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零壹智庫
作者|李豐
為了深入解讀數字貨幣對國內乃至全球宏觀經濟體系的影響,並對數字貨幣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合理展望、提出相應建議,3月27日數字資產研究院、橫琴智慧金融研究院與零壹財經·零壹智庫聯合舉辦了《數字貨幣對宏觀經濟的影響與展望》線上閉門研討會。
度小滿金融區塊鏈負責人李豐發表了主題為《金融科技角度看數字貨幣路徑和未來》的演講。李豐表示企業應關注主權數字貨幣的發展,它的信用背書模型是非常成熟的,並且有一些配套的監管措施,是短期的一個發展方向;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信用問題、用戶規模問題、功能設置問題等限制了其發展,這類數字貨幣在完善自身功能的同時,同時還得主動給自己戴上「枷鎖」,自身增加監管調節措施;商業機構發行的數字貨幣應該有自己非常明確的邊界,只服務於相應的場景,不應該追求大而全,不應該追求價值的擴充。
此外,他認為未來的數字貨幣形態可能與現在的不同。未來,數位化資產本身就是一個有價值的東西,我們可以用它在虛擬網絡上與其他有價值的東西進行交換,而不需要通過第三方的媒介來做轉移。
以下為演講全文:
大家好,前面各位嘉賓已經講得非常好了,我今天也學習到很多東西,因為大部分嘉賓來自學術界,從經濟學的角度分享了系統的看法、觀點。我作為一個實踐者,從實踐和應用落地的角度分享一下我們對數字貨幣的一些觀點和看法。
我們在思考一些東西的時候,可能不僅要思考它的理論支撐,可能還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落地實踐效果,發展的過程中會面臨哪些困難,然後要採取一個怎麼樣的路徑,實施的成本又是怎樣的。所有的問題都得到一個合理的解答之後,我們才能夠肯定這個東西是有價值的,才會真正地推進它去落地。所以我今天主要從金融科技的角度,分享一下對數字貨幣未來的路徑和發展前景的一些看法。
一、企業發展應最先關注主權數字貨幣
第一,我們認為當前主權發行的數字貨幣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實施路徑,也就是我們看到的央行數字貨幣。這其實很類似我們看到區塊鏈的落地路徑,很多人認為是公有鏈,因為它模型確實非常完美。但是從落地的角度可以看到,至少目前已經非常清晰地表明,利用聯盟鏈這種簡化的區塊鏈方案做一些流程或者數據的治理,是當前或者是接下來兩到三年內一個非常主流的趨勢。但這並不表示主流的公有鏈方式不可行,只是說它未來的發展還需要時間等待。
第二,同理,我們認為當前的主權數字貨幣,應該是企業最先關注的。主權數字貨幣是久經考驗的,說白了,它是一個貨幣的數位化,而不是創造一種全新的貨幣,所以它有主權的信用背書模型,是非常成熟的,也有一些配套的監管措施,包括數字貨幣的發行機制、流通機制都是可以從現有的一套體系中進行借鑑的。
第三,中國央行數字貨幣對中國也是非常好的發展契機,是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契機。
二、現有數字貨幣的問題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既然我們覺得主權數字貨幣短期內可能是一個發展方向,但現有的數字貨幣,包括比特幣、以太幣等又存在哪些問題呢?
