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一個極其新穎的節目形式橫空出世,一面世就火了,這個節目叫《吐槽大會》
截至節目收官,《吐槽大會第一季》總播放量達到13.8億,單期播放量最高破2億,微博上以「吐槽大會」為話題的閱讀量為11.3億,多次登上微博熱門話題榜。節目也在開播當年獲得了「年度匠心編劇節目獎」。
節目的大火,也帶火了脫口秀這個行業和脫口秀演員。第一季吐槽大會,最火的演員莫過於李誕和池子了。
後來,思文、龐博、王建國也開始嶄露頭角,成為冉冉升起的新星。
思文因為上下鋪兄弟的段子成為了脫口秀一姐,龐博因為實力強勁成為了脫口秀大王,陽光帥氣的外表也幫助他收穫了不少粉絲。王建國實力也很不錯,兩季脫口秀比賽都拿了亞軍,但是他最為大家津津樂道的不是能力,而是他混得不如李誕這件事。
王建國是李誕的好朋友,他們大學的時候就認識了,後來一起為《80後脫口秀》寫稿,一起出道。然而《吐槽大會》的成功讓兩個人的事業產生了巨大的差距。
李誕一躍成為一線明星,紅透半邊天,頻繁以導師的身份參加各種熱門綜藝節目,還開起了公司。
而王建國,只是一個稍微有了點名氣的「七線藝人」。
人們紛紛討論說:一起出道的兩個人,李誕成了誕總,而王建國還是那個王建國。
一起出道的好朋友,已經功成名就,而你還是個小角色,高不成低不就。更要命的是,他還成了你老闆。好像全世界都在嘲笑你的無能。
這大概是王建國面臨的處境吧。那他是怎麼回應的呢?
既然人們想看笑話,不如就當個段子來講吧。王建國在《吐槽大會》說道:我看到自己和李誕差距這麼大,每次看到李誕,那種嫉妒和卑微……就像張紹剛看到撒貝寧一樣。
說完,他得意地看張紹剛,哈哈。
敢於吐槽自己,還順帶吐槽嘉賓,真是落落大方又機智。他還說:「兩個人一起出道,就必須比他紅嗎?不紅的那個就不是人了嗎?」,以此表明了自己的觀點:這事不是挺正常嗎?
是啊,混得不如別人怎麼了?就算是一個媽生的也不是個個都能出人頭地是吧。
話是這麼說,但是從李誕紅了之後,這個話題好像就變成了王建國繞不去的坎。《脫口秀大會第3季》王建國再次回應了這個話題,因為有人說他跟李誕關係那麼好,李誕又那麼紅,王建國你不是在攀關係嗎?
王建國說道:李誕出名之前我們就認識了,大學的時候我們的關係就很好,我也不能因為李誕紅了就丟下他吧,他又做錯了什麼呢?如果沒有我這個朋友,他就只剩下錢了!
又一次幽默地化解了這個話題,看到這不禁拍手叫好。就算他羨慕李誕的成就,但是他依然能處理好自己和李誕的關係,處理好自己的自卑,這點已經很了不起了。那些酸王建國的人,如果站在王建國的處境,搞不好已經承受不住了。
當然了,也有網友說:為什麼一定要拿他們做對比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有多少人20多歲就有李誕的成就?別說李誕,王建國這樣的已經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了。活成王建國這樣的都不多,你自己又有什麼資格去奚落人家呢?
看了這麼多期脫口秀大會,越看王建國的表演,越發現他活得挺通透的。
《脫口秀大會第2季》有一期,李誕說到王建國的壓力很大,因為賽制的原因,一直晉級就意味著要不停地創作,當時王建國已經連上7期節目,每天只能睡幾個小時,甚至不睡覺也要寫稿。
很多節目都有這樣的環節,很多人可能這時候就會順勢在節目裡說自己有多不容易,博一些同情票。
但是王建國只是雲淡風輕地說:嗨,咱也沒別的本事,就靠這個吃飯嘛。
這種從來不說自己多辛苦的工作態度,始終貫穿在王建國的觀念裡,他曾在一個採訪節目裡說過:工作辛苦沒什麼好標榜的,還有什麼比工作辛苦更應該的事情嗎?
