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轉瞬間已是一年之尾,感覺闊別已久的冬日暖陽再一次的灑向大地,人們又開始了厚厚的羽絨服、長圍巾。好友之間的簡單問候似乎也得到了神靈的加持一般仙氣繚繞的。
冬日裡生離死別的戲碼一般不會在電視裡,而是在家家戶戶清晨的床上。被子裡外的溫度差,是你和床永不分離的保鮮劑。
愛因斯坦說過,只要給我一個支點,我便可以撬起整個地球。事實證明,你和床的保鮮劑之所以有用,是因為沒有冬日的早餐這個第三者插足。哈哈~~~不信嗎?今天就讓你們來看看,平涼人民的「移情別戀」是多麼的徹底!
平涼冬日的暖陽是被陣陣的肉香味喚醒的。平涼人的移情別戀也是從一碗熱騰騰的羊肉泡或牛肉泡開始的。
平涼牛羊肉泡饃的特點是料重味重,肉爛湯濃,香氣誘人,食後餘味無 ,又有暖胃之功能,非常適合冬日進補食用。
其古稱「羊羹」,宋代蘇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因此,牛羊肉泡饃的烹飪技術要求很嚴,煮肉的工藝也特別講究。
首先,對於原料的精雕細選不能有任何馬虎。牛肉、羊肉、蔥、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饃、白菜絲、料酒、粉絲、鹽、味精。
之後,先將優質的牛羊肉洗切乾淨,煮時加蔥、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爛,湯汁備用。饃,是一種白面烤餅,吃時將其掰碎成黃豆般大小放入碗內。
然後交廚師在碗裡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湯,並配以蔥末、白菜絲、料酒、粉絲、鹽、味精等調料,單勺製作而成。牛羊肉泡饃的吃法也很獨特,有羊肉燴湯,即顧客自吃自泡;也有幹泡的,即將湯汁完全滲入饃內。吃完饃、肉,碗裡的湯也被喝完了。
還有一種吃法叫「水圍城」,即寬湯大煮,把煮熟的饃、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圍以湯汁。這樣清湯味鮮,肉爛且香,饃韌入味。如果再佐以辣醬、糖蒜,別有一番風味。是一種難得的高級滋補佳品。
「咥(dié)」,平涼方言,描述的是一種吃的方式。把這個字拆開來看,大抵可以理解為——吃到極致方為「咥」。《廣雅·釋沽》曰:「咥,齧也。」就是要痛快地吃、敞開肚皮來吃。
「咥(dié)」上一碗暖和飽肚的牛羊肉泡,你以為平涼人移情別戀就此結束了?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平涼人對美食具有著典型的「出軌渣男」的特點,那就是一旦開始就一渣到底。哈哈~~接下來,便在去往讓自己更加熱血沸騰的午餐的路上!
獨具特色的平涼回族八大碗
平涼是一個多民族地區,這裡生活著漢、回、滿、蒙、俄羅斯等33個民族,少數民族佔全市總人口的七分之一,其中回族人口約18萬。在平涼的美食江湖裡,回族的清真美味獨具特色,佔據了平涼餐飲業的大半壁江山。其中最為受歡迎的便是——平涼回族婚嫁或招待貴賓的傳統宴席「八大碗」或「九碗十三花」。
平涼清真八大碗有燉羊肉、白蘿蔔燉牛肉、雜碎酸湯、胡蘿蔔丸子、洋芋或山藥燉肉、粉條燉肉,開胃菜有甜飯、醪糟湯等,以八碗為限,靈活配伍。
稍富有的人家,可上一碗燒肉、蒸雞或蒸羊肉。其中,燉牛肉、燉羊肉、燒肉、粉條燉肉是平涼清真八大碗中的精品,許多漢族朋友百吃不厭,嘖嘖稱讚。
八大碗選料精良、調料獨到、湯清肉爛、味道鮮美,強調口感和質感的結合,簡約而不失精緻,豁朗而不失考究。央視四套《走遍中國》欄目關於平涼美食的報導就專門提到過這平涼「八大碗」美食。
冬日平涼的美食一定是將溫度作為絕對的衡量值。誓將「熱戀」進行到底!如果您覺得早餐、午餐的「火候」還差一點,那麼,平涼的晚餐一定不會讓你失望,名副其實的「火熱極致」。
平涼人有冬天裡吃暖鍋熱忱。而莊浪暖鍋是平涼人逢年過節招待貴賓的絕佳美味,農民的大智慧,造就了暖鍋這個加熱與盛器功能渾然一體的炊具。味從煮中來,香自火中生,三九寒冬,室外冰封雪飄,人們圍暖鍋而坐,暖鍋裡放點大料,素菜,肉,海鮮等等,它就像火鍋一樣,吃起來很香,暖鍋也是家家戶戶愛吃的上桌菜!
所謂:一方水土,長一方物產,養一方人。「莊浪銅暖鍋」融入家鄉的情懷成就一鍋有靈魂的家鄉味美食。為了適應現代年輕人的口味喜愛,傳統暖鍋不僅保留了應有的那種家的味道,還融合川味中的「麻、辣、鮮、香」絕對使您寒冷的冬日感受不到一絲絲涼意。
有人說,一日之際在於晨,一年一季在於春。可我認為人們一年中忙忙碌碌為了卻是這一年一季的冬日。冬日雖冰天雪地,寒冷無常,但是一家人卻可以圍桌在一起,聊聊那一年一季的春、夏、秋。
親愛的吃貨們,跟隨平涼人一天的出軌路徑,您是否也覺得這裡人們青春如初,火熱如熾呢?
「便得一年生計足,與君美食復甘眠。」
——詩人白居易《偶吟》
原標題:《齒頰留香的冬日平涼》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