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凌晨,伊能靜發道歉文,因參加《乘風破浪》時,不認可評委趙兆對自己的評判,當時給自己辯駁了幾句。結果昨天看電視首播時,復盤當時的情形,擔心自己當時的反應給趙兆帶來不好的影響,所以深夜發文道歉,首先認可老師,表明自己確實如老師所說,對自己關注度不夠。同時也表達感謝,感謝老師的批評,自己完全明白老師的用心,以後在照顧他人的同時,也要學會照顧好自己。
整篇道歉文看下來,雖說主動認錯總是沒錯,但是行文措辭之小心,總覺得人生不易,如此做小伏低,像極了林黛玉初入賈府時謹言慎行,不可多說一句話,不可多行一步路,要處處小心方可不落人耳舌。說她做人周全也好,情商高也罷,但是在意別人超過自己,這樣的人心裡一定都很累吧。
好人的心有多累,只有自己知道。生活中總是時時先考慮別人的感受,先要去照顧別人才會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毫無疑問,伊能靜就是這種付出型的人格。
這種人格有個專業名詞,叫「助人型人格」。
「助人型人格」顧名思義,就是特別喜歡幫助別人,在別人那裡慷慨大方,卻很少關心自己的需求,很少向別人提出要求,經常需要在幫助別人中肯定自己。
付出型人格的形成一般跟原生家庭有關,因為有這類人格的人往往會有一個不好的童年,他們在小的時候很少或者從未感受過來自父母的關愛,於是成年後因為從小情感上需求的缺失,所以會十分渴望總有一段屬於自己的完美的親密關係。
1.被嫌棄的小孩,認錯的小孩,討好的小孩
伊能靜的童年是被父親拋棄、母親嫌棄中度過的。身為家中的第7個女孩子,父親以「生不出男孩」為理由拋棄了她們母女,而母親呢,帶著7個孩子,生活艱難,怨氣也都轉嫁給了孩子,尤其是導致父親離家出走的伊能靜的身上。
從小伊能靜也將父母離異看作是自己的錯,父親因為母親又生了女兒離家後,再婚生了兒子,但這期間都是由母親出錢養著父親的。在伊能靜接手這個家時,父親不知為何欠下巨款,在當時買一套房子需要3、4百萬臺幣的時候,父親欠下了一千多萬臺幣。
伊能靜當時只有14歲,她接下了這個家的債務,也開始了她在日本的第一份工作:洗盤子,這一洗就是一年多。成名後作為美容教主的伊能靜有時會被網友吐槽,你的臉再年輕,也架不住你的手這麼老。因為她用這一雙手養了一個家...
不怕辛苦的伊能靜,拼了命地工作養家,不但還清了父親的債務,還給全家人買了一個大房子。越是得不到的愛,她越要加倍的還給她的家人。
2.太注重別人的感受,想要去照顧好每一個人,唯獨卻沒有照顧好自己。
伊能靜這種付出型的性格,在職場上其實是很有優勢的。因為敏感,她的感知力比一般人更加敏銳,也更會照顧到別人的情緒。然而於自己,確實全然不顧的。
這類型的人習慣付出,在愛情裡也是扮演一個卑微到塵埃裡的角色,低聲下氣,忍氣吞聲。而他們付出愛其實是為了得到愛,得到肯定,可通常因為在愛情中極度不平等的地位,會讓對方習以為常,甚至嫌棄厭惡。以至於最後感覺自己不像是一個伴侶,而是一個保姆。
所以她與庾澄慶的婚姻,在外人看來是金童玉女的模範,但是自己在婚姻中的一再隱忍,委屈而不說,終於演變為逃離出去尋找新歡的小三。
這是內在小孩被忽視了太久了的自然反應,當你忽視自己太久了,內在小孩一定會讓你做出更加極端的行為來報復那個讓你受了委屈的人。
3.學習愛自己,才是這一生最重要的功課。
伊能靜遇到了現在的丈夫秦昊,在相戀初期,伊能靜還是像以前那樣,將自己的傷痛轉移給秦昊。但秦昊只是說了一句:有病要治。 他說:我是找老婆的,如果你覺得自己心理有問題,你去看心理醫生。
這句話,看似絕情,卻點破一個真相:將自己渴望的愛寄托在別人身上是不切實際的,當你連自己都不知道該如何去愛的時候,別人更不可能知道如何才能滿足你。
愛自己,只有當你與自己的那個內在小孩和解了才會真正地發生。
當代社會,在家庭關係、社會關係中,很多人會迎合他人的需求,懷疑自我、不自信,你太在意他人的感受,不斷滿足和迎合別人的需求,卻唯獨忽略了自己。你的善良要有點鋒芒,不要因為討好別人讓自己不開心。
你需要做的是好好愛自己,堅持自己的原則,表達真正的情緒;這個過程一開始可能會很艱難,但當你開始意識到問題,就會開始發生改變。
我是,每日精進寫作,感謝您的瀏覽,歡迎留下腳印,一起看人生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