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辛苦,普通人,誰不辛苦呢?其實,像王建國這樣,把興趣愛好做成職業來掙錢,已經算是一種幸運。
王建國讀書的時候就喜歡寫段子。人生中的第一次脫口秀「表演」是在高中。高中的時候,有一次,老師讓他寫檢討書,並且當著全班的面念出來。他在檢討書裡加入了各種梗,嬉笑怒罵,指桑罵槐,把同學都逗笑了。
他就讀於當地最好的高中,成績也不算差,然而,高考成績出來,全班同學只有4個人考上二本(其他同學都考上了一本),很不幸,王建國就是那四分之一。
上大學之後,正好趕上電腦普及,他沒事的時候就在貼吧、論壇上寫段子。網上有個流傳很廣的段子就出自他手:孔子曰:中午不睡,下午崩潰。孟子曰:孔子說的對。
這是他高中寫的,大學才發到論壇和貼吧上,這個「名作」也讓他頗感自豪。
2010年,王建國大學畢業,回老家找工作沒找著,他就開始在微博寫段子。還用網名「蛆」在網上寫小說,寫了一年半沒掙到錢,靠父母的資助生活。
他說:不掙錢,那衣食住行都要錢,父母也不能不管你是吧。
不掙錢的這一年多裡,王建國開始認清了自己。他說,我們這代年輕人,骨子裡有種莫名其妙的桀驁不馴,常常覺得自己了不起,但是這種了不起是沒有依據的,因為自己沒有吃過苦,也沒有為自己的人生買過單。
「一個人的思維世界越窄,越容易覺得自己了不起」,被社會毒打的王建國,終於明白了自己的局限性。所以他也開始做一些賺錢的工作,比如參與廣告營銷,進入職場。他曾加入一家跨國公司擔任市場部高管。
也許是因為王建國深諳「人若無名,專心練劍」的道理,也許只是因為單純的熱愛,或者兩者皆有,即使不掙錢,他也沒有放棄過寫段子。
終於,在微博寫了10個月的段子之後,網易微博找到了他,說每個月給他1500塊錢寫段子。王建國特別驚喜,沒想到寫段子還能掙錢,欣然答應。
後來,《80後脫口秀》的主創團也找到了他,邀請他加入他們的編劇團隊。就這樣,王建國的興趣愛好終於變成了正式的職業。
一開始,他只是在幕後寫段子,後來節目組把他推到了前臺,覺得這樣可以讓節目更豐富多元。
其實王建國是抗拒站在臺前的,作為一個宅得不能再宅的人,他不喜歡在大眾面前表現自己。
那最後為什麼還是答應了節目組的要求呢?他坦白地說:為了掙錢,看到別人掙錢了眼紅。
他還說,想掙錢這事不丟人。
不過,後來《80後脫口秀》也辦不下去了,他只能另謀出路。接著,李誕策劃了《吐槽大會》,《80後脫口秀》的很多人也轉到了《吐槽大會》的戰場。
接下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吐槽大會》一下子就火了,脫口秀成為了主流的舞臺表演方式之一,很多脫口秀演員因此有機會從幕後走到臺前,從線下走到線上。
王建國的人氣也因此迅速上升。儘管和李誕比,王建國可能混得不怎麼樣。但是和大多數同齡人比,王建國也算是「混」出頭了。
親戚朋友也都覺得他是個成功人士了,覺得他在演藝圈混,有人脈,應該各行各業的人都認識。但是王建國卻說:其實他是各行各業的人都不認識,連親戚都認不全。
還有人告訴他,三等的資源是學歷,二等的資源是能力,一等的資源是人脈,奉勸他好好經營人脈。他對這種理論嗤之以鼻,他說:如果一個人要靠另一個人才能成功,那第一個成功的人靠的是什麼?我始終認為,不管一等、二等還是三等的資源,都是能力。
從這段話裡,我聽出了腳踏實地。
這也是為什麼他給自己起名為「王建國」,這個像鄰居老大爺的名字,代表他的頑固和執拗。
他希望自己像老一輩的人們,踏踏實實做事,有自己的節奏,對生活沒那麼急躁,面對急躁時可以緩下來。
不過,期望歸期望,最近他也有點慌了。這一季的新人太強了,在一期節目中,他被王勉和豆豆兩個新人輕鬆打敗,這讓他特別痛苦,覺得面子掛不住,覺得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人可以瞧得起自己了。
他把自己這種走不出來的狀態寫成了段子,赤裸裸展現在舞臺上,甚至創造了一種人格分裂式的表演形式,四個領笑員都拍燈了,大張偉老師對他的表演更是讚不絕口。被稱為脫口秀的「天花板」周奇墨也評價說這是一個開創性的表演。
電影《靈魂衝浪人》有一段臺詞是這樣說:人生就像衝浪,當你被困在衝擊區時,你需要馬上站起來,因為你不知道下一個浪什麼時候來。如果你有信念,沒什麼是做不到的。
看王建國最近的表現,感覺就像看衝浪比賽一樣。眼看他被浪打倒,沉入海底。過了一會,他又浮出水面,站起來,調整好姿勢,在下一道浪裡乘風而起。
看完只想說一句:國仔,好樣的!
表演完之後,楊天真問王建國:所以,上次輸給王勉和豆豆,是傷自尊了嗎?
王建國說:確實,臉上掛不住,到現在也還沒走出來。
王建國這一場雖然贏回來面子,但是可以感覺到他還是頂著巨大的壓力,怕輸的壓力。
電影《靈魂衝浪人》裡的一個片段,女主角在衝浪比賽中竭盡全力,還是輸了,記者圍著她問問題,有個記者問:輸了比賽,你感覺如何?
女主角笑著回答道:我不是來比賽的,我是來衝浪的。
我期待有一天,即使輸了,王建國也能輕鬆說一句:我不是來比賽的,我是來說脫口秀的。
那樣的國仔,一定會更酷。