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淘到了一部印度懸疑劇。
雖然看過的人不多,但凡是看過的都給出了不錯的評價。
有人說它有前陣子大熱的《誤殺瞞天記》的感覺。
所以,我們今天來看看它——
《喘息:陰影入侵》
印度,德裡。
男主阿維是一名精神科醫生。
他醫術精湛,頗受業內人士肯定。
平時接診病人之餘,還會為一些刑事案件提供自己專業方面的幫助。
戳破了不少「精神病罪犯」的偽裝,成功把他們送進了監獄。
不但事業有成,在家庭方面,阿維也是一個妥妥的贏家。
妻子阿布高級餐廳主廚。
真正的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兩人恩愛有加,平時的相處一點都不像有一個6歲女兒的老夫老妻。
儼然是令人豔羨的中產之家。
然而,在一次生日派對中,女兒不見了。
諾大的遊樂場被阿維和其他人找了個遍,但絲毫不見女兒希亞的蹤跡。
警察來到現場後,發現攝像頭有被故意遮擋的痕跡,推定這有可能是一起預謀的綁架案。
但綁匪並沒有在48小時內打進電話,就好像憑空消失了一般。
同時,阿維在一張報紙上注意到,跟女兒同一天失蹤的還有一個女大學生···
夫妻倆每天都活在焦慮中,妻子每天出去散發女兒失蹤消息的傳單,希望能夠等來哪怕一點點消息。
沒想到,這一等就是九個月。
依然杳無音訊。
更要命的是,女兒希亞患有先天性糖尿病,一天需要打4次胰島素,一旦忘記一次,血糖不僅會急劇上升而且伴隨著頭暈、嘔吐,隨時會危及生命。
可想而知9個月意味著什麼···
雖然夫妻倆不願意承認,但內心知道希亞已經是兇多吉少。
就在夫妻倆心如死灰,漸漸不抱任何期望的時候,轉折來了。
兩人收到一個包裹,裡面是一封信和一臺平板電腦。
信是由報紙上剪下來的字母拼接而成的一句話:為了救你的女兒,你願意做到什麼地步?
平板電腦中則是女兒的影像。
女兒被關在一間屋子裡,一同失蹤的女大學生在給她注射胰島素。
看著活得好好的希亞,阿布喜極而泣,但突然視頻中傳來綁匪的聲音。
綁匪自稱不要任何物質類東西,如果兩人要見到女兒,阿維必須按照他提出的3點要求去殺人!
1.死者必須死於一種特定的情緒。
2.必須錄下死亡過程並發給一個特定號碼。
3.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否則夫妻倆將再也見不到女兒。
夫妻二人已經對警方失去信任,為了救女兒,他們決定賭一把——按綁匪要求,殺人。
《喘息:陰影入侵》由亞馬遜出品,一共12集,目前豆瓣評分8·1,只被不到200人標記。
整部劇最終呈現出來的觀感非常好,雖然是印度,但拍攝手法,節奏,配樂,跟美劇一樣,沒有歌舞,沒有合家歡,真就一部暗黑劇。
網友評論:沒想到看一部懸疑劇竟然比平時看恐怖片還緊張!
兩個守法公民,就這樣被迫走上了犯罪之路。
綁匪給出的目標是個開店賣東西的大叔,並要求他必須死於「憤怒」。
根據多日的跟蹤觀察,阿維發現大叔有嚴重的潔癖,客人買東西的錢老頭晚上回家後都要用水洗兩遍···
於是,阿維便從這點入手,不斷的通過製造垃圾來膈應他。
效果很明顯,看見各種垃圾大叔不僅渾身不舒服而且一次比一次憤怒,揚言一定要找到那個惡作劇者然後把他掐死。
憤怒讓人失去了理智和判斷力,對潛在的危險渾然不覺。
阿維正是借用了這點心理戰術,成功將老頭引到垃圾場,再開著鏟車把他碾死,並用他的手機錄下了全過程。
並將錄像發給了綁匪提供的一個電話號碼——一家電視臺。
當晚,這段錄像就被各電視臺爭相報導,引起了警方的重視。
驚魂未定的阿維回到家,以為終於結束,可以跟女兒團聚了。
但沒想到這只是一個開始。
很快,又收到了第二個神秘包裹。
2號目標是一個女同性戀藝術家,綁匪要求她死於「情慾」。
男主阿維通過踩點、摸查,基本了解了這位女藝術家。
但他不知道如何下手,可綁匪給出的時間一步步逼近。
最終妻子阿布主動請纓,色誘藝術家。
通過一系列的偶遇製造,阿布成功搭訕上了女藝術家。
兩人聊得很投機。
女藝術家對阿布也很有好感,在阿布的甜美笑容攻勢下,藝術家很快就淪陷了。
儘管她已經有了女友,但面對阿布投懷送抱,還是把持不住,就在耳鬢廝磨,你儂我儂之時,女藝術家猝不及防地被手銬銬住。
緊接著,阿維從不遠處的黑暗裡走了出來。
夫妻兩人一起將藝術家連人帶車推下了懸崖,同樣全程錄像。
看到這裡,你或許以為這部劇講的就是普通人被逼無奈走上犯罪的不歸路,既可憐又可悲。
但事實上,並不是。
第6集的時候,謎底揭開,那個綁匪其實就是阿維自己。
準確來說,是阿維的第二重人格——J。
在影視劇中,像角色衍生出第二種人格的片子有不少。
比如《致命ID》《搏擊俱樂部》《禁閉島》
但像《喘息:陰影入侵》這種中途揭秘的設定,並不常見。
可以說這部劇把爛梗玩出了新意,看得觀眾那叫一個措手不及。
但整部劇的觀感並沒有謎底的揭開而變弱,反而觀眾內心的疑慮更甚了。
阿維為什麼要綁架自己的女兒?為什麼要殺那些人?為什麼會有一個如此危險的第二重人格?
