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富不過三代」?《易經》中早有答案,只需記住1句話

2020-12-22 佳佳樂多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個奇特的現象,許多威勢赫赫的大富大貴之家,到敗家時"忽喇喇如大廈傾",正如黃炎培先生總結的國家興亡的歷史怪圈那樣: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為此後人不無感慨地概括為"富不過三代"!有一代創,二代守,三代耗,四代敗的說法。這個是為什麼呢?家族千年興旺與"富不過三代",差距就在家風。

《易經》中千古經典名句"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秧。"道出了其中奧秘!凡是積德行善的人家,必然會給子孫後代留下恩澤;而多行不義的人家,給子孫留下的多半是禍害。

由此可知,多做好事積善行,留給子孫後福,這才是為子孫做長遠的打算。是古之先賢智慧的結晶,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延伸,是"因果報應"的深化。

中國先賢造字很有智慧,這個"錢"字怎麼寫?金子旁邊配了兩支戈(就是刀),所以錢愈多會愈有衝突。這兩支刀,國與國衝突,家庭裡面兄弟操戈,都是因為錢。這個是人的本性。能否富過三代不只是家庭、家族及企業的繁榮問題,實質上與國家、民族、社會密切相關。

積德,就是積"德"才能長久

講仁愛奉獻的儒家道德何以有利於人生?說到底,違反道德的行為可以得利於一時,卻難以長久持續。

比如一個"信"字,欺詐或許能夠短期獲利,但是長此以往必然臭名遠揚。那些講誠信的人雖然有時也吃虧,但能獲得廣泛的信譽和信任,事業便越做越大。一個人的積德行善未必能改善自己的處境,但一定會為他的後代積下"陰德";一個人作惡多端,儘管能做高官、騎駿馬,但他的債務將由子孫償還。

家庭風氣的好壞,會傳染和遺傳

傳承良好風氣才能富過三代。富過三代者是受良好風氣薰陶的結果。良好的風氣包括社會、組織、行業、地方、家族和家庭風氣,其內容有勤勞正直、遵紀守法、艱苦奮鬥、謙虛謹慎、好學奉獻、心繫社會等

尤其是良好的家庭風氣對家族興旺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一個家庭的好壞習慣是具有傳染性的,為人父母者為子女計,必須深思、警惕、謹慎。以此作為我們這一生做人的準繩,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然就能夠收斂,就能夠約束。

知道趨吉避兇,知道斷惡修善,這是聖賢人的教化,這叫做教育。所以古人常以忠厚傳家,詩書繼世,以禮教於子孫,催其上進,使其向善,這是真正的為後世著想。

家族千年興旺與"富不過三代",差距就在家風

林則徐曾說過:"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給後代留下好的家訓家規比留下錢財更為有用。若是家風不正,致使子孫品性不佳,就是給他們留下再大的家業、再多的財產也只能是損其心志,使其耽於享受、沉迷墮落,最終害己害家。宋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相範仲淹,家族八百年來興盛不衰,原因就在家風上。

範家八百年不衰,都是行善行得多、積德積得厚,真正修行、真做!能夠把自己的福報分給別人去享受,別人也會善待你,後福就無窮了。

人生一路風雨,頗為不易,但再難也不要忘記積德行善。善言阻風,善行擋雨,行善不但會讓你在和風細雨中活得淡然、悠然、舒然,還能給子孫留下餘慶。

《易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秧。"它不僅作為一種規律早已經被古人所認識,而且成為了宗教的信條:它不僅幾千年流傳不衰,而且大有日益加強的趨勢。這都說明了它具有它的合理性、客觀性和必然性,從統計學上來說,它已經具備一定的科學性。所以修身重要,德行重要,家風重要。切記,力行。

關於富不過三,還有種說法是盛極必衰,很多人的衰敗就是因為思維固定,不再去做出改變。而《易經》教會我們的就是改變自己的固定思維,讓腦袋開竅,洞察萬事萬物的規律,順應規律做事,逐漸修正自己言行,把工作和事業做得更好,生活過得更好。

大家並不想在易學領域達到一定高度,只希望通過學《易經》獲得一個認識事物的獨特視角,並能用於佔筮預測。所以,學習的「性價比」很重要。這正是本書力求做到的。

本書上篇用圖解手法全面總結前人對《易經》的研究成果,讓每個人都能迅速了解其脈絡。下篇逐卦逐爻解釋原文,並提供速查運勢的圖表。另外,本書配有500多幅插圖,為閱讀增加趣味,為查找提供便利。

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最後引入到《易經》,以圖解文的形式,全面系統地為您講授學習《易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易經》是傳統文化的綱要,是傳統文化的根。是我們理解傳統文化的基石。讀《易經》可以讓我們更好的把握自己的命運!

