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美變優秀總半途而廢?新年給自己換個「打開方式」比自律有效!

2021-02-11 BeTheBeauty

無論在別人面前裝得多積極樂觀不在乎,誠實面對自己的時候,可能多少都有點這樣的情緒:

「為什麼別人可以做到,而我就是做不到呢?」

「為什麼我不能更堅強、更自律、更樂觀一點呢?我要怎麼才能在新的一年做到呢?」

▲雖說新年應該是快樂的,但很多人的快樂下有深深的失望

坦白說,簡妮我在過去的,不是一年,而是很多年,都被類似的想法折磨著——

為什麼我不能跟別人一樣呢?為什麼我這麼敏感呢?

為什麼我就是這麼容易累呢?為什麼我做不到很自製呢?

▲同樣是面對負面評論,具荷拉和謝娜的應對態度就完全不同

有這樣苦惱的,也絕對不在少數:很多人一邊痛苦得無法自拔,一邊又因為這樣的痛苦責怪自己,「脆弱」、「矯情」、「無能」……

▲隨便一翻,就有很多類似發言

看到這,你可能會覺得,好吧,接下來該是雞湯了吧?告訴我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告訴我繼續努力,告訴我專注當下,對嗎?

還真不是。

機緣巧合,最近簡妮我在自我梳理的時候,突然意識到了這類態度的問題——

如果我們不有意識地加以修正,別說明年,後年、大後年,我們有很高概率依然在痛苦和失敗中打轉

▲比如這種,嫌棄自己不夠自律,希望新一年自己能更自律的想法——很可能不會實現

問題出在哪?

就簡妮我最近的自我梳理,無論是我,還是我身邊、我看到的很多人,問題並不出在我們真的那麼糟糕,我們真的那麼需要去改變自己

更多的問題,其實在我們沒有接受自己的特質,用適合自己特質的方法去「使用」自己——

用一個形象的比喻,大多數人之所以又痛苦又失敗,是因為明明自己是個起子,卻一直怪自己為什麼不是錘子,並一直試圖把自己當錘子用,然後因為完成不好錘子的功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但你就是個起子,為什麼總要試圖變成錘子呢?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悟到的感覺了?但模模糊糊的——具體要怎麼做?

坦白說,這個問題太宏大,簡妮我還沒有形成系統的方法論,只是代入了自己和身邊人的例子,有一些發現和思考。

也因此,這篇推送可能跟其他的不太一樣,比起「教程」更像是「個人分享」——大家不用當做上課聽講,就當大家跟我一起喝個下午茶的時候,聽我聊聊我的故事和想法吧!

看完這篇,你可能會發現,原來自己不順利又痛苦,是因為我們把太多時間精力拿去改變自己,而不是在接受自己的基礎上,思考如何更好地使用自己

01

是缺點和優點

而是特質

託研究審美的福,我們的讀者可能都或多或少地意識到「接受自己」「欣賞自己」的重要性。

但問題來了,如果我只是不斷告訴你要自我接受自我欣賞,你的反應很可能是「啊你說的對,但是我就是做不到,我有好多缺點啊!我整體好糟糕!

問題出在哪?

過去我們講缺點講優點,思路更像是做加法減法:有人總分高,所以有些缺點也無妨;有人總分就沒多少,沒有加分項,減分項還一大堆,缺點就很要命,是嗎?

但換個角度,任何「缺點」和「優點」都是相對於特定標準來說的——換個角度,我們可以在第一步先不進行價值評判,把它看作中性的「特質」

▲心理學上就有特質心理學,把人分按照五個維度劃分

當然,這裡我們不提過於高深的心理學(主要因為我也還沒看),就以簡妮我個人的經驗觀察總結來說,什麼是我們應該關注的「特質」呢?

什麼讓我們快樂、什麼讓我們痛苦——這就是我們的特質,包括事物、人、環境、方式等等。

▲比如前面說的心理學分類,有人就更喜歡保守謹慎,有人就更喜歡開放和經歷

是不是聽起來簡單得有點過分?

很多人可能會馬上回答,什麼都不做有錢最快樂,看視頻打遊戲最快樂,學習工作健身讓我痛苦——這問題一點意義都沒有嘛!

但認真回想一下,當你打了一天遊戲或看了一天視頻的時候,你真的從心底裡感到快樂嗎?而當你學習一天覺得自己很有收穫的時候,你真的覺得很痛苦嗎?

