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劍龍潛艦戰系升級 預算74億元新臺幣

2021-01-18 華夏經緯網

圖為海軍操演。(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

    臺「立法院」上周進行防務預算審查,根據「立委」提案,臺軍海軍現役2艘劍龍級潛艦戰鬥系統升級,預算編74億元(新臺幣,下同),但計劃由5年延長到7年。國民黨「立委」馬文君質疑這套戰系,與美軍將售臺灣地區的重型魚雷,無法聯機,明年第1年度編列5億元,主張應凍結3億元!

    但軍方擔心機密外洩,包括「潛艦臺造案」預算均喊停,不贊成公開審查,會議主席「立委」邱志偉裁定保留。

    此外,馬文君質疑海軍重型魚雷購案,修訂辦理期程,由6年調整為11年,總經費還增加7億餘元。海軍答覆時刻意關掉麥克風,僅表示包括採購總數量與每年交貨數量,都有詳盡規劃。

    另海軍後續將建3艘沱江艦,自明年至2025年編列163億餘元預算,明年執行約11.9億餘元。馬文君質疑,沱江艦原型艦設計為600噸級,現要改為700噸級,推進系統也將改成燃氣渦輪主機,難道不需經過測評?她還認為,沱江艦原型艦載臺預算約8億元,戰系約13億元,共計21億元,但後續艦型1艘造價要50億餘元,因此要求刪減相關預算。

    海軍則解釋,原型艦火炮、飛彈是由軍種提供,後續艦火炮、飛彈則含在預算之內。軍方官員也說,沱江艦預算增加最多之處,在於飛彈價格,16個飛彈發射槽可搭載雄二、雄三飛彈。後續艦和原型艦相比,外型、性能並無太大改變。

 

