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清歌
4月25日,由劉智泰、李寶英主演的愛情韓劇《花樣年華-生如夏花》開播,如果只看名字,很多觀眾可能會以為又是一部小清新愛情劇,而《花樣年華》的內容卻成功地突破了套路,用中年人的愛情和對現實的細緻刻畫獲得了如潮好評。
近些年,隨著大IP、流量劇的熱潮逐漸消退,現實主義題材迎來了新的「春天」,之前時常被忽略的中年人和他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國產影視作品當中。
儘管聚焦中年危機的作品數量多了,觀眾們的觀劇熱情卻一直在消退,看來看去無非是被離婚、被出軌、被拋棄,主人公通過自己的努力涅槃重生、華麗翻盤,狗血的劇情和各種生拉硬拽的戲劇衝突實在讓人提不起興致。
既然是現實主義題材,真的去描寫現實生活就會不好看嗎?由劉智泰、李寶英主演的愛情韓劇《花樣年華-生如夏花》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處處需要面對冰冷現實的中年愛情,也可以用別樣的方式給予觀眾溫暖和感動。
真實最能打動人心
如果只看名字,很多觀眾可能會以為《花樣年華-生如夏花》講述的是韓劇中再常見不過的小清新愛情,但實際上,主角是一對已經步入不惑之年的中年男女。他們曾經是彼此的初戀,意外之下久別重逢,已經不再是青春年華的他們激烈地相愛、糾結,迎來了人生的第二個「花樣年華」。
在劇集開頭,導演沒有採用簡單的插敘或者倒敘來說明男女主角的淵源,而是採用了現在和過往交叉講述的方式,讓鏡頭在單純美好的年輕時期和困頓失意的中年時期來回輪轉,交代兩個人之間曾經的愛情的同時,也為經歷了錯過和遺憾的兩人重逢之後的激烈相愛打下了情感基礎。
這種基礎既是為劇情發展打下的,也是為了更大程度上抓住觀眾內心的柔軟之處,憑藉很多人都切身體會過的「求而不得」,迅速打破劇中人物和觀眾之間天然存在的「隔閡」。
而在男女主角的人設上,同樣體現著編劇做出的精心安排。男主角韓在賢從法學院的高材生、政治社團的風雲人物,變成了如今大財閥的上門女婿,精明冷血,為嶽父頂罪坐了四年牢卻沒能換得說好的回報,回到自己家中也仿佛只是外人。女主角尹智秀在離婚時為了獲得孩子的撫養權,放棄了補償和撫養費,孩子靠獎學金上了貴族學校,只能四處打零工維持生計的她一邊要照顧病重的父親,一邊還要為了兒子在貴族學校能好過一些,去跟闊太太們打交道。過往與現在的鮮明落差造就了充足的戲劇性,可男女主角的境遇變化又符合觀眾現實經驗的範疇,讓人覺得「可能真的有人在這樣生活著」。而在戲劇性的同時,編劇又做到了細節上的真實。
就像韓在賢和尹智秀在劇集開頭的屢屢擦肩而過,儘管能看出套路的存在,但編劇也加入了種種合理的細節增加了劇情的可信度。總體寫實的基調和戲劇化劇情中的細節相結合,促使觀眾願意相信劇情是真的,才能對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感同身受。
烘託氣氛、穿插懸念兩不誤
既然講的是中年人的愛情故事,主打的又是寫實風格,也就註定了《花樣年華-生如夏花》的開篇沒有尖銳的愛恨糾纏,也沒有大起大落的矛盾衝突,劇情以一種非常溫和的方式,向觀眾呈現著生活常態中的情緒波折。
但男女主角面對冰冷生活的溫和態度當中,又總會有或大或小的「縫隙」,讓觀眾能夠感知他們內心背負的傷痛和錯過帶來的深深遺憾。這種瞬間情感的放大化處理方式,顯然比無休止的抱怨或者歇斯底裡更能擊中人心。
比如男女主角在雪夜裡的久別重逢,時間線在過往和現在來回穿插時的鏡頭轉換令人格外印象深刻。隨著畫面的漸變,櫻花樹下年輕的男女主角在一瞬間步入中年,時光的流逝和兩個人天差地別的境遇讓觀眾唏噓不已的同時,成功地烘託出唯美的意境,貼合了「花樣年華-生如夏花」的主題。
而不慌不忙的沉穩敘事和雪夜的靜謐氛圍,也讓觀眾有充足的空間去生出疑問:為什麼當年相愛的兩個人會分開?發生了什麼事情,讓韓在賢的人生觀發生了如此大的扭轉?女主角尹智秀為什麼差點入獄,又為什麼不惜代價跟前夫離婚?
這些問題在劇情中都從未以任何形式被提起,編劇只是平實地向觀眾描述著男女主角的過往和現在,通過巨大的落差和對比自然地激發出觀眾的好奇心,製造出深刻的懸念。
從4月25日開播至今,《花樣年華-生如夏花》仍然能保持豆瓣9.0分的高分來看,如果編劇能持續穩定發揮,不要落入韓劇經常爛尾的窠臼,該劇的整體水平相當值得期待。
編劇需要講故事,不是立話題
之所以能夠在觀眾當中獲得如此高的認可度,《花樣年華-生如夏花》憑藉的其實就是寫實、工整和唯美。作為一部愛情劇,它的劇情難免有高於生活的地方,但也能讓人真切感受到每一件事都是來源於生活,不會離譜甚至離奇。
這是對現實主義題材影視作品的基本要求,但也是製作過程中最難把握的部分,太過平實會導致缺乏戲劇衝突,太過戲劇化結果就是懸浮半空。
國內現實主義題材影視作品「翻車」的原因經常在於,編劇忽略了故事,在寫作過程中先想到的是對某個社會問題展開探討,然後用自己的觀點為準繩去篩選素材,最終只能將故事生硬地包裹在觀點之上。
不夠紮實的人物形象塑造和缺乏鋪墊的劇情跟觀眾生活經驗彼此衝突的結果就是觀眾缺乏對劇情的基本信任,對劇集自然也不會有好的評價。想真正打動觀眾,還是要先從講好故事開始,吸引觀眾的同時建立起信任感,先讓觀眾入戲,觀眾才有可能聽進想要表達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