並不是,對嗎?爽和快樂是不同的,爽完是空虛,但快樂是帶來充實感的——請務必區分這兩種感覺。

▲遊戲根據人性設置讓你爽讓你停不下來的機制,但那個爽不是真的快樂

事實上,這兩個看起來簡單的問題,其實一點都不簡單——之所以顯得簡單,是很多人「以為」自己知道答案,但實際上他們並不真的知道

更有甚者,我們傳統環境和文化中,也並不鼓勵大家去思考「我們想要什麼」「我們需要什麼」——

比起「你想要什麼」,父母老師上司更注重「你應該做什麼」;比起你「想做什麼」,我們也往往更關注自己能力上「能做什麼」,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根本不會關注自己的真實想法,甚至有意識忽略甚至逃避

但要利用好自己的特質,找到使用自己的高效率機制,一定要認真回答上面這兩個問題:什麼讓你快樂?什麼讓你痛苦?

▲對於雷鋒來說,幫助他人讓他快樂,這就是一種特質

一時回答不出來沒關係,因為這兩個問題其實真的很難,我們可以從一些線索開始聊起——

一個人的特質跟什麼有關?

首先是生理結構

以最近比較多人聊到的高敏感人群(我就是典型)為例,他們的生理結構決定了他們能夠更全面地收集信息,並對信息進行深入處理——表現在外,就是更敏銳,但更脆弱。

▲福爾摩斯應該也是典型的高敏感人群,對普通人來說還好的噪音,對他來說就過於吵鬧了

而根據《高敏感是種天賦》一書中的說法,與高敏感人群相對的,是高復原人群:這類人不太容易覺得累,回復能力也比較強,但相對,對信息相對遲鈍

▲所謂神經大條,陶勇醫生就說自己是這種類型

除生理結構外,我們的價值觀和經歷也會影響我們的「特質」:

以陶勇醫生為例,之所以很溫暖很能體諒患者,除「心大」外,也是因為家裡曾有人患眼病,可以理解那種痛苦。

▲其實有很多醫生都有家人生病的經歷,那種「經歷了痛苦所以更能理解別人的痛苦,想要幫助別人」的願望真的很棒

類似的,有人小時候因為沒錢沒勢受到了打擊和屈辱,所以價值觀就變成了「金錢權勢至上」,這也會影響我們的「特質」

一方面,這類人有超強的動力追逐金錢權勢;但另一方面,由於這種執念過強,他們又很容易違背道德法律,踏上一條不歸路。

▲比如《人民的名義》裡的趙德漢

心理學上的相關研究要更複雜一點,大致分為生理結構、社會環境和個人怪癖——但跟簡妮我上面說的也大致吻合。

▲其實就是從生理、社會和個人角度去看一個人的特質

梳理出這些線索之後,再去找自己的特質,就要有頭緒的多:

第一步,先會想能讓自己感到快樂和痛苦的事物/人物/環境/狀態/經歷;

第二步,從生理結構/價值觀/經歷等角度分析,看這些特質是長期的穩定的根本的,還是短期暫時被激發的;

而只有通過這兩步梳理出自己的特質後,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接納自己——讓自我欣賞不再停留為一句空話。

▲福爾摩斯就很能兩面性地認識自己,說自己對信息的敏感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詛咒

02

理解自己的特質和機制

更好地欣賞他人和自己

聽起來有點玄乎是嗎?下面就用簡妮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明——

我小時候其實學過幾年的舞蹈,但老師說我筋很硬,我也確實發現自己比別人難拉伸,所以一直接受這種說法。

但最近不是健身房去得多嘛,上拉伸課的時候,就跟教練說我的筋比別人硬,讓他悠著點。

但教練的回應,在讓我在電光火石間意識到了自己的特質。

▲是的,就這種柯南式靈光一閃,我還挺經常這樣的,請叫我江戶川簡南

他說:「你的筋並不比別人更硬,你只是比別人對疼痛更敏感。」

注意這個說法,他不是說我更怕痛(主觀意識決定),而是說,我對疼痛更敏感(客觀生理構造)。

用更好理解的話說,同樣的疼痛,別人感受到的可能是1,而我可能是5——所以我比別人更難忍受疼痛,並不是因為我更脆弱,而是因為對於我確實更痛

▲高敏感人群的典型特徵是,感覺比別人更敏銳,更容易痛苦,因此常被認為脆弱

拋開成見,如果我們把「更容易感受到強烈的痛苦」作為一種中性的體質,其實更容易理解這類人群的反應:討厭刺激、討厭挑戰、討厭人多、非常怕痛

但如果不從根本機制上理解以上反應的原因,只是簡單地看表現,則很容易把這類人歸為「矯情」「想太多」

▲想起來,林妹妹可能也是高敏感人群呢

這並不是空話——事實上,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特別是初高中階段,不停有人說我太敏感、太林妹妹,去醫院打針能叫到人家以為我在生娃,然後被說矯情裝相。

