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母系社會」:在中國的一個村子裡,我找到了真正的男女平等

2021-02-09 女孩別怕

 

多年前,我看過一部紀錄片,裡面介紹了瀘沽湖附近一群「摩梭人」有些特別的婚戀習俗——走婚。

他們認為,男女雙方如果結為伴侶,並不需要單獨成立一個家庭,而是在女方同意的前提下,由男方到女方家過夜。

生下孩子則由女方的大家庭撫養,男性需要照顧的,是自己姊妹家的孩子。

紀錄片雖清晰度不高,但給我帶來的震撼卻格外真切。

明明是在遙遠的山區,他們卻活的比我們更「文明」。這樣的生活方式連母系社會都不算,是真正的男女平等!

最近,我和雲南的同事提起這件事時,她告訴我「走婚」在當地已經基本消失了,現在最多只當是傳統習俗,由導遊簡單地講給遊客聽。

我知道後有些悵然若失,重新找到了那部紀錄片,希望能介紹給大家也看一下:

在那與天空一樣潔淨的澄澈湖水旁,曾經的摩梭……

上世紀90年代,導演周華山在摩梭山區生活了一年多,進行母系文化研究,並拍成紀錄片《三個摩梭女子的故事》。母系氏族的生活方式,走婚文化……讓他們不斷被議論、被質疑、被惡意揣測。然而當周華山走進摩梭人的生活中後,卻收到了巨大的衝擊和啟迪。「沒想到,跑了半個地球 ,居然在這個長期被人們視作「落後」 、「愚昧」、「無文化」的摩梭山區,才找到心中的桃花源。」摩梭人的婚姻觀、家庭觀和性別觀,直到今天看來,依然令人反思良多。

她生完孩子後,有朋友打電話詢問是男是女,結果她和母親都只顧看孩子健康不健康,完全沒注意孩子的性別。「當時只注意了手和腳怎麼樣,沒有注意孩子是男的還是女的。」男女雙方都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感情,選擇自己的人生。
現代社會談及女權,其實何必一定要把男女敵對起來,不管男女,都有可能遭遇不平等,我們所追求的不是片面的男權或女權,而應該是平權。

「如果我聽別人說我是誰的老婆,我覺得特別不舒服,我不是他的,他也不是我的,怎麼能說他是我的什麼,我是他的什麼。」「我是我,他是他,最多我會告訴別人,他是孩子的爸爸。」不是誰攀緣了誰,不是誰歌頌了誰,不是誰滋養了誰,而是兩個高大獨立的個體,有著相同的信仰和姿態,像木棉和橡樹一樣,彼此獨立,相互致敬。最好的婚姻永遠是勢均力敵,共同成長,擁有保持著獨立的人格。

男女雙方不娶不嫁,不建立家庭,晚上男方會到女方家居住,白天仍在與母親同住,如果有了孩子,孩子則由女方大家庭共同撫養長大。外界因走婚,常常覺得摩梭人「性隨便」,實在是天大的誤解。走婚只會發生在情投意合的男女身上,無關金錢、無關利益、無關門第,一生只與一個人走婚的摩梭人也不在少數。有遊客來到摩梭人的居住地,認為只要看上了女孩子都可以走婚,甚至想讓花錢進行走婚。「很多遊客一天到晚都想跟摩梭姑娘走婚,我們就會很客氣地跟他說:你那麼自信嗎?你那麼有魅力嗎?你以為你那麼帥嗎?」他讓我們開個價,結果氣得我立刻站起來打了他兩耳光,我的一個朋友就跟她說:不要以為有錢就什麼都能買到,如果你想要那種給錢的走婚,你就別過來了,你的家鄉能走這個婚的比我們這邊多。」在雙方彼此關係沒有固定下來時,是不會隨便發生關係,那是對雙方的不尊重,也是對這段感情的不尊重。

