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從出生起就具備了「認臉的能力」,不僅如此,有研究表明,嬰兒對母親的臉更加喜愛,並且能區別母親與其他女性。
執筆:楊十一
編輯:楊十一
定稿:歐陽比文
很多人都說,現在是一個看臉的時代,其實「臉」作為社會交往是核心元素,能幫助我們區分一個人的年齡、身份、性別包括情緒和意圖。
科學家發現,人從嬰兒時期,就開始展現出對「看臉」的偏愛。
研究人員曾做過一組實驗,當把臉和靶子同時放在2個月大的嬰兒前,嬰兒看人臉的次數是看靶子的2倍,並且寶寶的眼睛,還會隨著人臉的移動而移動。
寶寶從小就是「看臉」愛好者?
微微最近發現自家寶寶經常會盯著大人的臉看,常常是她移動到哪,孩子的眼睛就跟到哪。
這讓微微一時之間,不知是喜是憂,難道寶寶從小就學會了「看臉」?
但隨著寶寶長大,差不多2歲時,微微發現孩子已經不怎麼看臉了。在鬆了一口氣的同時,微微也忍不住的想,難道所有寶寶在小時候,都喜歡看臉?
分析:人從出生就在看臉嗎?
其實微微猜得沒錯,人從出生就在看臉,不過這可不是為了什麼顏值主義,而是寶寶在掌握辨別人臉和圖形的能力。
科學家Jayaraman發現,嬰兒看臉的頻率會隨著時間而減少,大約在1歲半左右,孩子看臉的頻率會大幅度的減少。
剛出生的小朋友視野是一定的,所以他們會把視線集中於「人臉」上,這種面部輸入的需求,是因為人臉更能幫助他們,積攢識別圖像的能力。
這種辨別能力和識字的能力其實是相同的,所以寶寶看臉也是在為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不僅如此,嬰兒時期的「看臉」還能幫助孩子增加日後「察言觀色」,也就是理解他人面部表情的能力,最重要的是還能防止「臉盲」。
如何帶寶寶「看臉」?
一般當寶寶3、4個月後,他們就能認出母親,等8個月後,他們就能清楚的認識周圍的家人。
為了幫助寶寶認人,我們應該輪流的照顧寶寶,通過不同的面孔,刺激寶寶的記憶,幫助寶寶適應日後的各種情景。
如果是完全不認識的人,家長首先對客人,要保持親切的態度。從打招呼開始,逐漸讓寶寶與陌生人親近。
如果寶寶不願意,不用勉強。可以試著先從女性或與寶寶差不多大的孩子開始,一點點培養孩子認人的能力。
在認人期間,還有這些需要注意
嬰兒頻繁「看臉」,除了是對圖像的識別,其實還是一種對於父母的互動。
1)保持對寶寶微笑
對孩子經常微笑,增加寶寶的安全感。即使是剛出生的嬰兒,也會對周圍的環境有所感知,尤其是媽媽。經常對孩子微笑能增強孩子的舒適感和滿足感。
2)及時對寶寶做出回應
對於認人期的寶寶來說,他們需要大人對他們做出及時的回應。因為認人期的寶寶,會更加敏感和不安,所以當寶寶看你或拉拽你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安撫。
3)當寶寶哭鬧時,馬上安撫
當寶寶因為不安而哭鬧時,不要表露出「厭煩」的神情,試著用其他的東西來分散寶寶的注意,比如他喜歡的玩具。
4)多抱寶寶
很多寶寶會表現的非常粘人,一些家長覺得不應該「慣著」孩子。但是這種求抱抱,其實也是寶寶獲取安全感的一部分,所以爸媽們不要吝嗇。
擴展閱讀:兩個遊戲,幫助寶寶更好認人
1、看照片
經常把家人的照片放到寶寶的面前,可以掛在寶寶能看見的地方,如床欄旁,大約20cm左右。每隔5天,就換一張照片。
沒過多久,你就會發現,孩子已經認識全部的家人了。
2、認五官
讓寶寶與自己平視,拿著寶寶的手去摸自己的五官,再碰碰孩子的五官,並告訴寶寶這個部位叫什麼。
讓寶寶通過這種身體語言,增強認知,鍛鍊他們的識別能力。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