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故事》是2019年最佳的兩性電影,豆瓣評分8.8,是金球獎的大贏家。《婚姻故事》講的是什麼呢?其實是講一個離婚故事。這是劇透。這也是婚姻的真相。這,就是導演的不動聲色的冷峻。一部離婚進行曲,在傷心難過、落淚爭吵、攻擊謾罵中進行,婚姻中矛盾鋪陳又在雙方律師的慫恿下不斷升級。離婚律師自己都承認,「犯罪律師看到壞人最好的一面,而我們離婚律師則是看到好人最壞的一面。「於是婚姻像被解剖屍體一樣被雙方律師解剖著。天使般可愛的8歲的兒子夾在其中被當作道具。自己的委屈和對方的過錯都被無限放大,而曾經真實存在過的甜蜜被無情否決。電影看完,我想起一個關於婚姻的段子。妻子問丈夫,咱們怎麼不慶祝結婚周年紀念日?丈夫答:你看過哪個進監獄的人慶賀入獄周年的?!
劇透完了,段子也講完了。仍然有興趣的小夥伴們,就點個訂閱,打開小鈴當,接著聽我講電影。
女主來自洛杉磯,成長於文藝圈,她和母親、妹妹都很親近。母親是一個演員,女主從小喜歡演戲,長大後成為演員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在一部票房不錯的青春性喜劇中當過女主角,讓她有當明星的機會,但偶然一次和朋友一起去看舞臺劇,她遇到了當舞臺劇導演的男主,兩人一見鍾情。於是女主告別熱愛的洛杉磯,告別大紅大紫的機會,搬去紐約,成為舞臺劇演員,結婚生子。一切順理成章,同時又眾人豔羨。男主是一位先鋒派舞臺劇團導演,與父母關係不好,生活在冷漠而忙碌的紐約反而是他的最佳選擇。居住地之爭是夫妻最明顯的第一個矛盾。他們相愛時,愛到親密無間。愛人在哪裡,家就在哪裡。他們相恨時,兩座城市,兩處空間的距離,也成為夫妻關係的距離。
兩人曾經非常相愛,曾經是靈魂伴侶,曾經是事業夥伴。女主曾經是青春性喜劇裡的明星,而男主是先鋒劇院的導演。「藝術有高低」的語境,使女主很尊重男主的聲音,於是放棄自主選擇作品,將事業的支配權交給藝術先鋒派丈夫。女主的聲音越來越弱,男主的聲音越來越大。
他們一起去看婚姻諮商師。諮商師希望兩個人將他們寫的對方的優點念一遍。女主處於極度的絕望中,她說她不想念,也不想聽對方念。兩個人的關係,已經從「我們應該考慮分開」,逐漸演變成「我恨你,我一刻都不想呆在這段婚姻裡了」。愛情就像喝到最後的茶水,就剩下些茶渣,已經沒有任何味道,沒有喝的欲望。
男主有了一夜情。女主發現了,但沒有發作,因為他們的婚姻已經走到了盡頭。他們的婚姻處於離婚進行時。女主得到去洛杉磯拍戲發展的機會。她決定和兒子搬回洛杉磯,與自己的家人團聚。女主一直認為自己屬於洛杉磯。紐約只是她呆過的地方,她的地址。洛杉磯才是家。長期以來她為婚姻的付出與妥協,她在婚姻中的不被重視,在發現丈夫外遇時沒有打垮她,但是在她向丈夫詢問,她將要在洛杉磯拍的電視的劇本如何?她希望從先鋒劇院的導演丈夫那裡得到一些意見,她希望可以得到男主的一些關注和鼓勵,男主極為敷衍地回答:你知道我是不看電視的。這句話又露出「藝術有高低」,更諷刺的是男主說這話的時候正在看電視。然後男主又忍不住點評女主最後一場舞臺演出,再次表示他的藝術水平就是比她高。這麼一些看起來殺傷力不大的話,讓女主心很發涼,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房間,無聲地哭泣。那一段戲看哭了很多觀眾。