這本《圖解周易》,才45元錢,如果您想購買的話,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購買了。

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吧:

相關焦點

  • 如何擁有易經思維?曾仕強:需讀懂這簡單的三句話,戳中國人特性
    《易經》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被稱為「大道之源,群經之首」,可謂是包羅萬象,博大精深。在我看來,《易經》就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曾仕強曾說:如何才能擁有想我一樣的易經思維?只需讀懂這簡單的三句話。也是含括易經精髓的三句話。到底是哪三句話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一句話,吉無不利,自天佑之。
  • 8句話,讓你記住《易經》中的64卦和384爻,從此順風順水
    這樣整個《易經》一共有384爻,代表384種情景,契合五行思維後,每一爻都應有其屬性,並有相互之間的生克制化。何為"生克制化"?這好比養花,花是需要水和肥的,如果水和肥澆的適宜,自然花兒長勢好,如果過多就會適得其反,反而會把花兒澆死。有種"物極必反"的道理,因此,生克大法的最高形式就是制化。說了這麼多,怎麼記住《易經》中的這麼多符號呢?
  • 8句話,讓你記住《易經》中的64卦和384爻,會越來越順
    說了這麼多,怎麼記住《易經》中的這麼多符號呢?我為大家搜集了一個歌訣,會對你學習《易經》有很大的幫助。在進行分析《易經》複雜的符號系統之前,我們應清楚最基本的天幹,地支納入六爻的渾天甲子。何為渾天甲子?
  • 《易經》:窮不過九、富不過六、豪不過三,是什麼意思?
    你知道,實際上,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許多經典語錄都來自《易經》,它可以用簡短的詞概括深刻的知識,但是人們經常使用它們,但不知道其來源。就像成千上萬的讀者中有成千上萬的《哈姆雷特》一樣,每個人在閱讀《易經》時的感受總是會有所不同。易經中涉及很多知識,其中,有三個成語是關於財富的,你可能聽過它們,但你不知道它們來自《易經》。
  • 《易經》:窮不過九,富不過六、豪不過三,是什麼意思?
    要知道,其實很多生活中常用的經典語錄都出自於易經,它用簡短的文字就能概括出深刻的學問,但是大家往往會用但不知道其出處來源。就像一千個讀者中有一千部哈姆雷特般,每個人讀易經總能心生出不同的感受。易經中涉及的學問和知識有很多,其中有三個關於財富的成語,大家可能都聽過,但是卻不知道它們是出自於易經,當你理解其含義後,你會恍然大悟,你會受益一生。
  • 關於財富的三個成語,分別是「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
    《易經》中有關於財富的三個成語,分別是「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過了這麼久,還是對現實有著觀照作用,不可謂不經典! 豪不過三 何為「豪」?這個「豪」不是指什麼地主小紳,也不是指一般的富人,而是指古代的大家族、大豪門,祖上官至宰輔,有機會史上留名的那種。 但這樣勢力龐大的家族,為什麼會「不過三」呢?而不是「不過四,不過五呢」?這就要聯繫到《易經》了。
  • 「天狂有雨,人狂有禍」,易經提醒:人再有本事,也別說這4句話
    當一個人有一定數量的錢時,他必須知道如何使自己的財富保持低調,並且不要浪費,以免他的錢被吞噬。但是,與此同時,我們還必須記住,一個人無論多麼有才華,無論他有多富裕,都不要輕易地炫耀並在各處炫耀財富。 因為我們有錢,所以周圍的人可能會嫉妒,有些別有用心的人甚至會垂涎我們的錢。 如果這些人為了獲得我們的錢而傷害我們,那麼我們可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災難。
  •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留給兒子的38封信:如何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
    ,「富不過三代」似乎是一個鐵律,然而洛克菲勒家族從發跡至今已經綿延六代,仍未現頹廢和沒落的跡象,直到今天依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 有什麼秘密嗎?答案或許就在他的這本書裡——《洛克菲勒留給兒子的38封信》。洛克菲勒認為,最應該傳承的寶貴財富不是金錢,而是完整的人格、強大的內心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 《易經》中最精髓的三句話,讀懂其中一句,人生將從此蛻變
    最終都是回歸自然 即使是宇宙中的恆星也是如此。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任何事情出生事情都是脆弱的,當事物處於萌芽時期,他是脆弱的,始終是不堪一擊的,創業沒有一帆風順,但我們並不能被嚇到,不可能總是處在低谷期,珠穆朗瑪峰也是從海平線一點點升起。
  • 南懷瑾:易經的精髓就在三句話
