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影重重》被譽為難得一見的特工片,常常拿來和《007》、《碟中諜》等經典諜戰片比較。
與後兩者比較爽的諜戰觀影感受不同,諜影重重似乎給人一種掙扎和憂傷的氣質,似乎男主更像是無奈在命運中掙扎沉浮,渴望找回真實的生活。
似乎也會想到拿這一步電影和中國的諜戰片比較,在中國諜戰片的信念感更為濃重,潛伏也更深,似乎不到最後都不能知道究竟誰才是真正的潛伏者。
無論是歐美諜戰早期的風流英雄還是中國諜戰片中的隱秘英雄,他們都那麼堅定在自己的位置上。
而失憶後尋找自己真實身份的伯恩,似乎有一些不同,他似乎更在意自己的來處和真實情感。
諜影重重的影像總是在抖動有什麼特殊意味?為什麼伯恩最愛的女主這麼快去世?諜影2最後,為什麼要伯恩拼了命都要去找到失去父母的女孩告訴他真相?
這些電影中的形式和內容表達,對王牌特工伯恩到底有什麼意義?
看諜影重重的朋友都會有種感覺,畫面總是在抖動,讓我們一邊看著緊張的動作戲,一邊又不由為伯恩的命運而緊張不已。
拍攝諜影重重的影像這樣抖動的確有特殊意味。
從諜影重重開始,對諜戰電影以及動作影片的華而不實風格有所轉變。從凌厲的剪輯和冷峻的鏡頭 ,讓更真實的現場感塑造影迷心中的經典。
這裡的拍攝手法主要是碎片剪輯和手持攝影。
多機位碎片剪輯,可以精準捕捉動作細節,忽略時空因果,快速交代動作,更有節奏也有留白。對於緊張感的動作片有很大的氣氛渲染。
一說到手持攝影,我們想到的往往是日常視頻的拍攝,卻不知這種手法用好了可以成就經典影片。
手持攝影的好處是,是快速捕捉演員表情和動作細節,加上碎片剪輯正好利於表現現場氛圍。
多機位碎片剪輯手持攝影,並不是為了便利或者耍酷的表現手法,相反卻是非常考驗創作團隊功底的一種製作手法。
更凌厲更冷峻的鏡頭對於諜影重重的主題表現有強烈的價值。
那就是,諜影重重那種外在環境危機四伏,一個王牌特工失去記憶想要找到自己的真實身份,卻一再被各國高手追殺,那種緊迫壓抑感,用近景細節真實表現更佳。
而內心的複雜又如何表現,更需要微表情和動作呈現,這時候的手持攝影和碎片剪輯就能淋漓盡致表達內心的複雜情感和波動。
這樣,當我們看到這部經典影片總是在抖動似乎有點好奇,卻也能夠身臨其境也就不難理解了。
你可以想像很多紀實影片都採用這種手法,可以表現更真實不完美的現實世界。
伴隨這樣的鏡頭,我們也許可以更深走進伯恩的內心世界。
那抖動的鏡頭正是伯恩緊張不安的內心世界呈現。
在前一篇中,我曾寫過一篇,在諜影重重中,為什麼會選擇瑪麗這樣看起來很普通的女人做主角,曾有人評論說,那是因為她終將去世,所以乾脆不要選太美豔的女主。
最愛在第二部一開頭就去世,特工伯恩難得享受的美好兩人時光就這樣消失了。
只剩下他面對冷酷的探索身份真相和對抗追殺了。
為什么女主這麼快就去世?難道就像是中國人的英雄影片情節一樣,只是為了英雄衝冠一怒為紅顏?
