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前段時間私信有人給我留言:「據說 A 型血的人順從,B 型血的人靈敏,O 型血的人膽大。請問老K老師,血型和性格到底有沒有關係?」
從生物學來看,血型是每個人天生註定的,醫學認為,血型是由紅白細胞與血小板血液組成的,是一種抗原類型。
生活中主要分為「A、B、AB、O」這幾類血型,當然也有一些罕見的血型類型。
而性格則是指一個人對待這個世界的認知行為態度,相比血型是固定的來說,性格雖然穩定卻並非不能改變。
關於性格究竟是與哪些因素有關,古今中外的心理學是一個研究重點,今天就順著讀者的提問,與大家聊一聊,到底血型和我們的性格有怎樣的關係。
血型性格說的來源
認為血型決定性格的「血型性格說」,是1927年古川竹二提出的,在日本民間頗受歡迎。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我國也有興起。
該理論中認為,A型血人順從聽話,B型血人感覺靈敏,O型血人意志堅強,AB型是A型和B型的混合(外表是A型,內裡是B型)。
理論被質疑
他提出這個理論之後馬上就有人開始質疑,有人認為他在1927年提出了「人因血型不同,而具有各自不同的氣質;同一血型,具有共同的氣質」的假說。
時值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距1895年甲午戰爭失利,滿清以一紙《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已逾三十餘年。其實古川這個理論也大多是為了日本統治臺灣服務的。依據古川的理論,臺灣人群中O型血的比例高達41.2%,
他認為O型血的人意志堅定,膽大更具有攻擊性,相比之下,生活於日本東北部的少數民族阿依努族人中O型血的比例只有23.8%,而阿依努族比臺灣人更為溫和且順從。
所以他建議當局讓臺灣人近親通婚,這樣就能減少臺灣人O型血佔比。
很多人質疑古川理論的荒謬性,這種說法潛在就是一種血型高低貴賤說,這種情況在當初二戰時納粹國家就有,納粹德國的科學家曾對不同人種的血型做過調查,發現不同人種的血型分布存在差異,並據此得出「日耳曼人種的血液更加高貴」的荒誕結論。
後來科學家開始將血型與性格的研究議題單純做討論,有如下一些研究成果供人參考:
988 年我國廣東對 1 184 名中小學生進行調查研究,發現血型與性格類型別、氣質類型及智商等級分布等的構成均沒有關係。2005 年,臺灣有學者調查了2 681 人,沒有發現血型和性格存在聯繫。2014 年日本學者對一項包括一萬多名日本人和美國人在內的大規模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後,發現血型與性格之間沒有關聯性。隨著我們對血型、性格有越來越科學的認識,現代心理學普遍認同血型和性格互不影響,沒有因果關係的觀點。
心理學是一門科學,是可以證偽的。正是因為這點,很多實驗才可能被推翻,才有可能真正接近真理。
總結
大部分嚴謹的心理學家都認為,人的性格(心理學術語為「人格」)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的差異,讓每個人基於自身生理的心理模式及其行為模式,也就是性格都不一樣,因此即便是同卵雙胞胎,性格也並非一模一樣。
血型源於先天遺傳,如果能決定性格的話,那說明性格就是由遺傳決定的。但研究發現,人的性格只有30%~40%可與遺傳有關,而60%~70%是與後天的學習、環境的影響有關。
所以可以看出來血型與性格之間從科學角度分析關係並沒有直接關係,性格和後期成長經歷關係巨大。
最後想說一下,每一種性格都有其獨特的地方,千萬不要輕易相信某些什麼性格就是什麼類型的人這種絕對言論,畢竟通過簡單的血型就給人下定義為免有點太武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