女主帶著兒子回到洛杉磯,經劇組一個剛剛離婚的女同事介紹,認識了一位離婚律師。女主去見這位也才離婚的女律師。兩個女人談起失敗的婚姻,談起男人在婚姻中的角色缺席,越談越投機,越談越有共鳴。於是女主決定僱用女律師。男主來洛杉磯看兒子時知道了女主請了律師,他的心一沉。他說,我們不是說過不請律師的嗎?因為女主請了律師,男主也需要請律師。男主在洛杉磯打離婚官司顯然對他是不利的。客場作戰的無力,加上奔波輾轉紐約洛杉磯兩座城市的疲憊,焦頭爛額,讓他最終失去家庭的歸屬和認同。
男主找的第一個律師,一看就是個厲害的主兒。律師先是告知他一個小時收950美金,然後教男主打贏這場離婚官司的方案,僱私家偵探,將起訴地點改成紐約,還要男主想一想女主有什麼壞媽媽的跡象,比如吸毒。甚至包括如何設法讓女方家庭來付這筆律師費等等。男主說不要這樣,這不是我想要的。律師說:「你要準備好這麼一種情況:就是你的妻子可能將你描繪成一個不顧家不顧孩子的父親形象。如果我們中規中矩地打官司,而他們花樣百出,我們是贏不了的。」男主沒有請這位律師,因為他不喜歡這個律師兇猛的行事風格,還因為他付不起這筆高昂的律師費。於是他又找了第二任律師,這位律師一看就是一個好好先生。他們對離婚的處理方式很相投,而且這個律師還便宜。於是男主決定僱用這個律師。但這個好好先生在女主厲害律師面前是討不到便宜的,而且處於下風。這樣這場離婚官司就鬧到了法庭。在法庭開庭時,女主和女主律師驚訝地發現男主帶來了第一任律師,就是那個950美金一小時的律師。可見男主也是破釜沉舟,無論付出什麼代價就是要贏官司。兩人對簿公堂,都在揭對方的老底。什麼男方出軌,什么女方早年拍過的電視劇有裸露鏡頭。他們及他們的律師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向法官虛構出一個婚姻不幸福,對方是混蛋而自己是受害者的故事,即使他們都知道事實不是如此。於是,這個婚,離得越來越不堪。
法官決定,需要找一名專業的家庭評估員去他們家裡看看,誰會是更好的家長。出了法庭後,女主來男主家,他們都不滿意對方律師對自己的「人設」,想商量一下如何處理當下的情況。離婚律師對他們的關係起到的作用,除了惡化還是惡化。兩人本來是想心平氣和地對話,說著說著就破口大罵。吵到互罵對方祖宗八代、砸牆摔東西。這場吵架,是本年度最精彩的電影片段之一,非常精彩而爆裂的吵架三部曲。第一部,彼此指責抱怨。在女主講述的情境裡,她是男主的附屬品,困在紐約,失去了發聲和創作的機會,自己多少的付出、多少的犧牲都被無視了。但在男主的版本中,男主變成了女主用來嘗試新生活的工具。因為他當年根本不想結婚,自己那麼年輕還沒有玩夠。因為女主想結婚生子他才結婚生子的。自己選擇和她在一起,就是放棄了其他的可能性,可能是少睡了很多女孩,可能是放棄了心中的夢想。現在女主將所有的責任都推到自己身上。他才是冤透的那一個。第二部,遷怒對方家人。你爸爸怎麼怎麼樣,你媽媽怎麼怎麼樣。第三部,詛咒對方不得好死。 兩個人的情緒都在那時崩潰了。那一刻的崩潰,是想起了以往的數次的崩潰。此時,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合理正當,當「我」這個單詞越寫越大時,就意味著不能客觀。這場戲就是讓觀眾眼睜睜看著這對男女從開始的相互鍾情,在接下來的漫長歲月裡因為愛而隱忍不發,再到仇視甚至彼此惡毒猙獰,到最終破口大罵後的緊緊相擁。導演真是把這場戲拍得跌宕起伏,淋漓盡致。
爭吵不可能吵出一個贏家。婚姻中沒有對錯,只是細碎的感知和錯位期望讓彼此先是失望,再是絕望。女主雖是在婚姻生活中妥協的那一個,她為了男主放棄很多;而同時女主又是佔上風的那一個。她率先提出分手,率先提出離婚,又率先請了律師,一直掌握著全局。在婚姻中強勢的丈夫,在離婚過程中卻是弱勢的,他後知後覺、疲於應對,被牽著走。他的被動無奈讓觀眾漸漸地原諒了他,而且心痛他。
