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武漢疫情令人猝不及防,許多明星都慷慨解囊,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可是近期,成龍的一條微博卻引起了軒然大波。
他表示將捐出100萬來感謝研究出新型冠狀肺炎「特效藥」的個人或團隊。
相比於捐空了的韓紅,成龍這番「附帶條件」式的捐款引來不少網友吐槽:能研究出「特效藥」的機構,還會在意這100萬嗎?更有甚者直指成龍在開空頭支票,是個沽名釣譽之輩。
成龍,這個華人電影圈中最大的金字招牌,這麼多年來一直飽受著媒體的非議。
或許作為旁觀者的我們,很難知曉他這一路走來的艱辛,唯一能做的,也只是從如煙的往事中窺見一個時代的傳奇。
01、跟你一樣,是個普通人
1994年,成龍拍攝電影《我是誰》時,有一個很經典的鏡頭:他縱身一躍,從一棟21層高的樓上跳下去。
在拍攝現場,成龍偶遇著名導演史匹柏。
見到史匹柏,大哥顯得非常緊張,問了一個在今天看來沒啥水準的問題:《侏羅紀公園》裡,你是如何讓恐龍和人出現在一個鏡頭裡的呢?
史匹柏笑了笑說,很簡單:在電腦上敲幾下按鈕就好了。他反問成龍:你又是如何拍出從這棟樓跳到那棟樓的鏡頭呢?
成龍笑著回答,那更簡單了:開機,起跳,送醫院。
也許就是從這時起,大哥被貼上了「拍電影不要命」的標籤,甚至一度上了香港保險行業的黑名單,理由很簡單:
你做這麼危險的動作,既不用替身,還一點防護措施都不做,這穩賠不賺的買賣我們可不做。
難道,成龍拍電影就不害怕嗎?
上個世紀80年代,成龍在香港有一場戲,要從一座鐘樓的頂部跳下來。拍攝方案確定之後,元彪用猶豫的眼光看了看成龍:你確定這樣做可以嗎?
大哥深吸了一口氣:先用沙袋試試吧。第一次將沙袋拋下時,沙袋跌了個粉身碎骨,砂礫飛的到處都是。
「一次實驗並不能說明什麼」,成龍給自己暗暗打氣。
然而一連幾次試驗,沙袋沒有一次是完好的,這可讓成龍犯了難。跳還是不跳?這是個問題。
就這樣一連拖了六天,每天樓下都會聚集大批的觀眾,期待著成龍的驚天一躍。
但每當一切準備就緒後,不是陽光不好,就是天不夠藍,總之,成龍總會找藉口說:今天不跳。
換做誰心裡都會有壓力,那麼高的距離,底下就一小塊篷布墊底,摔得前一點,頭會斷,摔得後一點,腳會斷。
成龍每次鼓著勁兒走到臺前,打算咬咬牙開跳的時候,一想起那個沙袋,便不由自主地打起了退堂鼓。
「你到底要等到什麼時候?我每天都沒地方停車,你到底拍不拍?」直到第七天,在洪金寶的質問下,才使大哥下定決心。
當時拍電影是要佔據街道進行布景的,恰好這次選的地方是洪金寶一貫停車的停車場,於是便有了這麼一出。
「豁出去了,死就死吧」,成龍是個要面子的人,這回終於從鐘樓上跳了下去,完成了這個鏡頭。
數月後,影片靠著成龍精湛的演技,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作為成龍電影的開山之作,它叫做《A計劃》。
02、浪子回頭,崛起於微末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大哥的拼命絕非偶然,早在他小的時候,倔強的種子便已深植於他的內心。
1954年,成龍出生於香港維多利亞山上的使館區,父親是領事家的大廚,母親則是傭人。
