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陳曉、袁姍姍主演的都市劇《雲巔之上》即將在深圳衛視收官,成績相當不錯,52城收視始終穩穩地保持在前五名。但這不是一部所謂的「大IP」作品,播出平臺更並非一線衛視,該劇卻在幾部大劇夾擊下拿到了這樣的成績,怎麼做到的?
將一部原創作品造成爆款,達到弱勢平臺幾年下來的最好收視表現(之一),這樣的成績,非一個審美、品位、策劃等能力都在線的操盤手和團隊可以做到。
《雲巔之上》是在外界看來「沉寂」已久的於正已播的最新作品,由他的愛將陳曉、袁姍姍出演,這幾年於正做了三部劇:《半妖傾城》《美人為餡》以及《雲巔之上》,是被他稱作過渡階段的三部作品。這幾部作品中先鋒的理念、善用新人、靈活搭配的實驗性態度、對許多過去未嘗試過的領域的探索,實際上還是給行業帶來不少啟發。
於正認為,《雲巔之上》可以說是「新於正主義」的又一成功案例。那麼,何為「新於正主義」呢?新階段的於正,又將如何再造爆款?
都市情感劇《雲巔之上》
「清宮戲扛把子」於正也做現代劇?
與別的全網、雙衛視平臺播出的「大劇」不一樣的是,《雲巔之上》目前只在愛奇藝和深圳衛視播出,但兩個平臺的成績都相當不錯,作為獨播劇,該劇在愛奇藝收官時播放量就已到了22億;
而在網絡上的熱度已經消費過一輪以後,該劇於幾個月後才在深圳衛視播出,但給該衛視帶來的提振作用非常明顯,播出前該衛視的收視成績一般穩定在十名開外,或是第五~第十名,《雲巔之上》則把這一二線衛視直接帶到了收視前五的寶座裡,這部中等量級的電視劇,傲然與這個階段的大劇《歡樂頌》《白鹿原》等分庭抗禮。
5月22日《雲巔之上》的52城收視
這部講述娛樂圈秘辛的都市劇啟動時,在當時的國產劇領域其實還是一個很稀缺的物種,也許因為好事多磨,該劇其實折騰了好一番才順利播出,而當它播出時,已經不是市場上唯一一部「娛樂圈故事」。
在之前的採訪中,於正曾表示希望自己做的每一部戲都是絕無僅有的、絕不跟風的,啟動《雲巔之上》時,確實也沒有同題材作品,而「第一部娛樂圈故事」的title被人搶了,於正會緊張嗎?
事實證明,好劇不怕晚,儘管有觀眾調侃劇中的一些服化道有了「歲月的痕跡」,但故事的張力和表現力還在,所以不管是網絡平臺還是衛視平臺,都擁躉者眾。
更重要的是,這是以清宮戲起家的於正一部令人意外的現代劇。這就不免令人好奇,於正有怎樣的方法論,能夠自如地運用在不同的劇種中?
電視劇看的不是劇種
而要滿足觀眾的共鳴感和窺探感
「首先我覺得《雲巔之上》是一個隨時都能進入看下去的好故事,它節奏緊湊,觀眾能有共鳴感和窺探感,一個女孩進入陌生城市打拼,所有人都會有共鳴感,窺探感則體現在,娛樂圈是一個很神秘、大眾不了解的行業,通過這部戲會看到很多內幕,而(因為這個特別的行業)劇中又有很多戲中戲,比較新鮮。」
自娛才能娛人,這是採訪中於正說過的話,而《雲巔之上》和他做過的每一部劇,都是他的至寶,是他自己就很喜歡、代入感很強的故事。「很多人問我你是不是陸周(郭曉東在該劇中扮演的明星學院教師),其實我是簡兮(袁姍姍飾演的女主角)的一部分,我也在很努力地往上走,遇到各種各樣的衝擊、陷害、栽贓,但在這個過程中不放棄自己的夢想,自己強大了,不氣餒世界就是你的。」
一個男性製作人,卻代入了女主角的精神世界?這沒問題嗎?但小娛卻想到,此前電影《喜歡你》的導演許宏宇,也曾害羞地表示自己曾代入到了電影中的女主角。對於這一類以女主視角為敘事主視角的作品,能成功打造出「少女心」或是真正擊中女性觀眾,還得如此才行。
於正的另一部現代劇佳作《美人為餡》,同樣是以女性視角來講刑偵探案的故事,他坦言自己看到小說時就很喜歡,而當時市場上也基本都是男性探案題材,「我其實還是在找自己的high點,自己覺得爽,別人才會覺得好看。」
於正認為,古裝劇還是現代劇不是最重要的,觀眾沒有特別指定的劇種,內容上滿足觀眾的共鳴感,題材的稀缺性上要滿足觀眾的「窺探感」,這句話其實不僅是《雲巔之上》的成功經驗,也適用於任何劇種。
