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健:紫砂方壺的製作與欣賞

2021-03-03 宜興陶非遺研究中心

《紫砂方壺的製作與欣賞》

主講導師:華健

(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

     2020年9月5日下午2點,宜興「紫砂導師團•助力鄉村振興」公益講堂第四課開講。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華健導師向學員們分享製作及欣賞紫砂方器的寶貴經驗。

華健導師是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他師從顧紹培大師,數十年來精研紫砂方器的製作技藝,造詣深厚,名作迭出。

其《大彬六方壺》、《蓮蓮蹬高壺》、《傳爐壺》、《鳴遠四方壺》等都是汲古出新,形神皆備的經典力作!

由華健導師主講紫砂方器的欣賞之道和製作方法,實乃一場令學員們振奮踴躍的知識盛宴!

華健導師在開課前半個小時已到達講堂,他細心地檢查上課用的PPT和視頻等材料,嚴謹細緻,一絲不苟。上臺後,他親切地和學員們問好,並將自身的從藝經歷作為課前小引。據華健導師自述,他最初在紫砂工藝廠隨顧紹培大師學藝。彼時,工藝廠實行師徒制,每位師父所帶弟子眾多,約二三十人。

     紫砂的傳承極講究「言傳身教,代代相承」,老輩藝人們傳藝「說得少、做得多」,徒弟必須在勤勉的學藝過程中主動地「看」,自發地「悟」

學藝的日子枯燥卻不乏味,華健回憶,當時的藝人做壺很講究效率,以「茄段壺」為例,一天起碼要做三把。在華健看來,做壺要快,快才能練出紮實的基本功,速度背後是對流程的瞭然於胸和操作的行雲流水做壺更要能慢,慢得下來才有對細節的如琢如磨和心志的不動如松。 

圓器,是華健踏上紫砂方器殿堂的階梯。自青年起,華健就對紫砂懷著旺盛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諳熟圓器製作技藝之後,華健主動在夜間試做方器,他做了許多方型紫砂花盆、筆筒等練手。那時,華健等人的隨心之作常被一眾陶手揀去習刻。彼時的壺手與刻師都還聲名不顯,但他們對紫砂的熱情、專注與執著在同一件稚嫩青澀的作品上相遇,瞬間激發出絢爛的藝術火花

華健導師向學員們展示了一個精美挺拔的六方紫砂筆筒,老筆筒上的刻繪是譚泉海大師三十餘年前的信手塗鴉。這件筆筒是華健極有意義的私人收藏。

華健稱,那老筆筒上筆墨的味道甚至比譚大師成名後的許多作品還要好。當年摶砂與執筆的少年人,定然對紫砂充滿了新鮮敏銳的藝術感覺吧?他們抱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熱情,在一個個寂靜的黑夜中挑燈苦練,摸索前行。

讓華健念念不忘的「更好的味道」,固然有不悔少作的成分,但更多的,想來是出於他對學藝生涯難以遏制的懷念與深情。

    六方筆筒 華健制 譚泉海刻(1984年)

    此筆筒回流後由華健收回作為紀念

誰能想到,當年夜間的「小灶」和「折騰」,竟悄然隱伏了一位紫砂藝人耕耘一生的從藝方向。伴隨著華健導師的講述,一個紫砂名家的成長小史逐漸生動明晰起來……

//方與圓

「圓器是方器的基礎」

「方器可以圓做」

紫砂界流傳著「一方抵十圓」的說法,華健以方器見長,卻不拘泥於方器這一門類之中。

華健立場鮮明地提出:「圓器是方器的基礎」、「方器可以圓做」。華健個人的從藝經歷就是從習圓器開始的,他認為製作圓器可以鍛鍊一個陶手全手工拍坯的成型技藝,練出紮實的基本功。若陶手對圓器的製作能瞭然於心,則製作方壺便有水到渠成之效。

在做圓器的過程裡,陶手可以不斷熟悉泥料的特性,把握壺體線條的快慢節奏變化,拿捏壺體各部分平衡、對稱、和諧的美感,做好圓器,能更好地接手方器製作。

在紫砂技法日益專業化、細分化的今天,華健作為制方器的業界翹楚,能夠恰切地認識方、圓器之間的關係,跨越器型類別的對立,克服學有專精的藝人們之間「同行相輕」的落後心態,顯示出華健具有深厚的藝術素養和開放的氣度胸懷,為學員們起到了榜樣與示範作用。