也因此,很多時候我會迴避會引起感情波動的交流,儘量用理性穩定的態度去面對別人——我其實偏感性,但如果只看結果不看機制,反而會覺得我超級理性。

類似的,可能是因為我對疼痛過於敏感,我很難忍受做自己不喜歡也感覺不到價值感的事情,會讓我非常抑鬱。同理,跟不喜歡不熟悉的人待在一起也會讓我非常抑鬱。

也因此,我被很多身邊的朋友評價為挑剔(為什麼別人能忍,我就不能忍?)、軟弱(為什麼那麼害怕冒風險?)、孤僻(為什麼不喜歡去參加社交活動?)。

我也一直試圖「修正」自己的這些問題,但只能說收效甚微——我當然可以通過學習應付一些我不喜歡的場合,但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我沒有辦法改變偏好,而又因此感到非常痛苦

▲比如我真的很討厭過山車這類刺激的活動,上次死拉我去的朋友,我下來後說要跟她絕交

在意識到自己「比別人更強烈地感受痛苦」的體質後,我突然理解和接受了自己的種種「缺點」

是的,我很敏感,但也因此我很有同理心,能體會對方的感受和難處;如果我願意的話,我可以讓對方覺得很體貼

是的,我是很挑剔,對別人來說能忍的東西在我的程度來說就是忍不了,因為對我來說痛苦程度要高很多。

▲話說很多人說我換工作是勇敢,其實真不是,我比一般人還懦弱,只是上份工作對我太痛苦了

類似的,我保守、謹慎,也未必因為我品質上軟弱——因為痛苦比別人來的強烈,想要逃避痛苦的欲望自然也就更強,要比別人勇敢很多,才能達到別人的平均水平,一般情況下就是不想冒險。

有句知名的雞湯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但別人只看到煙」,雖然嚴格來講並不適合用在這,但蠻能說明這種「別人不了解機制,只看結果,只針對結果做評價」的普遍情況的。

但,要更好地使用自己,肯定不能像別人那樣簡單粗暴地根據結果下判定——要梳理自己的特質和機制,從而正確地使用。

依然是以我為例,厚臉皮地說,我的特質之一,是喜歡幫助別人解決問題(原因後文會說)。

▲雷鋒:可能因為我們都是射手座吧(再次出場)

但,可想而知,以我現在的職業,其實會收到超多求助,有些我幫不了,有些不想幫,早期也因此覺得自己很糾結甚至虛偽

但後來,我意識到,有問題的其實不是「喜歡幫助別人」的特質,而是「應該在什麼時候、用什麼方法、怎樣幫助他人」。

我進一步梳理了自己喜歡幫助別人的原因:幫助別人讓我感覺自己有價值,且重新梳理了自己已有的知識,也結了一個善緣。

以此為核心,我訂立了我的幫助原則:先管好自己(自己時間精力有限不回答很正常),只回答普遍性問題,單純拿我省時間或省錢的需求不會管,更喜歡回答能幫我梳理自我的問題。

▲還寫過一篇相關推送,有興趣可以戳圖

而這種梳理,不僅可以用於自我重整,還可以有效運用於溝通合作——

在這點上出場的是我的基友老黃,典型處女座,人家不操心的地方她總要操心,大把細節去糾結,操心完就抱怨,然後被所有人認為太挑剔

如果不總想著改變「挑剔」,而從特質的角度去看,老黃這類人,核心機制其實是「責任心過強」或者說「自我要求過高」——自己經手的事不想搞砸,哪怕自己要操更多的心(這類人其實超級靠譜,遇到男版你就嫁了吧)。

要讓她轉換行為,讓她不要那麼高標準是沒用的,因為這跟她的基礎價值觀相違背。

如果尊重她的特質及相應的價值觀,更好的溝通方法就呼之欲出:

「心是操不完的,你不能總通過透支自己去解決。而且你越操心,你隊友越放鬆,這就是惡性循環,而當你撐不住,整件事還是會崩掉,實際上達不到你想要的結果。

要從根本上達到自己經手的事不搞砸,不如跟隊友多溝通,多制定規則制定權責,這比自己親力親為所有細節要有效得多——細節上過於負責,未必有利於整體長期對結果負責。」

▲老黃:出場費結一下

當然,以上這兩個「特質」聽起來都偏負面的,更接近「接受自己的缺陷」——但怎麼創造優點讓自己出彩呢?