「如果有一天孩子的爸爸跟一個女人走了,跟我分手了,那沒辦法因為他的心都離開我了,我還把他綁在我身邊幹嘛?反正我還有那麼大的一個家,有我的外婆、媽媽、姐姐、哥哥照顧我。」
走婚的摩梭男女分手後,仍可以自由與其他人重新進行走婚。喜歡便認真在一起,不喜歡便痛快放手,愛情只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摩梭人沒有處女這個概念,看人不能這樣看,對女人要很尊重。不尊重婦女,就等於不尊重自己的母親。」

一位摩梭的大叔,對「彩禮」的觀點很明確:「男方要給女方錢,或者說我女兒給他家當媳婦,我不贊成這個意見,我不是賣女兒。」「你們高興的話,我們就成一家,但是我的女兒還是我的女兒。」只是現在的彩禮,似乎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變成了一個硬性規定,更有天價彩禮出現,不少人以那彩禮錢判斷著能否結婚,卻忽視了婚姻的本質:是兩個彼此喜歡的人,結成一家人。

「找了伴侶長輩不會叫你不找,不找伴侶也不會逼你找,誰不想走婚就不走。」
一位摩梭老奶奶這樣說道:「有些人跟很多人走婚,有些人只跟一個人走婚,有些人從來不走婚,都是很自然的。」忍不住想起俞飛鴻每次接受採訪,幾乎都避不了這樣一個問題:「你現在還不結婚,是討厭結婚嗎?你是不婚主義嗎?」
俞飛鴻答道:「我不是不婚主義也不是單身主義,我也不是反對婚姻主義,我不反對一切形式,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選擇。」每個人,不管美醜胖瘦,不管男女,不管是貧窮還是富貴,都有權利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自己的人生。

田靜後記:

男女地位、經濟獨立、感情維繫、處女情結……這些被反覆探討的「複雜」問題,對於摩梭人好像根本就不存在。

 

又或者,關於兩性關係的偏見,最開始就是自詡「文明」的人們給自己枷上了鐐銬。想要在婚姻中得到優越感或安全感,卻在無意中淡化了最重要的彼此尊重和促使兩人走到一起的「愛情」。

 

這是本末倒置,是自尋苦惱。

 

也許摩梭人並沒有刻意追求哪種「先鋒思想」,只是維持了人們被自我定義前,生活最初的模樣。

 