    中華民族有很多很好的東西,但是由於我們的誤解,而沒有使之發揮良好的效果。「自天佑之」告訴我們,自己努力,老天才會幫助我們,也就是天助己助者。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易經方面的書,在解釋「自天佑之,吉無不利」的時候,都是告訴大家,有了來自上天的保佑,我們就會常保吉利,實際上沒有這回事情。老天只會幫助那些自己努力了的人。孔子後來講得更清楚,「盡人事以聽天命」。不盡人事,就不要期待有什麼天命。
  • 「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是什麼意思,古人的話句句在理
    我們在日常聊天交流中,也經常順口說一些俗語,可見俗語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之中。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句俗語是「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這句俗語到底說的是什麼意思,其中的三、六、九又有哪些特殊的含義?理解了這句俗語,就知道什麼是物極必反和否極泰來了。
  • 老話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原來我們都理解錯了它的含義
    導讀:老話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原來我們都理解錯了它的含義我們農村人啊,又勤勞又能幹,做什麼事情都愛琢磨,我們的祖先經過了幾千年的經驗總結出來了很多規律,他們把這些規律匯成文字就變成了我們農村人嘴裡經常說的諺語和俗語,現在我們農村人只要一講道理,就喜歡搬一些諺語俗語來做論證
  • 民國傳奇大富豪:看我如何跳出富不過三代的怪圈!不養敗家子
    ,那就是那些動輒擁有上千萬家財的巨富之家,往往在家主死後的三代之內就會將祖先的財富敗得一乾二淨,變為普通人: 「我住在上海五十餘年,看見發財的人很多,發財以後,有不到五年、十年就敗家的,有二三十年即敗的,有四五十年敗完了的。
  • 易經有3句話,揭秘了佔卦的本質,可是很多人卻並不知道
    其實易經中有3句話,揭秘了佔卦的本質和真實用途,最原始的易經佔卜,其實只不過是給我們提供一種可能發生的信息,我們依靠這些線索做出合理的調整,就會趨吉避兇。很多人不了解這些,過於執著佔卜或者過於不信任佔卜,這都是比較極端的思想。只要我們讀懂這3句話,才會更清楚地認識到,原來佔卜雖然神秘,但卻十分容易理解和把握。
  • 富不過三代的家庭,有三個明顯壞特徵
    且不說這些超級大家族,就是一般富豪之家,有也能繁榮昌盛好幾代人。相形之下,那些「富不過三代」的家庭,之所以大富大貴不長久,因為他們有著三個明顯壞特徵。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無論是誰,在開創大事業,並取得事業的成功,都離不開他人的幫助,或是共同的努力。如有的人是夫妻共創業,有的是兄弟姐妹共創業等等。在創業初始和創業過程中,大家齊心協力,共謀發展,讓事業蒸蒸日上。然而,同苦容易共甘難,事業成功後,人們便忘卻初心,矛盾日漸多。
  • 聶雲臺:中國人"富不過三代"的原因
    三、惟有不肯發財的幾個大官,子孫尚能讀書上進。四、官極大,發財的機會極多,而不肯發財,念念在救濟眾人的,子孫發達最昌盛,最長久。在他看來,中國富豪跳出「富不過三代」怪圈的方法只有兩個:其一,勇於「散財」,善於慈善,救世濟民;其二,鼓勵子弟讀書,以學術服務社會,以藝術綿延家風。
  • 「鬼」怕《易經》,為何南懷瑾卻告誡世人晚上不要讀《易經》?
    這句話是否經常聽老人提及,有沒有很耳熟的感覺。雖然現在這個社會易經沒有了將相的稱謂,但《易經》依舊備受追捧。它作為群經之首,是諸子百家的思想啟蒙,也是對中華文化影響最深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文化的神經。不過,幾千年來,對於《易經》是迷信產物的質疑聲也從未中斷,因為在民間有這樣的說法:《易經》是神的東西,妖魔鬼怪都懼怕他,在床頭放上一本《易經》,妖魔鬼怪就不敢接近你。這樣的說法十分玄幻,並沒有科學依據,畢竟世上到底有沒有鬼還是另一說。
  • 富不過三代,是一個偽命題;邱德根家族三代人,代代進步
    「富不過三代」其實是一個偽命題! 中國香港有許多富過三代的「老錢家族」,遠東集團邱德根家族就是其中較典型的一個。 第一代邱德根白手起家,奠定基業。
  • 如果讀懂了《易經》中的這三句話,你的人生將會與眾不同!
    如果讀懂了《易經》中的這三句話,你的人生將會與眾不同!《易經》是中國古典哲學與文化的源頭,其中蘊藏的古人智慧與哲學思想,幾千年來一直滋潤與啟沃著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而《易經》六十四卦更是博大精深,其中的哲理與文明之光,更是人類前行中不可或缺的營養元素,但由於其文字的艱澀難懂,阻礙了人們認識與了解其內涵的動力,但「大道至簡」,你只要讀懂《易經》中的這三句話,你的人生將會與眾不同!
  • 「窮不過三輩,富不過三代」,這句俗語有什麼依據?真相直指人心
    可有時我們卻忽略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好在古人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他們總結出了一句俗語,用來警醒我們,那就是:"富不過三代"。《孟子·離婁章句下》: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五世而斬。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