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洪氏文化」加入洪氏大家族!
洪氏文化微信公眾號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洪」,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洪氏文化」 再點擊「關注」,即可成功加入中華洪氏大家庭。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洪氏文化,傳播洪氏正能量。
洪氏族人倡導仁義愛民、尊師重孝、親友和睦,家族文化經歷住了淘沙長河的流轉考驗,時至今日仍木秀於中國傳統文化中,洪氏祖訓微言大義,一字千金,字字珠玉,更是為洪氏族人的齊家修身之良言警句,為洪氏的昌盛發達敦實了基礎。
洪姓形成後,主要活動地區在江西、湖北、湖南、江蘇和浙江等地,人口發展迅速,這與東南地區的原山越族洪姓人群的漢化有關。
宋朝時期,洪姓大約有19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24%;排在第七十五位。洪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約佔全國洪姓總人口的43%。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西、浙江、江蘇、福建,這四省洪姓大約佔全國洪姓總人口的82%,其次分布於四川、河北、河南、廣東。全國形成了以贛、浙、蘇、閩為中心的洪姓聚集區。
明朝時期,洪姓大約有17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18%,排在第九十六位。明朝時期,浙江為洪姓的第一大省,約佔全國洪姓總人口的33%。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浙江、安徽、福建,這三省大約佔洪姓總人口的64%,其次分布於江西、江蘇、湖北,這三省的洪姓又集中了20%。宋、元、明期間600餘年,洪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向東南沿海地區遷移。全國的洪姓中心仍在浙、蘇、閩地區。
當代洪姓的人口200餘萬,為全國第九十九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16%。從明朝至今600年中洪姓人口由17萬增到200餘萬,近11倍多,洪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洪姓人口增加率是呈下降態勢。廣東為洪姓第一大省,約佔洪姓總人為14%。全國形成了沿長江口、南抵海南的一片高比率洪姓分布區域。在600年間,洪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區別不大,由東南部繼續向西、向南移民。洪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見圖99)表明:在浙滬贛、蘇皖大部、鄂湘東段、閩臺瓊、
廣東大部、廣西南段、雲南東部、重慶中部、黑龍江北部、吉林中部、內蒙古東北,洪姓一般佔洪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22%以上,中心地區可達1.5%以上,這一區域覆蓋面積大約佔了國土總面積的16%,該地區居住了大約73%的洪姓人群。在蘇皖北部、魯部、廣東西部、川渝黔大部、雲南西部、陝西南部、遼吉黑大部、內蒙古東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11%--0.22%之間,覆蓋面積佔了國土總面積的23.6%。該地區居住了大約21%的洪姓人群。
歷經風霜雪雨,洪家人勇往直前
人口從古時幾十萬
發展到如今的260餘萬之眾
可謂族人興旺
翻開歷史的長卷,我們可以看到,洪氏一族歷經數千年的滄桑,依然熠熠生輝,洪氏家族名人輩出,人才濟濟。
歷史名人
洪秀全
(1814.1.1—1864.6.1),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漢族客家人,原籍廣東嘉應州,清嘉慶十八年十二月初十(1814年1月1日)生於廣東花縣(今廣州花都區)福源水村。太平天國創建者及思想指導者,稱「天王」,原名仁坤。廣東花縣人。道光年間屢應科舉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義中的平等思想,創立拜上帝會,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張建立遠古「天下為公」盛世。
洪覺範
宋代新昌人。以其書而出奇,同縣人鄒元佐以其命而出奇,彭淵材以其音樂而出奇,人稱新昌三奇。 洪興祖:南宋丹陽人。公元1090-1155年,字慶善。與孔端明、張炳、周林同時被召赴翰林院考試,名列第一,官秘書省正字。
洪皓
南宋鄱陽人。公元1088-1155年,字光弼,,徽宗政和五年(1115)進士。歷台州寧海主簿,秀州錄事參軍。宋代詞人。曾出使金國,被扣十五年,始終不屈,時人將其與蘇武相比。初官寧海主簿,代行縣令事,減賦稅,撫恤貧民,深得人心,人稱「洪佛子」。著有《松漠紀聞》、《鄱陽集》、《帝王通要》、《金國文具錄》、《姓氏指南》等傳世。
洪熙官
清朝著名武術家,籍貫廣東省花縣(現廣州市花都區),他是少林弟子,也是洪拳的創始者。傳說,洪熙官活到九十三歲,在毫無防備之下,給一名少女以鳳眼拳暗算至死。除精拳腳外,復擅少林棍法。等等
近現代名人:
洪學智 洪深 洪絲絲 洪靈菲 洪怡 洪劍濤 洪誠 洪朝生 洪綺敏 洪金寶 洪朱鵬 洪長庚等等....
漫漫歷史洪流中,洪氏先祖前輩以其過人的智慧,在中華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及絢麗多彩的文化做出了極大貢獻。
作為3000年後的我們,當承前啟後,繼承洪氏的優良傳統文化,弘揚洪氏祖訓精神,團結所有洪姓宗親,多聯誼交流,為洪氏發展獻策獻計,培養後繼人才再創洪氏輝煌。
洪家女人都漂亮
洪家男人都義氣
美哉,我大洪氏!
德馨流芳,立於八方
壯哉,我大洪氏!
枝繁葉茂,昌榮萬世!
謹以此文獻給勤勞善良的洪氏宗親!
姓洪的看完一定要轉哦!
讓全世界人們都知道咱洪家人!
家譜 | 祖訓 | 名望
文化 | 精神 | 古蹟
長按二維碼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