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情高發季本報記者記錄下森林消防員緊張的一天
負重20斤他們步行巡視20公裡
每年一到五月是春季森林防火最要勁兒的時候,也是森林消防員最忙碌的時刻。
無論是在風景秀麗的景區小路,還是林區的防火道上,甚至是不為人知的深山裡,背負著20斤裝備前行巡視的森林消防員,每天要步行20公裡……日復一日重複地工作,將火災隱患扼殺在源頭,也讓他們成為山區森林安全的堅強後盾。
近日,記者走進應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機動支隊二大隊六中隊香山駐防點,記錄他們一天的生活。
消防隊員負重徒步走在林間巡護路上
6:00
餐前拉練——
「多吃個雞蛋啊」
清晨6點,香山森林消防指戰員駐地已經熱鬧起來。20多名消防隊員,背上20多斤的裝備圍著營地開始了3公裡的拉練。
20多分鐘後,一身汗水的隊員們走進了食堂。
「今天要走防火道,多吃個雞蛋啊。」隊員們相互提醒著。
8:00
巡護開始——
重點檢查有墓碑的林區
8點,身穿橘黃色作戰服、背上消防裝備的指戰員登上了巡護車,直奔香山公園。
「今天的巡護任務先從北門到雙清別墅,檢查沿途林區所有的消火栓。然後上山,沿防火道檢查林下可燃物。」隨著副中隊長金朝勒門下達出發命令,隊員們上山了。
沿著北門旁的防火道走進了香山,蜿蜒起伏的防火道上每隔百米就能看到醒目的防火標語。「這裡以松柏樹為主,林下堆積的可燃物厚,發生森林火災的可能性就更大。」金朝勒門邊走邊介紹。
「來,兄弟,咱倆把這個井蓋抬起來,查一下消火栓。」在一棵玉蘭樹下,一位隊員趴在地上,把半個身子探進了打開的井蓋裡。
無暇觀看盛開的玉蘭,隊員們關心的就是所有消防設備是否能正常使用,而且,天熱了,樹枝、枯葉都要清理乾淨,以免引發火患。
半個小時後,處裡完景區樹下的堆積物,巡查了每個消火栓後,隊員們又向大山深處進發了。
「過了一個冬天,林區內樹下的堆積物都比較多,我們加強了巡護和監測。」金朝勒門指著山坡介紹,為了將火災風險降到最低,從今年1月開始,森林消防員每天不間斷巡護,林區各處的瞭望塔每隔一小時就要匯報情況,再加上林區各處的紅外線探頭以及護林隊的幫助,森林火災的風險已經降到了最低。
沿著防火道繼續向前,路邊出現了幾處墓地,隊員們走上前仔細觀察,當看到沒有燒紙的痕跡時,才放心地離開。
「清明節期間是春季防火期最緊張的時刻。」金朝勒門叮囑著隊員們,「這個時期,要盯緊有墓碑的林區,還有陵園周邊。」
快到中午了,完成巡護任務的隊員們開始返回駐地。在路上記者得知,六中隊共有26名消防員駐防在香山地區,他們保衛著香山公園、北京植物園、金山陵園、四季青林區和西山林場的安全。「面積太大了,如果細分,一名指戰員能分到兩個山頭吧。巡護一天能走將近20公裡」金朝勒門說。
12:00
檢查裝備——
新產品雖然不少消防員仍不可替代
辣白菜炒肉、西紅柿炒雞蛋、西芹腐竹還有水果……回到駐地時,午飯早已備好,累了一上午的隊員趴在飯桌上狼吞虎咽。
12點半,指戰員們回到宿舍午休,金朝勒門卻走進裝備庫例行檢查裝備,為下午的實戰訓練做準備。
風力滅火機、高壓細水霧、水槍、水泵、二號工具……常見的森林滅火裝備大多放在車裡。
「森林滅火要求指戰員最快抵達火場,下了車還要步行。我們的裝備體積不大,為了最大限度利用時間,所以就以車為庫了。」金朝勒門解釋道。
眾多的滅火裝備中,二號工具最吸引眼球,一米長的木棍將一端綁上十幾根膠皮帶,其長相酷似拖把。只要它露面就引來網友們的調侃:「哈利波特同款,森林消防小哥哥為了滅火連拖把都用。」消防員卻認真地介紹,二號工具對於近距離扑打山火十分有效。