維多利亞山是當時的富人區,居住者大多為有錢有勢的官商階層。因為階層懸殊,成龍自幼便飽受他人的冷眼和嘲諷。
學校很遠,上學要走很長一段路,所以每當成龍獨自一人走在街道上的時候,旁邊乘私家車行駛而來的白人富家小孩,都會向他投來鄙夷的目光。
「喂,你天天爬來爬去的做什麼?」「你個窮小孩,沒錢坐車幹嘛還去上學?」「傭人家的窮孩子!」
有一回,他們在下車的院子裡等著成龍,繼續挑釁他。忍無可忍的大哥上去和他們扭打在了一起,卻寡不敵眾,被打得遍體鱗傷。
事後,這些白人小孩非但沒有道歉,成龍的父親還說教了成龍一頓。
誰又何嘗不想挺直腰杆去尋個理兒呢?只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為了家人生計,再大的委屈都得忍著。
因為受人欺負,小小年紀便養成了愛打架的習慣;因為家裡窮,成龍只讀了一年級就輟學回家了。
1961年,成龍拜入于占元門下,並於同年進入中國戲劇學院學習舞臺化妝和舞臺表演的技巧。
不讀書,不識字,成龍就這麼渾渾噩噩地度過了自己的少年時代。
打群架,小偷小摸,底層帶來的痞氣卻一層未改。除了一身肌肉和功夫外,再無長處。
17歲那年,成龍父親遠走西洋賺錢,臨行前與成龍立下了三條規矩:不吸毒,不入黑社會,不賭牌九。
或許是命運使然,或許是自己的拼命精神與責任心,每一次即將萬劫不復之時,成龍都做到了懸崖勒馬。
「曾經一起玩的朋友裡,吸毒的全都死了,賭博的進去了,混黑社會的也有很多不在了。」多年後成龍回憶道,每當要逾越雷池時,都會猛想起父親說的話。
六十年代的香港戲曲早已沒落,擺在成龍面前的只有兩條龍路:一個是進入黑社會做打手,一個是走片場做武行。
或許是早早地被父親塑造了三觀,成龍選擇了後者。而做武行,在當時卻俗稱「臭跑龍套的」。
剛進入邵氏片場時,導演二話不說,一把將成龍推倒在地,一邊叫人把他臉上抹了一把泥水,緊接著塞一袋子血漿到嘴裡。
成龍要做的就是不能喘氣,目的就是測試他能不能演好一個「死人」的角色。
在周星馳的《喜劇之王》裡,有著相似的一幕,而大哥的成名之路,也是從最卑微的角色開始。
03、忍辱負重,夾縫中求生
古龍,這個和金庸齊名的武俠小說大師,時至今日依舊有很大的影響力;可是在當年,卻是踩成龍最狠的一個人。
作為邵氏片場裡的常客,那時,成龍每天都會陪他喝酒,原因也簡單,只想求他為自己寫一個劇本。
所以,成龍就在一旁給古大俠敬酒,左一杯右一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這麼一直喝。
可喝到最後,卻換來一句:「我怎麼會給他寫劇本啊,我要寫,也得找好看一點的,像羅列,嶽華這一類人。我的劇本怎麼能給這麼一個人踐踏。」
聽到這話,本就心裡難受的成龍直接躲到衛生間裡嚎啕大哭了起來,「憑什麼?憑什麼啊!就因為我相貌不如別人?」
不僅是古龍,甚至拍古裝戲的女演員,在和成龍對愛情戲的時候,都一臉嫌棄地說風涼話:「我怎麼會喜歡他?大鼻子,小眼睛,那麼令人討厭......」
1976年,時任羅維導演公司總經理的陳自強給成龍發來電報,想請成龍做《新精武門》的男主角,不為別的,就是看上了成龍那一身的功夫。
羅維何許人也?香港著名導演,李小龍便是在他手裡捧紅的,拍攝過《精武門》、《唐山大兄》這樣的經典之作,成龍又有什麼理由不去呢?
