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農村,立夏節氣到了,村裡很多老人少不了要談論立夏節氣的俗語。而是否降雨也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俗語有「立夏落雨年必豐,立夏無雨旱當空」,意思是說在北方冬小麥種植的地區,立夏節氣前後是冬小麥生長最為關鍵的時節,此時小麥處於灌漿期,對於突然水分的要求很高,一旦澆灌不及時,很容易影響小麥的產量,而在澆灌不便的地方,立夏前後的降水也成了豐收的保障!好在,立夏當日,一股降水來襲,這也預示著今年糧食的大豐收!
當日,節氣的俗語在農村流傳,源於其富有科學實踐性,而在農村還有許多的俗語流傳!比如說,在農村蓋房時講究「門朝南,子不寒;門朝北,活受罪」。也有關於房屋朝向是俗語,尤其是「屋後水、門前墳,家敗人亡子不歸」,很多人認為這是民間的迷信謬論,其實,仔細體會一下,其間也大有深意!
此句俗語「屋後水、門前墳」,描繪的是房屋的位置,為得是提醒鄉親,蓋屋時要進行規避!含義是,蓋屋選擇方位時,儘量避免大門正對墳地,蓋房不要建造在河流旁邊!
一方面,在農村墳地給人的感覺是,晦澀以及恐怖的,尤其是在夜深之時,倘若獨自回家,會對居住的居民心裡帶來壓抑的感覺,久而久之,影響人的精神面貌。
另一方面,對於「屋後水」的理解,自古以來,人們習慣「前有照,後有靠」,這也更加的心安。而屋後有水,很容易危機房屋的基礎,在古代由於木結構的建築,基礎在水流的衝刷下,很容易出現安全問題,自然影響家人居住的安全性!
以此來看,結合古代生產力相對落後,房屋建造以木結構為主的環境下,在人們知識能力有限,對於「鬼神崇拜」下的古代,這兩句俗語還是有道理的!那麼,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這句俗語還有道理嗎?
在筆者看來,現實生活下的農村,很多俗語早已成為了「笑談」,在房屋建造中也逐步以混凝土以及磚石結構代替了木結構建造,這句俗語的「約束性」也就更加的微小了!然而,即便如此,「屋後水、門前墳」也涉及到家中孩子的安全問題。畢竟,對於孩子來說,天性喜水,倘若生活在四周有水流的地方,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是一種威脅,因此,這句俗語還是大有深意的!
在農村,老話「屋後水、門前墳」,並非迷信謬論,其間大有深意!對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上為筆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