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這個字,看起來很簡單,卻貫穿了我們一生。從生下來的那一刻開始,我們就不停尋找食物了,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我們都離不開「吃」。在很多人眼裡,吃是最簡單的事情,但要仔細分析,怎麼吃、吃什麼、什麼時候吃等等,都能延伸出許多問題。
合理的飲食結構,規律的一日三餐,是保證身體健康的基礎,但很多人卻遠遠達不到,在他們看來,吃飯只不過是為了填飽肚子,關於營養、人體需求、膳食平衡等都不在考慮範圍內。但是,只有科學的飲食習慣,才能讓我們的身體更加強健,更有益於健康長壽。
三餐怎麼吃影響壽命有多長?飲食「誤區」莫亂入,身體健康易長壽
愛吃高鹽食物
很多朋友覺得食材在食鹽的加持下,味道會更加鮮美,所以每次做菜的時候,都會加入不少食鹽,有的人甚至就愛吃重鹽的食物,平時還會特意買一些偏鹹口的食物,像、臘肉、燻肉、鹹菜等。其實鹽作為調味品,它的本職工作還是調味,還若攝入過量,則會影響人體內酸鹼和水分的平衡,加重腎臟負擔,影響血壓穩定。
飲食不規律
可能有許多上班族平時經常沒辦法按時按點吃飯,工作什麼時候完成,什麼時候才能下班,但人體是有自己的一套生物鐘的,腸胃也會在恰當的時間開展自己的工作。如果經常不按時吃飯的話,胃酸分泌的時候胃裡沒有食物,吃飯的時候胃酸沒有分泌,會打破消化系統的平衡,刺激腸胃,誘發腸胃疾病。
主食只吃大米白面
以前日子不好過的時候,很多人根本吃不上大米和白面,經常吃那些價格低廉的玉米、土豆、紅薯等粗糧,但饒是如此,卻不見多少人有胃病。反而現在日子越來越好了,患胃病的人卻變多了。其實主要還是飲食結構出了問題,經常吃精加工的食物,腸胃都被「慣壞」了,身體缺少部分營養,不利於健康。
不吃早餐
相信有很多朋友都習慣了不吃早餐,可能他們自己都沒有考慮過長期不吃早餐會有什麼影響,因為相比於多睡十分鐘,早餐的誘惑力確實不夠大。但是早餐並不是可有可無的存在,早上剛起來,腸胃空空,身體卻已經開始準備工作了,沒有營養的供給,體力不支是一方面,胃病和機體運轉受影響才是需要考慮到的。
告別飲食「誤區」,做好2件小事,健康易長壽
堅持運動、不久坐
不論男女老少,都有人不愛運動,甚至有人聽到跑步就頭皮發麻的,其實運動的形式有很多,不喜歡跑步,可以遊泳、打球、做平板支撐、跳廣場舞等,關鍵在於「動起來」。現代人長期久坐在辦公室、家裡的沙發上,嚴重缺乏鍛鍊,這不僅給肥胖製造了機會,也是在給多種疾病提供便利。
飲食有度、不貪嘴
人生來愛吃美食,食物也貫穿我們的生活,但若經常大吃大喝,不加以控制的話,對健康實在沒有半點好處。人是有自制力的動物,這不僅體現在其他問題上,也體現在對食物的攝取上,攝入過量食物,只會讓脂肪佔據我們的身體,給疾病可趁之機,還會給腸胃、肝臟、腎臟等器官增加負擔。
總結:吃是一門「學問」,很多人一輩子渾渾噩噩,不知道怎麼吃就度過了自己的一生,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吃好、吃對,才能健康長壽,希望大家都能把這句話放在心上,飲食有節制,運動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