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責任編輯:邱夢穎

相關焦點

  • 臺船首艘飛彈巡防艦 預算245億元新臺幣
    負責建造艦體的臺船公司在上周舉行法說會中,透露首艘原型艦預算約245億元(新臺幣,下同),預計2021年底啟動,未來建造19艘。不過,有軍方官員認為,臺船推估的進度,過於樂觀。   臺船在上周法說會透露,明年底啟動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原型艦計劃,臺船並披露,艦艏將配置3組飛彈垂直發射系統,另配置4套斜式發射箱,部署雄二與雄三反艦飛彈。
  • 臺積電發債1200億新臺幣
    華夏經緯網5月13日訊:據臺灣媒體《工商時報》報導,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12日召開季度例行性董事會,決議再度在臺灣市場募集600億元(新臺幣,下同)無擔保普通公司債。臺積電上次董事會已決議發行600億元無擔保普通公司債,實際已籌得450億元資金,若計入上次未發行額度加上此次新增加額度,今年在臺籌資規模高達1,200億元資金,規模已創下業界新高紀錄。  臺積電董事會12日亦核准配發今年第一季盈餘配發的每股現金股利2.5元,其普通股配息基準日訂定為9月23日,除息交易日則為9月17日,並於10月15日發放。
  • 臺灣桃園機場捷運票箱收入月均減少1億元新臺幣
    (抗擊新冠肺炎)臺灣桃園機場捷運票箱收入月均減少1億元新臺幣中新社臺北5月4日電 臺灣桃園大眾捷運公司董事長劉坤億4日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平均每月票箱收入減少約1億元(新臺幣,下同)。其中,機場兩個航廈站平均日運量為3.8萬人次,月均票箱收入1億元,佔總票箱收入三分之二。但當局2月起陸續啟動出入境管制及旅遊警示逐漸升級後,乘客數急速下降,總票箱收入月均減少約1億元。劉坤億稱,將通過「樽節、開源、銷售」等措施,盼能渡過難關。公司4月起調整直達車「離峰時間」班距,並檢討各營運費支出,預計可節省5501萬元。
  • 美光將在臺灣興建2座晶圓廠 投資額達新臺幣4000億元
    8月26日下午消息,據報導,全球第三大存儲晶片廠商美光(Micron)將在臺中興建兩座晶圓廠,使用下代最新製程工藝生產DRAM,總投資額高達新臺幣4000億元(約人民幣909億元)。報導稱,這是繼美光在臺中投資先進內存後段封測廠後,又一次大手筆投資臺灣。中科管理局透露,美光此次投資臺灣新臺幣4000億元,在臺灣半導體投資上史名列第二,僅次於臺積電中科與南科擴建案。
  • 前後兩次追加300億元新臺幣,追問下民進黨當局承認F-16是「無底洞」
    據臺灣「中央社」7日報導,日前臺「國防部」透露,2021年還有兩項對美軍購案。「國防部副部長」張哲平當天在「立法院」針對「F-16A/B型戰機性能提升」「劍龍級潛艦戰鬥系統提升案」「新式高級教練機」等預算解凍案進行項目報告。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質疑,「國防部」是否有「秘密交易」。對此,張哲平雖未透露確切項目,但表示金額約8億美元。
  • 臺當局通過紓困追加預算逾兩千億新臺幣 全數舉債支應
    中新社臺北10月23日電 臺當局立法機構23日三讀通過相關產業紓困特別預算追加預算案,總金額為2099.47億元(新臺幣,下同),全數舉債支應。綜合中央社、聯合新聞網、中時新聞網等臺灣媒體報導,該預算案為臺當局行政機構9月提出,原定編列2100億元,經當局立法機構各委員會9月28日和30日審議後減少編列5300萬元。
  • 觀光業兩個月損失600億元新臺幣!疫情衝擊臺灣多個行業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臺灣多個行業,根據相關部門的統計,觀光業短短兩個月損失了600億元新臺幣,夜市及傳統市集等行業的業績估計衰退至少2到3成,全臺近百家的企業也因此實施了無薪假,創下了9年來的新高。據臺灣觀光部門統計,去年大陸遊客赴臺個人遊暫停後,半年就減少約200億元新臺幣觀光收入。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出行受阻,觀光產值兩個月就減少600億元新臺幣,接連兩波損失讓臺灣觀光業者苦不堪言。對此,臺中、彰化、南投和苗慄四縣市政府近日宣布,成立「中臺灣觀光推動聯盟」,將統合資源共同擬定中臺灣觀光推動策略,著手發展島內旅遊,走出疫情難關。
  • 臺灣5G 頻譜拍賣塵埃落定:總價 1422 億新臺幣
    綜合多家臺灣媒體報導,上周五(2月21日),持續三個月的臺灣5G頻譜拍賣塵埃落定。最終拍賣總價達到1421.91億(新臺幣,下同,約合328.61億人民幣),其中第一階段頻寬拍賣1380.81億,第二階段選頻段位置41.1億,創下全球單一頻寬最高價,總價僅次於韓國和德國,位居全球各地區第三。
  • 調查:臺灣民眾母親節購買禮物的預算平均4000多元