//曲與直

「方器是曲與直、正與反的融合」

「要注重方器審美中的視覺偏差」

方器的造型特點是明快、工整、有力,具有陽剛之美。紫砂壺方器講求「以方為主,方中寓曲,曲直相濟」。    

華健認為,好的方器線條是「曲與直、正與反的融合」,一把壺,處處要重視對比與襯託,比如秀氣的壺嘴宜搭配渾厚的身筒,鋒銳的肩、頸要向著圓融的腹、足過渡。有了對比襯託,才有線條的變奏與張力。

從豐富的製作經驗出發,華健提示學員們重視「方器審美中的視覺偏差」。方器是鑲接成型的,追求塊面挺括,人們的視覺在看平面時存在視覺差,因此壺手要主動在制壺過程裡修正偏差,「欲取直,宜從曲」,線條微凸,更有張力。

//分解技術要點

     華健導師以圖片配合講解的方式為學員們詳細分解製作一把《簡潔四方壺》的技術要領。

     從制壺前材料的準備、樣板的製作,到鑲接身筒,拍打整形,裁切子口,裝配嘴、把、鈕等具體流程,全面詳解,細緻入微。

1、大家要注意上脂泥的細節,結合部的脂泥薄些,連接處的脂泥厚些,要充分考慮泥料的含水量與收縮率。

2、做壺的工具一定要順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配備合適的工具是做好壺的第一步。

3、流程要熟,熟才能得心應手,每一道工序都要為下一道工序做好準備。

4、方器的蓋面要先虛出弧度,裁切子口有技巧,挑內芯要穩,修整子口內壁時要細緻耐心。方壺的口蓋處理講究「不認邊」,任意調動壺蓋的角度及方向,都要與壺口嚴密吻合,絲絲合縫。

     方器是紫砂壺的基本款式之一,以方為基本形,分正方、長方、六方、八方、寓方等多種方形體。方壺講究「方中寓圓」,制方壺者最擅長運用各種長短直線、曲線的組合變化。

     紫砂方器對製作技藝和工藝水平要求甚高,一把既美觀又實用的方型茶壺,要求比例準確、口蓋緊密平整、塊面挺括、線條利落、氣勢挺拔、力度到位,嘴把均勢統一,整體端莊穩重。

紫砂方器在陰陽變化中尋求平衡, 尋求對稱, 尋求穩定。通過曲與直, 正與反的配合使用,  產生對比效果,  產生外柔內剛的清俊之氣。

華健認為,《觚稜》、《傳爐》、《鳴遠四方》這三款壺, 是傳統歷史名作, 是方圓結合的代表性佳作。自此,方壺進入了新境界,給人以從方到圓,由曲而直, 變化有致,和諧統一的審美感受。  

華健品評:端莊、古樸,簡約率真,深沉,壯美。他承前啟後, 讓紫砂有了輝煌。

鳳首印包壺  高7釐米 口徑4.5釐米 

時大彬款,唐雲藏

華健品評:從青銅器吸收養分, 把自然中的瓜果、樹木、花草納入自己的形制。制壺涉及面廣泛,有高度。

華健品評:「漲肩鼓腹, 骨肉亭勻」。自晚清以來, 壺家深受其影響。

華健品評:秀美, 精妙, 一派雅逸。賦予紫砂時代氣息,堪稱為紫砂一代宗師。

     華健認為,學「做」壺的同時要認真學習怎樣「欣賞」壺,他不僅為學員們細緻解析歷代名人名壺的傳承脈絡和傳器亮點,還提出了揣摩名壺的境界——「熟後生」。

何謂「熟後生」?藝人首先要泛覽名作,對經典作品仔細觀察、臨摹、品悟,既對茗壺的型體特徵爛熟於胸,也對制壺人的手法、風格瞭若指掌。

     但成熟的紫砂藝術家絕不可止步於此,在對古人、古器物充分熟悉之後,需要保持藝術的距離感,在確立起自身主體性的時刻重新尋回一份「陌生感」。這種「陌生」不是傲慢,更不是無知,而是主體有所開悟的徵兆。

