻同樣可以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收穫諸多驚喜和感動。
所以,對於觀眾來說,故事老套並不足以致命,如果拍得好看,他們依然會選擇走進電影院觀賞。
可是,本片卻連最基本的講故事技巧都沒掌握好。
從拋出如何拯救女王這個問題開始,電影就進入公式和膚淺的無限循環之中。
海上遭遇不列顛號軍艦襲擊,蒙特韋德尋找莉莉的日記,以及最後山洞的大戰,看似高潮不斷,實則都在堆砌特效,流於表面,很難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影片犯下的第一個錯誤,就是沒有對已經鋪墊好的情節進行必要挖掘,讓電影一直停留在遊戲通關的低級刺激,同時,又用太多自以為是的幽默和調侃來充實內容,讓本就不緊湊的情節更是顯得千瘡百孔。
其帶來的後果,就是既沒有讓觀眾看到特別驚奇、讚不絕口的場景,也沒有留下可以給人思考和感動的情節,寡淡至極。
二、角色毫無魅力
作為故事的核心人物,多力特是所有冒險的起點和源頭,他的扮演者小羅伯特.唐尼也是當今好萊塢一位極具辨識度的演員。
可是這個人物在電影中卻毫無魅力可言,行事神神叨叨,說話囉裡八嗦,讓人看不出他有何聰明過人之處,也感受不到角色應該具備的責任和擔當。作為面向家庭觀眾的合家歡影片,需要一位有著強大親和力,機智且勇敢的英雄去滿足期待和想像,很可惜多力特沒有做到。儘管唐尼想盡各種辦法賦予這個人物更多層次和內涵,無奈劇本的單薄和缺乏張力讓這些努力只能徒勞。
影片中還穿插多力特和莉莉的感情線,但大量的閃回以及缺少足夠鋪墊,使得這段感情永遠處在雲霧之中,模糊的根本無法讓人看清楚,起不到直抵人心的力量。由於沒有進行必要的刻畫,兩人間刻骨銘心的愛情對多力特的改變始終停留在表面,連後期多力特突然重拾信心和勇氣也變得非常突兀,過於理想化。
而反派的塑造更是臉譜化嚴重,簡直就差把一個「壞」字寫在臉上。雖說這種低幼電影沒有必要去製造一個特別有深度的反面人物,但至少可以考慮讓反派在壞中透出一絲可愛,去討好眾多小朋友的歡心。
除此之外,電影還增加一條斯塔賓斯當學徒的線,讓本就捉襟見肘的時長顯得更加雜亂無章,同時該片動物角色太多,性格卻不鮮明,在有限的出場中,很難讓人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其實,如果刪除一些角色,再砍掉一些支線,把重點放到少量人物和動物的塑造,不僅可以使劇情變得更為飽滿,也會讓整體敘事節奏更為流暢。
三、重心嚴重偏失
這幾年,迪士尼的童話改編電影獲得巨大成功,特別是以《奇幻森林》和《獅子王》為代表的動物主角電影,總是用炫麗的特效和細膩的情感讓觀眾深陷其中。人們選擇這種類型電影,絕不僅僅只是為了滿足獵奇心理,更是想在觀影過程中去體驗身體的愉悅和心靈的共鳴。
所以,電影的核心不應該只是簡單放在動物如何去說話,而應該通過人與動物之間的溝通碰撞,去帶來一種完全不同、區別以往作品的新鮮感。
可是,本片卻本末倒置,把大量的精力都用於動物的擬人化上面,多力特與他動物之間的情感沒有進行必要的升華,即使諸多大牌演員加盟配音,但除了插科打諢,也似乎看不出有任何讓人感動的地方,導致影片始終無法觸及人內心最柔軟的部位,連帶動物們之間的相互犧牲也變得幼稚可笑。
觀眾們在經過《奇幻森林》等優秀作品的洗禮後,胃口已經被吊得很高,他們不想看到一部毫無創新、不思進取的電影,更不想浪費時間去欣賞那種停留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陳舊錶現手法。
於是,影片最大亮點也就只剩下動物們的集體賣萌,可在照明娛樂都開始玩不轉的今天,環球才想到要來分一杯羹,明顯入市太晚、錯過了行情。而對於唐尼來說,拍攝這樣的電影除了賺錢,對他個人的事業沒有任何幫助,希望以後接片的時候,還是多謹慎考慮,不要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