第一點,就是它的價值支撐問題。主權數字貨幣有國家主權信用在背書,所以它能夠保證一定的穩定性。但是比特幣等數字貨幣靠信仰背書,或者靠廣大用戶背書,而且相比全球人口或者是國家的人口來說,這些數字貨幣的用戶數量並不多。
第二點,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參與者、使用者規模並不是很大,導致這類數字貨幣的穩定性和不確定性的增加,進而限定了它的一些應用。因此,對現有數字貨幣而言,如果想增加類似貨幣的職能,必須要提升其信仰的廣度、參與度,即提升自身的容錯性。只有達到一個很高的容錯性,趨於穩定之後,然後才能發揮價值,才能更好地獲得大家的認可。
第三點,我們認為現有的數字貨幣的功能非常簡單。我們看到不管是比特幣、以太幣,還是其他的數字貨幣,它只通過計算機編程來實現了一些基礎功能,包括數字貨幣的發行、表達以及數字貨幣的轉移。貨幣的其他職能是不具備的,這其實是不夠的。現有的一些經驗已經表明,要建立一套完整穩定的基礎設施,然後再在這些基礎設施上實現一些很好的服務的話,僅依靠基礎的數字貨幣的表達、數字貨幣的發行、數字貨幣轉移等這些基礎功能是不能實現的,還需擴大編程實現一些其他功能。
但我們認為這些額外的功能,包括針對數字貨幣的一些監管、調控與幹預措施,其實都應該通過原生的編程來表達,這樣才能實現一個更加完善的配套的服務。只有當這些成熟之後,數字貨幣的應用才會更加廣泛。也就是說數字貨幣本身需要完善自己的功能,同時還得主動給自己戴上「枷鎖」,即必須主動地給自己加上一些監管調節措施。
第四點,在特定場景下,為什麼會出現商業機構發行數字貨幣呢?這其實是因為它的下沉性和適應性。因為在特定的場景下,不同的數字貨幣會發揮不同的作用,而一個非常廣義的、不帶業務屬性的東西,其實是很難促進業務發展的。比如現在的一些遊戲的積分其實是非常契合遊戲的一些場景的,所以它能很好的流通,然後在遊戲的生態裡發生價值。
如果數字貨幣不帶業務屬性,其實也很難實現發展。所以在商業機構基於商業場景發行數字貨幣是必然會出現的。但是這裡會有一個問題,很多時候大家都想從商業角度作為一個切入口,把它推而廣之,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商業機構發行的數字貨幣應該由自己非常明確的邊界,應該只服務於相應的場景,不應該追求大而全,不應該追求價值的一個擴充。然後,通過場景與場景相互之間的打通機制,不管是通過中央機構也好,還是通過其他方式也好,這樣可能才會使商業機構的發展得到更好的支持。
第五點,我們認為未來的數字貨幣形態,可能跟現有的我們理解的並不相同的。比如說,現在我們大家討論的數字貨幣就是比特幣、以太幣這種非常通用的,不帶業務屬性的一種數字貨幣,然後所有的數位化資產可以通過它來做價值度量。未來數字世界反而會有一種類似於返璞歸真的心態,可能就是一種以物易物,或者說物物轉移。
未來的數位化資產本身就是一個有價值的東西,我們可以用這個有價值的東西在虛擬網絡上與其他有價值的東西進行交換,而不需要通過第三方的媒介來做轉移。也就是說有價值的東西只要是唯一的,它就可以轉移,不需要通過第三方的尺度來做衡量。這可能是未來的一種更加普遍的,相比我們現在理解的基於傳統的這種數字網絡的一種形態的轉移。
三、度小滿金融在數字貨幣上的關注方向
最後,我再介紹一下度小滿金融在相關方面的一些工作,首先是關於央行數字貨幣,我們也在積極地關注。央行數字貨幣對金融業務的一個主要影響,還是涉及到現有的支付系統的改造。因為它的形態確實不一樣,現有的支付系統需要支持新型的數位化貨幣,這是我們主要關注的方向。
另一個,一些基於Token或者商業Token的實驗,其實我們一直在做,但是限定在我們的一些自有的業務,包括內部系統業務驗證的能力,驗證我們有沒有保證這種Token轉移的能力、價值傳遞的能力、安全能力等等。但是我們認為目前整體還不算很成熟,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這種才會真正發展起來。
我這裡就簡單分享我們從實踐者的角度的一些觀點和思考,謝謝主持人。
End.
區塊鏈技術以及數字貨幣的興起是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後,人類社會迎來的又一次重大變革。據美國Gartner大會的預測,區塊鏈將在2030年之前創造3.1萬億的商業價值。經濟學家管清友教你輕鬆讀懂區塊鏈,緊盯未來的你,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