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值黔東南州凱裡市爐山鎮洛棉村300畝荷花嫣然綻放,一批批遊客來到村裡,或在荷田裡拍照、釣魚、釣龍蝦,或到附近桃林中採摘新鮮的桃子,或漫步村寨體驗淳樸的民俗風情。隨著遊客到來,村裡一戶戶農家樂、小超市、小地攤紛紛開張相迎,大家就著「接天蓮葉無窮碧」的美景,把小日子過得像「映日荷花」一樣紅紅火火。
在洛棉村荷田中流連的遊客
玉米地變花果園 產業轉型煥新生
這是洛棉村發展生態觀光農業後的新景象,然而在四年前,該村人口主要是苗族和仫佬族,村裡沒有產業,交通不便,1300畝耕地有1100畝種玉米,老百姓看天吃飯,134戶貧困家庭在青黃不接時常常向村幹求助,全村人生活十分拮据。
2016年,洛棉村支兩委決定利用一切有利資源,將土地流轉下來,種植荷花、梅花、桃樹、李子樹,闖闖鄉村旅遊的路子,想法是有了,卻沒有啟動資金。在得知該村的困難後,凱裡農商銀行爐山支行主動聯繫村支兩委,經過實地考察,及時提供信貸支持135萬元幫助洛棉村創業。
資金一到位,洛棉村很快流轉了山坡土地168畝,試種桃樹和李子樹,長勢喜人,給村民們開了個好頭。2017年4月,洛棉村正式成立桃李荷田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動員了500多戶村民加入。2018年,村裡順利上馬荷花養魚、尖坡養羊等項目,繼續擴大桃李種植規模,堅持發展鄉村旅遊目標,逐步建起客服中心、觀景平臺、觀光步道、風雨橋、寨門、農家樂、停車場等配套設施。
四年過去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懷下,在凱裡農商銀行的資金支持下,洛棉村已成功打造「桃李荷田·生態洛棉」農文旅一體化扶貧產業,除了聞名遐邇的荷田外,1600畝山坡桃李果園項目運營良好,吸引著長沙、昆明、都勻、貴陽等地的遊客前來賞花摘果。
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更多商機,洛棉村目前有農家樂58家、小吃店和小商品攤位30餘家、超市小賣部10餘家。每逢旅遊旺季,村民們既可以去合作社上班,也可以去荷田、果園打零工,還可以在自家做做小生意,每年村中就近解決群眾就業1.6萬餘人次,全村一起吃上了名副其實的「旅遊飯」,2019年實現貧困戶清零,人均年收入從2015年的5500元上升到現在的11300元。
爐山支行副行長(右)採集客戶信息
在洛棉的發展歷程中,凱裡農商銀行爐山支行一直陪伴左右,積極提供各項金融服務:通過信用工程為全村565戶村民建檔立卡,覆蓋面100%,授信總額4391萬元;向村民推介安裝手機「黔農雲」210戶,安裝支付碼牌21戶,設置2個「信合村村通」便民取款點,月均開展2次「助農脫貧流動服務」工作,每年為農戶節約交通成本20多萬元;舉辦「金融致富學校」45場次,普及各類種養殖和金融知識。五年以來,凱裡農商銀行累計為洛棉村合作社及老百姓發放貸款6000餘萬元,截止7月29日「興農貸」餘額100萬元、「致富通」餘額968萬元、「特惠貸」餘額33萬元。
村主任金應橋感慨地對爐山支行工作人員說:「現在村裡都有人家蓋起小洋房了,小康生活真是悄咪咪地就來了,而旅遊產業對我們帶動扶貧工作的意義十分重大。我們今後的目標是把洛棉打造成一個四季有花的旅遊景點,成為凱裡市民的後花園。」
如今,洛棉村已然成為凱裡市生態觀光農業發展的典型,然而凱裡農商銀行支持鄉村產業革命的例子不止洛棉。
青曼鹿緣農業觀光園遠景
農田建起旅遊點 民族特色能賺錢
在距離洛棉村70多公裡路程的凱裡市舟溪鎮青曼鹿緣農業觀光園,趙阿姨和老伴兒帶著孫子正享受著愜意的休閒時光。「現在大家都不出遠門,州內鄉村就成了我們旅遊的目的地,又便宜又好玩」。
青曼鹿緣農業觀光園是舟溪鎮曼洞村青曼苗寨依託300畝農田興建起來的生態農業旅遊產業,園區種植著薰衣草、荷花等經濟觀賞花卉,發展梅花鹿、麋鹿等特色養殖,還建有射擊、遊樂場、泳池、餐飲等遊樂功能區域,每年接待凱裡及周邊地區遊客50萬人次。
凱裡農商銀行信貸支持190萬元用於村內啟動園區項目,舟溪支行為410戶村民開展評級授信工作,目前已發放「致富通」貸款達3153萬元。經過這幾年發展,具有六百多年歷史的青曼苗寨早已改變了純粹農耕的產業結構,依託苗族文化和「國家森林鄉村」特色,打造成為貴州東線民族風情旅遊景點之一。
自從土地流轉之後,曼洞村村民龍福思就在舟溪支行貸款20萬元,把苗族銀飾、刺繡和珠寶生意做到了緬甸,賺錢後又回到家鄉修建漂亮寬敞的房子,村裡像他這樣的「弄潮兒」越來越多,在農商銀行支持下過上了小康生活。
與洛棉村、曼洞村相比,已經列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的凱裡市三棵樹鎮南花村算是一個老牌旅遊村了,村裡的南花苗寨自1997年發展旅遊業以來,凱裡市信用聯社(後改制組建為凱裡農商銀行)一直給予支持。
2020年,為支持「做客南花」鄉村文旅康養項目,凱裡農商銀行授信400萬元,已發放貸款100萬元,支持苗寨保護性開發、田園綜合體建設、民宿、特色餐飲、花卉果蔬種植、家禽水產養殖等軟硬體項目。同時排樂支行為村民評級授信335戶,發放「致富通」金額2368萬元,讓百姓在家門口創業就業。當前,南花村擁有「農家樂」12家、民族工藝加工店9家,人均年收入較五年前翻了一番達到8000元。
「這裡民風淳樸,在這坐上一兩晚,讓人心曠神怡」,來自湖南的盧先生說道,他在南花村喝米酒、唱苗歌、跳蘆笙舞,興高採烈,樂而忘返。村主任潘仁峰看到鄉親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也向凱裡農商銀行申請了一筆15萬元的「致富通」貸款開起農家樂,實現了在家裡當老闆的創業夢。
近年來,凱裡農商銀行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助力鄉村振興,以信用工程建設為基礎,不斷升級貸款產品,用「興農貸」支持集體,用「致富通」支持農戶,積極助推鄉村產業革命,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2020年已為3198個農村產業合作社、小微企業提供信貸支持24.82億元,為農戶發放貸款23825筆、金額17.45億元,力促一村一產業、戶戶有奔頭,貸出了美麗鄉村的美好生活。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周婷
通訊員 王廷榮
編輯 朱夢怡
編審 徐元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