華健個人的創新就是從汲古而來,他曾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刻苦臨摹陳鳴遠、邵大亨等人的傳器,更在明清紫砂殘次紫砂身筒的基礎上創作出《六方華樽壺》和《四方吉祥壺》等佳作。

    華健是「鄉村振興紫砂導師團」的八位導師之一,他熱心於傳承紫砂技藝、推廣紫砂文化。

    在學術研究上,華健編撰出版了《陶藝中國——華健卷》一書,其作品廣泛登載於《壺藝寶典》、《天地方圓》、《茶與壺》等名刊物。

     近年來,華健將許多精力放在帶徒弟和傳播、推廣紫砂文化上,他認為,堅守紫砂藝道的延續與傳承,不僅僅是一種情懷,更是一份對傳承中華文脈的責任和擔當

  我想請教華健老師,現在電商賣壺十分火爆,各種平臺良莠不齊,請問華老師怎麼看這個現象?

    現在是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的時代,我們傳統手工藝行業原有的生產經營模式受到了巨大挑戰。

    紫砂壺在電商平臺上出售,如果運營規範,生態健康,那可以繁榮我們的紫砂產業,擴大傳播我們的紫砂文化。

    但今天,一些不規範、不合理的商業亂象破壞了我們的紫砂生態。對於虛假的宣傳、惡劣的炒作我個人十分抵制,也呼籲紫砂藝人合理運用電商平臺,守住手藝人的本分和尊嚴,並且在必要的時候用法律武器維護我們的權益。

有人說「一方頂十圓」想必是說方壺做起來費功夫,比圓壺難做,但我也聽到過另一種聲音,說最見茶壺功底的還是要數圓形素器,我想知道華健老師怎麼看待方器和圓器之間的關係?

  紫砂光素器包括圓器、方器,分別採用拍坯、鑲片工藝成型,這兩種成型技藝都屬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從工藝角度來看,二者成型工藝不盡相同,拍坯工藝主要是利用紫砂泥料的可塑性、延展性在外力作用下拍打成型;鑲片工藝主要是利用紫砂泥良好的可塑性、穩定性來成型,工藝難度上沒有可比性。

學員童健:

     聽完華健老師的講課,我感受到紫砂這條道路任重道遠。我們既要把傳統工藝繼承好,打下堅實的基礎,還要有創新思想,多揣摩歷代名人名作,從中提煉精華,並堅持做出屬於自己的風格。

學員凌軒:

     學習華健老師講解的方壺的製作和品鑑這堂課之後,我對方壺的製作有了很多的了解。方壺的製作和圓器的製作既區別,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幸運的是,以前制壺時遇到的一些小問題在請教了華健老師之後得到了解決 。非常感謝華健老師。