03

理解自己的特質機制

更好地使用自己

依然是以簡妮我自己為例,雖然我會比一般人感受到更強烈的痛苦,但也(跟很多高敏感人群一樣)會比別人感受到更強烈的快樂——

事實上,跟很多人對我的看法相反,我這個人完全不自製,生活態度更接近「逐快樂」。

別人如果以結果為重心觀察我,會覺得我能堅持去寫文、堅持健身、堅持思考,一定自制力很強

但自己知自己事。從過程看,我其實自制力比一般人還差,喜歡什麼都停不下來,買東西買到白點說「你這不叫囤貨癖,叫開超市」的程度。

這樣的我,是怎麼做到「堅持」一大堆事情,從而顯得很自律的呢?

答案是「不要堅持,去找快樂」。

▲彭于晏也有類似的發言

還記得我在前面對於自己的梳理嗎?

我喜歡跟自己熟悉且喜歡的人待在一起,喜歡幫助別人,喜歡能讓我有價值感的事,喜歡梳理信息得到新知識。另外,我還喜歡好看的人和東西——這都是可利用的特質

可想而知,學生時期,我很愛記筆記和整理筆記,有些筆記真的很煩但不得不記的時候,我要麼幻想「我在給男神整理資料」,要麼買新的本子筆然後讓自己用——在「不得不做」的事情裡找到「喜歡做」的部分,從而動力十足

▲袁湘琴不也是為了直樹才努力讀書的嗎?為男神認真學習不丟臉啊,就是為什麼不能給我一個柏原崇伴讀啊!

類似的,練口語時我就看《老友記》,看完後假設自己是劇中的某個角色,要跟另一個角色溝通,給自己安排會話任務,同時模仿他們的語氣和性格——整個過程也會讓我很快樂。

對於比較枯燥無味的部分,比如背單詞和做題目,我也會利用自己的「喜歡」,給自己安排獎勵——

做完多少,就獎勵自己跟老黃一起看《老友記》(到底是多愛這部劇),或者出去散散步聽聽音樂,或者研究一下美麗的東西(從我現在的職業來看,當時給自己研究美的課餘時間顯然有點過頭)。

包括現在去健身,之所以能堅持,也是在做之前會先花一點時間調動自己的積極性

看看泫雅宣美的舞臺視頻,捏捏自己肚子上的肉,跟著舞曲扭一扭感覺一下自己糟糕的心肺——心態就從「啊好煩不想去健身」變成了「我要快點健身,變好身材就可以跳帥氣的舞」。

▲所以最近很迷這兩位,近期應該會有相關推送

隨著年齡增長,脫離了必須整齊劃一的環境,這兩年的我,真的覺得自己活得快樂和幸福

輕鬆愉快又安靜的工作環境,單純有愛的人際關係,工作中的管理和瑣事扔給同事(餵),迴避過多刺激,只做自己喜歡並感覺到價值感的事情,高效率地工作後充分的休息和放鬆——

正如《高敏感是種天賦》一書中寫到的,高敏感人群雖然比一般人更挑環境,但當環境舒適後,也比一般人有更高的效率——不算圖我寫6000字只需要3小時,從不缺少素材,感覺自己天生吃這碗飯,嘿嘿。

在尊重自己的特質及機制後,我發現自己雖然有很多「缺點」「限制」,但也能做到很多別人做不到的事——

找到自己正確的「使用方式」之後,不僅更尊重自己更欣賞自己,還真的更成功更快樂了!

04

需要改變的不是你的特質

而是你對自己的看法和使用方法

我完全理解,前面的內容對於有些人來說很像雞湯:「只是不同看法,能有多大影響?」

對此,最後我想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看完後,你可能也會理解,為什麼我還會堅持分享一些非審美向的成長思考