在伯恩的人生中,很少有表達溫情的機會,因為他被培養成冷血的特工,原本就是以執行命令冷血殺人機器。
當他第一次心軟,違抗命令就差點失去生命,最後還被追殺。
當他遇見瑪麗,難得的人生溫情時光,他想做一個普通人生活在沒有人認識他的地方,可是這並不現實。
象徵著平凡夢想的瑪麗被追殺他的人擊中,意味著伯恩想要平靜生活的願望破滅了,他似乎一旦開始兒女情長,有普通人的溫情情感就要開始面臨更嚴酷的挑戰。
這也是女主角早早就去世的原因,不僅讓伯恩衝冠一怒為紅顏,從此開始孤身一人繼續探索自己的身份,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的真相,有一種孤獨勇士的味道。
還像文學作品中浮士德走出書齋尋找生命真相,終其一生,探究愛情,政治生活,還面臨善與惡的內心交戰。
浮士德精神中有堂吉訶德和哈姆雷特的影子,諜影重重的伯恩同樣有這樣的影子。
不僅孤獨追問人生,還有一腔孤獨的熱忱投入到生命的追問中,儘管他已經身在漩渦之中,卻拼命也要擺脫。
當他看著瑪麗離開他,他將更加無所畏懼,走到迷霧重重的世界中繼續探究他的生命真相。
瑪麗的離開讓他從人性的回歸掙扎到更加堅定地探求人生價值和真相中。
如果說第一部諜影重重表現的是他對我是誰的執著,從銀行調查,面對殺手的追問到遇見瑪麗等,顯現出對我是誰的身份的焦慮。
第二部,因為瑪麗的離開他顯得更加冷靜,他知道自己的特工身份,但更想知道自己的過往究竟從哪裡來,曾經執行什麼任務。
正是這時候,他知道了自己第一次執行任務的俄羅斯夫婦留下一個獨生女兒。
他冒著很大的風險去尋找這個女孩,就是為了告訴她,父母去世的真相。
真相併不是女孩知道的,媽媽刺殺了爸爸後來自殺,而是雙雙被刺殺了。
也許這個結局看起來並沒有太多不同,但對女孩的人生會有很大的影響。
至少女孩知道父母至死都是相愛的,並沒有彼此背離。
她可以帶著他們的愛和溫暖生活下去。
伯恩內心的人性溫暖一面正在熊熊燃燒,所以才冒死趕往俄羅斯告訴女孩真相。
同時,他也讓自己如同晃動的鏡頭一般掙扎的內心獲得救贖和平靜。
他從職業的角度接受了那個任務的挑戰,但從人性的角度他感受到的後悔和悲憫心。
消失在迷霧中的伯恩,儘管還在逃亡的路上,但他從哪裡來似乎越來越清晰了。
他原本也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溫暖內心的人。
從電影的拍攝手法,碎片剪輯和手持攝影表達動作細節和微表情變化,到渴望平靜生活的象徵女主瑪麗被刺。
這些其實都象徵著伯恩的內心世界發生變化。
生活無法平靜,隨時都可能被追殺,只能主動迎戰,尋找自己的來處。
他去尋找俄羅斯女孩,就是找到自己來處的一個主動行為。那個女孩的父母就是他的第一次執行任務刺殺對象。
他告訴女孩真相,正是表達了他不再只是冷酷的殺手,而是內心有溫度的一個人,是內心有溫度的人。
當他行為越來越主動,看似越來越冷酷決斷,卻距離內心的救贖甦醒更近了。
刺殺任務的完成是一個冷血機器的勝利,那麼他找到女孩並告訴他真相,是他作為一個真實的人性的一次勝利。
這也將是他血色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看似依然迷霧重重,孤獨冷寂的人生,內心卻有了一抹悲憫的亮色。
自此以後,他還要繼續探尋自己的人性甦醒之路,儘管還可能有更多的追殺和反追殺之路,但終究是不同了。
這個英雄終究有點不同於其他諜戰片中的英雄,恰恰是因為他身上的反英雄色彩和人性的意味。
今日話題:你更喜歡諜影1還是諜影2呢,理由是?
@怡姐話人物, 用電影探索懸疑和藝術的生活,一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