於是,成龍在澳大利亞籤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藝人合約:為期兩年,每月3000港幣的工資,條件是無條件接受羅維導演的角色安排。
然而,《新精武門》拍攝第一天,便鬧得很不愉快。
羅維導演希望把成龍塑造成李小龍第二,讓他扮演了一個冷血、殘酷、沒有人情味的角色。
可成龍打心眼兒裡不認同這個角色,拍出的效果僵硬又難看。
私底下,成龍甚至找到了陳自強訴苦:「我不適合那樣的目標,導演想讓我做第二個李小龍,可我不覺的那是我的方向。」
票房結果一出,自然是一塌糊塗。
幸好有合約,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成龍和王羽合作了《風雨雙流星》,又連續主演了《劍花煙雨江南》、《蛇鶴八步》、《一招半式闖江湖》、《神拳》等作品。
不過這些影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講復仇的故事,然而票房要麼撲街,要麼壓根就沒機會上映。
那一段時間裡,成龍「當之無愧」地被媒體冠上了「票房毒藥」的稱號。
這種低谷時期被人極盡嘲諷的艱難處境,卻是百鍊成鋼的傳奇中最重要的一環。因為很快,命運便向有準備的人伸出了橄欖枝。
04、天高地闊,我是中國人
1978年,成龍被借調去拍吳思遠的《蛇形刁手》和《醉拳》。
在經歷了數年的沉澱後,成龍一改傳統功夫片中的硬漢形象,將喜劇元素融入到武打戲中,獨闢蹊徑地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武俠喜劇」。
自此,時代的帷幕緩緩拉開,成龍電影紅遍了香港的半邊天。一年後,成龍離開羅維影業,與嘉禾電影籤約。
480萬港幣的天價片酬,創造了當年的香港片酬記錄。只不過在一夜暴富後,成龍迅速開始敗家。
「一個沒念過書的大老粗,突然間有了1000萬是個什麼概念?我恨不得在一個禮拜內把人生中想買的東西全買了。」成龍曾說。
有一天晚上,成龍帶著成家班的人在街上亂逛,走到一家鐘錶店,二十幾個人往裡面一站,便問店家:「什麼是十大名表?是不是最貴的?是鑲最多鑽石的嗎?」
沒等店家開口,成龍繼續說:「我知道了,來七個,不用打包,給錢!」然後轉身就走了,一天換一塊,一個禮拜不帶重樣兒的。
人一有錢就愛面子,就喜歡排場,那時的香港影壇有許多特技班子,劉家班、袁家班、洪家班,暴富的成龍怎會忘記自己成家班的排場?
大哥大手一揮,每個成家班的人發錢配車,成龍出大頭,其他人出小頭,一口氣買了17輛車。
每次一出動,別人大老遠就知道是成家班來了。那威風,那氣派,少年得志,就是這個樣子。
1995年,成龍憑藉飾演《紅番區》中膽識過人的馬漢強正式進軍好萊塢。
接過了自70年代以來,沉寂了20多年的李小龍功夫片大旗,Jackie.Chan開始在全世界聞名。
不過,成龍在海外打拼的時候,即使製片方開出了再高的天價,大哥也會堅持兩個原則:第一不演反派,第二不演會被打敗的角色。
因為他一直記得,自己小時候父母在法國領事館當僕人的遭遇。
彼時的香港,是英國殖民地。一等的洋人,二等的阿三,華人雖人數眾多,卻卑如草芥。
成龍說:「我是中國人,有些事情就是不能做。」
05、金玉良緣,卻是大夢一場空
如果提及20世紀影響最大的華人女星,除了鄧麗君外再無他選。
而成龍,本該與鄧麗君有一段世紀姻緣的他,卻因為年少輕狂而悔恨終生。
90年代,剛到美國的大哥在一次和朋友去迪士尼的時候,偶然聽到了有人說漢語。
那時的美國不像現在,國人的數量還非常稀少,他鄉遇故知的機會可不好找,大哥猛一回頭,便看到了正在打電話的鄧麗君。
二人都非常意外,「好巧啊,竟然能碰到你」,大哥率先打開了話匣子。
可惜當時的鄧麗君一來和成龍不熟悉,二來也忙著接電話,只是點了點頭就離開了。
幾天後,大哥在Westwood看戲時,又遇到了鄧麗君。電影還沒開場,二人便聊了起來。在短暫的相談中,成龍和鄧麗君互相交換了電話。
緣分,真是妙不可言。在短短幾天時間裡,二人居然多次見面,或許天意便是如此吧!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成龍經常約鄧麗君一起吃飯;一起散步,一起學英文,一起逛街,甚至一起迷路。
在大哥的記憶裡,這恐怕是人生頭三十年最美好的回憶了。
然而那時的成龍卻還是個愣頭小子,他搞不清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愫,友情?愛情?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沒過多久,成龍和鄧麗君便因為工作原因分道揚鑣了。
但所幸,聯繫並沒有斷,回到臺灣之後,又很快在一起了,只不過,在經年累月的相處當中,二人因為性格所產生的分歧越來越大。
鄧麗君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是個彬彬有禮的人,而成龍卻是個大老粗,喜歡大聲講話;
鄧麗君氣質優雅,風度翩翩,而成龍剛從武行轉成明星,有了錢之後恨不得買一堆金鍊子掛身上;
鄧麗君喜歡一個人出門,享受私人時光,而成龍卻總愛熱鬧,喜歡帶一群人出門,享受做老大的感覺......久而久之,這就出了問題。
有一回,鄧麗君約成龍出來吃飯,去了一家法國餐廳。
鄧麗君點了一個包廂,叫來服務員,用漢語中夾雜著英語和法語的說話方式點了單,而大哥呢?