學生時期,我曾結識過一個非常聰明的姐姐,當時還沒有「高敏感人群」的研究,但如今回頭想想,她跟我應該都是典型的高敏感

就書中的定義,高敏感人群有對信息高度敏感和深度加工信息的特質。簡單來說,比一般人收集到的信息更多,對信息也會想得更多和更深

▲目前的研究數據估算,大概五個人中有一個會是高敏感

她是個戒心比較強的人,剛認識的時候聊得還不多。後來熟悉了,姐姐才跟我說,自己其實感到非常的痛苦,因為每天腦袋裡都在思考周圍的人,想停都停不下來

當時的我同理心還不像現在這麼強,而且講話方式也很招人煩,所以應該是沒有給什麼好的回應,而她臉上失望挫敗的表情,我現在都還記得——

所以啊,我現在講話都會儘量先表示理解和關注,不管能不能解決問題,先讓對方感覺到不孤獨和被接納,希望大家對待重要的朋友時,都能使用這個態度。

▲即使不能被理解,有人關心自己也是很暖的,如果我能早點做個人就好了

而當時的我,之所以沒有很好的回應,倒不是因為我沒有這樣的問題——

事實上我有。

我很早就發現我沒有辦法像別人一樣停止思考發呆,也沒有辦法清空想法冥想,只要我沒有睡著或昏迷,我腦袋裡就一直有東西在轉。

▲是的,即使看女團跳舞視頻放鬆,我也會不自覺地去關注她們的妝發,作為推送素材

但不同於她痛苦地覺得「我真的好想讓思考停下來」「我好想跟別人一樣」,我從來沒有把上面那個特徵當做問題

相反,我年輕的時候頗有一點欠扁的自命不凡氣質,而且我本身也喜歡思考,這種「停不下來的思考」讓我感覺自己很與眾不同

當然,這麼說不代表我比她更高明。

現在想想,是因為我思考的方向主要是一些抽象的哲學問題,而且我受的教育是鼓勵個性和思考的,所以我更容易欣賞和尊重自己特質,並深度挖掘自己的「使用方法」。

而出身內陸城市公務員家庭的她,估計從小都被嚴格要求要按「規範」活著,對所有「非常規」的特質都習慣性排斥,總是想要去改變而不是想要去利用自己的特質

她又更喜歡思考人性等相對離生活更近的命題,久而久之,一邊控制不住地深陷其中,一邊覺得自己這樣很陰暗又很累,不斷自我厭惡,還要避免流露出來——現在想想,她當時應該真的很痛苦吧。

▲而高敏感人群對痛苦感知又特別強,唉……

我跟她的另一點不同,在於我更自我,所以很少關注別人。但也因此,我早年其實有很多人際關係困擾,常苦惱於「為什麼這個人要這樣」「這個人怎麼可以這樣」,然後憤世嫉俗,跟非朋友的人際關係也很一般。

正是因為早年接觸到這個姐姐,學習了她分析別人的方法和能力,才get到「從別人的價值觀、經歷、偏好、性格去思考他為什麼要這麼做」這一套方法,從而更好地去找對方和自己需求的重合點,從而從衝突到合作,也從她那裡學到用包容理解的心態去看待人物事物,心態變得積極而穩定

雖然現在我還是更偏「做好自我」型,但如果當年沒有接觸到這個姐姐,我覺得自己會走很多彎路,也因此我至今都非常感激她。

▲所以我現在也蠻愛研究人性的,但水平即使跟這姐姐當年比起來,我也是個弟弟

而讓我覺得她特別聰明的,是她在接觸我沒多久之後,說我的特質是喜歡幫助人、真誠和優秀的表達能力——當時的我非常不以為然,覺得她是不是把我跟雷鋒弄混了。

但這麼多年下來,我發現她說得好對,我現在從事的職業,幾乎就是對照她當年梳理的特質——能比本人更了解本人,這種觀察能力真的是犀利得有點可怕。

所以啊,讓今天的我說,她喜歡觀察和分析別人根本不是什麼壞事——如果這種能力不拿去控制和利用別人,而拿去幫助別人認知自己的特質和機制,該是多麼好的事啊!

▲感覺非常適合諮詢行業

看到這,你可能會跟我一樣,覺得這個姐姐這麼厲害,應該過得很不錯吧?

很可惜,在學生時期,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兩個對自己特質不同的態度,讓我們邁入了完全不同的兩種狀態。

當年的我,雖然還很菜,但因為家庭環境偏放養,自我認知也是「我就是個自制力很差的廢物小餅乾,把正經事做好就不錯啦,不要對自己要求太高」,所以往往以追逐快樂的方式努力

具體說來,無論做什麼事之前,我都會給自己做心理動員:我是因為什麼原因真的想做?裡面我喜歡的部分是什麼?

▲大家覺得我很厲害,是因為我不厲害的地方,我畢業後就不做了

雖然我也難以停止思考,但我發現,自己可以控制思考的強度:睡前聽一些不過度有深度也不過度無聊的有聲小說,緊張時看看《老友記》放鬆精神,實在不行就研究下打扮嘛。

高敏感人群的另一特徵,是容易開太多窗口導致過載,從而容易心累,想要逃避

即使在沒有高敏感相關研究的時候,我就已經開始有意識地「及時清空」

把大目標分解為小計劃,每天完成計劃後就充分放鬆;定期回顧,整理自己已經達成的進度,獲得滿足感。

▲關於定計劃,也專門寫過一期,有興趣可以戳圖來回顧

不僅如此,因為我的自我定位就是廢物小餅乾,所以我很能讓自己放鬆:

要求自己只做好重要的事,別的時候可以適度放鬆。允許自己有幾天什麼都不想,沉迷於自己喜歡的東西,但因為體力很差,所以玩幾天基本就不行了,自然就不想玩了。

這樣一來,就形成了很奇特的因果:用放鬆的態度去做事,反而得到了好像很自律的結果

而那位姐姐,則恰恰跟我相反:用嚴謹自律的態度,最後得到了幾乎崩盤的結果

▲想要做好所有事,反而會什麼都做不好

她對自己要求很高,認為自己很有能力,只要自制,就可以控制好各項結果,可以都做得很好,喜歡的詞彙是「控制」和「責任感」

但可能是因為給自己繃得太緊,後來又喜歡上一個喜歡打遊戲的男生,結果沉迷打遊戲,耽誤了學習,又因此對自己全盤否定,認為自己整個人都不行。

但事實上,對於高敏感人群來說,就是比一般人更容易任務過載,而過載後又更容易崩——《高敏感是種天賦》裡就描述了這種情況,代入一下她當時的經歷,應該就是無法及時停止清空任務所以崩盤了

她之所以沒能平衡好學習和娛樂,不是因為她不自製,恰恰是因為她太自製,太想什麼都做好——

當我們總是沒有充分的放鬆和休息時,反而會一直想要去放鬆和休息,不那麼壓抑自己休息的欲望後,反而會自然而然地更能平衡這兩者。

▲得到充分放鬆後,很可能反而會厭倦

無論再出眾的人,其實也無法控制每一件事的每一個環節。比起大力出奇蹟,控制其實更接近一門用力的藝術,不僅要用力,更要思考怎樣更好的用力

學習也好,做事也好,很多事都是越想控制反而控制不了。簡妮我個人的經驗是,比起總嘗試用意志力去控制,不如通過找到機制和規律,讓進程自然而然而又快樂地推進。

而無論對當年的那位姐姐也好,對讀到這的讀者也好,更重要的可能是下面這段話:

社會和別人都很喜歡「以成敗論英雄」,因為要了解成敗的複雜機制太困難了,他們更喜歡簡單粗暴的結論。

每個人都會有失敗的點和階段,有了非常糟糕的結果,絕不代表整個人不行——我學生時代又沒情商又弱雞,現在不也看著還不錯嘛。

別人不了解我們,所以他們做不負責任的粗暴評價可以理解。但我們自己應該更了解自己、欣賞自己、懂得利用自己的特質——這才是通往成功與幸福事半功倍的道路。

▲變美和成功其實都需要揚長避短啊

很可惜,當年的我既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也沒有足夠的同理心去開導這位對我幫助良多的姐姐。直到現在,每當想到她當時感受有多孤立無援,而我當時有多不會說話和沒能力,我都依然會責怪自己,這算是我學生時期一個很大的遺憾

過去的遺憾已無法彌補,我已經永遠幫不了當年的她。但今天的我對此有了一些知識儲備和方法論,而把我的思考和方法寫出來,啟發有類似困擾的人,也算是某種程度的彌補吧!

如果你或你關心的人有類似的問題(明明很棒,但因為錯誤地使用自己而挫敗連連),希望大家可以把這篇轉給他們——

當然,這篇分享未必能完全解決他們的問題,但起碼要讓他們知道,即使其他人都覺得他們不行,但也有人覺得他們是很棒的,相信他們找到方法後一定會越來越好

希望這篇能成為大家新一年的新開端——愛自己、尊重自己不僅是快樂的開始,也是成功的開始啊!

看不懂或看不夠?還可以看:

—想看更多關於內在提升?