做出差異化,是每一次採訪裡於正都要再三強調的話,「市場上有的東西你不要做。」這個認真的勁頭、碎碎念的語氣頗有點像精明務實的上海人。而於正也說,自己前幾年較注重故事的差異化,現在卻發現,美術、造型、演員搭配等都要做出差異化。
《半妖傾城》李一桐
戲比天大,我可以不用自家的演員
戲火不是最重要,把人帶火才最重要
所以,這幾年,於正在做劇時,總讓人有些想不到。網劇《半妖傾城》號稱斥資過億,扛大旗的女主角也經過了很長時間很大動靜的遴選,但最後,於正選了一個外部演員李一桐,他笑稱自己確實很任性。
「我(公司)有二十多個小女孩都想上這個戲,可是她們就是不適合啊,李一桐就是傾城啊。我的公司、我的藝人、我的一切都是為我的戲服務的。比如我馬上要拍的戲(《延禧攻略》),我自己的藝人只用了兩個,戲比天大,這是我的原則。」
《半妖傾城》這部戲也確實為演員帶來了實打實的提升,李一桐在此之後接到了大劇新版《射鵰》的邀約,飾演了女主黃蓉一角,該劇成為了2017年第一部爆款作品,李一桐也成為了90後最有潛力女演員之一。
於正認為,一部劇收視、點擊量高固然好,但不是最重要的,因為「現在很多東西都是假的了」,但如果一部劇,周圍所有人都在討論,那才是真的火。而另一個維度是,一部戲火了,能把人帶火才是最重要的。
他非常坦率地透露,當家藝人楊蓉在演《美人為餡》前一部戲的片酬才不到1000萬,但之後已經飆升到了3000多萬;而陳曉之後也接到了大劇《那年花開月正圓》男主的邀約,搭檔一線花旦孫儷,這些都是一種提升。
除了幕前的演員有提升,幕後的工作人員也會在於正的鍛鍊下得到更多的工作機會,「《美人為餡》的美術現在都在做大戲了,他以前只是一個副美術,有這樣的提升,我覺得已經很值得了,何況還有那麼多人在看呢?」
網絡劇《美人為餡》
我和我的過去做了個告別
「新於正主義」要做凝重的東西
特立獨行,一直是多年來被外界加注在於正身上的註腳,他總是敢為天下先、逆行業大潮而選一條不被大多數人理解的路,所以,遭遇過挖牆腳,遭遇過各種各樣的攻擊,可於正始終是於正。
「有人問我用了你的美術、你的造型你的團隊所有人,為什麼出來的效果沒有你的質感?因為碼局的人永遠是跟風的,你無法把他們統一在一個規範裡。《笑傲江湖》的班底被人挖走了,但我《陸貞傳奇》同樣成功;《美人製造》拍完我的班底又沒了,只剩李慧珠導演還跟著我,但是我之後的戲還是很好。」
只要製作人有很清晰的頭腦,有一定的品位和技術,就能達到心中想要的東西,於正如是說。
於正
不僅整個班底沒了於正絲毫不為所動,連他自己過去拍的許多成名作、大熱之作,於正都決定把它們好好收藏,不會重走老路。「我突然和我的過去做了個告別。現在我喜歡更凝重的東西,而且突然發現以前的戲有好多錯誤存在。」
「例如某部戲以前我覺得歷史考據很厲害的,我也能查到出處,但現在發現細節上其實有很多問題,以前我會讓歷史為故事服務,但現在我再看明史,例如我看《萬曆十五年》,就會發現以前看的只是情節,是改革的過程,現在卻能看到人心的發展。」
這或許表示著於正從此前秉持的「大事不虛、小事不拘」歷史觀,變成了另一個與歷史更貼近的創作者。
於正向小娛透露,在拍完《美人為餡》後,與下一部戲《朝歌》開機前的四五個月時間裡,他翻閱了大量古畫、外國電影,「我想找到一個顛覆我自己的東西。一個作家、製作人,可能一輩子有一套或者兩套自己的東西,但我希望我的生命中至少有三四套能把前面截斷的。」
如果說《朝歌》有幾分熟悉的色彩,到了下一部戲《鳳囚凰》,確實從視覺效果上就非常顛覆人們過去對於正的看法:極素雅的色調、魏晉南北朝這一很少有人拍過的名士風骨,演員搭配上也是清一色的新鮮勢力,關曉彤、宋威龍,都不是人們熟悉的於正演員……
「我在追求一個前所未見的視覺,到《鳳囚凰》的時候就是要滅掉我所有的東西,而到《延禧攻略》會進階到所有的橋段、所有東西都是大家以前沒見過的。其實視覺的變化是皮毛,但是骨子裡的底蘊不是別人學得會的。」
排版 / 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