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福來!」近400人表演的開場歌舞,揭開了猴年春晚的序幕。「2015,我們朋友圈越來越大。2015,我們獲得感實實在在!」閆妮、沙溢、蔡國慶等人用說唱的方式,把人們帶回充滿激情和歡樂的2015年。在長達4個半小時的節目裡,人們有歡笑也有淚水,有驚喜也有震撼。春晚不僅帶給觀眾視聽上的享受,也讓大家感受到全家人在一起的溫暖。
春晚是全國人民分享共同記憶必不可少的「年夜飯」,也是凝聚全國人民情感的最重要的「媒介儀式」。在這個儀式上,歌曲歷來是分量最重的分支,承載著重要的功能,對於營造節日氛圍、凝聚人心、構建「想像的共同體」,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拳拳赤子心,多想對你說,每個人的夢,都是民族的求索。」由青年歌唱家雷佳演唱的《多想對你說》,既展現了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新實踐的成果,也表達了人民群眾對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期盼與祝福。
每年春晚都會有一首親情歌曲廣為流傳,從《常回家看看》,到《時間都去哪了》《拉住媽媽的手》,都唱出了父母的舐犢情深和兒女的孝心。「你是世間唯一的男人,讓我牽腸掛肚。」今年春晚由佟鐵鑫和楊洋帶來的《父子》,是讓觀眾動容的歌曲。
大氣與溫情並存,是本屆春晚歌曲的一個特點。圍繞「你我中國夢、全面建小康」的主題,晚會還有很多優秀歌曲。比如由著名歌唱家張也帶來的《走在小康路上》直抒胸臆,由歌手王紫凝、平安演唱的《小夢想大夢想》感人至深,由胡歌、許茹芸演唱的《相親相愛》溫情脈脈。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春晚節目緊扣年度大事,勾起人們心中柔軟的記憶。據春晚總導演呂逸濤介紹,春晚劇組為了將全國人民的年度記憶形成令人難忘的文藝表達,精心打造了「五個一」文藝精品,分別是一首歌曲、一個情景劇、一個舞蹈、一個小品、一個雜技,力爭呈現一臺接地氣、聚人氣、鼓士氣的文化盛宴,努力實現創高峰、出精品、推新作、推新人的目標。
今晚,受閱部隊代表走上春晚舞臺,100名三軍儀仗隊官兵絕大多數參加過大閱兵。參與該節目表演的軍人演員侯勇說:「這次大閱兵,我們都看了,那種震撼無以言表。今天把參加閱兵的儀仗部隊請到春晚舞臺,我想閱兵那激動人心的場景又會浮現在大家眼前。」據央視春晚語言節目組導演江蘇介紹,情景劇《將軍與士兵》這個節目,經歷了無數次的劇本修改和排練,主創團隊對每個細節都仔細推敲。該節目的編劇、導演、演員,均為軍人。軍齡最長的近50年,軍齡最短的16年。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雜技《直掛雲帆》可以用壯觀來形容——結合了多種技藝的人體極限挑戰,可謂驚險刺激;用多達60人的表演團隊來烘託主體,可謂氣勢雄渾;聲光電等舞臺效果配合節目展現,營造出大海航行、乘風破浪的宏大場景,可謂壯麗恢宏。晚會的藝術顧問甲丁說:「從來沒有一個雜技作品,能夠表現如此宏大的主題,這次我們做到了。」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與現代時尚、科技的融合,成為本屆春晚的一大亮點。經過流行音樂元素的重新包裝,具有濃鬱少數民族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目,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受。彝族歌舞《吉祥吉祥》將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雲南石屏縣花腰歌舞與流行音樂進行創意混搭。
「跳樂」舞是花腰彝民間在慶祝豐收、婚慶等喜慶場合跳的傳統舞蹈,保留了漢代以來的原始踏歌遺風。而雲南南澗彝族「跳菜」的加入則增添了幾分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粗獷與豪邁。舞臺上表演「跳菜」的都是非職業演員,大家誰都沒想到有朝一日能在央視春晚的舞臺上,為觀眾表演原汁原味的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跳菜」。彝族「跳菜」表演者阿本枝表示,在不參加表演的時候,就是在家勞動,種苞米、插秧、做農活。阿本枝說,遺憾的是,他們帶來的「跳菜」只能在舞臺上展示一小部分,其實民間還有好多「跳菜絕活」。
來自美國亞特蘭大晨星舞蹈學校的女孩們,帶著由扇子與芭蕾結合而成的舞蹈《茉莉花》,重新回到這個她們既熟悉又陌生的故鄉。這次,她們沒有隔著大洋看春晚,而是在春晚舞臺美麗綻放。由中國傳統扇子舞和西洋芭蕾完美結合的節目,讓觀眾賞心悅目。而這個主要由美籍華人組成的表演團隊帶來的精彩表演,更體現了海外華人和他們的後代對於故鄉的深情。
此外,語言類節目小品《快遞小喬》《放心吧》《是誰呢》等語言新穎幽默,把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其中,尤其受到年輕觀眾的喜歡。
2016年春節聯歡晚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真情、感人、歡樂、祥和的氛圍中傳遞社會正能量,實現了「東西南北中、全民大聯歡」的宗旨。在已經連續12年主持春晚的董卿看來,「無論走得多遠,走得多久,都走不出春晚這個時間刻度上對家的想念。」她說。
文章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