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梵志畫小學生,沒靈氣但能賣1億,改畫「上班族」只賣了1800萬
藝術家需要個性,沒有個性的藝術家只能淪為畫匠。
曾梵志的畫很有個性,誰看了他的作品都會過目難忘。但是也因為太有個性了,他的畫惹了不少的爭議。曾梵誌喜歡畫一些小學生,尤其是他畫的一幅小學生,還賣出了1億的價格,但是很多人都質疑他的畫沒有靈氣。
曾梵志畫的小學生一個個不像是小學生,絲毫沒有小學生的朝氣,因為他們一個個都戴著面具,而且面無表情,像是機械人一般。
曾梵志
尤其是他賣出了1億的作品《最後的晚餐》,名字大家都很熟悉,取自經典,但是畫面的內容卻變了。畫中有13個戴紅領巾的小學生,中間一個最醒目的胳膊上還掛著三條槓,是少先隊大隊長,周圍是少年先鋒隊隊員們,周圍的人圍繞著三條槓小學生而坐,他們動作各異,但是面部卻統一毫無表情,看起來有些讓人迷惑,這是想表達什麼呢?
《最後的晚餐》
其實從畫中大面積的紅色可以看出,曾梵志的這幅畫有政治意味在裡面,因為紅色代表的是「革命」,而中間的三條槓小學生脖子上的領帶代表的是中國的社會革命,因為國人開始打領帶是從1980年開始的,它不僅是一種革命,也是新時代對共產思想的一種背離。而這幅畫所反映的也是中國在變革時期的一種矛盾的情況,因此這幅畫很有內涵,能夠賣出1億也是情有可原的。
畫小學生讓曾梵志大獲成功,但是藝術不能一直不變,就像是社會要變革才能進步一樣,藝術家也是如此,曾梵志不能一直畫小學生,為了追求藝術的進步,他需要嘗試更多不一樣的東西,後來他又改畫「上班族」,他看到了當下上班族表裡不一的特點,上班族工作的時候要時刻保持最好的狀態,微笑的臉就是他們的代表,但是在微笑之下,他們的心中卻是充滿了茫然和焦慮。
曾梵志畫的這幅「上班族」屬於面具系列之一,畫中兩個上班族微笑著交談,手中拿著香菸,身著西裝皮鞋,但是仔細看他們的臉部,卻讓人感到一種違和感,面具下的他們是什麼心情?畫家用背景的兩隻鯊魚很好的營造出一種焦躁和恐慌感。為何小學生能夠賣1億,而這個上班族卻只能賣1800萬?其實藝術市場就是如此,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而曾梵志的小學生能夠賣出1億,是藝術界的一種偶然現象。
這幅畫賣出了18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