這場離婚還是以女方小贏為結局。兩人真到離別之時,離婚判決書下來時,兩人都嘆了一口氣,真的嗎?覺得還沒有好好告別,就已經再見。那最後,男主和女主還有愛嗎?女主在爭吵時仍會不經意叫對方「親愛的」;而男主理髮時,仍然會想起曾經為他剪髮的女主。愛情不再了,婚姻不再了,關心還在,親情還在。他們仍然是家人,仍然有更重要的角色——就是孩子的爸爸媽媽。不得不讚嘆,兩個人雖然吵得狼狽不堪,但他們從來沒有在孩子面前說過對方的壞話。
《婚姻故事》的劇情非常簡潔,既無反轉也無高潮,但情緒猶如中國畫中的一滴濃墨,一點一點向外暈染。這部電影對於生活的呈現實在太真實了,真實到殘酷。《婚姻故事》就是一個離婚故事,但這不是《婚姻故事》的全部。最後男主無意中聽到兒子念女主的筆記,那段文字正是女主拒絕在婚姻諮商師那裡念的關於男主的優點。當男主聽到女主對他溫暖細緻的評語,男主內心回到往日溫情的瞬間。回望整段愛情的發酵和消失,現在帶著蒼涼的底色,站到愛情的終點,卻是塵埃落定的平靜。從紐約到洛杉磯,從相見恨晚到「我怎麼會遇見你這個混蛋」,從彼此欣賞到相互凌遲,從溫言軟語到咬牙切齒,婚姻如同一場風暴過境,最終到了彼岸,開始自我的重新審視,心存善念的放手,成就彼此。許多人說,這是一部婚姻勸退指南,熱戀情侶觀看需謹慎。我卻認為,正是這樣成熟而溫情,真實而殘酷的底色,這給予了《婚姻故事》真實卻清醒的質感。也讓《婚姻故事》成為一部年度最佳的兩性電影。豆瓣8.8高分,這部電影入圍6項金球獎,包括最佳編劇、最佳劇情電影、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配樂。
亞當·德賴弗與斯嘉麗·詹森都演得太好了。一部家長裡短、怨男怨女的戲很容易讓觀眾出戲,但是兩個演員的演技就是好到讓你全程跟蹤。斯嘉麗告別「性感尤物」的形象,最近接連看了兩部斯嘉麗演母親的片子。她在《婚姻故事》和《喬喬兔》中貢獻了極為成熟的表演,今年註定會得獎。本片有大段的獨白和大量的長鏡頭,沒有實力的演員很容易露怯。兩位主角的表演,自然而真實,完美地進行內心的獨白,無一處讓人感覺浮誇刻意。女主動情地左眼流下淚,男主崩潰地砸牆摔東西,還有各種微妙的情感細節,都讓經歷過心碎的我們如此共鳴。有一個細節:男主從東岸紐約飛到西岸洛杉磯看兒子,兒子卻不願意跟父親走。男主的手抓著兒子,而兒子的手去抓女主的手。一家三口像是拔河。此刻女主臉上露出微微的竊喜,小小地歡喜於兒子跟她比較親,這對她的撫養權更有勝算。同時她又為自己表現出的竊喜不好意思。因為她也明白孩子的父親飛了5、6個小時來看孩子。還有一齣戲:男主不小心劃傷了自己,流了很多血,昏倒在地上,當兒子走近時,男主轉了一個身,不願意讓兒子看到他身上的血跡。那一幕,看哭了很多觀眾。片子有許多這種用心的生活小細節值得仔細品味。 好的表演,正是如此,如同一面鏡子,演出了每一個觀眾的內心。這是一部用劇本和演技深深打入觀眾內心的電影。真實動情的細節,直擊內心的對白,真實可愛的人物設置,不是年輕天真的小編面對著電腦可以憑空想像出來的,它的創作者必須是一個有生活閱歷的過來人。它講的是愛情,它講的是婚姻,它講的就是生活本身!
導演在處理兩個人物上儘量做到了公平。有觀眾認為導演對男主有偏袒。比如家庭女調查員拜訪男主的戲,就是為了將男主的孤獨和無力刻畫得更加細膩,而對男主出軌卻儘量迴避。也有觀眾認為導演對女主有欠意,所以最後讓女主小贏了這場官司。如果兩種聲音都可以聽到,那麼只能說導演還是比較公平的。
好,小夥伴們,請留言告訴我們你們的感想吧。我們下期再見。請關注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