由於聽不懂,尷尬中帶著不爽,於是就和鄧麗君對著幹,她要五分熟牛排,大哥就說要十分;她要紅酒,大哥就要啤酒......
等湯上來的時候,鄧麗君用勺子慢慢舀著喝,大哥卻一把把湯拿過來往嘴裡倒......結果到最後,鄧麗君沒吃飽,成龍卻撐的要死。
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長此以往,鄧麗君被大哥弄得傷透了心,在時不時的爭吵中,這份感情也就破裂了。
直到1995年鄧麗君去世,大哥才追悔莫及。
7年後,大哥用鄧麗君曾經的錄音帶為伴奏,二人「合唱」了一首《我只在乎你》。
希望這首歌能夠穿越時空,帶去他深深地歉意,斯人已逝,生者如斯矣。
06、沉浮半生,大哥依舊是大哥
2015年,大哥在網上又火了一把。但這次,不是因為拍電影,而是因為拍廣告。然而這件事的起因,卻要從2004年說起。
2004年,成龍在電視上接了一檔代言某洗髮水的廣告,可好景不長,網傳這款洗髮水產品被工商部「打假」。
一時間,許多人都拿這件事在網上黑成龍,認為他昧著良心掙錢。
11年後,有一位叫做「緋色toy」的網友在某視頻網站上投稿了一段名為《我的洗髮液》的視頻。
將原版的電視廣告進行惡搞,運用誇張和顛倒的剪輯方式,製作出完全不同於原版廣告的全新視頻,以此來諷刺成龍。
在這段兩分鐘的視頻中,成龍頻繁運用了一個加特技的擬聲詞「Duang」,成為了片中最大的笑點。
短短數日內,視頻點擊量便突破了500萬,微博上「Duang」更是被搜索了800萬次,高居熱搜榜首。
為此,英國BBC電視臺還特意創造了讀作「duang」,寫作「成龍」的漢字。
莫名其妙地,成龍被推上了風口浪尖。當大哥第一次聽說了這麼一件事的時候,是懵逼的。
被黑,被惡搞的明星並不少見,但能做到如此有創意地,這位網友是第一個。
在成為「網紅」之後,有關部門便迅速澄清了事實,成龍代言的這款洗髮水產品並非假貨,也不存在任何有害物質。
對此,大哥展現出了一貫的豁達:既然大家喜歡,對我沒有任何影響,大家玩得開心就好。
也的確,細數這麼多年來大哥的遭遇,怎麼會被這點兒小事打敗呢?
時至今日,成龍發微博稱:捐出100萬獎勵給研發出抗病毒「特效藥」的人,也就不難理解了。
一方面,大哥的確沒什麼文化,不太清楚醫藥行業的研發所需資金是天文數字。
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了大哥的率真:向前跑,從不懼冷眼和嘲笑。
就在被惡搞的同年,成龍和朱墨合作出版了大哥的個人自傳書籍《還沒長大就老了》,細緻入微地介紹了Jackie.Chan的奮鬥歷程。
成龍的地位有多高?
拍《新宿事件》時,日本黑社會畢恭畢敬夾道歡迎;拍《紅番區》時,英國女王借了自己的汽艇;拍《警察故事3》時,烏克蘭政府借了核潛艇;拍《我是誰》時,荷蘭動用國防軍封鎖了阿姆斯特丹市區,卻僅僅只為一個五分鐘的鏡頭;......
從出身寒門的小混混,一步登一山,大哥最終登天。待功成名就,卻也是俗世一俗人,愛錢愛名聲,最終逃不掉被群嘲的命運。
大哥這一生,可真的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