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ways With Me
Somewhere, a voice calls, in the depths of my heart
在我心深處的某個地方,有個聲音在呼喚
May I always be dreaming, the dreams that move my heart
我可能一直在做夢,夢觸動了我的心
So many tears of sadness, uncountable through and through
所以太多悲傷的淚水,悲傷一直環繞
I know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m I'll find you
我知道在某個地方我會找到你
Everytime we fall down to the ground we look up to the blue sky above
每當我們跌倒,我們仰望藍天
We wake to it's blueness, as for the first time
我們第一次醒來時是藍色的
Though the road is long and lonely and the end far away, out of sight
儘管路途遙遠又漫長,盡頭又遠又黑暗
I can with these two arms embrace the light
我能用雙臂擁抱光明
As I bid farewell my heart stops, in tenderness I feel
當我告別我的心跳,我感覺到溫柔
My silent empty body begins to listen to what is real
我沉默而空洞的體膚開始尋求什麼才是真實的
The wonder of living, the wonder of dying
活著的奇蹟,死亡的奇蹟
The wind, town, and flowers, we all dance one unity
微風,小鎮和花兒,我們都在一起跳舞
La~la~la~
啦~啦~啦~
Somewhere a voice calls in the depths of my heart
在我心深處的某個地方,有個聲音在呼喚
keep dreaming your dreams, don't ever let them part
繼續做夢吧,不要讓他們分開
Why speak of all your sadness or of life's painfull woes
為什麼說你所有的悲傷或生活的困境
Instead let the same lips sing a gentle song for you
讓同樣的雙唇為你唱一首溫柔的歌
The whispering voice, we never want to forget,
竊竊私語的聲音,我們永遠不想忘記
in each passing memory always there to guide you
曾經的每一個記憶裡都會指引你
When a miror has been broken, shattered pieces scattered on the ground
當鏡子被打破,碎片散落在地上
Glimpses of new life, reflected all around
新的生活片段,反映了周圍的一切
Window of beginning, stillness, new light of the dawn
窗口的開始了靜止的新的曙光
Let my silent, empty body be filled and reborn
讓我沉默而空虛的身體再次得到重生
No need to search outside, nor sail across the sea
不用再去尋找,也不用四處漂泊
Cause here shining inside me, it's right here inside me
因為我的內心閃耀著,在我內心深處
I've found a brightness, it's always with me
我發現了光明,它一直陪伴著我
La~la~la~
啦~啦~啦~
《always with me》為宮崎駿動畫電影《千與千尋》主題曲。
《千與千尋》:成長的故事
《千與千尋》是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全球唯一一部同時獲得奧斯卡與金熊獎的作品,豆瓣評分9.3,至今站在日本動畫巔峰無人能撼動。
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知道,《千與千尋》並不完全是一個「兒童向」的動畫片,或者說,宮崎駿的所有作品都不完全是「兒童向」。小時候看,只是覺得千尋好勇敢,另一個世界好奇妙,也盼望著自己有一次這樣的冒險。
長大後再看,才會明白,這部電影裡所包含的人性之惡、貪婪、痴念、愛與勇氣,而不僅僅只是一個冒險的故事。
或者說,我們的世界被濃縮進了這短短兩個多小時的電影中,湯婆婆的貪慾、千尋的勇氣、無臉男的孤獨、白龍的守護每一個性格迥異的角色都能在我們的世界中找到「原型」,以及,我們的心中。
或許你也有過想要守護的人,或許你也有面對誘惑貪婪之時,也有深夜獨自加班的孤獨,也有為了心中寶貴的東西而孤注一擲的勇氣
或者你也可以認為,其實《千與千尋》整個世界,就是我們每一個人自己的心罷了
在《千與千尋》中,宮崎駿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神秘的小鎮。這個小鎮有著中世紀的風格,那正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鎮上沒有人,只有黃昏時分頹敗的街景。
並不像其他動畫片中自帶主角光環,或者至少性格刻畫十分明顯的出場人物。作為主角,宮崎駿賦予了故事的主人公「荻野千尋」一個十分普通的設定,剛滿10歲的年紀,不漂亮,不聰明,不可愛,甚至還有那麼點無趣。
神秘小鎮的一切像是夢境一般,卻又是現實的真實寫照。
爸爸媽媽沒有經過允許,擅自吃了異世界的食物,結果變成了豬頭,這或許是宮老對這類貪婪無禮的人一點小小的「懲罰」。
這裡據說是很多人的「童年陰影」,千尋試圖將父母叫走,可前一秒還是和善的父母,下一秒回頭就變成了一頭碩大的肥豬。
隨著天色漸漸變晚,越來越多奇怪的「人物」開始出現,有一伙人直接把變成豬頭的爸爸媽媽拉走。
沒人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10歲的千尋充滿惶恐,又不得不一個人面對這一切。
她再也不能做躲在父母背後的小女孩,而是要承擔起保護別人的責任。為了拯救爸爸媽媽,千尋要在這個異世界工作
饒有趣味的是,這個神奇世界的許多設定看似天馬行空,不著邊際,實際卻有著不可動搖的規則。
你必須要吃這裡的食物,不然就會人間蒸發;可是,你又不能毫無節制地暴飲暴食,否則就會變成豬,被其他生物吃掉。
你必須要找一份工作,證明你存在的價值,而尋求安逸的人將會變成動物,被永遠放逐。
你要忍受人類才是異類,那些怪物隨時可能會走到你面前說:他身上的味道,可真臭!