相關焦點

  • 華健紫砂藝術丨升方
    華健紫砂藝術丨升方2020-04-02 09:56:00升方亦稱「鬥方」,是以米鬥為形的經典方器,在曼生壺中就有出現,申錫、朱石楳、黃玉麟、胡耀庭等歷代制壺名家都有作升方壺。此《升方》由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國大師顧紹培弟子——華健老師心摹手造之作。華健老師從事紫砂工藝創新製作,善制各類紫砂器皿,尤擅長方器造型的設計製作,紫砂全手工製作技藝功底不凡,屬同輩藝人佼佼者。
  • 《師說春秋藝》 尋找 第六十七集 紫砂壺 華健
    華健,1964年出生於江蘇省宜興市,1982年進宜興紫砂廠,師承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紹培、高級工藝美術師劉建平,從事紫砂工藝創新製作。1986年進入紫砂工藝紫砂工藝廠研究所,隨顧紹培大師繼續深造,期間受到了嚴格的造型工藝訓練,全手工成型基礎紮實。在處理以方為主的造型方面得心應手,方圓之間遊刃有餘。其中「鳴遠四足方壺」「觚稜壺」和「傳爐壺」有一定的代表性。
  • 華健,紫砂界的玉面殺手
    (現在的他)華健是宜興本地人,有著江南人特有的溫婉的氣質,說話不急不慢,滿口宜興腔調普通話,尾音軟軟的,讓人舒服。 臨去宜興之前,我跟他聯繫,希望他能給學員講一個主題,華健客氣,說是學員隨機提問他隨答即可。 紫砂界大多數藝人都是這樣,不善言辭,和茶界有些不同,茶界的人基本上都是滔滔不絕之才,茶是水,水是茶,反正各種解釋都沒對錯。紫砂不一樣,實物擺在眼前,好不好一目了然,吹噓一半天也就毫無意義。
  • 飲茶風尚與紫砂品鑑——讀陳傳席《紫砂小史》
    在傳世文獻和考古的「雙重證明」之下可知:紫砂壺在宋代就被大量生產且傳之甚遠,方有梅堯臣「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以及米元章「輕濤起,香生玉塵,雪濺紫甌圓」等詠頌佳句。  由於唐宋以降主要採取煮茶或點茶之法,故彼時的紫砂壺製作較為粗糙,形制亦屬大壺。《紫砂小史》書中提及的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清人摹「東坡提梁壺」,即仿古之作。
  • 紫砂精拍欣賞
    0378 任淦庭·紫砂八方上釉賞盆0484 潘持平(張捷畫、吳東元刻)·磚方壺關注無盡藏,一起來分享生活中的美學,四季攝影風光、室內裝修及園林設計美學、茶道、香道類各類知識、收藏知識、禪修智慧、紫砂書畫文化傳播、個人精神成長,青少年智力開發教育點滴、經濟評談、未來科技發展、環保問題、讀書感悟、手工製作介紹、素食養生等世界各地美的一切風物人,一切都是風景,一切都在途中。
  • 行話常說一方抵三圓,紫砂壺方器型大全,你認識的有幾把?
    1960年前後,由著名畫家亞明(1924~2002;原江蘇省畫院副院長)設計,以方器、筋紋器風格見長的王寅春(1897~1977;建國初期的紫砂七大藝人之一)製作,合力完成!橋鈕、方形壺把、方形壺身,整款壺稜面挺括,線條剛硬,猶如將軍風範。壺鈕為標準的拱橋,鈕孔為半月狀,做工一絲不苟,極為精細。壺蓋略微鼓起,由壺蓋至壺身,四條稜線清晰分明,乾脆利索,寓意善惡分明,將方器特色表達得淋漓盡致。
  • 從華健、華健哥到華健老師
    江湖地位從「華健哥」開始知道周華健要開發布會,早早就有粉絲等候在酒店樓下,其中不乏中年人。在專訪開始前,周華健率先跟記者套近乎,「我們以前是不是見過?」隨後是爽朗的一陣笑,把採訪變成了朋友聊天。「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叫我華健,後來有一天大家叫我華健哥,等我當了爸爸,又開始有年輕的歌手叫我華健爸爸,這些年在內地演出比較多,大家就叫我華健老師。哈哈,基本上是三年一變化,從這些稱呼裡,你就能感覺到自己的地位,當然,更重要的是年齡,哈哈。」他的經典歌曲很多很多,可是他不願意說自己的代表作,他覺得好歌都是經過時間累計和考驗的,大家喜歡的,就是代表作。
  • 市面上比較少見的紫砂軟耳提梁壺,這些紫砂大師都有製作
    紫砂壺中的提梁壺你肯定見得很多,但是像這種軟耳的提梁壺相對來說就不那麼常見。其實,很多紫砂大師都做過軟耳的提梁壺,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看看誰做的作品更讓你動心! 蓮形銀配提梁
  • 【成交記錄】2016和信春拍紫砂專場(上篇)
