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韓當和他投敵坑爹的兒子
韓當是早期參加東吳創業事業的一員戰將,他三十年間跟隨孫堅、孫策和孫權三位君主攻城斬將、守土禦敵,是為東吳開基發展作出了畢生奉獻的少有功臣,是被稱為「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的將軍。《三國志﹒韓當傳》及其引註記述了韓當一生的徵戰事跡,並附記了兒子韓綜在父親安葬期間以欺瞞手段叛國投魏的卑劣行為及其後來的結局,表現了父親韓當對東吳的奉獻與忠誠,其不肖兒子對家國事業的背叛則展現了韓氏家族的不幸。
韓當字義公,遼西令支(治今河北遷安西五公裡)人。他熟悉弓箭射騎,膂力過人,因而被孫堅所賞識。史書上沒有表明他是如何從北方流落江東,也沒有提到他是如何與孫堅相遇相識,只是簡略地提到,韓當跟隨孫堅徵伐轉戰,多次冒險犯難,陷陣擒敵,屢立戰功,被任命為別部司馬。《吳書》中記錄說,韓當徵戰辛勞有功,他因在軍旅中為「陪隸」,大約相當於以奴隸身份參軍,所以在孫堅時期一直為別部司馬,職位沒有升遷。
及到194年孫策起兵東渡,韓當跟隨徵討丹陽、會稽和吳郡,升為先登校尉,孫策授給他士兵二千,戰馬五十匹。其後跟隨大軍徵劉勳,破黃祖,返回奪取鄱陽後,韓當兼任樂安(治今江西樂安)縣長,當地山越人對他恐懼畏服。
孫策的整個部屬在200年全部歸孫權統屬,其後韓當在208年冬以中郎將身份隨從周瑜在赤壁一同抵禦並攻破曹軍,219年跟隨呂蒙襲取荊州南郡,升任偏將軍,兼永昌太守。222年宜都之役(又稱夷陵之戰),韓當與陸遜、朱然等共同在涿鄉(今湖北宜昌西)迎戰蜀軍,取得勝利,韓當再升威烈將軍,封都亭侯。後來魏將曹真攻南郡,韓當率軍保守東南,為守衛疆土而抵禦魏軍。
韓當在外率兵徵戰時,總是激勵將士同心固守,又敬重地方督司,奉行法令,孫權對此多有稱讚。223年,韓當被封為石城侯,升任昭武將軍,遙領冠軍(治今河南鄧縣西北)太守,又加封都督稱號。韓當後來率領敢死及解煩兵一萬人徵討丹楊郡賊寇,解煩兵是東吳在夷陵之戰前所設立由解煩衛負責管理的精銳部隊,韓當指揮部隊平定了丹楊叛亂,他在完成了平叛任務後不久病逝。史書上沒有記錄這次出徵的時間,所以他離世之年不明,而根據其他資料推算,應是在226年。應該說,出身低賤的韓當在江東找到了自己人生蛻變的機遇,他依靠自己的騎射武功和對東吳事業的忠貞不二,在三位君主的屬下贏得了軍功,提升了自身地位,實現了個人價值,得了普通人尚且難以企及的任將封侯,至226年離世之時,他的人生是成功的。
韓當去世後,他的兒子韓綜承襲了爵位,並繼續統領韓當屬下的部隊。這一年孫權出徵石陽(治今湖北應城東南四十公裡),因為韓綜家有喪事,就安排他留守武昌。而韓綜在居喪期間淫亂不軌,孫權雖然因為他父親的情分沒有追究過問,但韓綜本人內心恐懼。《吳書》中記錄說,韓綜因為心中不安想要叛投魏國,怕身邊人不聽從,於是他想了兩個辦法以了矇騙劫持部下將領:韓綜首先假傳孫權命令,說要對曾經搶掠過商旅的將士收捕治罪,其中同伍連坐,長官也要擔責,事情恐怕會牽連到自身。這些將士過去大概沒少幹過這類事情,他們聽到這一消息非常恐怖,紛紛表示要跟隨韓綜行動。於是大家在一塊商定了避罪應付的辦法,決定以給父親韓當下葬為名率眾人出城離開東吳。韓綜接著使用了第二個辦法,他以父親喪事為藉口,把他們家和親戚中待嫁的姑姊們都召集起來,將這些女性全部許嫁給自己部下的將吏,把他自己所寵幸的婢妾也都賜給身邊的親信。當場殺牛飲酒,並且共同歃血盟誓。通過這樣的矇騙和拉攏手段,大家結成了利益團體,然後拉著父親靈柩,帶著母親和家屬部曲,共有男女數千人一起奔投魏國。
韓綜叛國投敵的緣由不是由於來自高層的人身迫害,也不是由於執政者的政治腐敗引起,而是因他個人生活的淫亂及其心虛恐懼所致,這足以顯示韓綜是一位缺乏政治忠誠和品格低劣、驕縱放蕩的官二代;韓綜以詭詐方式脅迫部屬跟隨他叛吳投魏,也表明他是一位頗有手段、有才無德,為了追求個人淫樂而不守道德底線的人物。當時韓綜自然是以逃入魏國為欣喜,但可以想像,逝去的韓當生前肯定未曾想到,他的屍骨沒有安葬在自己終生奉獻的東吳土地上,反倒被兒子拉到長期敵對的魏國掩埋,自己對東吳事業的一生真誠被兒子的淫樂全部傾倒出賣,他的靈魂怎能安寧!
226年五月,正是魏明帝曹叡接替父親曹丕上臺執政之時,不清楚韓綜當年來到魏國具體是什麼時候,當時執政人是曹丕還是曹叡。魏國聽到韓綜帶領眾人來降非常高興,朝廷任命韓綜為將軍,封他為廣陽侯。其後史書和資料中關於韓綜的相關信息並不多,只知道韓綜多次率領魏軍侵犯東吳邊境,殺害百姓,孫權恨得咬牙切齒。
252年初孫權去世,少帝孫亮繼位,當年十月吳國輔政大臣諸葛恪組織了進擊魏國的東興之戰,韓綜作為魏軍前鋒迎戰,戰場上軍敗身死(參加3.2.1《諸葛恪窮兵黷武》),諸葛恪斬送韓綜的首級以祭告孫權之廟,這位投敵坑爹的不肖兒子在東吳獲得了一個韓當同僚們所希冀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