商業合作/轉載申請,請聯繫bethebeauty@sina.com

相關焦點

  • 「夜讀」知乎高贊:年輕人如何有效地保持自律?
    「3+6放鬆型自我管理法」結構圖所謂「3+6放鬆型自我管理法」,就是3種有用的自律類型+6個幫助你實現自律的方法,看完去行動,改變和驚喜才會向你走來。什麼才是有用的自律?3個自律類型1.持續性的自律。我們經常會立flag:明天一定六點起床、背50個單詞,結果說完沒兩天就宣布放棄了,然而我們不知道間歇性的躊躇滿志=持續性的混吃等死。能「開始」自律的人很多,但「堅持」自律的沒多少。我以前就這樣,計劃七點起床練瑜伽,結果隨便賴個床就到8點。比不自律最可怕的,是你還沉醉在間歇性「偽自律」的假象中,享受著它帶給你的自我滿足。
  • 節前變美衝刺!100萬也換不來的「真·快速變美技巧」
    的方法,可以快速改善圓肩駝背所帶來的「猥瑣感」呢?▲看書、長時間伏案工作,都建議買一個桌面支架,我自己也在用,確實有效我們我之前說過,穩定的坐姿需要同時滿足三個90度:不僅要調整屏幕位置,打字時也最好選用跟手肘同一高度的鍵盤,這樣動作才穩定。
  • 10 個小動作讓你輕鬆變美,勝過運動 2 小時
    我們特意研發了一套「懶人美體操」。不多不少,正好 10 個動作,從頭到腳改善體態,讓你越變越美。之所以叫「懶人美體操」,因為十個動作都很簡單!你可以在辦公室做、茶餘飯後做、開會間隙做、躺在床上做……總之,不受任何場地和時間限制,還能同時享受到空調,簡直太適合夏天啦!
  • 寫給每一個渴望「改變自己」的你
    而出身平庸的我們,就算販賣一生時間,也換不到自己在這的落腳地。天真的我們,在無數次努力被否定、錢袋被壓榨的摧殘下,會突然覺得:努力的生活,真沒意思。於是說服自己:既然努力沒用,不如當鹹魚吧。把生活變簡單點,單純活下去就夠了。
  • 「變美「三部曲」」之「膠原蛋白」
    「變美「三部曲」」之 「膠原蛋白」 世界膠原蛋白之父J Brandt博士說過:皮膚衰老的過程,就是膠原蛋白流失的過程
  • 「考古肖戰5」做好自己,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最好方式
    「考古肖戰4」拍平面照,肖戰是三人中最弱的那一個【正文】主動出擊的人,更容易贏得機會這一期主題是「童年」,有個環節是給動畫片配音。討論這一內容的時候,肖戰比較主動。肖戰說:「我比較喜歡配那種怪一點的聲音。我平時喜歡看《海綿寶寶》。」
  • 旺角變「死角」 女人街「消失」
    旺角昨日再有搞事者發起遊行,商戶聞遊行色變,擔心又演變成暴亂,有「女人街」之稱的通菜街,驚現全部排檔暫停營業的罕見景象,鄰近街道的商鋪,七成趕在中午提前「落閘」,車水馬龍的旺角鬧市頓時變「死城」。有商戶大呻生意暴跌七成,慘況超越2003年「沙士」時期,面臨結業危機。有商戶稱開店逾30年,上月首次經歷「無錢交租」,擔憂長此下去,各行各業勢進入「冰河期」。
  • 東西方明星如何過新年倒數?秀智跨年變大媽造型失算,三傻最喜慶
    工裝風格大口袋設計的PRADA雨衣,楊冪沒系腰帶耍帥彩排時穿的BV 2019秋冬靴款Pringle of Scotland毛帽韓國女星以「SBS演技大賞」頒獎典禮中的跨年裝扮拉開序幕,讓百萬倒吸一口冷氣的,是國民初戀秀智的銀灰色長袖禮服,配上難以言述的髮型
  • 54歲最美神仙姐姐「炫腹」照刷屏:自律,才是最高級的性感
    你以為她還是那個仙氣飄飄的「姑姑」,她卻發「炫腹」照,來告訴大家,「力量美,更誘人」。李若彤喜歡健身,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可她要的就是健美的效果,練出了肌肉,自己樂得像個孩子。誰能想到,當「神仙姐姐」穿上健身服,紮上馬尾後,竟颯到讓人眼前一亮。 當年她是不沾塵事的仙,如今是自帶光芒的美!
  • 所有優秀背後,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
    對他的決心和精神,不可小視!」自律的人,既可怕,又可敬。如果是夥伴,你要跟他學會律己;如果是對手,你要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以前總覺得,人生苦短,應及時行樂。今朝有酒今朝醉,人不風流枉少年。好的堅持,本身就是一種自律。還記得去年的時候,一位名叫沈華的96歲老爺爺走紅網絡,健身26年的他體格健壯,完全不像一個近百歲的老人,大家都喊他「華仔」、「華叔」。沈老每天的作息時間非常規律,從不超過晚上十點睡覺,早晨四點多就起床活動身體,每天下午到健身房報到。