金錢仍是被眾人趨之若鶩的至高存在,為了錢,神明們也可以爭得頭破血流,尊嚴掃地。
這裡的一切和現實世界並沒有多大分別,戳破奇幻的外衣,這個世界依舊腐朽,但又有著很多不可抗拒的鐵則來制約這些「腐朽」。
每個人都是貪婪的,看見了金錢會一擁而上;每個人都是自私的,誰都想把苦差事交給弱小的人。
適應不了這個世界,那麼你只能消失;這與適者生存的社會環境極度吻合,要麼去適應,要麼被淘汰。
這就是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並不美好,反而有點殘酷。
最終,千尋和白龍都找回了自己的名字,千尋也離開了魔幻的湯屋,和父母一起回到了屬於自己的時代。
正如前文所說,湯屋正是我們正在經歷的世界的縮影。創作一部動畫也就是創造一個虛擬的世界,這個世界慰藉著那些失去勇氣的、與殘忍現實搏鬥的靈魂。
這部電影齊名的,還有她的音樂。
可以這麼說,去影院看這部電影的人,還有相當一部人是衝著重溫BGM(背景音樂)去的。
這部電影的配樂、主題樂、片尾曲都延續了宮老作品的一貫高水準。輕柔的小調猶如千尋站在神廟前吹過的微風,總能給人心靈平靜的力量。
很想和大家一起聽一聽這電影的片尾曲,名字叫做《永遠同在》(いつも何度でも)
宮崎駿喜歡這首歌,就連演唱者木村弓女士都說,這首歌很正統,不太適合宮崎駿的電影,但導演喜歡它,我就把它送給他。
《永遠同在》在當時成為《千與千尋》的主題曲之路並不順利。歌曲在眾多備選中並非最為出色,演唱者木村弓女士在那時也是名不見經傳,也有人質疑宮崎駿,為什麼要用這首不出名的歌?
宮老爺子的回答簡單幹脆:就是喜歡。
在《千與千尋》籌備之前,宮崎駿就聽過這首歌。那個時候,他正在導演另外一部電影。宮老聽了一遍之後,就喜歡上了。
宮崎駿愛在上班的時候聽歌。這個時候他嘴裡總是叼著一根還沒點著的煙,認真地翻看著一沓動畫手稿,紙片落下的沙沙聲和他點頭的頻率正好對上,它們和他耳邊這段歡快又跳躍的節奏一模一樣。
不過那部電影的製作卻拒絕了對這首歌的使用。演唱者木村弓女士回憶到此處的時候,神色中依然透著些許氣餒:「我有點失望。」
這之後,兩個人沒再聯繫,直到宮崎駿開始製作《千與千尋》。有一天,他耳邊又響起了這首歌,七弦琴的撥動又把他帶回了那段悠然的記憶裡,它像是《千與千尋》裡山洞另一頭的那個世界一樣,神秘又夢幻。
事實證明,宮老的眼光是沒錯的。《永遠同在》伴隨著電影一起推出後,便也跟著」火了「。
在經歷了善良與邪惡的纏鬥之後,一家人回到現實世界,一切都像是一場夢一樣。遙遠又真實。
「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忘記的。只是一時想不起來。」孩童總有長大的一天,或許他們會忘記兒時的一些片段。
「金秋十班」微信公眾號對所有原創、轉載、文章、圖片、視頻等版權歸作者享有。部分轉載作品、圖片如有作者來源標記有誤或涉及侵權,請原創作者友情提醒並聯繫小編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