接下來劇情的重點放在了解開阿維的雙重人格,深入其內心世界,窺探那些被掩藏起來的陰暗秘密。
阿維有一個不幸的童年。
小時候,無數次看著爸爸暴打媽媽,自己卻無能為力。
而後,又遭遇車禍,雙親在自己眼前死去。
家裡的親戚們沒有一個願意收養他,因此他被送去了寄宿學校,但長期的校園霸凌激發了他的自我保護欲。
於是第二重人格J,就此誕生。
大多數時候,阿維都是一個安靜、內向的小男孩。
但是當身體或心靈受到威脅時,第二重人格便會跳出來保護那個受欺負的阿維。
因此,J承擔了阿維成長過程中的所有傷害,這也釀成了他的偏激型人格。
只是,當J出現時,阿維對此並沒有記憶,他不記得J做過的任何事,說過的任何話。
每次當J出現時,阿維的大腦便會進入沉睡狀態,但身體不會。
換句話來說,作為綁匪綁架女兒的這一切阿維並沒有意識,而是由J操控。
但是J為什麼要大開殺戒呢?
答案是邪教。
J瘋狂迷戀一個印度神話人物,羅波那。
神話裡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反派人物,雖然淫邪,但同時又有智慧和謀略。
他長著十顆腦袋,對應著十種情緒:
情慾,憤怒,恐懼,自負,依附,迷惑,遲鈍,驕傲,自私,背叛。
J相信這十種情緒對應著十種力量,只要完全掌控了這十種情緒,就會變得強大。
因此,他要求阿維利用這些情緒來殺人。
而所殺的對象,也都是曾經傷害過他的人。
1號大叔對應憤怒,多年前發怒開車撞死了阿維的愛犬;
2號女同性戀藝術家對應情慾,曾經誣陷阿維非禮;
3號大學同學對應恐懼,曾經因為自己的利益誤殺了阿維的摯友。
後續目標也是同理。
雖然受害者之間沒有關聯,但他們都跟阿維有一定聯繫···
阿維每次的作案手法看似都天衣無縫,但實際上警方通過四處走訪、調取監控,已經摸著一些線索緩慢跟了上來。
實際上阿維的處境並沒有那麼安全,所以他決定與其守株待兔,不如主動出擊。
他利用自己精神病醫生以及曾多次幫警察破案的身份。
成功打入了敵人內部,大膽地參與到警方的調查當中,及時掌握案件進展,提早一步消滅對自己不利的線索。
一個殺人犯,一邊是警察,為了各自的目的他們正在通力合作。
但後續發展並不是軍民一家親,阿維也並沒有完全替自己洗脫嫌疑,他開始被警方懷疑,至於他能不能全身而退,後面的劇情我就不劇透了。
總之,整部劇看下來,最大的感受就是爽。
劇情緊湊,高潮迭起,多線推進。
阿維和阿布繼續為了女兒殺人,同時想辦法幹擾警方調查;
負責調查(阿維)一案的是一個新上任能力超群的警察,他雖然看起來不苟言笑,但對於案件的思考完全不在阿維之下···
被綁架的女兒和女大學生也在試圖運用各種方法逃離,似乎也離成功不遠···
雖然三條故事線並進,但絲毫不覺混亂,而且每一條故事線的推進或者他們相互交織對整個案情的發展都讓人不禁想大呼精彩。
每集結尾都會留一個懸念,讓人迫不及待開啟下一集。
總的來說,這部劇雖然線索繁多,但勝在敘事紮實,主線清晰,節奏快而不亂。
完成度很高。
怪不得有人開玩笑說,這就是一部「咖喱味的美劇」。
除此之外,還加入了大量的印度社會文化元素。
比如貧富差距、校園霸凌、宗教信仰、家庭暴力,讓劇情更接地氣了。
再反觀劇中的整場殺戮,好似都由印度神話人物:羅波那 • 十種情緒引起。
但實際還是人性作祟, J的「爸爸」教會他靠這十種情緒變強大,保護阿維,但沒有教他愛與接受。
而對於阿維,一直讓他處於被保護的一方,讓他逃避那些負面情緒,避免受傷,就真的是對他好嗎?
理解並接受,人不只有善惡兩極,這十種情緒也並不分好壞——它們讓一個人變得完整,共同造就了複雜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