    中國臺灣網5月9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今年母親節將在本周日(5月13日)登場,不少民眾計劃購買時尚精品做為禮物送給媽媽,更期待自己送的時尚精品能讓媽媽搭配起來更顯時尚。
  • 臺灣工具機廠商大陸參展6天接單50億元新臺幣
    > 新華網臺北4月20日電 受惠於大陸「十二五」規劃啟動以及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生效實施,臺灣廠商在不久前舉辦的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工具機展
  • 臺灣5G頻譜拍賣塵埃落定:總價1422億新臺幣 運營商沒有贏家
    綜合多家臺灣媒體報導,上周五(2月21日),持續三個月的臺灣5G頻譜拍賣塵埃落定。
  • 臺海軍首艘飛彈巡防艦,預算245億新臺幣,預計明年底啟動建造
    負責建造艦體的臺船公司在上周舉行法說會中,透露首艘原型艦預算約245億元(新臺幣,下同),預計2021年底啟動,未來建造19艘。不過,有軍方官員認為,臺船推估的進度,過於樂觀。臺船在上周法說會透露,明年底啟動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原型艦計劃,臺船並披露,艦艏將配置3組飛彈垂直發射系統,另配置4套斜式發射箱,部署雄二與雄三反艦飛彈。
  • 蔡英文聲稱臺防務預算被削減一半 江啟臣痛斥其放假消息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12月17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立法機構12月初完成防務預算初審,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卻喊話「遭刪除凍結的預算都是未來5到10年,臺防務戰略中『關鍵中的關鍵』。」國民黨主席、民意代表江啟臣16日表示,明年度防務預算刪減不到5億元新臺幣,連零頭都不到,蔡英文還據此放假消息,這是抹黑所有民代。
  • 臺防務部門稱今年已出動戰機4132架次 臺媒估算成本超過41億元新臺幣
    另據「三立新聞網」「東森新聞雲」等臺灣媒體對此報導稱,如果根據臺軍戰機每一架次飛行1小時約100萬元新臺幣成本計算,空中戰巡兵力4132架次,換算下來至少超過41億元新臺幣。
  • 光通訊熱度可望持續 臺灣聯均10月營收6.64億新臺幣創新高
    OFweek光通訊網訊 據臺北日報報導:光通訊產業本季熱度可望持續,臺灣光模塊廠聯鈞10月營收衝上6.64億元,通訊設備廠德勝同樣受惠市場高速行情需求趨勢帶動,前三季營收年增62.95%,展望後市,預估表現將持續看俏。
  • 臺灣推潛艇自造已花200多億新臺幣,「藍委」痛批:設計圖還不見影
    中國國民黨「立委」馬文君質疑「艦艇自造」第一階段「合約設計」與第二階段「原型艦籌建」至今已花去200餘億元(新臺幣,下同),至今卻連艦艇設計圖都沒有。臺「立法院」預算中心也曾質疑,仍有多份細部設計文件尚待提交臺海軍審查。
  • 回敬蔡英文 國民黨黨團應通宵達旦狠審預算
    2021年度臺灣防務預算編3668億餘元(新臺幣,下同),立法機構防務委員會初審才刪近5億,連零頭都不到,雖非防務預算初審刪除最少紀錄,但也排在最前。防務預算審5天,1天刪不到1億,蔡英文當局應關起門暗笑,這在野黨太好說話,結果得了便宜的綠營,還製造在野黨大砍建軍預算假像,連蔡英文都加入戰局。早知如此,國民黨應學學當年民進黨在野審防務預算那股狠勁,通宵達旦大戰一場。近年防務預算審查,流行凍結非刪除,但凍結最後幾乎都解凍,形同沒刪。
  • 「臺灣民政府」瘋狂斂財上億新臺幣 臺檢:詐騙集團
    「臺灣民政府」宣稱獲美國授權,以1千至6千元新臺幣(1元新臺幣約合0.2元人民幣)不等的價格發行所謂的身份證和駕照,以政治話術瘋狂「吸金」,發起人林姓夫妻豪宅衣櫥藏1.3億元新臺幣現金,房地產、帳戶裡資金也超億元新臺幣,臺灣桃檢9日依組織犯罪、加重詐欺取財、洗錢等罪嫌起訴林志升等6人。
  • 臺灣男子駕車系錯安全帶被罰3000新臺幣
    臺灣《聯合報》記者曹馥年/攝影中新網9月18日電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臺灣陳姓男子行駛高速公路時,被交警拍照檢舉未系安全帶,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罰鍰3000元(新臺幣,下同)。他辯稱自己有系,只是習慣「將安全帶自左手臂腋下穿越身體後,再扣於帶扣」,導致正面角度容易被誤認為未系安全帶。
  • 美國對臺軍售達5600億新臺幣,臺軍方:2022年是付款高峰
    美國政府已批准11次對臺軍售案,臺防務部門官員張哲平昨在「立法機構」答詢時表示,付款高峰將會是2022到2023年間,但臺軍方會根據每年可能獲得的軍費預算額度採購。「藍委」溫玉霞質詢時指出,近四年美國已對臺軍售11次,軍售金額已達新臺幣5600億元,明年可望達新臺幣7000億元,何時是付款高峰?是否會排擠到其他預算?會不會爆發財政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