「人們扑打山火所使用的工具都是隨手摺來的樹枝、攜帶的掃把甚至是自己的襯衫。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基層一線的森警官兵將廢舊汽車輪胎割成皮條,綁成拖把樣扑打山火,二號工具因此得名。」金朝勒門說,相較於其他裝備,二號工具輕便且用處廣泛,在山火撲救中使用率最高。
由於明火是被打滅的,指戰員喜歡稱自己的工作是「打火」。先用風機隔絕明火和可燃物,再用二號工具對明火進行扑打,如果火場周圍有天然水源或是消防蓄水池,可以用水泵引來水源。
近兩年,金朝勒門也在思考能否利用最新產品提高森林滅火效率。經過考察後,他發現目前的產品只能在檢測火情上提供幫助,森林火災撲救過程中,消防員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
「比如說無人機,火情初期可以用來觀測大致範圍,控制火情之後可以檢查火場。現在有的無人機可以發射滅火彈或者運送裝備,其實並不實用,有的火場非常偏僻,信號接收是個問題。另外火場附近的熱輻射非常強,無人機能否撐得住呢?」金朝勒門說。
14:00
演習訓練——
保證體能充沛至關重要
下午2點,指戰員們全副武裝再次集合。沒有巡護任務,他們就要進行實戰和體能訓練。
空曠的訓練場上,指戰員們分成四組在四個角落站好,中間的區域已經擺放好訓練設備,此處即將燃起「森林大火」。「你們四組要從四個方向包圍火場,風機手將明火和可燃物分割開,拿二號工具的隊員馬上打火,儘快將火打滅。注意別離明火太近,小心熱輻射。」金朝勒門在一旁細心地指導。
脫下寬大的作戰服,換上合身的訓練服,實戰訓練帶來的緊張,需要靠體能訓練宣洩。跑步、單雙槓、器械……這些最基礎的鍛鍊可以讓指戰員體能充沛,無論是滅火前還是滅火後都至關重要。「前往火場打火,每個人身上的裝備至少20斤,下車再到火場至少走一小時,有時還需要爬山。沒有充沛的體能根本支撐不住。」一位消防員對記者說。
森林消防指戰員還要和天氣抗爭,抵達火場後巨量的熱輻射讓作戰服被汗水浸透,火滅之後,山內刺骨的寒風又讓大家瑟瑟發抖。「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陡峭的山路和沉重的裝備,體能訓練是一刻不能停的。」金朝勒門說。
18:00
休息備勤——
每晚都會多蒸一屜饅頭
晚飯後18點到22點熄燈的這段時間可以自由活動,聊天、看書、散步……大家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金朝勒門喜歡彈吉他,他經常用歌聲驅走一天的疲憊。不過警鈴聲響起的那一刻,他們會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
3月18日晚,本市先後燃起三場森林大火,其中延慶區四司村東山的火情歷經4個多小時才撲滅。
「快餓死了,兄弟,給一根兒。」還未抵達集合地點的指戰員被一包辣條吸引了注意力,不到10秒鐘這包辣條就被分完了。「森林火情基本都是晚上,大家出發前都會帶一點兒吃的,打完火補充體力。」一名消防員告訴記者,曾經他帶了一根香腸去火場,火滅之後,這根香腸分給了7個人。
為了讓走下火場的消防員第一時間補充體能,所有駐防點在每天晚餐都會多蒸一屜饅頭。金朝勒門說:「如果晚上有火警,這屜饅頭就裝進袋子裡,再裝上榨菜和雞蛋,走下火場的消防員能夠很快補充體力,如果沒有火警,就當第二天早飯了。」
本報記者張群琛文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