    作品以無聲的藝術語言感染著欣賞者,讓人品味著類似「明式家具」那種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其主體與附件搭配比例協調準確,恰到妙處,令人賞心悅目,其構思的奇妙更是讓人嘆服。鈐印:程輝制陶(底款);潤年(蓋款);潤年(把款)容量:520cc備註:附作者證書落槌價:60,000元
  • 紫砂 丨 史上最全清晚期八大家欣賞
    並傳繼子程壽珍,為其造就紫砂藝品的堅實基礎,成為屢摘國際金獎的名手。是近代制壺名家程壽珍的養父。他製作的紫砂壺大多工整、規矩,尤其擅長製作方圓器和加彩壺。邵友廷製作的器物,大多蓋有「友廷」兩字的橢圓形陽文篆印。由於邵友廷是清末的制壺名家,因此,他製作的紫砂壺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 華健大哥的專輯(一)
    耳邊時不時響起某首歌的旋律,經常是華健大哥的(出生於1960.12,出每張專輯時也列出了他的年齡),我喜歡他的聲音、他的笑容,從中學開始喜歡了20多年,陪伴我心情好或不好的很多時刻,回首走出家以後的30年裡,對我影響最大的兩個人,一是華健大哥,一是蘇軾,華健大哥給了我純淨的溫暖、快樂,蘇軾教給我什麼是堅強、豁達。
  • 紫砂風潮,品味帝王文人的茶韻茗事
    清 康熙 宜興胎畫琺瑯四季花卉方壺 .尺寸:通蓋高 11.6、高 6.4、口徑 6.4、底徑 7.1 x 7.1 公分 宜興胎畫琺瑯五彩四季花卉方壺
  • 真柏盆景製作與欣賞
    同一杯茶,在第一泡時苦澀,第二泡濃釅,第三泡香醇,第四泡清雅,第五泡寡淡……這泡茶的過程時常讓我想起人生,青澀的少年,濃烈的青年,回香的中年,雅致的壯年,以及愈走愈淡、逐漸淡泊無求的老年。)真柏通常以扦插或壓條法繁殖。真柏宜用紫砂陶盆,大型盆景亦可用鑿石盆。盆的形狀以中深的長方形、橢圓形、正方形、圓形、六角形等為宜;懸崖式可用深千筒盆。
  • 顧景舟、蔣蓉「世紀雙星」紫砂作品亮相濟南
    在現場,您可以觀看到山東工藝美術從業者美輪美奐的作品,也可以欣賞來自宜興眾多紫砂作品,將傳統工藝內涵和工匠魅力一一道來。一提宜興紫砂,大家都不會陌生,中國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製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丁蜀鎮,故得名。
  • 「每日文物鑑賞」展翅欲飛的蓮鶴方壺
    1923年考古隊發掘了河南新鄭李家樓鄭公大墓蓮鶴方壺就在此出土它本是一對一件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青銅館一件收藏於河南博物院是春秋中期青銅製盛酒或盛水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蓮鶴方壺春秋中期是什麼概念呢在我國春秋時代通常用來指中國東周前半期歷史階段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這段歷史時期被稱為「春秋時期」
  • 供春王子沈建宏紫砂藝術
    沈建宏為淘壺人壺友講解供春壺製作過程 識人,知人,緣於他之作品,他之品格。沈建宏為淘壺人壺友講解花器的設計製作 他對供春壺的製作有著極大的天賦,善於發現自然界的一切原生態之美,並用以作品的創作中。
  • 紫砂每日談141:漫談紫砂裝飾 - 彩釉
    紫砂彩釉裝飾是紫砂傳統裝飾技法之一。創始於清康熙、雍正時期。清雍正乾隆期間的紫砂好手王南林、楊繼元、楊友蘭、邵基祖、邵德馨和邵玉亭等,都擅長製作彩釉紫砂茗壺。宜興紫砂彩釉裝飾是在傳統泥繪基礎上,吸取景德鎮粉彩技法演變而來。
  • 清水泥是紫砂中的低檔了嗎?紫砂壺清水泥料好嗎?
    清水泥一直是紫砂泥中較為模糊的一個概念,很多人搞不明白清水泥是不是原礦紫砂泥。清水泥做的紫砂壺價格不會很高,那麼清水泥就是紫砂泥中的低檔泥料了嗎?想要知道答案,跟著砂軒一起往下看吧。 首先,在紫砂的原礦中並沒有清水泥。那,清水泥是什麼泥料呢?我們這裡說的清水泥只是一種練泥方式。
  • 紫砂每日談145:茶具是紫砂好,還是陶瓷好
    紫砂和陶瓷在傳統茶具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那究竟是哪個好呢?紫砂和陶瓷的區別陶瓷包含了陶器和瓷器兩種,兩者的區別為使用材料和燒成溫度不一樣。紫砂所用材料為紫砂泥,是宜興市丁蜀鎮當地特有一種礦物泥,燒成後胎體未瓷化,具有雙透氣孔的獨特性質。嚴格的說,紫砂屬於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