  • 「遇怪魔我即刻變大個」,是90後就請你哼出來!
    「遇怪魔我急於變大個」???這是什麼鬼歌啊…若然你看見這歌名時也像我當初的反應一樣,在心裏面打了n個問號,證明你也已經很大個了。為了引起聽眾關注和共鳴,Hinry特意選取了主題曲中最為人熟悉的一段旋律作為切入,更把當年鄭伊健唱的粵語版歌詞「遇怪魔我即刻變大個」改寫成「遇怪魔我急於變大個」並直接引作歌曲名字,試圖以一個成年人的角度,與大家探討關於成長的故事點滴。
  • 催眠師可以將老公變「瑛太」,老婆變「深田恭子」…?!
    日本節目「人類觀察中」,成日都會進行好多盞鬼嘅社會實驗,藉以勘查人類面對這樣狀況的反應。今次佢哋就搞咗個實驗,一對夫婦去參加催眠大師的講座,製作組要讓另一半相信被催眠過後老公變成「瑛太」,老婆則變成「深田恭子」,睇下佢哋系咪真係相信催眠術先?!
  • 極苦變極樂---歡喜菩薩的「外一章」
    我們曾有一個專題(錄音帶及書),介紹「歡喜菩薩真人真事」。有人以為:「歡喜菩薩大概是因為夫善子孝、家庭美滿、經濟如意,所以才會每天歡喜。假如她逢遇逆境,也許就歡喜不起來了!」;事實上正好相反,她的歡喜,綻放自極悲苦中虔誠的念佛,所以彌足珍貴。她的生命歷程,正是缺陷變寶蓮的典型。
  • 戴牙套一定會變美?你必須先知道這 5 點
    前幾天,丁香醫生的後臺收到留言:不久前去矯正了牙齒,但是戴著牙套覺得好醜啊,這兩天還總感覺牙齒有點松……該怎麼辦?想通過矯正牙齒變美不是一件輕鬆的事,雖然可能「醜」一陣子,但是會美一輩子。不過,戴牙套之後想變美,還得知道 5 件事才行。今天我們請到了專業的正畸醫生陳亞群,她會為大家詳細講解。
  • 72位舞者壯氣勢 蔡依林金曲秀「72變」
    《第25屆流行音樂金曲獎頒獎典禮》將於本周六(6/28)盛大登場,「亞洲流行天后」蔡依林融合出道15年演唱會精華,將以「72變」的主概念,和72位舞者首次在金曲典禮上帶來最華麗的組曲表演,蔡依林表示:「今年是第25屆金曲獎,我盡全力以演唱會高規格演出,因為大型組曲需要又唱又跳,我還滿緊張,希望能帶給大家最大驚喜。
  • 新年大感恩!再忙也要「拆禮物」!
    😭每到一個禮物就放在一邊,還來不及拆開,漸漸的這些禮物自動集成了一個「新年大禮包」,坐在它們中間,一個個打開的時候,好像重新找回了小時候拆零食大禮包的滿足和快樂!真的很愛拆禮物,收禮物,送禮物。起碼這次,我一邊拆禮物,一邊感受到送禮物人的用心,是近期最溫暖的一件事。
  • 2021新年限定美妝報到!嬌蘭奢華晶鑽唇膏、黛珂小紫瓶變紅
    ▲2021新年限定美妝正陸續釋出,又是個品牌鐵粉收藏的好時機。(圖/品牌提供,以下同)  記者張毓容/綜合報導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美妝品牌開始看重新年的喜氣歡樂氛圍,紛紛推出各種特殊設計的新年限定款包裝及限量商品,而隨著2020年倒數中,已有不少品牌開始搶先釋出「2021新春限定美妝」,各家明星商品換上大紅新衣,甚至搭上金色、亮粉等搶眼元素,氣派又華麗,重點是限量!快來看看有沒有你的愛。
  • 為了守護每一個人的變美夢想,這一年新氧都做了什麼?
    ,平臺用戶對於美的嚮往令她很有感觸,「這種對美的渴望,會讓你們更努力、更自律、有更高的追求,這種狀態非常好!」但是在目前的醫美市場中,大量黑醫美的存在,不僅無法幫助人們變美,反而會導致毀容等更嚴重的後果,讓人們的求美之路充滿坎坷。對於黑醫美受害者來說,成為一個普通人,已經成為了遙不可及的夢想。 不過,2020年中國首個為黑醫美受害者設立的公益救助項目為她們帶來了希望。
  • 劉亦菲劉詩詩:99%人都有的變美瓶頸!普通人也能get的明星
    把轉型失敗的原因歸結於「不是自己」,然後認為自己只要做自己就好,別人不接受是自己運氣不好,但對此也束手無策。但我們是否能換個角度看問題呢?而看最近的訪談,她變了——她開始更專注於自己,觀念轉變成「覺得自己狀態好,身邊的人才會更快樂」。
  • 時光自律APP,讓生活更簡單、更有趣、更有價值
    要專注某一件事時,思想打岔或不經意拿下手機就無法控制回歸主題了,給自己設下的規劃往往三分鐘熱度讓自己又變回了本性!實際上,10%人在處理事務,剩下90%的人只是漫無目的瀏覽。無法放下手機,是因為你不能專注於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