這也是所有人都可以選擇的自由。

3.紀錄片《不是豔遇:被誤解的摩梭族走婚》

用文字記錄生活,用照片描繪人生,每晚聽你傾訴喜怒哀樂,陪你走過春夏秋冬,撐起朋友圈數千萬人的精神世界。

轉載請聯繫(ID:iiidaily)授權。

相關焦點

  • 華夏的前生今世之母系社會
    華夏是一個族群,這個族群的形成預示著華夏歷史的真正開始。那我們這個民族最初的族群是什麼樣的?歷史學家把華夏人類最初的族群制度稱之為母系社會。在此應該強調一點,母系社會之前應該還有原始社會,對於原始社會的社會規則,個人覺得應該與自然界其他動物種群的生活方式不相上下,故而我不把原始社會作為華夏文化的起點。母系社會
  • 中國最特別民族,現在還維持母系社會,繁衍方式更加奇特
    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於婚姻也有了更多不同的態度,有部分人認為相對於結婚來說,單身或許能生活得更快樂,礙於社會整體的世俗觀念,不得不走入正常的婚姻流程結婚生子,如果是有這樣思想想法的人,或許生活這個民族中更適合你。
  • 登上熱搜的「兩頭婚」:母系社會的復活,父系社會的遷就
    男女結婚後,女方可以住在娘家,也可以住在公婆家;男方也如此。兩個家庭還商定,小夫妻共生育兩個小孩,按照出生順序,一胎跟男方姓,二胎跟女方姓。家庭裡也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這種婚姻形式還不是新生事物,並非近年出現,早在90年代湖州、蘇南、浙北等地區就都有分布。
  • 「母系氏族社會」也許自始至終都是一個謊言
    一說到「母系氏族社會」,大多數人都會說:原始社會先有的「母系氏族」,然後才是「父系氏族」。母系氏族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是人類社會最初的存在形式。然而,事實也許並非如此。首先,迄今為止並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人類社會最初的形式是「母系氏族」,即使學界支持此觀點之人會拿出一些證據。一、最早提出母系氏族說法的是瑞士學者約翰·巴霍芬。而他的依據並非考古發現,也非史書記載,而是神話傳說。
  • 什麼是真正的男女平等?
    原標題:什麼是真正的男女平等?首先,你得承認你是男的我是女的,我們就是不同的物種。就好像我是貓你是狗,我負責抓耗子你負責抓賊,你得先承認男女差異,我們再來談男女平等。那什麼叫男女差異呢?就是說,我是姑娘,我天生有條件孕育生命,我就不拿懷孕分娩這回事兒為難你,我不跟你吵架說「憑什麼十個月都是我懷胎?
  • 說電影:安東尼婭家族,一個母系的烏託邦
    在這個村子裡,男人是主宰。母女倆的到來則建立了一種最接近母系烏託邦式的存在。就像「農民接受收成不好的現實和家庭接受一個畸形兒一樣」,村民不得不接受了與眾不同的她們。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萊塔初登場時的幾句臺詞:「沒有什麼比懷孕更美好的事。」「我不是指男女的結合或者孩子的出現。我是指懷胎和分娩,這讓一切都值了,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
  • 子宮自由論:男女懷孕機率各為50%,真的就能性別平等了嗎?
    當一個群體被強制引導之後,理智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於是,一個奇怪的言論就誕生了:女性不被重視的原因在於承擔著100%的生育責任,如果讓男女懷孕的機率各為50%,男女就真的平等了!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男女之間所造就的地位差距僅僅只是因為生育能力嗎?
  • 《神奇女俠》從母系社會來到父權社會的黛安娜,帶領觀眾感受女性地位上的差異。
    而男女地位越不平等的社會,女性的穿衣越沒自由,穿衣自由可以說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因素。2️⃣同理,她在服裝店發現女性的服裝繁複笨重,諸多設計只是為了迎合男性審美,比如束腰和令人難以呼吸的高領(讓我想到了中國古代的裹足,本質都是限制女人的自由)而她作為一個女戰士,選擇衣服的首要因素就是它是否便於戰鬥,她最後選擇了一個中性設計的灰色的長款大衣,雖然不如她原來的服裝,但最起碼不會限制大幅度動作。
  • 「母系社會」下的中國男人……
    今天中午,閒了沒事,去買了幾個不鏽鋼菜盤,剛到門口,老闆娘熱情的招呼,問東問西,詳細介紹了各種型號和價格,最後,我看上了兩款。由於是在貨架的最下面,上面壓了很多東西,老闆娘便招呼老闆來取。可能兩個人剛鬥了嘴,老闆不情願的就那樣用力取了下來。老闆娘看後,直接「開炮」。
