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馬伊琍在社交平臺曬出一張女兒寫給自己的生日賀卡,卡片上除了祝媽媽生日快樂,還寫著:「不管幾歲,你依舊可以活的像少女」,「讓我們一起乘風破浪吧,加油小姐姐」,「年齡是一串數字,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在變老」。
馬伊琍發文時稱女兒為自己的閨蜜,可見母女關係真的很融洽。
巧合的是,就在同一天晚上,文章也更新了社交平臺,轉發了一段女兒閨蜜的視頻。
幾天前,文章同樣轉發了這個小女生唱歌的視頻,並且大讚好聽,表示期待這個女孩和自己女兒Ima在畢業晚會的表演。
網友調侃文章為了女兒真是心甘情願做「卑微爹」啊,「女兒閨蜜的作品也得轉」。
這親爹親媽差不多的時間段都在發與女兒相關的內容,很快就讓哧溜哧溜地上了熱搜。對此,有人點評說,閨女如果看見爹媽如此「爭寵」,可能心裡比喝了蜜還甜吧。
我們很多父母愛孩子卻不知道怎麼表達,有時候這種「3歲小孩」的爭寵行為,反而幫我們打開了一個向孩子表達愛的渠道。
前段時間一段關於「爸爸強行要女兒寫出爸爸的愛」的小視頻火了,女兒寫作文時,滿懷深情地歌頌媽媽的愛,卻一句都沒有提過爸爸,爸爸十分「嫉妒」,義憤填膺地為自己「申辯」。
爸爸喋喋不休地「責問」女兒,家裡錢都是哪來的?你的衣服哪裡來的?平時吃的零食哪裡來的?去旅遊是怎麼去的?......本來試圖讓女兒回憶回憶老爸的付出,結果女兒毫不留情面地回答:「都是媽媽買的。」
眼看著暴躁老爸在線吃醋,女兒全程都在哈哈大笑,真是滿屏洋溢著幸福感。
明面上好像是爸爸在「爭寵」,其實這是老父親在向女兒「表白」:我就是這麼愛你!
讓孩子知道父母愛他,他值得被愛,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啊。
正是因為爹媽「爭風吃醋」這個行為,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愛的表達,能讓孩子感覺到其間滿滿的愛意,所以「爭寵」這事爸爸媽媽完全可以時不時地在孩子面前操練起來。
記得我們家第一次玩「爭寵」遊戲,是孩子剛讀幼兒園。那時候,在分離焦慮的作用下,孩子每天去幼兒園都會緊緊抱著我不鬆手,然後我每次都是強忍著不舍,把她交到老師手裡就快速轉身離開。其實那段時間我很擔心,每次如此決絕地離開,會不會讓孩子覺得媽媽不夠愛她了,我擔心傷害孩子的安全感。
然後,我在《遊戲力》一書中獲得了靈感。《遊戲力》的作者科恩博士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比喻為一個裝水的杯子,當孩子離開家長的時候是在不斷耗費這杯水的,放學後家長與孩子相處時其實是一個給這個杯子添水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愉快的、有愛的深度陪伴,我的解讀是你一定要讓孩子體會到你愛他,你想她。
所以每天接孩子放學回家就成了我們親子關係「續杯」的時間,這段時間我們要通過陪伴來幫「杯子」添水,如果你波瀾不驚地告訴孩子,你在幼兒園這段時期,爸爸/媽媽也很想你,也許孩子不容易get到點,可是你通過「爭寵」的方式,效果就大不一樣了。
每次三土回家後,我和三土爹就會開啟「爭寵」模式,我們會搶著抱她,當然不是硬搶,而是假裝互相爭風吃醋的樣子。
三土爹會說讓我抱嘛,你都抱那麼久了,我好想抱抱我的乖女兒哦。然後我就說不要不要我還沒抱夠呢。
實在爭相不下時,我們再搞個小比賽,或者用剪刀石頭布定輸贏,贏了的那個人才能抱孩子,贏了的那個人一定要用比較誇張的表情和語氣表現出非常開心的樣子,當然,輸的那個人就要垂頭喪氣地表現出很傷心的樣子。很有意思的是每次我和三土爹爭風吃醋的時候孩子都是抿著嘴忍著笑不說話,任由我們兩爭,我能感覺到她很開心。
正好過完暑假,就有一批孩子即將入園,到時候爸爸媽媽們也可以跟孩子們一起玩玩這個「爭寵」遊戲,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也讓孩子更加深刻地知道爸爸媽媽原來真的很愛他。
愛孩子,就來「爭爭寵」吧,讓孩子沉浸於爸爸媽媽的愛中,他的童年才會足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