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峰林的名字毫不誇張,20000多座錐形山峰就矗立在這片大地之上。它們是石頭山,也是流水的傑作。」近日,《航拍中國》第三季在央視綜合頻道和紀錄頻道晚間黃金時段播出,紀錄片通過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空中拍攝角度,全方位展示了各省自然地理風貌、歷史人文景觀及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除了美景,《航拍中國》另一種美便是文案美。而其中,貴州篇和雲南篇的分集撰稿者便是武義才女苗子兮和貴州才子李子綦夫婦。
2017年,《航拍中國》推出第一季。歷經三年,這個系列紀錄片共推出了23集,完成了大半旅程。一個念頭,一個創意,能夠從土壤中生根發芽,一季一季變得枝繁葉茂,直到大樹長成,這是創作者的幸運。《航拍中國》一季季地延續,在傳播上變得廣泛。這種廣泛不僅是觀眾數量巨大,還體現在播出的次數和時機上。它在央視一套和九套多次重播,幾乎每個重大節日都會出現在螢屏上。
「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們接到一個老朋友鄭驍鋒的來電,他當時已經接受了《航拍中國》安徽集的撰稿邀約,而那時候貴州集還沒有合適的文稿撰寫者,所以他就向項目組推薦了我們。」苗子兮的先生李子綦是貴州人,因而貴州也是苗子兮的第二故鄉,能夠有機會在筆下「塑造」家鄉,並將家鄉推介給更多的人,夫婦倆都覺得相當榮幸。
看完項目組工作人員發來的素材,苗子兮產生了一個想法:能不能按照喀斯特地貌的生命歷程來串起各個點位呢?這樣的話,觀眾在欣賞美景的同時,還能獲得有關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知識。幾番溝通後,項目組來電,邀請夫婦倆去北京,和導演、總撰稿一起打磨稿件。「在我們的想像中,一天打磨一條線,一個星期也就能夠回家了。沒想到,和優秀的人們一起工作,過程並不輕鬆。」苗子兮說,兩人在北京看了兩場雪,修改了無數次的稿子,一個月後才回到杭州。
「如果櫻花美而不自知,那麼,紅楓湖就是它的鏡子。三月,白色的早櫻迎來春天,其後,紅色的晚櫻次第開放。早櫻和晚櫻接力,共同奉獻了1個多月的浪漫。70多萬株櫻花在此安家。12000多畝的花色,連綿成海。花海下面,是人海。姑娘們換上春裝,與花比一比,誰更美。」
「農曆十月,正是農閒的時候,平日裡勤勤懇懇的牛,終於有機會發一發自己的牛脾氣了。脾氣到底有多大,只有比過才知道。『東北虎』、『牛霸天下』,上場的牛都有個威武的名字,名字不代表實力,能不能獲勝,場上說了算。牛鬥得激烈,人也看得興奮。散居山中的人們難得湊在一起。安靜得久了,這種熱鬧當然不能錯過。鬥牛和比武一樣,分出了勝負,就該適可而止了。對付戀戰的牛,主人只好拖起了後腿。」
這是苗子兮夫婦筆下的貴安櫻花園美景和凱裡鬥牛盛況,通過這些文字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寫作過程很坎坷,但優美的文案最終為片子的錦上添花做出了不小貢獻。
能為央視品牌紀錄片撰稿,絕非簡單的機緣巧合,因為在此之前,苗子兮就已經有過為央視《國家檔案》撰稿的經歷,同時她也長期為《中國國家地理》和《中華遺產》雜誌供稿,加上在豆瓣上發表過不少熱文,早已聲名在外。要撰寫出這些稿件,不僅需要深厚的文字功底,也需要有專業的歷史文化修養,而苗子兮恰恰就是北大歷史系碩士畢業的才女。
出生於1985年的苗子兮從小就是一名學霸,2003年高考成績出來當天,清華和北大同時向她拋來橄欖枝。最終,一向鍾情於歷史的苗子兮選擇了北大歷史系。2010年碩士畢業以後,在浙江古籍出版社任編輯期間,結識了丈夫李子綦。自由和有趣一直是苗子兮所追求的生活態度,比起世俗的眼光,她更願意遵從自己的內心,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2016年,志同道合的夫婦倆辭掉了別人眼中羨慕的工作,註冊了杭州朝徹文化創意有限公司,過上了邊工作邊旅遊的瀟灑生活。
「『朝徹』兩字出自《莊子》,我覺得這兩個字特別美好,就像一個在黑暗中待久的人,突然看到天邊早晨的霞光,心靈被照得敞亮,進而徹悟了。」苗子兮說,經過這麼多年後,自己依然覺得,歷史是最有趣的一門學問。苗子兮日常寫作的內容,無論是出於個人愛好,還是與工作相關,很大一部分都和歷史相關。近些年,苗子兮用自己的專業素養,為家鄉武義編輯出版了《何德潤武川文鈔》《何德潤武川詩鈔》《延福寺志》《延福之光——延福寺修復記》《風物擷珍——武義博物館藏文物選粹》《武義宋元墓誌集錄》《南宋徐謂禮文書》。另外參與鄉邦文獻搜集整理,編制《武義文獻書目》,對於武義文獻及現存情況進行了摸底,並協助製作《稡擷堂小詩》《菊山詞》樣書;整理了朱慎現存詩文(未刊)。
「穿越於此生與彼生間,一路看風景」是苗子兮的微博簡介,「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也是她的人生標籤。「我希望能做自己認為有趣的事,雖然很多時候做的事並不有趣,也要努力把有趣的比例提高。」苗子兮說偏愛各類歷史文化類的旅遊,也會有很多不懂的內容,事先需要做很多功課;而旅行歸來,會再詳細了解背景知識,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寫遊記——她曾經用三篇文章來寫尼泊爾、八篇文章來寫柬埔寨,內容之豐富和詳盡,令人驚嘆。
浩瀚的典籍、大量的各類知識的了解,都是枯燥的,但是苗子兮卻會盡力用輕鬆的筆觸,輸出有趣、易懂的內容;而在創造的過程中,她也因為喜歡,所以認為這些事情是有趣的。這樣也就誕生了——《風神是如何吹風的》、《原來你是這樣的西王母》之類的文章,圖畫和內容從中國的古籍、雕刻到西方神話,語言詼諧,內容新奇。以《一個東漢小公務員毫無意外的一天》為例,文章除了引用山東、河北、內蒙古等地出土的東漢墓壁畫之外,末尾苗子兮還標註了延伸閱讀書目:《後漢書·黨錮列傳》、《資治通鑑·漢紀·建寧二年》。文章所有主角和配角的言行舉止和穿戴打扮、所到之處的陳設……所有那些看似輕描淡寫的文字,均是有歷史典籍記載作為依據的。《穿越回魏晉,如何有逼格地請客吃飯》,則用日常生活將此次絲路之旅中看到的甘肅嘉峪關魏晉墓畫像磚及壁畫內容串聯起來,開創了全新的穿越文風,多次被豆瓣推上首頁。
「我們過得比較簡單,沒有一個億的小目標,也不怎麼擴張業務,主要是熟悉的單位合作合作,工作之餘就是寫作和郊遊,賺夠了生活費就可以到處嗨啦!」苗子兮俏皮地笑著說。
(苗子兮系武義才女徐碩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