  • 我是母系社會X奴隸!
    這一下讓我想到了母系社會,在母系社會就是女子出去覓食,而男子躲在山洞裡做X奴隸!這樣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因為男人手上把握著一個秘密武器——相機!看女人在相機面前多妖嬈!喂!你放開那隻熊,有本事衝我來……
  • 母系社會與理想的生活方式——評《三個摩梭族女人》
    通過訪談的方式,記錄了幾個摩梭族家庭母系社會結構的生活方式,相對於現在的父權社會,展現了一種新的生活形態。在那裡,性別不是問題,正如片中主人公所說,她的小孩出生的時候,她們第一時間壓根不會去管這是男孩還是女孩,她們思維裡面沒有男女分別的觀念。因為,對她們來說,男女都一樣的,不是說書面上的平等,而是骨子裡覺得沒什麼區別!
  • 尤克裡裡譜:|張惠妹'[母系社會]
    點擊播放 GIF 0.0M母系社會樂曲介紹《母系社會》是張惠妹演唱的歌曲。《母系社會|歌詞》向上滑動閱覽母系社會作詞:陳仨作曲:愛力獅演唱:張惠妹我不會耕田吃草讓人下注什麼理由發明什麼叫馬子難道是想讓匹馬為你生個兒子我沒有兄弟聚會那些幌子還可以煮好宵夜當做沒事仔細想想你就會知道誰才是傻子我笑得柔軟
  • 所謂的「母系社會階段」其實並不存在
    可以說採集、狩獵的分工導致母系社會,農業的出現導致父系社會這種看法是錯誤的,許多典型的母系社會如中國的摩梭人,北美的易洛魁人、霍皮人,男性也主要從事農業生產,但並沒有轉變為父系社會。而據 1969 年人類學家哈賴德研究表明,已知的原始部落大都是父系社會,母系原始部落不超過 15%,而且多半是農業社會,狩獵採集社會反而大多為父系社會。
  • 「父系社會」幾千年,但八字六親卻以「母系」為體 原因何在?
    中國在新石器時代就進入「父系社會」,父權制已經延續幾千年。但是,如果喜歡陰陽五行學說和命理學的朋友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在陰陽五行學說的某些領域,尤其是命理學中,卻是「母權制」佔據著主導地位。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今天的文章我就跟大家談談這個話題。
  • 陳根:追求平等下的差異之重,男女之間從來不是零和博弈
    不管承認與否,這一屆脫口秀大會的真正出圈,正是從楊笠那句「男人明明那麼普通,卻可以那麼自信」的吐槽開始的。在此之前,脫口秀大會都更像是一年一度的脫口秀行業交流會,無論是受眾範圍還是討論度,都只局限在一個固定的小圈子當中。
  • 希林娜依·高與容祖兒《母系社會》,代表了一代又一代的女性
    在《我們的歌——中國夢之聲》最新一期節目中,希林娜依·高與容祖兒合作的《母系社會》一度登上熱搜第四,這首歌直接點破主題,帶出傳統社會性別議題的反方向思考,在這首歌中展現了什麼樣的女性力量,又代表了多少女性的獨立姿態?
  • 《我們的歌2》母系社會是第幾期 母系社會歌曲原唱是誰
    《我們的歌2》第二期可謂是驚喜連連,幾位歌手都展現了自己優秀的唱功,最燃炸的舞臺是容祖兒和希林娜依·高合作《母系社會》,歌詞和伴奏都很有力量,其他嘉賓都直呼「兇猛」,還表示《母系社會》就像是為希林娜依·高量身定做的,讓她來唱這首歌再合適不過了。
  • 2018全球男女平等排行榜出爐,菲律賓憑啥亞洲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十名中有一個新晉非洲國家——納米比亞。它比去年上升了三位,成為在男女平等方面撒哈拉以南僅次於盧安達的非洲國家。實現男女經濟平等還需202年2017年被視為女權主義強勢崛起的一年,這一勢頭持續到2018年。
  • 國人錯判的男尊女卑,日本是母系社會
    前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外交官米川先生對日本的觀察視點非常獨特。日本社會常被誤解為婦女地位低下、男尊女卑。
  • 德國離真正的男女平等還有多遠?
    作為女性,我對這樣的資訊自然也是喜聞樂見,並希望這能在國內外颳起一陣「男女平等」的風。但這陣風能刮多久呢?今天咱們就來談談德國男女平等這件事兒。在表達個人態度前,先上一組官方數據。今年是我在德國生活的第五年,我之前經歷過漫長的求職,到了後來每天面對一群德國同事的工作階段,自認對這個話題還算有發言權。在我眼裡,德國離實現真正的男女平等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下面我將通過我自己在家庭和工作中的例子,給大家多角度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