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看過一部紀錄片,裡面介紹了瀘沽湖附近一群「摩梭人」有些特別的婚戀習俗——走婚。
他們認為,男女雙方如果結為伴侶,並不需要單獨成立一個家庭,而是在女方同意的前提下,由男方到女方家過夜。
生下孩子則由女方的大家庭撫養,男性需要照顧的,是自己姊妹家的孩子。
紀錄片雖清晰度不高,但給我帶來的震撼卻格外真切。
明明是在遙遠的山區,他們卻活的比我們更「文明」。這樣的生活方式連母系社會都不算,是真正的男女平等!
最近,我和雲南的同事提起這件事時,她告訴我「走婚」在當地已經基本消失了,現在最多只當是傳統習俗,由導遊簡單地講給遊客聽。
我知道後有些悵然若失,重新找到了那部紀錄片,希望能介紹給大家也看一下:
在那與天空一樣潔淨的澄澈湖水旁,曾經的摩梭……
上世紀90年代,導演周華山在摩梭山區生活了一年多,進行母系文化研究,並拍成紀錄片《三個摩梭女子的故事》。母系氏族的生活方式,走婚文化……讓他們不斷被議論、被質疑、被惡意揣測。然而當周華山走進摩梭人的生活中後,卻收到了巨大的衝擊和啟迪。
「沒想到,跑了半個地球 ,居然在這個長期被人們視作「落後」 、「愚昧」、「無文化」的摩梭山區,才找到心中的桃花源。」摩梭人的婚姻觀、家庭觀和性別觀,直到今天看來,依然令人反思良多。
她生完孩子後,有朋友打電話詢問是男是女,結果她和母親都只顧看孩子健康不健康,完全沒注意孩子的性別。
「當時只注意了手和腳怎麼樣,沒有注意孩子是男的還是女的。」男女雙方都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感情,選擇自己的人生。
現代社會談及女權,其實何必一定要把男女敵對起來,不管男女,都有可能遭遇不平等,我們所追求的不是片面的男權或女權,而應該是平權。
「如果我聽別人說我是誰的老婆,我覺得特別不舒服,我不是他的,他也不是我的,怎麼能說他是我的什麼,我是他的什麼。」「我是我,他是他,最多我會告訴別人,他是孩子的爸爸。」不是誰攀緣了誰,不是誰歌頌了誰,不是誰滋養了誰,而是兩個高大獨立的個體,有著相同的信仰和姿態,像木棉和橡樹一樣,彼此獨立,相互致敬。最好的婚姻永遠是勢均力敵,共同成長,擁有保持著獨立的人格。
男女雙方不娶不嫁,不建立家庭,晚上男方會到女方家居住,白天仍在與母親同住,如果有了孩子,孩子則由女方大家庭共同撫養長大。外界因走婚,常常覺得摩梭人「性隨便」,實在是天大的誤解。走婚只會發生在
情投意合的男女身上,無關金錢、無關利益、無關門第,一生只與一個人走婚的摩梭人也不在少數。有遊客來到摩梭人的居住地,認為只要看上了女孩子都可以走婚,甚至想讓花錢進行走婚。
「很多遊客一天到晚都想跟摩梭姑娘走婚,我們就會很客氣地跟他說:你那麼自信嗎?你那麼有魅力嗎?你以為你那麼帥嗎?」他讓我們開個價,結果氣得我立刻站起來打了他兩耳光,我的一個朋友就跟她說:不要以為有錢就什麼都能買到,如果你想要那種給錢的走婚,你就別過來了,你的家鄉能走這個婚的比我們這邊多。」在雙方彼此關係沒有固定下來時,是不會隨便發生關係,那是對雙方的不尊重,也是對這段感情的不尊重。
「如果有一天孩子的爸爸跟一個女人走了,跟我分手了,那沒辦法因為他的心都離開我了,我還把他綁在我身邊幹嘛?反正我還有那麼大的一個家,有我的外婆、媽媽、姐姐、哥哥照顧我。」
走婚的摩梭男女分手後,仍可以自由與其他人重新進行走婚。喜歡便認真在一起,不喜歡便痛快放手,愛情只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摩梭人沒有處女這個概念,看人不能這樣看,對女人要很尊重。不尊重婦女,就等於不尊重自己的母親。」一位摩梭的大叔,對「彩禮」的觀點很明確:
「男方要給女方錢,或者說我女兒給他家當媳婦,我不贊成這個意見,我不是賣女兒。」「你們高興的話,我們就成一家,但是我的女兒還是我的女兒。」只是現在的彩禮,似乎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變成了一個硬性規定,更有天價彩禮出現,不少人以那彩禮錢判斷著能否結婚,卻忽視了婚姻的本質:是兩個彼此喜歡的人,結成一家人。
「找了伴侶長輩不會叫你不找,不找伴侶也不會逼你找,誰不想走婚就不走。」一位摩梭老奶奶這樣說道:
「有些人跟很多人走婚,有些人只跟一個人走婚,有些人從來不走婚,都是很自然的。」忍不住想起俞飛鴻每次接受採訪,幾乎都避不了這樣一個問題:「你現在還不結婚,是討厭結婚嗎?你是不婚主義嗎?」
俞飛鴻答道:「我不是不婚主義也不是單身主義,我也不是反對婚姻主義,我不反對一切形式,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選擇。」每個人,不管美醜胖瘦,不管男女,不管是貧窮還是富貴,都有權利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自己的人生。
田靜後記:
男女地位、經濟獨立、感情維繫、處女情結……這些被反覆探討的「複雜」問題,對於摩梭人好像根本就不存在。
又或者,關於兩性關係的偏見,最開始就是自詡「文明」的人們給自己枷上了鐐銬。想要在婚姻中得到優越感或安全感,卻在無意中淡化了最重要的彼此尊重和促使兩人走到一起的「愛情」。
這是本末倒置,是自尋苦惱。
也許摩梭人並沒有刻意追求哪種「先鋒思想」,只是維持了人們被自我定義前,生活最初的模樣。
這也是所有人都可以選擇的自由。
3.紀錄片《不是豔遇:被誤解的摩梭族走婚》
用文字記錄生活,用照片描繪人生,每晚聽你傾訴喜怒哀樂,陪你走過春夏秋冬,撐起朋友圈數千萬人的精神世界。
轉載請聯繫(ID:iiidaily)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