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個新聞後,我的第一反應是:下一個翟天臨?
事情是這樣的,原「聲入人心」男團成員仝卓,在直播中自爆:「當時考我心儀的大學,就不說哪個大學了。當時我一門心思非這個大學不上,但是呢這個大學只招應屆生。」「反正我還搞了很多很多所謂的就是(某種手段),然後我就成了應屆生。」
言語間透露出滿滿的優越感,仿佛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名校學位唾手可及。
應屆生的身份在高校錄取時有很多優勢,仝卓不知道,他的這波操作,對很多人來說多麼不公平。
雖然說這世界「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鏽」,人與人之間的資源和家庭條件不可能完全相同的,但這種蔑視規則的行為真的是不可忍。
如果任由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一直演化下去,對社會來說才是最大的毒瘤。
世道變壞的開始,就是規則的崩塌。
你有沒有發現,越喜歡曬自己有門路、有關係的人,大多數內心都比較自卑。他們需要這種虛假的膨脹感掩蓋內心的虛弱。
他們總以為規則是為別人制定的,自己就可以凌駕於規則之上。
正如心理學家阿德勒在暢銷書《自卑與超越》裡提到的:「一個人越自卑,尋求優越感的要求就越強烈。」
反之,真正厲害的人,卻很少秀優越感。他們心智發展得比較健全,而且自我價值感較高,不需要通過外界的認可,來找尋自己的價值。
和這樣的人在一起,就像聽一曲舒緩的音樂、品一杯醇厚的熱茶、看一朵花靜靜的開放、任由時光如流水般恬淡素淨。
歌手李健就是如此,他不僅外表帥氣儒雅,自己歌唱水平高,個人風格獨樹一幟,而且從不炫耀什麼,舉手投足間展現出修養和魅力。
在一個綜藝節目中,作為導師李健問臺下的選手郝亞青:「什麼叫活動歌手?」
坐在李健旁邊的庾澄慶回答道,就是在大樓開幕和剪彩的時候去演唱的歌手。
李健聽到後立即說:「哦,和我們也差不多啊。」
明眼人都知道那待遇差的是十萬八千裡,不過李健的一句話讓可能發生的尷尬消解在無形之中,三言兩語就把自己和選手擺到同一個位置,暗地裡抬高了選手。
你可以說他善良,可以說他會說話、情商高,要我說,那是深到骨子裡的教養。
真正厲害的人,對很多事情看得通透。
他們知道,人人都有自己的難處,很多事情看穿不必說穿。
他們也清楚,很多人根本沒有自己所擁有的條件,如果在某方面處於領先,不必顯擺;而如果用見不得光的手段獲得自己配不上的東西,則應該感到慚愧。
有這個時間和精力去炫耀優越感,不如儘自己所能將自己變得更好,為社會做出更大貢獻,才算活出人間至味。
在書籍《高效能人士的七個好習慣》中,作者提到兩個概念:關注圈和影響圈。關注圈指的是自己有興趣、並且願意投放精力的範圍。影響圈指的是自己可以發揮影響的範圍。在影響圈內,你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人活一世,幸福其實很簡單,就是把著力點放在能改變的範圍內,讓自己的影響圈越來越大。
最後想說:
愛秀優越感,說到底就是素養不高,這樣的人多半會也不會有好的前途。
而那些懂得隱藏自己優越感懂得尊重別人的人,一般都成功了。
社會正在狠狠懲罰曬優越感的人,和獎勵隱藏優越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